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的第一座寺院。
能够在白马寺立有一席之地,怀明大师不差,因为他曾与玄清论法,结果玄清不敌!
玄清,李淳风小弟子,是冯小宝的重要赞护人。
怀明佛典精通,而且他厉害在于他是个行脚僧人,四海云游,见识多广,理论联系实际,玄清阅历太少,年龄也轻,说他不过很正常。
当时冯小宝跟着玄清,见到玄清不敌,他年轻气盛,想法子帮玄清出气。
方法很简单,在佛诞节,白马寺大开方便之门,迎四方善信时,冯小宝组织舞蹈,就在白马寺不远处大跳霹雳三太子!
霹雳三太子的感染力超强,没得说的,居然拉跑了好些人改换门庭,到老君观里烧香了。
白马寺的和尚。。。
白马寺有很大的影响力,洛阳官府也有人信奉,派出差役来驱赶随地摆摊的冯小宝,岂料冯小宝很牛气地道:“我乃三清座下的护法神,你敢赶我!”
三清是谁?带头大哥是老子李耳,是大唐皇帝的祖宗(天知道他怎么生下来的),道教也是大唐的国教,冯小宝是国教的护法神,差役都得给他跪了!
白马寺和尚竟奈何冯小宝不得,也知道他是三清座下的护法神,怀明也算认识到冯小宝了。
……
大家不打不相识,冯小宝在鄯州大街上见着怀明和尚,心中一动,就停马下来与怀明和尚见面。
“大师所为何来?”冯小宝客气地问道。
“居无定所,四海云游,领会佛机,寻找佛缘!”怀明和尚出家人不打诳语,照实如是说。
“我这里正有一场天大的佛缘送给大师呢!”冯小宝笑咪咪地道。
感觉到他的不怀好意,怀明和尚合什道:“冯都尉乃三清座下护法神,我是佛祖座下弟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告辞!”
他想走,可哪能呢,冯小宝的部众一围上来,形成一个肉屏风,他是插翅难飞!
怀明和尚无奈道:“你待怎样?”
“大师好说了,我有上万人的部曲无所信,嗷嗷待哺,就请大师前去度化那些可怜的、迷途的小羊羔吧!”冯小宝胡说八道。
“什么?”
原来,冯小宝主持三部吐谷浑人的汉化,思想上当然得进行洗脑,除去用汉文化浸透他们的头脑,还得有宗教思想。
昔日吐谷浑人信奉原始宗教,部族里有巫师,冯小宝一来,理所当然地赶走巫师,但部族就没了信奉,思想上一片空白,必须有替代品。
如果没有,很快原始宗教就卷土重来。
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冯小宝不可能事事皆管,管到人家里去,那就算是家主,也有得麻烦。
而大唐有佛儒道三教并行,该给什么宗教给他们去信奉呢?
儒家需要高深文学知识,别说吐谷浑人,冯小宝都是七窍通了六窍,他教不了吐谷浑人,也很难在边境找到儒家高手(这些地区的进士考中率超低,进过学读过书的人不难谋生),他的扫盲队只用来识字,什么科举、诗歌想都不用想。
道教不错,但有个该死的“无为而治”,冯小宝正当促部族奋进,与此格格不入,不利于进取。
那么似乎能够信奉的只有佛教了。
可佛教在边境上很难找得到什么象样的大师,鄯州城有两个小寺院,冯小宝也去参拜一下,发现那里的和尚是吃肉的,我靠!
在他心中,汉传佛教方是正统,鄯州城的和尚,不够格。
结果遇着怀明和尚送上门来,不正是瞌睡遇上枕头!
不消说,就是他了!
“来人呐,请大师前往冷龙岭一行!”冯小宝大刺刺地吩咐道,手下人截了一辆马车,强行绑架和尚,去冷龙岭传法!
“和尚,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冯小宝很是邪恶地道。
“你真的是道家护法神?我怎么看你是魔头降世!”怀明不客气地道
“佛家也有忿怒明王,偶客串一下而已,我只要你在那里呆三年,三年后,你会感谢我的!”
因怀明到来,停止建立市政厅,优先建立和尚庙,取名为冷龙寺,为洛阳白马寺下院。
怀明和尚在此停留整整五年,他也没吃亏,冯小宝传了他整套的《西藏秘宗大手印》!
得到大手印之后,怀明和尚佛法更精,胜于冯小宝多多。
因为他佛法高深,声名远播,别说是冯唐武三部部众归心,周边的部族都信奉者众多,连凉州唐家都往冷龙寺进香!
在冯小宝得势后,作为他建立的第一座庙,重点关照,拨下银两,进一步扩张,为敕造冷龙寺,香火极旺,是西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庙。
冯小宝原是道教的护神法,在冷龙寺建成后他摇身一变,同样变成了佛家的护法神,两家通吃!
冷龙寺成为汉人信奉的主心骨,许多游牧部族念着汉字的佛经渐渐归化,而吐蕃人甚至这么说:“想对付大唐,除了消灭大唐军队,这冷龙寺也得烧掉才妥当!”(未完待续。)
第一五五节 见三官(第5更求订阅)
马蹄得得,洛阳城中,二十多个跨刀背弓的大汉,骑着精良高大的河西马护送着一位贵人在街道上行过,他们身上的斗蓬均呈灰黑色,中有巨大的黑白相间的圆形眼斑,相当扎眼。
而护送的贵人身披斗蓬与护卫差不多,但加有青色边纹。(以示他是八品官)
没错,正是冯小宝,日夜赶路,他赶在春节到来前返回洛阳。
洛阳还是过去的那个洛阳,冯小宝不再是过去的冯小宝!
他打过大仗,立下功勋,见识完全不同于过去。
带出来的兵,都是嗜血之辈,气势远扬,杀气笼罩,让人见之退避三舍。
但洛阳之大,藏龙卧虎,也有人让冯小宝听到招呼后得滚鞍下马,匆匆忙忙跑过去作长揖道:“袁尚书您好!”
长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这是站立时最表示敬意的一种姿势,冯小宝不喜欢行跪礼。
普通高官会跟他计较,但户部尚书袁公瑜拈须微笑道:“我大唐麒麟儿回来了!”
“袁尚书过奖!”冯小宝忙道。
袁公瑜手指旁边的身材高瘦,脸色苍白阴冷的家伙道:“冯大郎,你这次建立大功,得感谢郭尚书才对呵!”
竟是管着自家的兵部尚书郭待举,冯小宝大惊,就要大礼参拜道:“小宝见过郭尚书!”
“你是冯小宝?!”郭待举一把扶着了他,左看右看,惊叹于冯小宝的年轻,不过他带眼识人,见识过多少的骄兵悍将,看到了冯小宝的兵马就相信了。
他阴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有如乌云出了太阳一般道:“果然少年英杰啊,大唐有幸!”
不止大唐有幸,郭待举也有幸了,因为是他重用和提拨了冯小宝,双方扯上关系,才十八岁的折冲府都尉!将来能够走到哪一步,实在前途无量,因此平素为人严峻的郭待举难得露出了笑脸。
“小宝多谢郭尚书大恩,若无郭尚书派遣我到河州军前效力,也建立不起一些微功!”冯小宝乖巧地道。
“微功?”郭待举摇头道:“斩首吐蕃万级,岂会是微功,那姜恪也太小气了,才给你点点酬劳,岂是朝廷待功臣之道!”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小宝不敢怨也,小宝得到朝廷的奖励已是喜出望外,对目前的赏赐是心满意足!”冯小宝正色道。
见他不为所动,一副对朝廷感激涕零的样子,两位尚书暗自点头。
他们是便装来逛市集,路上巧遇,没想到又遇到冯小宝,真是有缘。
“你来得正好了,给我们哥俩说说你们如何过大非川的!怎么样杀吐蕃人的!”袁公瑜一把扯过冯小宝道。
“咳!”郭待举则问:“小宝刚回来?”
得到肯定答复后,郭待举说道:“小宝是刚回来吗?也得让人家先回家门嘛,又不是大禹治水,顾家门而不入。”
“没什么的,小宝是个军人,说走说走,说打就打,家就在那里,早一点晚一点也不打紧,小宝说对吧?”袁公瑜老小子笑道。
“袁公说得对!”他都这么说了,冯小宝唯有同意。
对于两位支持他的尚书,冯小宝服贴。
正在拉拉扯扯时,背后有声音传来道:“好热闹,两位尚书都在啊!”
大家回头看去,两位尚书脸上微现不爽之色,一闪即逝,冯小宝看到了他们的脸色。
来者气宇轩昂,一身正气,对比之下,衬映袁公瑜和郭待举成了奸臣一般。
那么跟奸臣一起的冯小宝,能好得了多少去!
作为一等一的弓箭手,冯小宝眼力奇好,看到了对方看待自己三个人的鄙夷之色。
“这位是郝侍朗!”
见冯小宝有点反应不过来的样子,袁公瑜提醒他道:“吏部侍朗郝处俊!”
有两位尚书在,侍朗不应算什么,但郝侍朗不同,他是吏部侍朗!
相当于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这官儿能不大吗,唐朝的官制经常是尚书为加衔,掌实务的是侍朗,所以袁公瑜提醒冯小宝不可失礼。
冯小宝连忙向他行军礼,很聪明地道:“嵩阳县折冲府都尉冯小宝见过郝侍朗。”
他没报他的承务郎散职,使用武官礼节,不用对郝侍朗大礼参拜。
下官见上官,尤其是身份比较悬殊时更需要,
不想郝处俊管人事的,最是博闻强记,双眸如电:“你是承务郎、守嵩阳县折冲府都尉冯小宝!”
老兄,我知道你记得我,也不要这么准确嘛,连个“守”字都翻出来了。
“正是下官!”冯小宝应道,硬着头皮说:“请恕末将甲胄在身……”
当着两尚书的面,郝处俊倒不好怎么计较,微哼一声道:“冯都尉,年不到十八岁,西海边斩了上万首级,你比我们的薛大将军(仁贵)还要强啊!”
“不敢当,小宝恰逢其会,立了一些微功而已。”冯小宝陪笑道。
郝处俊则冷笑道:“兵部给嵩阳县折冲府好大的权利,姜恪也是胡闹,成全于你,实在令本官佩服!”(不得不服小宝的后台真硬!)
人家的官太大了,冯小宝无法自辩,好在有郭待举冷然道:“兵部不算什么,还是皇上皇后善用人才,任命了姜左相为大总管,姜左相不负重望,敢于用人,这不,小宝就给朝廷立下了大功!”
“斩首万级,先前我还嫌姜左相太过小气,才给一个承务郎,现在看来,姜左相没给错啊!”(承务郎,从八品下小官也,都给郝处俊说了,若是提拔得更高官,岂不是已经上折弹劾了!)
有郭待举挡着,旁边还有袁公瑜跃跃欲试想要助拳,郝处俊知道今天二打一的话肯定讨不了好,他讪笑道:“郭尚书说得不错,姜左相慧眼识人,国家大幸也!”
然后作揖而去,望着他的背影,两尚书都是晒然。
给郝处俊这么一闹,袁公瑜意兴阑珊,不再坚持冯小宝陪已讲讲西海边上事,留待冯小宝再登门拜访,大家遂散了。
……
刚才之事,冯小宝在马上回想,觉得很有意思:一入官场,就要站队,貌似这位中组部大员郝处俊对自己很不待见呵!
他后来才清楚郝处俊是坚定的李唐拥趸,难怪对于已经与皇后沾边的冯小宝敌视了。
(郝处俊,字不详,安州安陆人。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卒于唐高宗开曜元年,年七十五岁。十岁而孤,知礼能让。及长,好学,嗜汉书。贞观中,第进士。累迁吏部侍郎,因佐李绩讨高丽有功,入拜东台侍郎。上元初,(公元六七四年)迁中书令。时高宗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止。处俊自秉政,凡所规讽,得大臣体。武后忌之,以行止无瑕,不能加害。又兼太子中庶子,拜侍中,罢为太子少保。处俊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他阻止了高宗逊位给武媚,武媚恨得牙痒痒的,偏他行止无瑕,不能加害!
他之后,孙郝象贤起兵造反,武则天下令将郝象贤的尸体割裂分解,再挖掘郝处俊的坟墓,方出一口恶气)(未完待续。)
第一五六节 不沾因果(第6更求收藏)
冯小宝的骑队,穿街过巷,到达了位于广利坊的一处大宅前。
宅子不小,装饰却有点不伦不类,既胡又汉,它前面是类似西域的胡式建筑,后院却是大唐的庭院深深,乃一个胡商所建。
后来胡商归国,宅子留下来,但因为修建得不伦不类,一直卖不出去。
冯小宝需要有个家,遂托了朋友们给他留意房屋,生意伙伴黄大郎作主给他买了下来,花费了九千贯,主要是地方不小,有三十亩地的面积!
要内涵没内涵,地方偏僻(广利坊离皇宫和市集都远),价格也贵,好处就是大,否则几十匹马(他们是一人双马)无法容纳得下。
进去后倒也井井有条,干干净净,黄大郎请了一队仆役给他们看着家,那时期政治清明,法纪顺畅,人们道德不错,认真做工,哪怕冯小宝还没到家都一样。
家主正式进宅,却无女主人,冯小宝在鄯州买此宅本意是为了让唐甜坐正中宫,却没想到唐甜说身体不适,不想去洛阳!
她身体不适?冯小宝觉得最近她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搞什么鬼,不过他没什么时间探究,匆忙回转洛阳。
在家歇息一晚,第二天展开了密集的拜客行程。
首先是玄清,有救命大恩的玄清,神奇不可思议,居然算出冯小宝运程,亲自去到河州,求得姜恪出兵,在吐谷浑旧地助他一臂之力,让他从灰头土脸的败逃变成大获全胜。
可以说玄清起了到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他的“情报”,出兵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援助冯小宝了。
冯小宝之所以成名,有许许多多朋友们的帮助,关键性的一脚是玄清助他,所以深为感谢他。
一早到得老君观三清殿,见到香火极旺,信众热烈上香,他则在墙边画符,给一对衣着简朴打着补丁的母子画符。
虽是给布衣(老百姓)画,玄清也画得一丝不苟,见他进来叫了一声“道兄”,玄清只是说了一句:“你先等着!”冯小宝就乖乖地在旁边小板凳坐下等候。
玄门重地,冯小宝不带军士进入,只带了昆仑奴和我家老仆博尔扎进去,见此情景,博尔扎不禁眼睛一凝。
他这位主子爷近来威势日增,不到二十岁的人让部下噤若寒蝉,令行禁止,两个尚书也没能在气势上压倒他,却让一个年青道长一句话就老老实实的,那道长好厉害也。
玄清画完,放下笔站起来吩咐另一位道士负责观里事务后,与冯小宝一起出去吃早餐(昨晚遣人通知)。
冯小宝送上了礼物,乃一大块的龙涎香,非常珍贵,玄清收了,然后两人一起外出。
在风光秀丽的洛水边订好的雅座坐下,那是一间较高档次的茶餐厅,叫做茶韵。经营早午晚三餐,东西不错,雅座超好,而且提供素菜,因此玄清常去吃。
冯小宝熟门熟路地点了一大堆双方爱吃的东西后再以茶代酒敬道:“玄清,谢谢你了!”
玄清受了此杯,喝干后边吃边道:“人之命运,最是奇妙,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再高明的卦师,也不一定能够算得很准!”
“你出兵当日,我给你占上一卦,很是吉利!”
“所以,我就放下心来,等着你凯旋而归!”
“没想到,前阵子我心血来潮……”他说出日期,冯小宝听毕,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
正是他改弦易辙,下定决心过大非川的时间!
玄清居然有所感应,真有神鬼不测之机,简直有如《封神榜》里神仙,掐指一算即得究竟。喔喔,不知道玄清有翻天印的不?会不会用打神鞭呢?
冯小宝来自后世科学昌明的年代,中国大地上经过红朝太祖的伟大领导。
但现在不管信还是不信,冯小宝真的信了,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
“我感觉你情况变动,再为你起了一卦,就知道你吉凶难料,顺则可鹏程万里,扶摇九天,逆则。。。所以我决定助你一臂之力,说起来你也好运,我算出你的贵人方位,找到他,得他慨允!”
“多谢道兄支持,小宝才有今天!”冯小宝对玄清以道兄相称。
“也不用谢我,今天我之所以能够舒服地坐在这里,要感谢你还有其它戎边的军人,保卫了这个国家,也保卫了我们!”
“我其实是。。。借此上位啊。”冯小宝很老实地道。
“但后果确实保卫了我们!”玄清微笑道:“所以,我帮你,也是帮了我们,因果就是这么奇妙!”
他从容地呷了一口茶,再讲天机道:“若果没有你,将来吐蕃连长安都打破了,”
玄清的话轻描淡写,别人听了只当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