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实战指导:我要当老板-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看报表还不行,报表是果,因在哪里?

对因的判断就要靠思想了。

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

市场深处有最鲜活的、报表上无法体现的信息。

比如公司三令五申要实施的策略,原来到了某县某镇变成这个样了;某个我们宝贝得不得了、苦思冥想的好策划,原来竞争对手三年前就干开了,只不过是人家实力小,动静不大。

看似平常的事,如争取大卖场好的陈列位置;开发有价值的周边客户;处理有预谋的投诉等,有大量的、丰富的、来自基层的发明创造,值得我们去发掘、总结、推广!

以上营销管理案例,给出了两个重要的找出全局性决策问题的方法:

看报表,走现场。

报表,会让你快速找到雄伟壮观的千里之堤下的蚁穴,会让你迅即发现金碧辉煌的殿堂下的火药桶。

如果说数学是科学的灵魂,那么报表就是经营活动的灵魂。

一个不会看报表的老板,等于丢了“魂”!

一定要重视报表,用看小说的心情看报表

报表让我们看到前一段经营管理的结果。

在业内有句俗话:

会计是商业的语言,统计是决策的耳目。
意思是在现代的大型商业活动中,不懂会计是不敢开口说话的,因为一开口就要讲到投资回报率、成本核算、现金流等;而决策也越来越量化了,没有统计数据做基础,决策就像闭着眼睛、塞着耳朵拍板一样,可见统计的重要。

而统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分析结果就是报表。

四野的老同志回忆,每次大战前,林彪都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趴在地图前念念有词,反复计算敌我双方的各种数据对比:兵力啦、武器装备啦、距离啦、运兵速度啦,等等。如果他不动声色地开门出来,召集开会了,那就意味着:胸有成竹了。

市场如战场,指挥我们市场大战的“地图”就是报表。

微软前中国区总裁吴士宏女士,以前是个医院的护士,后来自学大专外语,她谈到自己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总裁的秘诀之一就是“用看小说的心情看报表”!

地图,是对地形的抽象,为指挥员系统思考、运筹帷幄提供了可视的浓缩载体。报表,是对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抽象,有了报表,我们一眼就看穿了很多问题的表象。

我自己走市场,一般先不听大区经理们汇报。因为搞营销的人口才都很好。他们都会把对自己有利的,能体现自己功劳的,浓墨重彩;对做得不好的,对自己不利的,轻描淡写,一句带过。

我会不动声色地打断他们,问几个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基本涵盖了他们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达标了,别的都是细枝末节。

战略,需要高度的抽象,高度的简约,最好是一句话,几个字能讲清楚,如同当年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我们目前的战略就是,打过长江去!”

战术,需要全息的论证,细节决定成败,所以,现场的灵感非常关键。

1。 如何设计报表?

报表有用来作进度分析的,有用来作结构分析的,有用来作对比分析的。

目前来说,一家中等的公司,报表体系一般都比较完善,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为了一个特别的目的,你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专门的临时报表。

你先把要掌握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列出纵横两个维度的科目,一张实用的报表就设计出来了。

2。 如何使用报表?

使用报表是“管事” 的人和“做事” 的人的重要区别之一。

如果你是初次管事,一定要适应这一变化,要过这一关。

当你每次讲话,都带有报表上的数据时,别人就对你刮目相看了,以前和你同一级别的人,慢慢也对你从不服气变为默认了。

以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使用报表的习惯,现在管理活动复杂了,报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使用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窍门,就是看“异常数据”。异常的对立面,是正常。

你想发现“异常”,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正常”!

所以,平时对各个指标的正常历史数据,要烂熟于心才行。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吴女士一样,经常“用看小说的心情看报表”!

有问题就要解决,解决的前提是找出问题的原因。

除了侧面了解情况,对一些重大的问题,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还要“直击现场”。

一定要亲临市场,用走亲戚的心情走市场

走市场,让我们发现造成报表异常的现实原因。

也许现代人走亲戚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兴奋,因为那时走亲戚,意味着有新衣服穿,去外婆家的话,还有鸡蛋吃。

用走亲戚的心情走市场,去发现报表背后的“故事”。就是说我们怀着收获快乐、解决问题的心情,去走现场。这与市场专员去现场发现问题又不太一样。
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现场呢?

我们又以快速消费品企业为例。

1。 某地市场进度失常。

如果销售考核的计划完成情况的报表出来了,你设一个“跌停板”的警戒线,比如:下降10%是红线,那么过了红线的,你就要“御驾亲征”去查看一番了。

通常从这几方面去找销售量下降的原因:

( 1 )经销商的原因。

当月销售量下降大,首先是经销商不打款,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找,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有可能是经销商资金短缺,这时候就要鼓励他想办法融资,以保证正常运转;有可能他碰到一些实际的困难,这时候要力所能及地帮他一把。

也可能是他转变了品项的经销重点,你就要善意地对他提出警告,暗示他你可能要另找经销商。

如果他开始转行要搞餐馆或开工厂了,你趁早要找到接班的新客户。

( 2 )营销员的原因。

如果不是经销商的原因,通过经销商的抱怨和你自己的观察,你要找一下是不是自己厂家派出的营销员的原因。

比如说,他和经销商有矛盾,你就要找到矛盾激化的根源。如果是他偷懒,管理不力,你就要处罚他。如果是他兼职干别的或另有所图,更要及时处理。

( 3 )竞争对手的原因。

如果以上几个方面都不是,要看看有没有强势的竞争对手杀进市场。

很多对手总是先在某一个局部市场发起冲击,你越早发现,在其他地区布置战略防御计划就越主动。

( 4 )消费者的原因。

这也是最可怕的原因,比如市场购买力下降,那么市场不景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像现在金融危机,估计市场要一两年才能复苏。

如果是市场有更新换代的产品出现,那么要及时买到这个新产品的样品,让公司研究人员采取措施。

2。 排名有变化。

不要小看排行榜的作用。

同样,你也设立一个名次下降的预警线。

比如:名次下降两位以上或者连续三次都排在最后,就及时报警!

对于名次下降,除了找原因,使用末位淘汰制,是对付养尊处优的“老油条”的最佳办法。公司历史越久,市场越成熟,这个办法越有效。

3。 市场格局有变化。

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

稳定的市场,上升的市场,下降的市场,空白的市场。

如果是稳定的市场变成下滑的市场,连续三个月下滑的话,你一定要去找原因。如果是大面积、全局性的下滑,你就要伤脑筋了!

走市场有几个必去的地方:

( 1 )批发市场。

虽然现在批发市场的功能萎缩了,但是里面有小企业最新的产品信息,因为这些小企业没有实力进大卖场。同时,还有老产品的最真实的价格情况,因为批发市场的价格,决定着产品的利润空间。如果价格体系有问题,则商业网的稳定就有问题。

( 2 )最好、最大的卖场。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大企业最先进、最新鲜的促销手段的表演。促销的策划,是竞争的幕后最专业、最辛苦的创造活动。

而一个活动,不管它在背后策划多久,最终要在市场终端展示出来。

它一展示出来,辛苦三个月、半年策划出来的东西,你看半个小时就学会了。当然,是否要模仿去用它,让它效用降低,或反其道而行之,去针对性打击它,是另外一回事。

( 3 )经销商的仓库。

以前有句话,叫做不看仓库,等于不看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

库存,是最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指标之一。

比如有些经销商连续几个月打款发货,但是货都压在仓库里,到时你还得帮他处理退货;有些经销商连续几个月只要一点点货,而市场又不饱和,原来他在拿到你的总经销权后,为了牟取暴利,居然自己去找假冒厂家。

这些幕后的黑暗面,你多走几家仓库就会慢慢发现了。

通过以上的案例与分析,我们知道,决策并不神秘,而且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大胆、冒进,有些谨小慎微,不一而足。管理学告诉我们,决策:只有满意,没有最好!

我们看名人传记,那些成功人士个个英明神武,对市场步步为营、神机妙算。其实,那些都是“事后诸葛”的捧脚之作、小说家言,现实远不是这么回事。

决策风险计算法:

决策风险= 成功概率的N次方(N为实施步骤的次数)

我们知道,决策的博弈模型,是在有七八成把握时,就抓住机遇,大胆拍板。

也就是说,还有两三成的风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而这还仅仅是第一次决策。当我们的项目往前推进时,我们就要面临第二次、第三次的调整或修正性决策。

这一系列的决策,形成一条决策链,需要不断地修正很多东西。否则,有七八成把握的事,往后推进到第三步,成功概率0。8的三次方就是0。5了,也就是说,到决策链的第三环,我们还刻舟求剑、固执己见的话,我们的项目就变成赌博了。

再往下和对手过几招,再在市场里摔打几下,不调整决策修正错误的话,我们的投资或竞争方案,就变成买彩票了。

所以,一个好的决策,越简单越好,最好的决策是一步实施到位。

如果你的决策要通过多步实施,那么第一次决策之后,要通过不断地看报表、走现场,不断地调整策略,把每次决策调整,都当做是第一次新的决策来慎重对待。这样每调整一次,风险就又降低了一些。

你不要以为这是讲故事,有多少上亿元的“三拍”项目就这样停在那里,原因就是:

一拍,决策,“拍脑袋”:就这样,没错。

二拍,执行,“拍胸口”: 我保证,没问题。

三拍,搞不下去了,“拍屁股”——走人了!

那种出高价请策划大师,出几个金点子,花重金请咨询公司,想做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的“英雄”事迹,最好不要出现在我们身上。

有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对决策的最好总结。决策是将来当老板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打工阶段就有机会作决策,是阅历积累的绝佳机会。
——体现运筹真功夫的阅历积累

分工,就是分派工作。

有人从3岁起,就会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派工作,指挥大家扫地、擦玻璃。

有人读完博士了,都不会分派工作,连三四个人的实验室的事都管不好。

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天下

——分工,将策略化为行动力的关键一环

据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多次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剥削阶级的利益,从而失道寡助,不得民心,这是一大前提。

他将失去天下的原因,列出40多条,归纳为两条:

一是宣传失误;二是组织失败。

谈到宣传失误,他责怪戴季陶等,没有把握五四以后的社会舆论潮流,还是搬用四书五经的老一套,而以时尚为标榜的进步青年,是不吃这一套的。失去青年,自然失去未来。

谈到组织失败,他感叹“国民政府”和“国军”效率低下,像周恩来这样的行政高手,未能纳入“党国”的团队。

而周恩来的拿手好戏,就是分派工作。

毛主席诗人气质,视野开阔,胸怀广大。很多老同志回忆,每次政治局开会,毛主席的发言都是纵论古今,横贯中外,讲完了,讲舒坦了,就先离座了。这时,周恩来把大家留下,根据主席的发言要旨,具体分派工作,半个小时不到,分派停当,部长们各自领命而去。

后来港台野史杂家,茶余饭后谈论现代史,大家的共识是,毛蒋二人,得恩来者得天下。这个例子也有力地证明,大事成功,策略固然重要,执行力也很关键。

我们拿几位前辈来谈论一个小问题,似乎有些不敬,但是学习管理,从本民族先人那里吸取营养,总比去盲目崇拜什么拿破仑、松下幸之助要强一些。

合理的分工,是策略执行成功的一半。

我们去到任何一个公司,都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忙,而总有几个人没有事做。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其实旁边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人去做。

决策制定以后,如果要想下属好好去做,有三个绝招。

绝招一:有要求,才会做;

绝招二:有目标,会做得更好;

绝招三:有考核,会做到最好!

有要求,才会做

我们把计划表列出来,想要别人去做,必须要提要求。

提要求是分工的第一步,所谓提要求,就是三个内容:

一是要求谁去做,这是落实责任人;

二是要求做到什么程度算做好,这是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

三是必须在什么时间前完成,这是时限。

再英明的决策,素质再高的员工,再强势的领导,如果在分工时,不首先讲明这三个要求,这个决策注定以失败告终。

1。 落实责任人。

如果是本部门的人,则按程序公事公办;如果是为了完成一个临时的任务而组建的“草台班子”,则一定要和他们先讲清楚,不允许分配任务时找借口,说原单位原部门又有急事要处理什么的。你也不要总是感叹“还是‘自己人’听话呀”之类的!凡事都要交给“自己人”,你哪来那么多的“自己人”?只要平时以诚待人,别人一般都是配合的。

不过,通过指派人,你会渐渐懂得人的心理:有人口是心非,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半天不见动静;有人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有人是“二舅家的石碾子”,推一下,动一下。

这些人情世故的积累,书上是没有的,是你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为你将来当老板,打下良好的阅历基础。
2。 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限。

很多时候你忽略了交代完成任务的标准这个环节。

比如拿扫地这件简单的事情来说。如果你要求每天打扫五次,那么地上再脏,他也不情愿扫第六次。如果你要求任何时候都保持地面干净,那么脏的时候十次八次他也要去扫。不脏的时候,你指挥他去干点别的,他也乐意。

而要能讲清楚完成任务的标准,你自己就得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才行。

所以,“管事”的如果是从“做事”的提拔上来的,则他派起活来井井有条,别人也会心服口服。

如果是拿了个什么学位,或从哪儿高薪挖来,对这行又不太熟的,下车伊始,哇啦哇啦,是下属最反感的。

在一个新环境里,三个月后,除了人事部,再也没有人记得住你以前是干什么的,比如读过什么名牌学校之类。

因此,为了将来做老板加强学习,多参加培训,多深入基层,对你是大有好处的。

3。 分完了工,要记得给自己留一份。

一定要让自己除了“管事”以外,还要“有事可做”。

人只有在做事时,心灵才会全方位地启动,才会发现新的阶段里事情的新变化,技术管理岗位更是如此。

比尔 ? 盖茨干脆辞去总裁职务,去当技术总监。

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职务是策划总监。这比那些屁大个公司,动不动给自己挂个董事局主席的“土财主”要强多了。

自己拿出30%左右的时间来做事,还能起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对鼓舞士气很有帮助。

如果是复杂一些的工作,我们就要定目标。

有目标,会做得更好

没目标会四处跑。

我们在前面讲ABC123时,讲过做复杂的事情要给自己定目标,我们“管事”时更不用说了。

目标管理,其核心就是量化管理。

不管事情多复杂,量化的指标一定要首先抓好两个:

一是任务的量化;二是完成时间的量化。

任务的量化,又分两个步骤:

一是模块化,二是流程化。

把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任务,这就是模块化;把小的任务一个个串起来,这就是流程化。

任务完成时间的量化,就是要把模块的完成时间和小任务的完成时间,在每个流程上的节点位置标出来,形成一张大家都看得懂的图。

如果不涉及机密的话,还可以把它挂在墙上,搞个倒计时牌,以时刻提醒大家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