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完饭,大家喝茶看河景。
她就象只小灵莺般叽叽喳喳地讲起她在皇宫里的事儿,皇帝皇后打赏了她足足上万贯价值的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她新建了一个冰壶场地、冯小宝送给她的一条猎犬生了一窝小狗,她到处送人,冯小宝也有份;前两天,一队御林军因为路上结冰光滑,整队人都摔倒了,当着她的面前,几乎是瞬间的事,太滑稽了,她看得放声大笑……
冯小宝面带微笑,仔细地听着,毫无不耐烦之意。。。伙计们,把妹确实是件耐心的活儿,她说的那些鸡行蒜皮的事,你也得认认真真的听。
他还给出建议和凑趣,例如路滑,可以使用他山地步兵师的一种特制钉鞋,在冰上走路有力,但公主殿下想看更好的,那就让他们鞋子上绑上禾草走路,同样防滑。
“嗯,对了,我去年送给你的荷包呢?”太平公主动问。
“在这呢!”冯小宝干脆站起来,揭揭衣服,亮出挂在皮带上小包包,那是上等金色绸缎制成的小袋,绣的是鲤鱼跃龙门的图案。
“拿来给我!”
冯小包把荷包给她,她在里面装上了一道佛家的平安符!
“这是我母后去白马寺上香时求来的,我送给你,愿你平平安安!”太平公主轻声道。
“谢谢你!”
她把荷包递给冯小宝,而冯小宝接过来,也按住了她的手!
公主羞涩地低下头,娇艳无伦,冯小宝就给她来了三下重的!(未完待续。)
第三三七节 难忘今宵
这次约会成本相当高,花了冯小宝万贯,果然,白富美不是这么好泡的,泡超级白富美弄到冯小宝在她回宫后翻遍口袋也找不出一个铜板。
各位,口袋里没钱时,慎泡公主!
花钱的大头是冯小宝请人放水灯给太平公主看!
“看!”太平公主惊喜地道
成百上千盏水灯闪闪烁烁,在他们面前洛水象大群大队的军队浮过,与河面上皎洁月光、各处倒映灯火统统一起在河面上微波荡漾,红的、黄的、白的……各式水灯在水面上熠熠生辉,汇成彩色的灯之海洋,景色奇好。
“喜欢吗?”冯小宝问道。
“太好了!”太平公主惊喜地问:“你做的?”
“是的,我做的,只为你的喜欢!”
“喜欢,我太喜欢了!”太平公主羞涩地道,娇艳无伦,冯小宝乘热打铁,又给她来了三下重的!
他与太平公主同时心情大好!
……
看过水灯,他们离开酒楼,又到处乱逛一气,洛阳的街头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不知不觉中,他们到达了去年的灯谜棚前,冯小宝曾送给太平公主一首《元宵节·赠李六娘》,现在灯棚上写有这首词,由名家写出来,气势不凡
作为这首千古名词的首发地,这回灯棚更大了,人也更多。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太平公主念叨一下,望向冯小宝道:“小宝,你还有新词送我吗?”
冯小宝暗忖这真要命,摇头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啊!”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诗不错啊,还有下文吗?”太平公主兴奋地问。
“没呐,不过我有一首歌送给你!”冯小宝不会让她失望的。
“太好了,快,快唱给我听!”太平公主急急叫道。
于是,当着无数人的面,冯小宝就在街头放声高唱《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大唐好大唐好
共祝愿大唐好
共祝愿大唐好
……”
起初唱的时候,大街上还是人声鼎沸,唱多几句,所有的人音量都降下来,给这首催动情感的张力和渗透力的歌曲深深打动了。
盛筵将散,深情告别的真诚祝福,又表达了来年再相会的无限期盼和良好祝愿。
一曲唱完,满街寂静,大家眼睁睁地看着那位衣服特别地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英武年轻人在那位娇俏小娘子面前单着一条腿下跪,吻了她的手,宣布道:“谨以这首‘难忘今宵’歌曲,送给我最亲爱的李六娘!”
这一刻,所有的人都拍掌叫好,心服口服地送上了对他们的祝福:“这位小郎,来年定娶这位小娘子!”
“谢谢!谢谢!”冯小宝作了个团团揖之后给受不了大伙儿眼光的太平公主拉着他逃开了,不好意思啦!
当晚,太平公主回宫后,迫不及待地将《难忘今宵》唱给了她的父母听!
难忘今宵!
听得两位至尊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们,其实有更深的感触呵。
因为他们见到的盛与衰、起与落的情景更多,更知道美好不可持久,未来难以重来!
尤其是天皇李治,想起了太宗皇帝、长孙皇后还有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时,守岁、过上元节,那是多么开心的事,长大后,他给立为太子,成为皇帝,而他的长辈和兄弟们,纷纷离开了他!
难忘今宵,难忘与他们在一起的那个夜晚!
从此,这首《难忘今宵》以其深厚的情感、深厚的底蕴、优美的旋律征服了大唐人,伴随着大唐军队的征战,传遍了世界各地!
而中山装,也渐渐地流行开来。
……
中山装让冯小宝与千金公主发了一笔小财,因为他们合伙开了家服装店,除了出售大唐的服装之外,另外出售中山装。
当然,喜欢中山装的人目前还是小众,部分的喜欢标新立异的人穿它、冯小宝的朋友和部属穿它,还有宫里的太平公主也专门安排保护她的御林军将中山装当作便装来穿,她这是爱屋及乌。
……
再有是冯小宝给御史弹劾,说他在公主面前跪得不合礼仪,应该双腿下跪,单着一条腿下跪,对公主严重不敬!
看得天后失笑,心忖更不敬的事情那小子都做了,单腿下跪算什么呢?
弹章不了了之,因为冯小宝已然离开洛阳,一路高唱军歌,返回通湟县。
……
甫一回城,发现城里戒备森严,出征的气氛很浓。
车辚辚,马萧萧,路上行人弓箭各在腰。
杨成献程伯喜接着他,冯小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大总管命令我部出击西海,王副总管已经带队出发了。”
“这么急啊?”冯小宝沉吟道。
而今春暖花开,马匹经过一冬后消瘦,正要进补贮肥,这大总管却令部队出击?!他懂还是不懂的,即便他不懂,他身边的宿将不少,还要冯某人去教他吗?
……
中书令兼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不傻!
开春以来,李敬玄命令各部轮流出击,试探吐蕃人,同时达到练兵目的,以备大战。
李敬玄此前一直是从事文职工作,以善于选拔官员而闻名,并未指挥过战事,他指挥军队,存在严重的能力不足。
皇帝李治任命李敬玄为大军统帅,不至于轻重不分,当然也清楚“纸上谈兵”的赵括下场,派李敬玄来,有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的原因,也不怕李敬玄将十数万大唐军队给吐蕃人送作堆。
他让李敬玄出镇河湟,并非想让他率领大军进攻吐蕃,而是继续组织战备,让他吃点苦头,知道军旅不易,以后回到朝堂,就会对前线鼎力支持而不象之前这样去卡刘仁轨。
皇帝认为李敬玄既然不懂军事,就不敢贸然大举出兵进攻,而组织防御的话,前线有沙场老将李谨行和强将冯小宝支持,应该也不成问题,待有合适人选后,再替代李敬玄,大举出兵。
但他小看了李敬玄一颗不甘寂寞的心,小瞧了男人想凌烟阁上留名的强烈愿望!
会取吐蕃将报国,凌烟阁上大书名!
关键是大军在手,杀心自起!
这么多军队在李敬玄的控制下,他的信心膨胀。
他要出击吐蕃,建不世之功!(未完待续。)
第三三八节 龙夷之战(一)
自春天以来,李敬玄下达军令,着各部轮番上阵,与吐蕃人交战。
三月下旬,洮河道行军总管冯小宝、副总管王孝杰破吐蕃斤赤部族于西海边,斩首千余!
四月,工部尚书刘审礼率军六千,大破吐蕃帐兵三千。
五月中旬,积石道经略大使李谨行出击河州当前之敌,击溃吐蕃千余。
五月下旬,冯小宝奉令兵进南山西,破吐蕃帐兵千余及部族二千,因功得封鄯州刺史,而通湟县令则归为凉州人唐丰年,他是凉州唐家的外围人物,肯定不会拖冯小宝后腿。
西海南山西,地势十分重要,进军此处,再往前即为大非川,是以赏功冯小宝,但有点搞笑,他立战功,却升文职,难为吏部找出理由。
六月战事频密,唐军将领契苾明、韦待价、王杲等轮番上阵,皆有斩获。
尤其是娄师德参战获得战果,让唐军上上下下更是信心充足,李敬玄兴奋不已。
娄师德,原任监察御史,响当当的清流,做下去前途远大,却投笔从戎,应猛士诏从军,率骑兵千人,击破吐蕃部族千人。
吐蕃人不过尔尔!
发出这样感慨的人话音刚落,吐蕃铁骑万余,进犯龙夷!
顿时大家齐齐失音,尤其是李敬玄脸色更是凝重。
杀掉吐蕃人百人是小case,千人也没什么,万骑来战,绝非小事。
这是对李敬玄的大考验,他能交出什么样的考卷来呢?
……
龙夷城是西汉西海郡郡治,位置大约在后世的青海省海晏县,即青海东、过湟水西,大致在鄯州西部边界上,只要越过湟水,就是冯小宝的通湟县,而过得通湟县,那是鄯州,洮河道总部所在。
虽然通湟县给冯小宝的钢筋水泥保护得严密无比,湟水也不易过,但李敬玄不敢掉以轻心,着令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行军总管刘审礼引一个重兵集团出击破敌,还怕不妥当,再令冯小宝部骑兵准备接应。
唐军重兵集团,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辎重兵1000—2000。
而刘审礼的骑兵甚至加强到8000人!
多出来的2000人,赫然是冯小宝带的人马,他亲率2000骑兵去助刘审礼,他的本部军马则交给了杨成献与程伯喜统领。
按大总管令冯小宝部骑兵准备接应,杨城献再率8000骑兵在后,4000正规军,4000征发的部曲(半牧半兵)。
这样的阵列,除非吐蕃人生出三头六臂,否则打得赢才怪!
唐军出动,路边挤满了给通湟县令唐丰年叫来的民众,箪食壶浆一片爱军拥军的盛况。
他们是有补助的!
每次大出击,冯小宝总是搞这调调儿,来的人均给一天工钱,所以百姓相当踊跃,对于军队士气提升很有好处。
马过雄伟的湟水水泥大桥,刘审礼向身旁的冯小宝说道:“我每次此桥,都是惊叹,别人不知道建桥的难处,我是工部尚书,我会不知道?真是服了小宝你,能够在这等深沟急流里建成一座这么大的桥!”
冯小宝:“呵呵!”
面对别人赞扬,他不能说什么啊,赞自己不成,贬低自己也不成,确实,水泥大桥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大件事哩。
刘审礼好奇地问道:“小宝,你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打仗你没输过,屯田你是一把好手,你会写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水泥行业尊你为祖师爷,唱新歌曲你是第一个!”
他兴致勃勃地唱起了“精忠报国”,冯小宝也跟着一起唱,两人就在军中旁若无人地大唱特唱“狼烟起,江山西望,龙起卷……”然后众军齐唱,士气如虹!
琅琅上口,几乎整个西北军都普及了这首歌,每支部队都会唱。
唱完,刘审礼赞叹道:“过瘾!”
他对冯小宝相当友好,因为他知道冯小宝有钱粮,为人十分阳光,四海爽朗,且顾及大局,关心同袍,在军中名气极好,且自身武力值高,军队强大,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得到了天皇与天后的赏识,未来前途不可估量,出将入相不在话下。
如此人物,出入于唐军,大唐幸甚,我唐军幸甚!
……
吐蕃人万骑集中在龙夷西北山坡上,中间设下金帐,阳光下金碧辉煌,显示出来者地位非凡。(金帐是任何游牧民族有条件时都会设立,以显示威仪,吐蕃人也不例外)
金帐里,一位衣着华贵,尽是大唐绸缎的老人自在地在呷着大唐的西海酒,美味的酒香让帐里将领们肚里馋虫造反。
可惜的是这西海酒奇贵无比,只有高级将领和大贵族才能够喝到,其他人等喝的都是渗水西海酒或者假酒。
说起来就有气,西海酒产地离吐蕃只隔了一条湟水,但想打过去,难上加难,害得大伙儿抢不到好酒喝。
王叔论迷古!
他看着他的左膀右臂,分别是西大将伊莱云丹,射雕手;北大将桑朵,使两口雪也似的弯刀,善于冲阵,此两将,分别为骑射、骑战的佼佼者,对付唐军不在话下,所以论迷古很是满意。
再有瓦伦丁、尚塔加、阿史那赤鑫、德尚四个部族,亦有相当战力,他们各带了一千人,西北两大将则带了本部二千人,论迷古则有三千人,合起来为一万一千骑兵,皆可称为帐兵。
情报被斥侯不断送达,很快地,论迷古知道了唐军的大致兵力:一个重兵集团,后面还跟了8000至上万骑兵!
“三万人哪,还真的是看得起我们!”论迷古喃喃地道。
他发号施令道:“瓦伦丁,你带你的一千人去冲冲唐军战阵,打得赢就打,打不过就跑。”
贵为王叔,说到这样战术毫无害羞之意,吐蕃人从来都打仗的。
“阿史那赤鑫,你带你的人马去埋伏,如果敌人少,你就截杀他们,敌人多,你就出去掩护瓦伦丁,让他歇歇马!”
“得力!”瓦伦丁是正宗吐蕃人,而阿史那赤鑫则是前突厥贵族,给吐蕃人效命。
很快地,战马马蹄声降隆响起,吐蕃人出动,找唐军开战去也!(未完待续。)
第三三九节 龙夷之战(二)
唐军大队正在行军中,刘审礼与冯小宝接到了斥侯飞报:左侧发现吐蕃千骑!
“报,吐蕃千骑冲击我前军右翼!”又一个斥侯飞驶而来。
两位将军连忙奔上高地,齐齐拉开了望远镜。
望远镜没有普及,冯小宝当然有,刘审礼隐为军中排二、三位置的人物,冯小宝肯定送上一个。
看着一条龙似的部队,前面右翼处烟尘大起,潮水一般的骑兵大军在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中漫了过来。
刘审礼胸有成足地道:“他们占不了我们便宜的。”
他的话没说错,哪怕是唐军步兵,对上吐蕃骑兵,也训练有素,马上集结,前面是密集的刺猬阵长枪向外,后面的步兵则不慌不忙,拿起了长弓,搭上箭枝。
吐蕃人来得再快,也给唐军准备妥当。
唐军重兵集团的步兵配置为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
5000轻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断柄重刀一把,长枪一条,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轻兵配弓一把、箭30。背后背着一个更大的箭娄,装箭100,配弩一把,长枪一条。
唐军弓弩配备率得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这与秦汉军队相比,火力强出了3—5倍,冲击力也大有提高!
且在冯小宝的提议下,步兵中掀起了学习李陵好榜样的热潮,汉代李陵数千步兵对上匈奴数万骑兵,硬生生地用箭射得匈奴来多少死多少,若不是箭尽,匈奴人就要看着他率部大笑返回汉关。
学习李陵,步兵苦练用箭,步弓箭力强过骑弓!
非常简单,每天射箭五百次,劈刀上万次,就是漫天神佛也可射,亦可斩!
这样训练还带来信心足的好处,来犯的瓦伦丁经验老到,一看到唐军步兵的精气神,即知道遇到了硬茬子。
果不其然,他派出一百骑向唐军发动试探性冲击时,唐军阵势没乱。
吐蕃人少,当然不会冲向刺猬阵,只是斜斜地发箭攻击唐军,嗤嗤嗤嗤嗤嗤!
比吐蕃骑弓更加强劲的“蓬蓬蓬”的声响,那是步弓在发威。
哪怕相隔一段距离,瓦伦丁一听着这弓弦响声就知道坏了,对方的弓强过已方。
乱箭横空,吐蕃人接二连三地跌落地上,人马浴血。
同样地,唐军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