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桥之战,日军投入精锐达3万人,而我方先后加入战斗的不过是1?3万人的地方部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江桥抗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江桥抗战在军事上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以马占山、谢珂为首的黑龙江省军民,能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畏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以阵地战方式与强敌相战,并给敌人以巨大杀伤。这一抗战之举,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这一抗战之举对投降派是一次有力的打击,对以后国民党的全面抗战起了推动作用。
江桥抗战后,马占山部改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一部分继续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有的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一直战斗到抗战胜利;另一部分进入苏联,辗转回国后,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继续抗战。全国全面抗战时期,马占山率部在陕北组织抗战,马将军与八路军为邻,曾得到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解放战争中,马占山对傅作义将军做了许多工作,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马占山、谢珂等将领,领导黑龙江省军民的齐齐哈尔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翻开了光辉的第一页,这是我们应该牢记的。
第34节:抗战殉国第一将是谁(1)
抗战殉国第一将是谁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有近百位将军为国捐躯,通常人们认为,1937年〃七七〃卢沟桥战争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是抗日战争中最早殉国的将军。然而,早在他们之前黑龙江省的江桥抗战中,就有一位将军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叫韩家麟。
韩家麟,号述彭,以号行,多称他为韩述彭。韩家麟祖籍山东省,韩家逃荒到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韩家到东北后,很快富裕起来,成为当地大户。韩家麟1898年出生,幼年丧母,先就读于私塾,后入高级小学读书。读完高小那年,一个骑兵团剿匪路过河山村。为了能让家中出个当官的,韩家麟祖父请求让16岁的韩家麟跟着队伍当兵。骑兵连连长马占山见韩家麟相貌端正,样子精明,就收下了他。
16岁的韩家麟给马占山当马弁,因为机灵能干,很得马占山喜爱,马占山收韩家麟为义子,并送他到沈阳东北军官养成所学习。因韩家麟学业优秀,学成后回部队更得器重,先当文书,1923年,被提升为少校副官。1927年,任中校副官长,成为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0年,考入沈阳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深造。
1931年〃九一八〃时,正在沈阳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学习的韩家麟,坚决拒绝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混在逃难人群中,冒死逃入关内,辗转找到黑龙江省省主席、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万福麟欲留韩家麟在五十三军任上校副官长,韩家麟却坚持要回东北敌占区参加抗日战斗。当时万福麟主席与黑龙江省已经失去联系,急于了解省内情况,就派韩家麟携密信回东北。1931年10月下旬,受张学良、万福麟委派,韩家麟化装启程经历重重风险,回到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日军兵不血刃一路占领辽宁、吉林后,向北逼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1931年10月13日,驻在白城一带的汉奸张海鹏部三个团在日军配合下,向齐齐哈尔南面的泰来嫩江哈尔葛铁路桥进犯。省督军署参谋长谢珂率部抗击,击退汉奸张海鹏部。江桥抗战从此拉开了序幕。19日,马占山将军率一团兵力由黑河到达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的抗战形成了新局面。11月4日晨,日军第二师团步、炮兵1300多人,在飞机掩护下对我江桥阵地直接发起大规模攻击。马占山当即下令还击,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正式展开。
我军在齐齐哈尔江桥一带与日本军队作战的生死关头,韩家麟带回万福麟密信。正是用人之际,马占山见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韩家麟回来助战,非常高兴,当即委之少将参议兼黑龙江省政府机要秘书,参与谋划江桥作战方略。在韩家麟等人的协助下,马占山指挥黑龙江省军队给日本精锐部队多门师团以重创。
第35节:抗战殉国第一将是谁(2)
江桥抗战失利后,韩家麟随马占山部队退守海伦。马占山又派韩家麟化装潜行去北平向张学良、万福麟汇报黑龙江省军事情况,然后携指令回省。日本进逼,海伦危急时,韩家麟安排马占山等将领家属秘密转移到天津。1932年2月,他接任义勇军参谋长职务,成为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2年4月初,韩家麟介绍共产党员李继渊到马占山部队,李继渊被任命为少校(后提中校)秘书,马占山部队在海伦以东的罗圈甸子被日军重重包围,李继渊随卫军营营长及全体战士一起英勇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李继渊牺牲时年仅25岁。
在日军松木师团强敌压迫下,马占山抗日部队节节失利。1932年7月,部队转战小兴安岭一带深山老林,行至庆城县(今庆安县)东山张河白硷子山口时,突然日军伏兵四起,马占山部队被千余日军包围。抵抗至第三天,士兵牺牲过半,马占山受伤,弹药消耗殆尽。7月22日,抗日部队分两路突围,马占山与军长邰斌山、参谋处长容聿群以及随从卫队42人向东突围,奔深山;韩家麟、连长于俊海带官兵百余人、马50多匹向北突围,吸引敌军掩护马占山。敌军见向北突围的人数较多,以为必是马占山之所在,即以重兵尾追不舍。
战至28日,韩家麟的手下仅剩二十几人,疲惫已极,行至海伦县罗圈甸子南一个叫七八道林子的地方,见敌人追兵已远,恰有一民房,饥劳过度的战士便在民房中倒头睡下。7月29日清晨,屋里人还在酣睡,突然枪声大作,日军已将这所小房团团包围,敌人对屋内喊话,意思是:你们这几个人已经无路可逃了,赶快投降。韩家麟当即组织还击,明知决无生路也誓死不降。日寇见已入绝境的中国人竟然拒不投降,恼羞成怒,顷刻之间,机枪齐发。韩家麟等二十几人壮烈牺牲,其中有少校参谋佟玉衡、少校副官刘景芳、少校连长于俊海。
韩家麟将军身中数弹,脸部被子弹打得血肉模糊。因他身着将军服装,嘴上留着胡须,身材酷似马占山,身上还带着马占山的名片和一枚马占山的印章,敌人又在战场搜到马占山的玉质镶金烟具一套,误以为这人就是马占山。关东军司令本庄得知马占山已被击毙的消息,兴奋异常,立即向东京陆军省和天皇报功请赏。于是,日本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马占山已被击毙,通电各地报捷请功。日寇残忍地将韩家麟首级割下,悬于海伦城头〃示众〃,后送至日本首都东京,并在东京举办展览会庆祝〃击毙〃马占山的〃胜利〃。我国多家报纸也报道了马占山牺牲的消息。因韩家麟等人的掩护,马占山部突出重围,进入小兴安岭深山老林。马占山收集余部不到百人,潜入大青山,以草根树皮充饥,历尽千辛万苦,在密林中辗转了五十多天,脱离险境,到达龙门县。不久,马占山抗日的大旗重新出现,日本人为之大吃一惊。
虽然日本人明知战死的不是马占山,但还是不肯放弃宣传,依然在报上吹嘘〃战果〃,说〃马匪军已被消灭〃、〃马占山已被皇军击毙〃。日本靖国神社〃游就馆〃的玻璃展柜里摆放出马占山的印章、钱包、烟具、马大洋、照片,还有〃马占山〃的血衣。
第36节:马占山〃上将〃之谜(1)
马占山〃上将〃之谜
马占山当过上将,但是,你要真查起来,任何国民党军队的上将名录上都没有马占山这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军军衔属于美国式,不设元帅、大将,上将分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上将、中将加上将衔。虽然名目繁多,但上将毕竟是上将,还是有史可查的。特级上将就是蒋介石1人,一级上将先后授予17人,东北军系统,万福麟、于学忠得过二级上将,何柱国得过上将。怎么查也没有马占山的名。
马占山是胡子出身,到苏联后才学会写一个〃马〃字,但他作战勇敢,因此官运亨通。1913年马占山只是吴俊升骑兵第二旅第三团少校连长,1927年就升任骑兵第二军军长,得到奉军中将之衔。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军缩编,改军为旅。马占山成为黑龙江省步三旅旅长,但军衔还是中将。
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江桥抗战,在全国造成极大影响,马占山将军一时成为英雄。
1931年11月12日,江桥抗战正酣,也正在这时,国民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许多人冲蒋介石发难,会开得乱七八糟,但对江桥抗战却给予了肯定。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7日发布决议: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边防副司令官马占山守土尽职,功在国家,实任为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以陆军上将待遇。20日所作的《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报告》中说:〃中国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对于日本军队进攻之正当防卫,不独为保障中国国家之领土,尤为保障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之存在,亦即维持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及一切国际公约之存在而牺牲。〃
这些是对马占山爱国抗日义举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是有人借马占山说事儿,对蒋介石表示不满。马占山的上将一事,成了一块投向蒋介石的石头。虽然马占山对蒋介石没招没惹,但从此蒋介石对马占山有了芥蒂。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只是说了〃以陆军上将待遇〃,并没有举行仪式正式授衔。马占山远在黑龙江省日军包围的战场,也不可能举行正式授衔仪式。如果局势稳定,正式授衔是可能的。可是没有多久,马占山就投降了。对于降将,自然不可能再补授上将了。
没过多久,马占山重新抗日,再次成为英雄。事情继续下去,马占山的上将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37节:马占山〃上将〃之谜(2)
1935年初,军政部长何应钦以〃陆军官阶过滥〃为由,呈请国民党中央,提出减少上将员额,得到了国民党中政会通过。3月30日公布了《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上将任官施行条例》,一批原上将衔改任中将,如薛岳、熊斌、孙连仲、石敬亭、鹿钟麟、张之江等均改任中将。这时的马占山自然也不可能再授上将了。
全面抗战期间,马占山是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司令,名头虽不小,但实际没有多少人马,更不算正规军,已没有当上将的资本了。解放战争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官也不小,但由于处处受蒋介石歧视,他称病隐居北平,没有到任,军衔也无从谈起。
说马占山不是上将吧,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有过公开正式决议,后来由上将改为中将的名单也没有他。说马占山是上将吧,没有正式授衔,后来也没人拿他当上将对待;上将改中将名单中没有马占山,也有不承认他曾当过上将的意思。马占山的上将,就这么一直悬着,糊涂着。
马占山降日时,被任为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长。屁股还没坐稳的伪满洲国,为了拢住马占山这个将才,着急慌忙地正经八百地授了马占山上将军衔。可是,没过几天,马占山反出齐齐哈尔,二次抗日,伪满洲国灰溜溜地宣布〃褫夺〃马占山的上将军衔。
第38节:〃七七事变〃发生在7月8日
〃七七事变〃发生在7月8日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
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卢沟桥挑起全面进攻中国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试探,7月7日晚日军牟田口联队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提出到宛平城内查找的无理要求,当即被我方拒绝。日军在8日早晨向我宛平城发动攻击。于是,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也宣布开始了。
当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北平市市长的秦德纯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中记:〃七七之夜,约在十一时四十分钟,我接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宗瀚及负责对日交涉的林耕宇专员电话……夜晚二点,外交委员会又来电话……八日拂晓约五点,日军已在宛平城之东面、东南面及东北面展开包围态势,先要求他的外交人员进城,继又要求武官进城,均经我吉团长与王冷斋专员(行政督察专员)拒绝。日方武力威胁之伎俩已穷,即开始向城内炮轰,并掩护其步兵前进。〃
柳风写的纪实文学《血祭太阳旗》一书中,这样写道:
凌晨4时许,一木少佐从现地打电话报告说,中国军队再次射击,牟田口即在电话里下达了口头的战斗命令,其时为8日4时23分。
今井武官就此情况立刻给东京的陆军参谋部拍电报报告。
其实,在这过程中,原先声称去向不明,指定与中方有关的那名〃丢失〃的士兵,已经平安地归队了。
5时30分,日军对驻守于宛平城和附近龙王庙的中国部队29军进行了炮击,中国守军伤亡一百八十多人。
中国驻守卢沟桥地区部队冯治安37师之219团,在团长吉星文上校、三营长金振中少校指挥下,奋起反击,击退了日军的猖狂进攻。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七七〃事变发生了,它导致了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大规模展开。
依此说法,战斗发生在8日的早晨5时。
《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纪念赵登禹烈士的文章《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一文说:〃七月八日凌晨,日军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及机关枪一挺,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秦德纯得知后,立即向守军命令道:'保卫领土是军人的天职,对外战争是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驻守卢沟桥的我守军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入阵地。到五时,日军已完成对宛平的三面(东北、东、东南)包围,日军始而炮击宛平城,继而又向我卢沟铁桥(铁路桥)猛攻。吉星文团长指挥所部官兵当即还击,手榴弹、大刀一齐上,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所谓'皇军威严',扫地殆尽,桥头阵地被我军夺回。〃
1995年6月24日《老年报》的《打响〃七七〃抗战第一枪的勇士》一文,引述亲自参加卢沟桥抗战的当时二一九团排长李文成老人的回忆:〃所谓'七七'事变,其实7日那天并未交火,日军炮打卢沟桥的准确时间应该是7月8日。7日夜里,我在桥上带岗,晚十点整,下岗没多大会儿正准备睡觉,日军声称走失了一个士兵,要到桥这边来,说是要搜。二一九团坚决地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大家都不睡了,警惕地看着日军会有什么动静。果然不出所料,大约到8日凌晨二时,日军动手了,突然炮轰卢沟桥。吉星文团长立即下令还击,卢沟桥事变就这样开始了。〃
亲自参加战斗的李文成老人,也认为事变是发生在8日凌晨,只是时辰上记忆略有不同。
把7月8日的战斗称为〃七七事变〃,有两个原因:一、当时战事紧张,面对着重大的事变,人们顾不上细节,没有人去抠字眼;二、过去一般人有把早晨看成为一天开始的习惯,不是以零点为一天的开始,凡是天亮之前发生的事就都算是前一天的。
当然了,我们没有必要将〃七七事变〃再改为〃七八事变〃,只是想通过这些辨析,可以把历史理得更加清晰,对历史认识得更深刻。
第39节:平型关大捷不等于平型关战役(1)
平型关大捷不等于平型关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大败日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也随之名声大振。然而,时至今日,有许多人还是没有搞清楚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之间的关系,经常将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混为一谈。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意图以强大兵力迅速占领太原及整个山西省。1937年9月11日,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广灵、灵丘一线的汤恩伯部十七军及七十三师与敌军鏖战8个日夜后,撤至平型关一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长城一线布防御敌。以杨爱源为右路总司令,接替汤恩伯指挥;傅作义为左路司令,七十一师集结繁峙,七十二师集结代县,作为预备队。新编第二师至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