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

    大家深有同感,对韦更是佩服,因为大佬们中他家的鸭子最少!

第九一七节 返回神都

    韦的专列进入神都西站时,那是盛况空前,韦下车梯放眼望过去时都吓了一跳。

    亲贵大臣武三思率文武百官亲迎,个个见着韦都是热情有加!

    尤其是武三思,与韦手执着手,一一介绍朝廷官员。

    韦作梦都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受欢迎!

    西征!西征!

    韦自个儿升官发财大家是妒忌,但他领着大家都发财和带契各家子弟们升官那就不同了。

    西征拉动经济,各行各业都有收入,关内企业大受惠顾。

    韦采购军火、装备装甲、军用衣服食品,比方说,关外购买武三思的田庄的水果给人吃或者酿酒,这样武三思就有钱收入。

    又或者武三思用他家奴隶开发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煤,韦的火车就需要。

    又有扩张军队、提高生产吸引人员,韦的内涵还是低,需要大量关内的工匠、民夫,比如“麦客”,关外的麦田种得好但人手少,到了成熟期缺乏人力而引起丰收之年因收割不及时而造成的减产减质。

    关内关外经济密不可分,都是同族人,商人、民工流动频繁,交流毫无困难,生意做得兴旺无比,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哪怕是武家的产业,也有大量的商品流通给韦家,进入西军系统。

    而大臣们对于韦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到了今时今日,谁家没有一个子弟在关外!

    要不从军、要不从政!

    为了他们,所以大臣们要给面子给韦,希望韦关照他们的孩子。

    韦大力呼吁“年轻人到西方去!”吸纳人才如百川入海,

    随着他占据地盘增加,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孩子出关,到西方任职,据统计,整个武周朝中高级官员高达八成有子弟或者亲戚到关外去了。

    这对于许多庶出子弟是一个极好的出路,有官职,做实事,收入绝对不低,韦是按双倍薪水付钱,而且还发给田地!

    关键是,开通火车后,往来非常方便,也不用担心路途的安全,人身安全有保证,生理安全有医生!

    因此,西征深刻地改变了东方大国,在西征方兴未艾时,武则天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哀叹韦、太平公主羽翼已成,无可奈何!

    她彻底地放下了清除韦的计划,而是大力支持韦西征。

    否则,以她的为人,那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同坐在马车上,韦对武三思含笑道:“三思兄实在太客气!”

    花花轿子人抬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尤其是韦领兵攻略万里,眼界放得极大,朝中的恩怨根本不值一提。

    “哎,你我兄弟,怎么能说客气呢!”武三思佯怒道。

    武三思聪明,与韦的关系一直没有搞僵,之前韦任兵部尚书,武三思是侍郎,结果韦的措施用人,武三思是只字不改,等韦卸任,武三思为兵部尚书,乃萧规曹随,照搬韦的条文律例,用人不减。

    是以哪怕有心结,双方依旧说得上话。

    武三思的兄弟武承嗣则与韦不和,导致处处受韦杯葛,生意不成,子弟不收,气得他没来欢迎韦。

    ……

    “洛阳城变了许多啊!”韦看着车窗外,到处都在建筑,大兴土木,除了东方的土木结构,似乎多了好些西式的砖石建筑,遇过一个有兵把守的衙门,居然是罗马式立柱,门前有长长的台阶。

    “崔千寻为洛阳令!”武三思告诉他道。

    “难怪!”韦遂不觉得奇怪了。

    崔千寻是他这一系统的重要人物,长期在洛阳主持事务,昔为工部侍郎,虽然他不懂得建筑实力,却深谙韦的理念:要想富先修路!城市建筑大拆大建!

    “他的城管很厉害,都是你们西军的退伍兵,十分凶猛,所以城市规划非常得力。”武三思妒忌地道。

    在西军服过役的退伍兵,崔千寻去管他们就管用,其他官吏根本管不了他们也不能将他们派上用场。

    城管给力,到处拆建,崔千寻又有面子,从太平公主的建筑学院里请来大先生作城市规划,发展非常迅猛,商业区、住宅区井井有条,人口、税收飙升,城市极为繁华漂亮,令到武则天非常有面子,相当地满意!

    ……

    到得忠王王府,韦和武三思在门外话别,他进府后即闭门不出,不见任何宾客。

    到王府的拜贴有一人高,府外客人塞路,但王府管家说了:“王爷从西方回府,须见了陛下,才可见客,不可失诸礼仪!”

    借口非常有用,大家只能失望而归。

    真的不见客?

    有一人是硬进硬出的,他的车马一到,即开中门接进去。

    外人自然不服,不过王府管家说了:“乃王爷以前的上司郭尚书,能不让他进来吗!”

    郭待举,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久任户部尚书,韦初发迹时的郭为兵部尚书,对他多有关照。

    按礼应该韦去拜见郭待举,但韦为王爷,起居八座,礼绝百僚,只是郭待举来拜他,他开门迎接也过得去。

    书房内,看着垂垂老矣的郭待举,其实他的年龄还不算非常老,但武周朝居官不容易,这郭待举能够长期为户部尚书,为韦操心,所耗心力绝不在少。

    韦知恩,立令管家取来北方收来的人形人参,送给郭待举保养。

    郭待举也不客气地收下了,呵呵笑道:“观王爷意气风发,西征事务顺遂,可喜可贺!”

    “多得郭公关照,一日无忘!”韦拱手道。

    “那是你自己的努力,我关照的人多了,没有一个人够你有本事的!”郭待举不以为然地道。

    两人寒喧一会儿,说了一些关内关外之事,郭待举道:“我已经上了辞章乞骸骨(告老还乡),连上三本,天子驳了两次,还有一次尚留中未复,但应该可以了(古代重臣上书求致仕,天子给他面子,往往三上辞章,天子才会批复,小官就没这么多的讲究)。”

    韦失惊道:“郭公欲弃我耶!”

    “我知一事,朝中诸臣对你的弹劾是经常的事,有人上本说你要谋反,陛下说你身边人才济济,有如商山四皓在侧,羽翼已成,废不废掉你已经不是她能左右的了!”(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另立,结果太子请出商山四皓,而这四个家伙是刘邦都请不出的!刘邦就知道太子羽翼已成,只以叹息太子难动矣,不得不偃旗息鼓)

    一点都没错,一旦韦有事,可太平公主还在!原本攻打西方的百万大军,将会在“主母”的率领下入关,谁能抵挡得住!

    仅目前一个韦成手下就有十万骑兵,洪水般地涌来,根本挡他不得,搞不好各关守将还会争相开门相迎,以作从龙之臣。

    郭待举拈须微笑道:“这朝廷为官,真不是人做的,例竟门(酷吏)恐怖,早上为官,都不知道晚上能回家不,过得一天,就是一天的庆幸,老夫受够了!”

    “让郭公受罪,之过也,须当赔罪!听说郭公家长孙女儿贤良淑德,乃夭夭淑女,我家大儿子韦文正是君子好俅,让两人配为夫妻,郭公看可好?”

    “承蒙王爷垂爱,与我家结亲,我家之幸也,敢不从命!”郭待举大喜道。

    “好极了!”韦亦高兴道。

第九一八节 与武承嗣狗咬狗

    第二天的早朝,韦在上百亲卫队的护卫下进宫。

    就要过年,大内和各官署早就封印,朝政也停了,但韦回朝,女帝武则天特命开大朝会,百官均得参加。

    天气寒冷,女帝体恤大臣们,朝会时间定为早上八点。

    在京的所有正八品以上、有朝参之权的文武官员,都纷纷踏足御街上,前往皇城参加朝会。御街上的官员,有身着金紫,随从多达百人的宰相、亲王,也有单身独骑的青袍、绿袍小臣。即便不算随从,只论官身,熙熙攘攘也足有四五百人之多。

    韦的仪仗队排场十足,他的卫队将他保护严密,他们人人身穿装甲,长短兵器一应俱全,弓箭盾牌人人装备,一水的阿拉伯战马。

    走在路上,杀气冲天而起,有如一股狂暴的旋风,路过的官员和他们的仪仗队听到喝道之声纷纷避道行礼,表示恭敬。

    到得韦现时的权势,大家都不说他横蛮,而是夸奖他有款有型!

    不过前面有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拒不让路,韦看了不由笑道:“原来是武承嗣啊,过去!”

    一声令下,他的马队直冲进武承嗣的仪仗队里,他们的马匹剽悍,乃上阵战马,把武承嗣的马队冲得歪歪扭扭的。

    他的马队其实也不差,重金购来的河西马,高大威武,骑在马上比韦的骑兵们要高。可是战阵之马凶悍得很,武承嗣的马队即时相形见绌,令他颜面尽失,气得武承嗣怒吼道:“韦,你太过分了!”

    “纳尼!久不见承嗣兄,怪想念的,今早得见,与君同行!”韦说道。

    “哼!”见韦不是硬冲,武承嗣脸色稍雯。

    两人并马策骑,口不对心地扯上几句。

    武承嗣调笑韦道:“忠王(武承嗣每每用爵位燥皮韦,嘲笑韦实为不忠),你的亲兵这么多的装备,足以发动一场战争,可这是上朝,不是上阵!”

    他阴森森地道:“兵很精良,但进不得宫门,宫门一闭,再多的兵那又如何?”

    “须知乃祖乃汉代开国三杰中最能打的,进得宫里,天大的本事,也成泡影哪!”(指韩信)

    说这样的话很图穷匕现了,武承嗣对韦妒忌眼红得要去看医生,遂不顾一切地讲出来。

    韦讶道:“承嗣兄这也能想到啊,咳,万一我进宫门里回不了家,我的那个傻儿子在突骑施旧地那里练兵,不多,有十万人,他要是带上十万骑兵来寻我回家。我教过他,骑兵打不了坚城,那就把城围定,断绝内外交通,然后围点打援,等他母亲和诸位叔叔伯伯带足投石车和飞雷炮来,取城易如反掌!”

    “这天底下,还没有我手下一班兄弟打不下的城池!”韦傲然地道!

    他针锋相对地道:“梁王不至于这么蠢吧,学那没根的阉逆在宫里行事?(指宦官张让谋害大将军何进,旋被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尽杀宦官)”

    武承嗣默然!

    他也知道他姑母(武则天)说过的韦羽翼已成,确实不错!

    韦实在厉害,竟敢让他妻子参与军务,一点都不怕大权旁落。

    没想到歪打正着,即使他不在,军队将领们都听他老婆的吩咐,不存在军令不行的问题。

    要知道几十万的西军,军头多多,因功劳过大尽成了骄兵悍将,天底下只得韦和太平公主才可以指挥得动他们,就算朝廷派出新官,也根本控制不了他们。

    打过灭国之战的将军们岂会服从朝廷派来的连只鸡都没杀过的领兵大臣!

    太平公主军事指挥能力是七窍通了六窍,但是她有一个天底下最好的参谋部!

    经历多年,韦的参谋制度相当成熟。

    她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看参谋部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作出决定即可。

    所以说,哪怕韦不在,西军集团或许无法再行西征,但要报仇,绝无问题!

    敢动韦一人,动者的结局必定灭族!

    韦回敬道:“我现在出征,都没有什么文学作品了,只因我看了一首《绿珠怨》,写得真够有水平,我自愧不如,只好封笔了!”

    他高声念出来道:“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偏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君家闺阁不曾观,好将歌舞借人看。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百年离恨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太好了,太好了!”韦拍掌赞叹,长叹道:“以后我都写不出好东西了!不服不行啊!”

    “你!”武承嗣的脸气得煞红,手指韦道。

    然而“铮”的一声响过之后,他的脸转变为白,气焰尽失。

    因为韦手下的兵以为他想对主子不利,遂一起拨刀,近着的三十把刀出鞘,只得一声!

    训练有素如斯,武承嗣毫不怀疑,韦的百人队在短短时间能够全歼他的护卫队,所以他只好忍气吞声了!

    《绿珠怨》是武承嗣心头痛。

    武周朝的补阙(官名)乔知之的婢女碧玉生得娇艳美丽,并且能歌善舞,又会写文章,乔知之特别宠爱。为此他没有婚娶,只是守着碧玉过活。

    魏王武承嗣听闻碧玉美貌,要暂时借她去教他的姬妾们梳妆,去了之后便被纳为妾,再也不放她回来了。

    乔知之于是写了首诗《绿珠怨》寄给碧玉,碧玉得到诗后,哭了三天不吃饭,投井而死。

    武承嗣捞出尸体。在裙带上得到此诗,大怒,便暗示让人虚构罪状控告他,竟然在南市斩杀了乔知之,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

    以他是皇帝亲侄身份,有亲王之贵,害死个把人是p大的事,哪怕是不畏权贵的狄仁杰又能耐他何!

    此事武承嗣做得很不地道,谁都不敢在他面前提此事,然而韦直斥其非,武承嗣无法反驳,直恨得他牙痒痒的!

    韦得意过了,干脆带马离开,跑在武承嗣的前面,方才所讲的“我与君同行”的话扔爪哇国里。

    如此,文臣第一人,魏王殿下也给忠王殿下让路了哦!

    不服?追上去是自取其辱,人家的马可是欺负武承嗣的马妥妥的。

    气得武承嗣把胡须都拈断了数根!

    他目露凶光,恨恨地道:“且看你得意到几时!”

第九一九节 封无可封

    金阙千重宫门开,延入百官次第进。

    金碧辉煌的明堂之前失火被毁,但武则天重做了一间,更加的大,更大的漂亮,壮丽无比!

    号称“通天宫”!

    她这是要逆天啊,通天宫,她的帝国是通天帝国!

    她用通天宫来理政,接待各国使臣,宏扬天子威风。

    但韦一出场,气场强大,让通天宫都为之动摇!

    且说大家先是在殿外集结后,殿堂乐工们吹笙敲钟,奏着赞美圣君贤臣的韶乐,阁门吏则合着乐声高声唱着班次。

    文臣中武承嗣为首,武官中以韦为第一,他们手持笏板,领着众臣依唱名、按班次陆续进入殿中,在台陛下站定。

    净鞭再次响过,殿后有了动静。先是两名起居舍人走出来,他们是记录天子言行的侍从官,一东一西站到了殿内两角。继而是一班手持扇、剑等礼器的黄门宦官。等黄门站好位置,圣乐曲调突然猛然高起,迎接天子出场。

    女帝武则天从殿后徐步走出,身穿赭黄袍,头戴金冠,为天子常朝之服。

    她虽然年老,但双眸依旧有神,震慑群臣。

    她的左右两边有两位俊俏无比的年轻哥儿,乃张易之和张昌宗也,武则天的相好,她堂而皇之地带他们出场,如此抬升了他们地位,他们在她的近侍,都不用下跪,反倒诸臣向女帝下跪时,附带着跪了他们。

    因此他们权倾朝中,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

    天子就坐,群臣跪拜。

    然后内侍宣示主题:“驸马都尉、忠王觐见!”

    韦出列,向武则天行礼,武则天亲自说了:“平身!”

    没开始奏事,先来“臣启陛下,乞上地图”

    呈上了西征的大地图,韦站在地图前开讲。

    韦禀道:“……陛下圣寿无疆!臣韦,奉陛下旨意,西征阿拉伯帝国,赖陛下圣德,公主支持、众将士用心……今攻占大食国都大马士革,尽占大食国都、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呼罗珊等重要地方!”

    “……我军死伤三十万,歼敌过百万,阿拉伯帝国哈里发被我军射死,大马士革城迎降,得财货百万贯……”

    他用教鞭一一点明位置,说清楚某年某月进攻某地,多少人马,敌我多少人马,双方战斗过程,战果如何。

    虽说拣大的战役来说,也花时一小时,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绝大多数的人都以无比钦仰的目光看着他:他沙场百战,本色尽显,金戈铁马,傲里夺尊。千军万马,指挥若定;攻城灭国,探囊取物!

    不止是说的,还有实物证明。

    “献宝!”内侍高呼道。

    首先端上来的……“国玺!”“玉玺!”官员们惊呼着,后排官员纷纷向前挤,惦起脚探长了脖子去观望。

    殿中侍御史不得不出声道:“众官请站好自己的位置!”

    就算大家再见多识广,也是第一次见到外国的国之重器:大大小小的九块印玺!

    它们古朴大方,皇家气息油然而生。

    内侍把国玺有字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