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杨成献手一挥,兵枪如林,挡在寨门!
见硬闯不售,曹文选大声道:“我是营州都督府司马曹文选,奉燕山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之令,前来接管嵩阳县折冲府,你等若不从命,便是造反!”
连喊三次,嵩阳县折冲府府兵无动于衷!
无奈之下,曹文选不可能火并,只能悻悻而归。
见到他们离去,骑兵一团校尉范无伤沉声道:“他奉了李大将军之命,我等硬抗,终究不妥!”
“你有什么计划?”杨成献问道。
“冯都尉说过天下之事重在沟通,沟通从心开始!我们立即请见李大将军,把事情说个清楚!”
“甚好,我和你一起去,留伯喜守营!”(未完待续。)
第一七八节 李谨行
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堪称是传奇人物,军神!
他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蕃将,靺鞨人,完全归化,对大唐忠心不二。历任检校廓州刺史、积石道经略大使、右卫大将军等职,生前封燕国公。陪葬乾陵,是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宗亲、功臣中唯一的蕃将,是极高的荣誉。
其战功卓著,难以述说,眼下他正听取司马曹文选的汇报,颇有点生气!
区区六品的果毅都尉,居然敢对抗他的命令,吃了豹子胆了?
他昨晚巡营归来,匆忙中接到通知说有一个折冲府兵到达,其都尉指挥官不在,已回京师,他的亲信,一直追随他的司马曹文选,自告奋勇,愿意去指挥这个折冲府。
多大的事情?没有主官,补一个就是了,作为统兵三万的大将,指挥前线战事,李谨行随手签发了这条命令,授权曹文选代为指挥这个折冲府。
没想到该折冲府的军官抗令不遵!不用曹文选添油加醋,李谨行已是怒火中发,好在他是见过世面的大将,喜怒不形于色。
军士来报:嵩阳县折冲府左果毅都尉杨成献求见!
换作之前,李谨行连见都不会见,多由属官代见,但现在发生了这档事情,李谨行有点兴趣,倒想看看哪一个这么胆大包天,当他不会杀自己人么?
帅帐内,杨成献毕恭毕敬,大礼参拜!
眼前的这位主儿,可是杀伐果断的大将,对于低级官员是说砍就能砍的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
李谨行则不动声色,先看他怎地。
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杨成献将本折冲府的履历上交给李谨行,果不其然,李谨行不过是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嵩阳县折冲府的光荣履历:原在吐蕃前线作战,为下府,去年成立,全部骑兵,奉故左相姜恪之命省游击西海、过大非川、解救陷于敌境的我军将士二千人,自吐谷浑旧地归国,共斩首吐蕃人一万人,升为折冲府上府,享受京城禁军待遇。
现六百骑兵六百步兵,往高句丽前线军前效力。
现任都尉冯小宝,十八岁的承务郎、守下府折冲都尉。
看过履历,李谨行也要叹服!
他很清楚朝廷官制,这冯小子职事官为武职,而散官为文职,此乃留有余地,亦文亦武皆可。
这样情形往往只有一种,位极人臣或者高官的文官转武职,普通官员根本没这本事,现在冯小子是武官有文职,多大的手腕啊!
而且他才十八岁!
许多三十多岁的将领的官职也就是他这个水平了,人家熬了多少年?
李谨行微一思忖,将履历交给曹文选道:“你念一下!”
曹文选依令将履历公开念出来,念毕,额头微微出汗!
显然,他也知道了厉害了!
嵩阳县折冲府初来乍到,上交的资料不齐,让曹文选错判,看到对方河西马、又这么多马,没了主官以为有可乘之机,现在看来,很烫手啊!
李谨行和曹文选都知道鲁莽了,这是一支有光荣战斗历程的部队,不是任何军官都能够驾驭的,想作它的指挥官,李瑾行可以,曹文选就不行!
除非曹文选也杀过一万个敌人,才有资格当!
尤其是李瑾行再询问杨成献,得知这支府兵情况,更是明了,分明是曹文选看到这支部队精锐,想吞并它啊!
“你们这是募兵吗?”李瑾行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三分之一是真的折冲府兵,大部分是募兵,因为嵩阳县太小,出不了那么多兵。”杨成献照实讲。
李瑾行这个问题是讲给帐内其他军官听的,一般来说,纯折冲府兵都是国家的,军官可由代表了国家的大帅来安排。
募兵就不同了,它是“有主”的!
募兵花费的钱、工资,都有主官负责,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主官的任务,只听主官的,好比李瑾行是靺鞨人,手下家奴上千,都在他手下听命,换言之,别人想来指挥他的家奴?
没门!
将心比心,李瑾行善解人意,而且。。。他认为这个折冲府水很深!
不出他意料,问多一下,冯小宝有朝中的千金公主作他的举主,而杨成献是左卫将军的公子,程伯喜是卢国公府的子弟!
大族子弟军团上前线镀金?或者确实有本事,毕竟履历上杀了吐蕃人上万有兵部背书,作不得假。
嗯,只能从募兵方面想了,不久,他也知道一些军人是老兵年富力强时退役,明摆着掩人耳目,给冯小宝加强实力,这招是大族做得多了。
让他惊奇的是杨成献说起兵事是头头是道,说起骑兵作战还真不含糊,真正打过仗的骑兵才清楚这些事!
突然间,李瑾行对那位回洛阳的冯小宝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李谨行说出了他的处置方式:“杨校尉执行命令不得力(他没说抗命不遵),有违我的军令,按军纪杖三十,姑念其远来迢迢,留待有用之身杀敌,暂且寄下,看他作战表现如何,再行处置!”
得缓期执行,杨成献大喜,情知大帅格外垂青,手下留情,连忙陪罪,叩谢,一桩可大可小的事情就此揭过。
他告辞离开出帐,见到同来的范无伤与几名大营里的军官相谈甚欢。
范无伤和人吹牛皮不是闲着没事,一到兵营,他就到处找关系,觅同袍,到处宣传本折冲府的威风,以正视听。
否则什么都是曹文选说了算,大伙儿还以为是本折冲府对抗大帅呢。
他说话有技艺,绝不指责曹文选,不说对错,正如李瑾行问的:“你们是募兵吗?”
范无伤也将募兵两个字挂在口头上经常说,募兵,那是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等于我舍家财上阵,让别人来指挥?安有是理!
……
而在帅帐里,李瑾行没有过多指责曹文选贪心,有贪心没错,也要看自己能否啃得下来不!
这支部队确实很强,就不知道能力如何?
……
当杨成献接到军令要他进击马邑的前锋尖兵,走在最前面时,还以为是曹文选利用职权作出的报复,倒是大营派来的犒劳,有丰盛的羊肉(给人吃)和黄豆黑豆(给马吃),不象是想搞他们。
不管怎么样,嵩阳县折冲府决定好好打一仗,证明自己的实力!(未完待续。)
第一七九节 进军
骑兵二团先行(二百人),再就是陌刀兵、一团和三团跟着,之后有四百辎重兵,再到四百步兵,人数不少,浩浩荡荡
他们从平壤向东行,路途景色尽是一片绿色原野,原本有的人迹地基本上都给欣欣向荣的野草所覆盖,行军过去竟然没有遇到多少人烟。
连年的兵火,加上生产力的匮乏,大地一片荒凉,不过也正是大地之前的蛮荒本色。
二团校尉是蔡君豪策骑走在前面,他是一个很年轻的骑士,来自洛阳,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无论是骑射、马战都是一流的指挥能力。
只要给机会给人,就会有人变得出色,显露他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训练时多些胜利,战斗时多杀点人,就不难被提拔,这种人总会有的,有人笨蛋也有人聪明。
“把所有的见到的人统统抓起来!逃跑的全部杀掉!”他下令道。
“抓起来?”
“所有的人?”军士们惊叹道:“我们岂不是要养着他们?”
都是些不长眼,也没心的家伙,奶奶的这些笨蛋士兵真让人蛋疼,难怪冯都尉的亲兵总是带着皮鞭去打人!
“执行命令!”
于是骑兵见着大一点的村落(比较少)和少一点的人烟处,马上围裹而上,里面的那些人惊慌而逃,由跟随着的高句丽和新罗的带路党用土语招呼他们“乡亲们不要逃,我们是好人,跟着我们有粟米吃、有羊肉吃(才怪)!!”
看到骑兵的长矛和马刀的逼迫,大部分人都站住了,乖乖地跟随着骑兵去到路上,而逃跑的任何人即被唐军射杀!
沿途清扫而过,路上东一处、西一滩都是鲜血和尸体,要不死掉,要不给带走,这是标准的战争行为,命令就得执行!
出手的往往都是新兵,由那些归华的吐谷浑人为主,他们年轻迅捷,彪悍勇猛,对于骑射非常熟悉,但这么杀人,简直就象游牧民族入侵唐朝时的翻板,只不过受害者不是唐人而已。
通过“清扫”沿路的高句丽人或者是新罗人或者不知道是什么人,他们心肠变得冷酷,渐渐适应战场。
这么做绝非冯小宝单独的决定,而是高级军官和参谋部共同决定。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地让新丁成熟。
只有这样,才能够削弱高句丽的战争潜力。
只有这样,让被俘的劳众为大军从事劳作,减少大军的无谓工作,男的立营寨和运输,女的洗衣服,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带到前线上,他们作为攻城时的炮灰,填掉敌方的护城河、削弱敌方斗志和火力。
说实在话,冯小宝第一次听到范无伤的”三/光提议“和“填沟壑”那是呆楞了。
在他目光注视下,范无伤夷然无惧地道:“每次打仗,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他冷酷地道:“如果不是他们去死,那么就是我们的人去做,我们的人去死,都尉,你要哪一样,我们都执行!”
荆东灵在一旁给范无伤分担压力道:“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以前没这么做,死的都是我们的兄弟,后来,我们也都这么做了!”
照官方正面的宣传,我们大唐最讲仁义道德,最为人道友好,爱护敌方的老百姓,优待战俘。
可没想到捉了敌方百姓去“填沟壑!”
只出现在游牧民族这么对待我们的民众的情形,变成了我们去这么对待外敌的民众!
确实不人道,但冯小宝还是签发了这道命令,还得感谢范无伤的提议!他作为老军人给予冯小宝的教导。
是教导,荆东灵说得好:“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否则冯小宝就要从他的兄弟们的生命和鲜血中得到的教训,兄弟们牺牲了、损失了之后,他才会走上这条路!
……
右领军大将军李瑾行并没有和他的中军在一起,而是亲率三千铁骑作为前军跟随在前锋尖兵嵩阳县折冲府兵后面,只要尖兵不敌,三千铁骑即时杀上去救援,杀敌人一个片甲不留!
他没有那么好心当保姆,嵩阳县折冲府是他放出的诱饵,引诱敌人来攻。
同时,也想看看这支新军,没想到嵩阳县折冲府兵这么老到,沿途杀人掳掠,却不放火,留下建筑物可以给后面的军队安歇。
这是打老了仗的部队的作法啊!
不过他听说嵩阳县折冲府兵确实有退役的老军官时,难怪他们会这么做!
而且听去尖兵联系的骑兵回报说尖兵里士气高涨,不时唱歌呢。
……
杨成献和程伯喜驱兵大进,整体情况良好,当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麻烦!
虽说是尖兵,最为危险,但部队的士气不差。
军乐队起劲地在路边演奏,行进部队不时唱歌,加上大家有空就吃点东西,貌似有点春游的气氛。
没错,吃东西,发下干肉条还有奶酪,建议大家有空就吃上一点,对于补充体力有好处,对于解除精神紧张更有好处。
冯小宝吹嘘的两件宝,部队给予的评价其实都不高:肉条难嚼,就连年轻人的好牙口都咬得嘴巴痛、奶酪臭着一股味,反正回家抱老婆就千万不要吃!
话说回来,太好吃的东西,给大家一下子就吃光了,以后就没得吃了。
部队并不怕战,倒是行进时遇到的路途难题不少: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得靠人力开路。。。嗯,捉来的人派上了用场,让他们去开路,砍伐植物、搬走岩石,但他们的效率不高,大皮鞭抽下去,抽得皮开肉绽也还是慢;有的地方坡度高,骑兵要下马牵马而行;路上不时遇到的河流,浅的直接渡过,深的就要搭桥了。
搭桥?
就算有人力也没技术和工具,好在通报给大将军后,立即调来五百军,负责伐木搭桥,明显是熟路子,勘探、伐木、修整、合并等等做得又快又好,不久,一座简易桥就搭好了!
“这就是小宝说过的工程兵啊!”
杨成献惊叹道,程伯喜也点头道:“没错,我们的部队迟早要将他们纳入编制。”
“那又得花钱了!”杨成献摇头道:“我们养不起啊!”
作为一支自募兵,即使有兵部发给的军费,按人头给一千二百人(上府府兵),多出来的四百辎重兵和二百混成兵是冯小宝们自掏腰包,再加上几百工程兵,养不起啊!
只有部队壮大了,才能够养工程兵。
“看!”杨成献马鞭指着对岸,敌人的小股骑兵出现,想趁着我们搭桥时来个偷袭,骑兵二团已经与他们交战了。(未完待续。)
第一八十节 谁是诱饵
一小队的敌军骑兵出现,最初还让人以为是唐军!
他们穿着唐军装备,只是他们的马更小,人也矮小,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水货。
朝鲜地方贫瘠,马种差,而且多年战争
再近点,他们身上的装备多有破损,应该是从我阵亡的将士身上剥离的!
当时的生产力很糟糕,大唐就是一个明星国,一定程度上成为各个外族的“运输大队长!”
来敌有的人比较大,那也是唐人的马。
蔡君豪眼色幽深:“三十人就敢来搦战,还这么差劣的马,当我们二百人马摆着的啊!”
部队搭桥,另一处肯定有人守着,蔡君豪的人马悉数在此。
他们眼中冒火,因为敌人穿戴我们之前军队的兵甲和骑着我们的战马,引起了部队的极大愤怒!
蔡君豪亲率一队人(50个)出击,另一队人则作接应。
看到唐军冲来,那群敌骑居然跟着他们打对冲,双方同时搭箭上弓。
“蠢货!”蔡君豪低骂道,按照本军的作战条例,敌少战之,敌多则走,如果是已方遇到大队敌骑,标准作法就是回马射,射了就跑,不打对攻。
胡胡胡。。。弓弦声响成一片,唐军首先发射攻击!
与敌军相比,他们的马速更快,弓箭更强、人更有力!
河西马的速度是一流的,凉州大马,天下无敌!
速度快就有加成,提高箭速。
虽说敌骑使用了我们的的弓,但我们的用的弓尽是名牌,从长安洛阳购买的弓比起唐军制式弓更强!射得更准。
和唐人比有力?当大家吃的肉和奶酪是白吃啊?
要知道放在后世,棒子发达了,但吃一口五花肉都不容易,拿排骨当名贵礼物送人。
这个年代的棒子,吃到的肉只能够靠打猎才算有牙祭。
马无夜草不肥,人不吃肉就得瘦!
五十箭抛射,对方一半有多落马!
剩下的十多敌骑大惧,不禁手颤,轮到他们射箭时只造成了我们三骑坠马而已,命中率低得可怜。
然后蔡君豪骑兵队列前面的将弓放平,听他大叫道:“连珠射!”
不用接战,只用箭射,后面的骑兵同样是抛射。
第二波箭雨的结果是敌方骑兵只得三人还在马上,他们震惊之下,拨马转向就跑!
可是哪来得及,连珠射的箭枝疾射而去,一下子将三人都给射倒!
干净利落的第一战,以我军将敌人灭团,我方无一个死掉。
“留二个活口!”蔡君豪吩咐道,听旁边的军士悻悻道:“真弱,我们还没有开始热身呢!”
……
五分钟后,从两个被打成残废的俘虏口中得出了项消息:“他们是诱饵,后面还有三百骑兵,本想将我们诱出去,然后三百人突袭我们的过河点,想对我们半渡而击!”
“没想到这只诱饵被我们吃掉,鱼钩吐回!对方白死了!”
“三百骑兵啊!”蔡君豪听得双眼放光,但他守渡口有责,只能够将消息传给杨成献。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