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诺沃提尼为首的捷共中央在坚持高度集中统一的苏联模式的同时,采取了若干重要措施,以求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其统治地位。除了上述经济改革的措施以外,在政治上实行了以下重大步骤。

    一、捷共12大通过新党章,强调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原则,进一步消除个人崇拜的后果。

    12大决定将党中央政治局改为主席团,但不设党中央主席,保持中央第一书记。要加强党在政府部门、经济组织等方面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作用。还决定在党中央设立经济、农业、生活水平和意识形态这四个委员会,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综合的原则的研究,提出建议,供中央决策。关于党组织的发展问题,捷共中央决定,一方面要防止党员人数下降,一方面不能突击吸收党员,应使党员人数保持在现有150万人的水平上。还强调要反对党内严重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捷共在党内生活方面,也是照抄苏共的一套。党组织开会,都有一

 318

    60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套固定的程序,讨论问题,往往流于形式。

    以捷共12大为例,仅5天的会议,各国党的代表团致祝词者达70多人,真正发言者仅50人,而且发言稿事先经书记处审定,官话套话占去不少篇幅,很难就实质问题开展深入讨论。

    各级党组织会议,也有固定的议程,往往重形式不重内容,使党员对党的会议失去兴趣。基层党组织开会,党员出席达40%,就算是个成绩。不少党员为挂名党员,党支部起不了战斗堡垒作用。党的一些领导干部搞特权,犯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党的威信下降,群众中流传着许多讽刺党员的政治笑话。党在群众中的根基日渐削弱。这是捷共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逐步对50年代的政治案件进行复查和平反。

    以诺沃提尼为首的捷共领导在此问题上一直是被动应付,动作迟缓,远远落后于东欧其他国家。

    直到1962年,诺沃提尼在捷共12大上才承认,经过复查,“50年代大部分政治案件的判决不正确,与被判刑者所犯的罪过的程度和性质不符”

    ①,决定作进一步复查。

    1963年4月,捷共中央才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平反,但仍不够彻底,而且为时太晚,难以平息人们的不满。平反的情况是:1恢复斯兰斯基、什林格等4人的公民名誉,但B仍确认开除其党籍的处分;2恢复胡萨克、克利门蒂斯、什B维尔莫娃等11人的党籍,但仍确认开除他们出中央委员会和撤销职务的处分;3斯姆科夫斯基、诺沃麦斯基等多人被恢B复党籍。与此同时,处分了对政治案件负有重大责任的几个领导人,开除前捷共中央干部部长、政府公安部长科普日瓦,

    ①《诺沃提尼言论集Ⅲ,1962~1964》,捷文版,第94~95页。

 319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03

    前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司法部长、国防部长切皮契卡等人的党籍。

    三、解除西罗基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政府总理的职务,令其退休。

    1963年9月捷共中央全会公布的撤销西罗基职务的理由是:贯彻党的路线不力、不接受批评、官僚主义和历史上有政治错误。实际上是将经济未搞好的责任推到西罗基身上。

    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列纳尔特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同时被撤职的有副总理杜兰斯基和扬科夫卓娃,还有交通部长、财政部长、计委主席、农业部长。斯洛伐克党政领导人也发生了变动。斯共中央第一书记巴契列克(50年代初任政府公安部长)被解除职务,杜布切克被选为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同时被选为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步入了捷共主要领导人的行列。

    四、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政府副总理兼内务部长巴拉克被撤职判刑。

    巴拉克为诺沃提尼的亲戚,一度负责50年代政治案件的复查工作,为捷共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与诺沃提尼发生分歧,曾写密信给赫鲁晓夫,指出捷经济困难同消除个人崇拜动作缓慢有关,还称捷共中央主席团有人参与了50年代的政治审讯,把矛头直指诺沃提尼。赫鲁晓夫将此信转给了诺沃提尼。

    1962年2月,巴拉克被以复查政治案件工作不力和犯有贪污罪为由,撤去一切职务,并被判处15年徒刑。

    诺沃提尼的上述措施,并未能改善和加强他的地位。

    60年代下半期,他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除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他,最终迫使他退出了政治舞台。

 320

    80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一、知识界出现了联合起来反对捷当局的趋势,斗争日趋激烈。

    捷克斯洛伐克知识界,特别是作家和大学生中间,如果说过去主要存在有一股反对当局的暗流,这时则公开出来批评和反对当局及其内外政策,要求“民主和自由”

    ,主张结束“一党统治”。

    1967年7月举行的捷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成为知识界反对诺沃提尼政权的转折点。在有党的领导人出席的大会上,有的作家站出来指责捷共和它的政策,否定捷共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称捷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捷文化上“最繁荣的时期”

    ,说捷正经历着“第二个黑暗时代”

    ①,党和政府正在“鞭打作家”

    ,宣称“文艺和统治当局永远不能和睦相处”。

    认为当局任用的是些“俯首贴耳的庸才”。

    他们要求捷共改变文艺政策,取消检查制度,给作家以自由。

    他们还批评捷共盲目追随苏联,在中东战争后同以色列断交,认为这是50年代政治案件中反犹太主义表现的继续。此外,捷一些作家,如哈韦尔、瓦楚利克等人在其作品中攻击捷共,指责它制造政治案件,维护“斯大林主义”等等。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组织示威游行,高呼“我们要民主,自由,光明”等口号,在示威活动中,各种非正式的大学生团体开始取代捷青年联盟组织。作家和学生的种种活动,给捷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引起捷当局的不安。诺沃提尼、党内第二号人物亨德里赫等大力反击,批评知识界的言行是“反对党的领导”

    ,是“反社会主义行动”

    ,“给唯心主义观点和资产阶级道德开辟道路”。

    捷当局改组文化部和作协领导机

    ①“黑暗时代”系指1620年后捷克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时期。

 32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03

    构,开除几位作家的党籍甚至国籍,加强对文艺界的控制。

    对学生的抗议活动,则实行武力镇压,打伤和监禁示威者,但以上措施未能奏效。学生的抗议活动有增无已,一些作家则继续活动,成为后来“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剧变中的重要人物。

    二、诺沃提尼同斯洛伐克的关系日益紧张。

    1960年捷议会通过社会主义宪法,削弱了斯洛伐克民族议会的权力,实际上取消了该地区的权力执行机构——斯洛伐克行政委员会,压制了民族自治的要求,引起该地区领导和群众的不满。

    1964年,诺沃提尼仍坚持“无须改变”对“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批判,反对为胡萨克彻底恢复名誉,指责杜布切克也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认为要求实行两个民族的联邦制也是民族主义的表现。诺沃提尼甚至下令对斯洛伐克领导人进行种种监视。捷当局还削减国家对斯洛伐克的基建投资,按计划对斯洛伐克的基建投资应为总的基建投资的28%,结果仅实现22%。

    斯洛伐克反诺沃提尼的情绪高涨,关系日趋紧张。

    1967年9月,诺沃提尼赴斯洛伐克访问,抵达历史名城马尔丁时,怀疑斯洛伐克人要暗害他,不按事先安排同欢迎群众见面,不饮用服务人员送上的饮料,不去准备好的旅馆下榻,甚至拒绝去斯洛伐克民族复兴者墓献花圈。

    更有甚者,他还提出要将斯洛伐克重要历史文物搬迁到布拉格。

    这种种伤害斯洛伐克民族感情的作法,既遭到斯洛伐克领导人杜布切克、比拉克等的强烈抵制,更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

    三、捷共领导层形成反诺沃提尼阵容。不少领导人反对诺沃提尼在政治上坚持错误、独断独行、迟迟不为50年代的

 322

    01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政治案件平反;在经济上搞主观主义的高指标、坚持苏联模式、不思改革,造成经济滑坡;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高压政策,使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紧张;在民族问题上,不尊重斯洛伐克的民族要求,等等。因此,有的人直截了当地说,诺沃提尼不下台,捷经济改革无法进行,斯洛伐克的民族权利得不到尊重。一些原来站在诺沃提尼一边的领导,如亨德里赫等,也开始同他拉开距离,逐步站到反对他的一边了。

    1967年下半年,在捷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杜布切克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诺沃提尼,主张将党的中央第一书记和总统的职务分开,提出要诺沃提尼辞去第一书记的职务。诺沃提尼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准备全力反击。

    他一方面采用笼络办法,允诺让某某领导人将来接替他的职务,一方面试图动用武力,开展军事演习,以示威胁。结果事情败露,受到捷共中央主席团的批评,认为他企图发动军事政变。使他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诺沃提尼面临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形势,只好求助于苏联领导人。因为当时的惯例是,捷在重要人事安排、大政方针等问题上,均得听命于苏联。诺沃提尼只要继续得到苏联领导的支持,就可保住地位。

    1967年12月8日,诺沃提尼邀请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捷,向他汇报捷国内严重局势和党内斗争情况,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但出乎诺沃提尼的意外,勃列日涅夫明确地说:“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很明显,苏共领导已不再支持诺沃提尼,而另有打算了。这并不说明苏共领导不想插手捷内部事务,而是另有原因。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时,捷共中央主席团“未

 32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13

    跟上形势“

    ,竟然致电苏共中央,对赫鲁晓夫下台表示“遗憾”。

    这当然影响了勃列日涅夫同诺沃提尼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苏共领导看到诺沃提尼大势已去,无法继续扶植,只好另换新人。

    1968年1月,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的争论,捷共中央全会决定将党中央第一书记和共和国总统的职务分开,解除诺沃提尼捷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保留他的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总统的职务,选举斯洛伐克领导人杜布切克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共中央主席团增补了4名成员。

    斯共中央选举比拉克取代杜布切克为第一书记。从此,诺沃提尼的统治时代宣布结束。但因为他还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保持相当的影响,因此,反诺沃提尼的浪潮并未平息,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不久,与诺沃提尼进行军事威胁有牵连的两名将军被揭露,一名逃往西方,一名自杀身亡。

    1968年3月22日,诺沃提尼被迫辞去共和国总统和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的职务。

    捷人民军创建者之一斯沃博达将军于3月30日被选为共和国总统,诺沃提尼完全退出政治舞台。诺沃提尼的下台,不仅是他个人政治上的失败,也是苏联模式在捷的暂时终结。从此,捷克斯洛伐克开始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时期。

 324

    21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四章为在罗马尼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

    第一节1961~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任务、指标和执行情况

    1960年6月20~25日举行了罗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德治在大会的报告中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已在罗马尼亚建成,农业中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最后形式——富农已被消灭,在罗马尼亚人剥削人的现象已不存在。罗共“八大”根据对国内形势的这种分析,讨论并批准了《关于1961~196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的指示和十五年长远经济计划纲要》。

    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整个经济中结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过程,大体上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过渡到彻底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持续的速度继续实行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机器制造业;扩大和巩固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组织上和经济上全面发展和巩固集体农庄;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中推广最新技术,扩大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用现代技

 32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13

    术设备和机器装备新的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力的地区配置,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使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在分配方面,坚决贯彻以物质鼓励为则的政策。五年计划规定,到1965年,工业生产总值将比1959年增加11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其B中,电力产量将由1959年的68亿多度增加到185亿度,也就是增加17倍;钢、钢材和生铁的产量将比1959年增加1B倍以上;机器制造业的生产将比1959年增长12倍;化学、B橡胶、纤维和造纸工业的总产值将比1959年增长23倍,其B中塑料和合成树脂将增长15倍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生产将增加1倍;农业的总产量将比1959年增长70~80%;对外贸易额将比1959年增长1倍。

    为确保实现上述基本任务,国家决定投资170~1800亿列伊,其中的58~59%将用于发展工业,达100亿列伊以上,而用于农业的投资则占总投资的12%。

    五年计划规定的平均积累率为243%,到1965年,B国民收入将增长70~80%。

    罗党“八大”通过的到1975年的远景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地、积极地发展生产力,以便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五年计划在劳动人民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到196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4%,比原计B划规定的13%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4%。其中,生产资B料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7%,高于整个工业的平均增B长速度。钢铁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1965年钢的产量达到了

 326

    41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3426万吨,人均钢产量超过了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西B班牙。发电量达到了172亿度,人均电力消费量达到了925度,而1950年只有129度。机器制造业的产量比1959年增加了16倍,其比重占整个工业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它保B证了国民经济所需设备的三分之二,满足了石油、木材、食品工业、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和农业等部门对于机器设备的大部分的需要。化工产量增长了26倍,其增长速度是整个B工业中最快的。轻工业生产也增长了1倍多,食品工业生产增长了08倍,对外贸易额增加了13倍。五年计划的实际B投资额达到了1930亿列伊,比原计划规定的投资额超过了130亿列伊。随着工业的发展,职工人数有了很大增长,到1965年达到430多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部门。

    这样,城市人口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4%,而1948年时仅为234%。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B1965年职工的实际工资比1950年增长了12倍,农民的实B际收入增长了14倍。

    B到1965年,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在工业总产值中为997%,在农业总产值中为916%。罗共认为,由于在所有B                                              B制关系和经济结构方面发生的根本变化,使罗马尼亚社会变成了一个由共同的利益和愿望而联合起来的,由工人阶级、合作社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组成的统一的社会,因此罗在1965年宣布,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在罗马尼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