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实战指导:我要当老板-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涉及机密的话,还可以把它挂在墙上,搞个倒计时牌,以时刻提醒大家完成任务的进度。

可别小看这张图。小到你建个厂房,大到三峡工程的建设、“神舟七号”飞船上天,都是靠这张图来分工“管事”、安排工作的。

如果是一般程度的任务,你至少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一个目标管理的表格,免得忘记去检查各项工作。

如果你有秘书或者助理之类的服务人员,就把这项十分普通,但是百分百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他按照图表上的进度提醒你去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有考核,会做到最好

赏罚分明时,三军勇向前。

1。 考核,是管理的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给大家派工作时,如果工作特别重要,不论这事情的大小,除了交代好要求、设定好目标,还要定好奖罚措施,甚至立下军令状。

我们经常看到在各种营销人员的会议上,领导在上面讲话,下面有聊天的,有看报的,有发短信的,有打瞌睡的,有向女孩子做鬼脸的。但是,一讲到考核,大家立马变了个人似的,来了精神。

因为人只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才会特别关注。

这也是“考核必须以利益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把绩效考核弄得像门大学问似的。

很多HR经理,为了做好绩效考核,买上十本八本书,越看越糊涂。或者请个咨询顾问、大学HR专家学者来讲课,原理啊、案例啊,讲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老板一问,咱们怎么考核啊,都傻眼了。

结果,还是老板的土办法有用。为什么老板的土办法通常很管用呢?

因为考核的两个重要原则是:

一要简便易行,二要针对性强。

2。 不亲自抓考核,就不要当老板!

老板不论文化高低,都是作风干练的人,定下的考核制度,肯定是容易操作的。

咨询顾问、HR专家学者的吃饭本事之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非此不能显示出其学问。否则,你花钱请他来搞个几句话就讲清楚的东西,他不是很没面子?

而老板对花出去多少钱,赚回多少钱,说得不好听,连上厕所都在算计。他要考核的项目,他要掌控的要害,自然就是针对业务流程中最关键的部位下手。这是每个老板的特质。如果不亲自抓考核,企业的运营效率一定是惨不忍睹的,他也不配当老板了。

那么,如何设计考核体系呢?关键要抓住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关键经营指标完成的进度要数量化;

二是各级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要项目化。

比如,对营销部门,把销量、费用两项指标一抓,就基本见效了;对于后勤保障部门,则要把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用具体项目强调出来。

对于一些重要的日常工作,表扬与批评也是一种奖罚,但是要有言在先才有考核的效果。

比如,你分派一项重要的,但是不必再单独考核的工作,你可以说:“请大家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我请大家吃饭,否则的话,打你们屁股!”

当然,谁也不会真的去打屁股。

但是,你在分工之时,对大家这么一说,这句话就有了“考核”的意味。

分工是“管事”的重要一环,其实里面已经有不少与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些学问是当老板必须具备、而在书本上又很难学到的。
——指挥力是从书斋到实战的第一道门槛

指挥,就是看哪儿不对劲,要去更正一下。

我们决策了,拍板了,又分工了,把事情分派下去了,接下来要跟踪、协调。

指挥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从分工角度看,哪些人的完成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

二是从决策角度看,哪些纸上计划的内容与实际不太相符。

指挥力,是书呆子与老板的分水岭。

指挥力,是学者与实践家的第一区别。实践家,都是行动力特别强的人,他们与坐而论道的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的行动,并不是自己去瞄准、去射击、去谈判、去签合同,而是指挥、驱动一个组织去行动。我们在下篇中,有专门的训练课程提要,这里,我们仅从阅历积累的角度,作些知识或原理的提示。

我们介绍两个重要原理,这两个原理,让我们一下子进入高级指挥家的行列。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用于指挥总体执行进度的均衡性调节,让大家齐头并进。

我们知道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即使是双胞胎,性格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所以,一项任务分工下去后,大家的完成进度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跑了一段时间,就稀稀拉拉地拉开了距离,分成几个梯队,这时候就需要你来协调。

同时,我们分派工作时,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每项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加上客观环境的不同,各人面临的困难不一样,相对的难度就不一样,工作进行到一定的时候,也要你来协调。

参加过几次培训的人都知道,老师们会反复讲一个原理,就是木桶原理,这个原理的大意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那块木板决定的。

很多人就像听故事一样,好像是听明白了:哦,是这么回事,有道理!但是,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却不求甚解。

木桶原理,对管事的人来说是最管用的。

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一个人或者一个环节拉后腿,就会对总体进度影响很大,这时你就要进行“指挥”活动了!

做法是:要争取及时把最短的木板补齐,把进度最慢的部分加力推进。

一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调整工作分配;二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状态,调兵遣将,调换人员;三是亲自出马;四是争取外援。

这时候,你要十分注意的是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的名字叫做“麻烦”。这也是管理上十分有趣的一种现象。

在工作中,下属会碰到很多的麻烦,我们生动地把这些麻烦比作“猴子”。

下属碰到麻烦了,通常会来找你解决,你如果帮他仔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这时候“猴子”还在他的肩上,他自己搞定。

如果你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不用管了,我来做!”

这时候,这只“猴子”就跳到你的肩膀上来了。

如果你不懂得指挥之道,一天到晚到处逞能干,不知道你宝贵的一天能搞定几只“猴子”。

二八原则

用于指挥决策的调整,让优势资源得到集中使用。

二八原则,就是通过指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高产出的20%的事情上。

同样,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二八原则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往往是模棱两可。

比如说,木桶原理叫我们补足缺点,二八原则又叫我们放弃80%的弱点,抓住20%的优势,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木桶原理是讲“进度控制”的问题,与调整“分工”有关。
二八原则是讲“资源分配”的问题,与调整“决策”有关。

因为,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有些工作还是不能按计划进行,这时候就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计划,是否合乎现实,是否应调整决策。

如果确实是“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则要面对现实,修正决策,把调整出来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到正确的决策方向上,这种调整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工业,让几大平原发展农业,让山区保护生态,这样简单的道理,统统为GDP让路。

现在房地产业成了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占用了大量的创新资金,剥夺了年轻人的创业机会,扼杀了实体产业的创新激情。这就跟乡镇男人难娶到美女做老婆一样。

这种状况说明社会资源的调配“指挥不力”。我们将来当老板,要注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战略聚焦,才便于指挥,才便于贯彻到底。

战略聚焦比“多元化”长命100倍!

脑白金换成送礼广告后,把其他的报纸广告停掉,把垃圾时段的广告停掉,聚焦投放,集中兵力主攻送礼,当月销量就提高3倍;

“超级女声”接受蒙牛的整合营销策略后,聚焦打工人群,一改第一届的颓势,一举成为全国上下热切关注的节目;

联想放弃了很多产业,聚焦到IT相关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

华为通过几年的调整,战略聚焦,也让自己走出了“冬天”;

南方黑五类通过战略聚焦,成为中国黑色食品的第一品牌。

现在很多企业走产业多元化的道路,碰钉子了,回过头来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企业重大战略的缺陷,通常最早从基层的指挥活动中发现。

现在每个行业竞争都十分激烈,不聚焦就想赢,那太难了!

想想看,在你自己熟悉的行业里,你想把“水”从90℃烧到100℃,都要费很大的精力,何况,在一个你很陌生的、新的领域里,你从0℃ 起步,与早就在那一行业里摸打滚爬的老江湖竞争,与别人的90℃较劲,你的多元化,能走多远?

因此,明智之举,就是把资源集中在自己有把握的,第一步就可以“把水烧到90℃”的领域,聚焦起来,打一场有把握的仗,再加把火,就赚大钱了。

假如本书以创业为题泛泛而谈东抄西拼,可能读者看一眼就丢下了。所以我通过调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轴,以营销员典型的成长之路为轨迹,把注意力聚焦在最有希望当老板的事情上,启发大家抓住身边的工作机会,多积累阅历,少计较报酬,多掌握能力,以尽快当上老板。

这个在“指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策略调整、集中优势资源的原则,就是我们今天要加强理解的二八原则。

发财,扬长比补短要快100倍!

个人发展也要学会聚焦,扬长。

如果你的知识与技能在某方面有缺陷,就适用木桶原理。

比如你的经验和资历都不错,有家外资企业很想要你,可惜你外语不行,这时候你就要下决心把外语补上去。付出的代价,会很快有10倍的回报,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或以自己年纪大学不来外语为借口,因为40岁学外语,干到60岁,还有20年呢,一年多挣20万元,就400万元啊。

如果你的性格上有某些弱点,就要聚焦,适合二八原则。

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心理学发现:人过了16岁,就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与世界观了。很多名牌中学,都喜欢从初中开始招生,让孩子们及早适应自己的校园文化,那些过了16岁才入学的高中生,会很难融合进来的。

一个精英人物,国家培养了很多年,正是要发挥专长,为社会作贡献的大好时机。如果这时把绝大多数时间与精力,用来与自己的性格缺陷、弱点作斗争,这于国于民于己,都是巨大的损失啊。

所以,用二八原则来集中精力,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肯定能很快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正当的事,一定很快有成果。

初次创业当老板,不要贪多、不要贪大。做成功一笔生意,发现了挣钱的秘密后,集中资源穷追猛打。一个市值1亿元的企业活100年比一个市值100亿元的企业只活1年,要幸福得多、光荣得多!
——在默默工作中长大创业功力的老板阅历增长法

总结过去,是为了将来。

总结是手段,将来当老板时,如何吸取教训、推广经验才是目的。因此,总结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为将来当老板积累阅历这个目的而展开。

总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作为“管事的”来说,总结有两个技巧:

一是兑现奖罚;

二是着眼未来,围绕下一步打算,加强正激励、正反馈。

总结,是最便宜又最有效的培训。

大家都知道,当老板是没有人教的,只能“偷学”。

“偷学”,就是观察、总结。边干边观察,边干边总结。

观察,就是看老板是怎么赚钱的。

为了当老板而进行的“偷学”总结,就是要从看到的东西中,自己思考三个问题:

( 1 )为什么这个东西能赚钱?

( 2 )为什么这样做能赚钱?

( 3 )要是我来做,怎么样才能更赚钱?如何避免不赚钱?

我们要学习的总结技巧是:当你处在“管事”的岗位,如何对一个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不是政府机关里的官样文章,而是管理流程里的反馈与纠偏。

技巧一:兑现奖罚

1。 赏不逾时。

每做完一件事情,要马上总结。如果原来设定了奖罚措施的,要及时兑现。这就是所谓的“赏不逾时”。

很多老板,吃了不及时兑现奖罚的亏!

很多企业为了防止营销员跳槽,就把本年的奖金在年底兑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到第二年的五六月份才发放。

这样一来,有本事的人不在乎这点钱,该走的还是走了。

没本事的你不给,他也不敢走。

剩下中不溜的,心里老惦记那些不到手的钱,只有一半心思去做事,大半年的宝贵时间就这么虚度了。

同时,大家明显感觉企业不相信自己,并且有样学样,学着老板变着法儿克扣下面员工的钱。这样的团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其实,你要是在年底痛痛快快兑现,大家欢欢喜喜过个年,过年后怀着激动的心情,为了新的一年创出新的业绩,精神抖擞地奔赴各地市场多好啊!因此,今后自己当老板,一定要吸取教训。

2。 罚不责众。

这是十分痛苦而艺术的事情。

大家都处在要被罚的线上,说明任务没有完成,作为“管事”的,你的压力比他们大多了,不管上面什么态度,你首先要做的,是把责任先全部担下来。有人担责任了,大家心里就没有互相争功诿过的念头,你就可以带领大家静下心来找出真正的原因。

在找原因的过程中,责任也会慢慢地显现,但是这时候是谁的责任,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而由于你为大家担了责任,大家怀着讲义气的感恩的心情,下一次会做得更好。

作为你自己,则要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及团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个客观的评估,特别是对任务没有完成的真正原因,你心里要有底。今后自己当了老板,要尽量避免大家完不成任务的情况。

也有几种情况是可以罚众的。在“管人”那一部分,咱们再讨论。

技巧二:举重若轻,鼓舞士气,共同面向未来

周恩来总理在谈到自己与邓小平的区别时说:“我是举轻若重,小平是举重若轻啊!”这既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也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

总理性格细腻,长期从事政务工作,新中国百废待兴,他事无巨细,都事必躬亲。小平性格豁达,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看问题一针见血,谈话直奔主题,做事雷厉风行。作为总设计师,把改革开放政策敲定了,“施工”时就放手让下面去动脑筋,去创造性工作了。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学习周总理,细致入微,注重细节;我们在总结时,则要学习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面向未来”。

因为,我们在兑现了奖罚以后,基本上对过去的事情算是有了一个交代,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而不是“秋后算账”。

所以总结的第二个技巧是在我们对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布置时,有一个鼓舞士气的环节。

如何鼓舞士气呢?

要掌握一个绝招:用正激励,形成正反馈。

我女儿小时候不爱吃饭,总是要人追着喂才吃。有一天外婆来了,快到吃饭时间了,我就说:“外婆,你不知道吧?现在宝宝好能干哦,吃饭的时候不要大人喂,自己吃得又大口又干净!”结果,不出所料,那天女儿自己盛饭,把一大碗饭吃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也像有些家长一样,外婆一来,我就诉苦加告状,说宝宝不能干、不爱吃饭,宝宝肯定就没有那天的上佳表现了。

其实,大人也是这样。

这种先给人一个正面的定位,如正面的角色啦、风格啦、评语啦,让他对号入座,如:在客户面前夸自己的部下是最勤奋的,在他家人面前夸他在单位很能干,接下来他就会按照这个定位来塑造自己,这就是“用正激励,形成正反馈”。

如果我们在奖罚过后的第二阶段总结里,还是一副秋后算账的架势,把每个人的毛病都翻出来臭骂一顿,则在往后的工作里,大家就会带着沉重的压力和模糊的自我定位,把新的工作做得不伦不类。

总结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工作,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偷学当老板的方法了。

=
      ︱
本书籍只提供参考阅读,阅读后请及时删除!!!       ︱
      ︱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
《卖烧烤编辑制作》更多请访问大学百科网upicture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