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应对党中央领导中的派别活动负责。

    这里说的派别活动指的是党中央有人主张接近苏联,反对亲近南斯拉夫,可见,这场斗争又增加了阿尔巴尼亚应该向苏联还是向南斯拉夫靠拢,应该走苏联道路还是走南斯拉夫道路这样一个新内容。较量的结果,佐治等人占了上风,霍查受到了批评,而支持霍查的谢胡、贝利绍娃和一些中央委员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正在斗争的关键时刻,联共(布)中央发表了给南共中央的信件,情报局也于1948年6月28日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状况的决议》。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立即召开了九中全会(1948年6月27日~30日)

    ,并发表公报,表示“完全赞同和拥护”这些文件。

    这以后,斗争形势急转直下。

    1948年9月13~24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召开11中全会,认为佐治等人自二中全会以来的活动都是南共领导幕后策划和支持的,二中全会的主要决议和八中全会的全部决议“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有害的”

    ①,并宣布无效。

    1948年11月8日开幕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把“托洛茨基分子、党和人民的敌人”佐治等人

    ①《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历史》,第225页。

 50

    8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开除出党。

    1948年12月2日,佐治等人被捕。

    1949年5月11日至6月10日,地拉那法院开庭审讯佐治等人,判处佐治死刑,判处其他人5~20年不等的徒刑。这是情报局决议后在东欧国家中进行的第一个“反党审讯案”。

    二、阿南、阿苏关系早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和南斯拉夫共产党之间就建立和发展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这基础上,阿尔巴尼亚在解放初期首先侧重发展与南斯拉夫的关系。

    1945年4月29日,南斯拉夫第一个正式承认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此后,两国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

    1946年6月23日至7月2日,霍查率政府代表团访南;7月9日,阿南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南斯拉夫向阿尔巴尼亚承诺提供经济、技术、文化和军事援助,派遣各种领域的专家和顾问。

    1948年6月,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决议发表后,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和霍查开始指责南共领导“坚持反马克思主义和反阿尔巴尼亚的立场”

    ,企图把阿尔巴尼亚变为南斯拉夫的第七个共和国。同年7月1日,阿尔巴尼亚宣布停止履行两国间除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外的27个条约、协定和议定书。两国关系迅速跌入了低谷。

    40年代的阿南关系与阿苏关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直接联系开始于1944年8月。当时,苏联派出军事代表团常驻阿尔巴尼亚。

    1945年11月,阿苏正式建交。

    在战争期间,苏军并没有到过阿尔巴尼亚,但直到50年

 5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3

    代末,阿尔巴尼亚始终把苏联称作是它的“解放者和保卫者”。

    1947年7月14~26日,霍查首次率党政代表团访苏。

    斯大林同霍查谈到了许多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对霍查说,鉴于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队伍中农民出身的党员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应当改称“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霍查当即表示:“我们将在筹备中的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讨论您的建议,我相信,从党的基层到党的领导,将会欢迎并通过这一建议”。这就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改名为“劳动党”的背景真相。

    在40年代后期,阿苏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至今发人深思:1解放初期,鉴于阿尔巴尼亚面临严重困难,苏联曾向B它提供了一些粮食和其他物资援助。但据霍查1982年透露,苏联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政府的援助要求一段时间没有直接给予肯定的答复,后来又公开声明说:“我们将通过南斯拉夫向你们提供经济援助,因为我们给了他们相当可观的援助,包括给你们的援助,所以,你们应该去找南斯拉夫人”

    ①霍查还说:“当我们在巴黎出席和会时,莫洛托夫还当着卡德尔和皮雅杰的面亲自向我们重复说明了这一点。”

    ②霍查后来追述当年的情况时说,“通向莫斯科的道路经过贝尔格莱德”

    2霍查承认,除了1947年夏访苏的那几天以外,二次大B战以后到1948年春,“阿尔巴尼亚没有感觉到苏共对它的关

    ①霍查:《铁托分子》,地拉那1982年出版,第283页。

    ②同上。

 52

    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心“

    ,相反,他们对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古老历史和民族解放战争没有多少了解。

    1945~1947年,各兄弟党没有同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建立长期性的联系,没有交换过意见,没有交流过经验。在谈到40年代的阿南分歧时,霍查说,在同南共领导斗争时,我们“并不知道别人,首先是以伟大的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也同时进行着这场斗争”

    ①。

    31947年9月22~27日,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B表会议在波兰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情报局。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当时的东欧国家中,唯独缺了个阿尔巴尼亚。但仅在这以前2个月,即1947年7月,霍查刚访问过苏联,并见到了斯大林。可见,这种“疏漏”不可能是个偶然的疏忽。

    1982年,霍查还谈到一件与此不无关系的事情。他说,1949年秋的某一天,一个刚从捷克斯洛伐克参加联欢节回国的同志含着眼泪对我说:“参加国中唯独没有见到我国的国旗”。

    有关方面解释说:“我们以为南斯拉夫国旗也代表了阿尔巴尼亚”。

    4在南斯拉夫方面的有关资料中,有这样两段介绍:一B段是说,1946年5月,斯大林在和铁托会晤时曾问铁托:“你认识恩。霍查吗?他是怎样一个人?”他还说:“我们一再推迟他们来访。我们是否应该在莫斯科接待他们,你有什么看法?我们觉得,似乎没有这种必要。”另一段说,在南斯拉夫国务活动家们战后最初访问苏联的时候,有一次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同他们谈话时,要求南斯拉夫同阿尔巴尼亚建立联

    ①霍查:《铁托分子》,地拉那1982年版,第469页。

 5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4

    邦。

    斯大林还说,南斯拉夫“应当吞并阿尔巴尼亚!”

    直到1948年1月,斯大林还向吉拉斯说:“……南斯拉夫什么时候愿意就可以把阿尔巴尼亚吞掉”。

    51949年1月5~8日,在莫斯科召开了保、匈、波、罗、B苏、捷6国代表参加的会议,讨论有关加强苏联和东欧国家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并为此决定成立经互会。

    颇有意思的是,这次会议和刚成立的经互会又单单缺了个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是在此后的2月21日才提出申请而被接纳为经互会成员国的。

    回顾阿苏关系中的这些历史事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时的苏联和斯大林对阿尔巴尼亚采取了一种明显的轻视态度。但尽管如此,从那时开始,特别是1948年夏以后,阿尔巴尼亚对苏联、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大加赞颂。1948年11月,霍查在党的“一大”讲坛上就说:“正像把我们国家的解放归功于苏联那样,我们也把解放后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苏联”

    ,“没有苏联,我们就一步也前进不了”。

    “一大”

    的决议认为,“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同志……

    是我国的救星,因为,没有苏联就不可能有自由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就不可能走向社会主义“。

    ①从此以后和整个50年代,阿尔巴尼亚对苏共和斯大林的吹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①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一大文件集》,地拉那1950年版,第634页。

 54

    2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三章波兰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波兰统一工人党的诞生

    第一节 波兰工人党的建立和党内关于人民民主与苏联模式的争论

    一、历史概况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波兰拥有丰富的煤矿、硫磺矿、铜矿、铅锌矿和盐矿,是欧洲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波兰建国于10世纪中叶,是联接东西欧的桥梁,在近代历史上,介于德和俄国两大强国之间,是欧洲列强必争之地。

    波兰在夹缝中求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8世纪末(172年、1793年、1795年)

    ,沙皇俄国同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波兰被灭亡。波兰人民在异族的铁蹄下,度过了123年漫长而黑暗的亡国生活。他们曾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举行了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民族起义。波兰优秀儿女的鲜血浇灌了独立之树。

    1918年,波兰复国。

    波兰是具有议会民主传统的国家。

    早在16世纪初,就形

 5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4

    成了两院制的议会制度。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波兰在文化上接近西欧,属于拉丁文化圈,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

    波兰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形成了酷爱独立、憎恨侵略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十分珍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为此不惜作一切牺牲。

    波兰是经济文化落后的欧洲国家。由于国家被瓜分,民族被奴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和90年代工业的大发展,为波兰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波兰的工业化进程远没有完成。波兰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工业国。

    1921年,波兰人口为2740万,农村人口占73%,文盲占23%。

    波兰工人运动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

    182年,波兰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路。瓦伦斯基建立了“无产阶级党”。

    186年,因沙皇政府的逮捕和破坏,该党停止活动。

    1893年,尤。马尔赫列夫斯基和罗。卢森堡建立了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1900年,费。捷尔任斯基把它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合并,称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

    1918年12月,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同波兰社会党左派(波兰社会党建于1892年,是一个改良主义和民族主义政党)合并,建立了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1925年,改名为波兰共产党。

    1938年,共产国际错误地解散了波兰共产党。

    二、波兰工人党的建立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突然对波兰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了波兰大部分地区。

    9月17日,苏军占领了波兰东

 56

    4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波兰再一次被灭亡。

    9月30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建立了以瓦。西科尔斯基将军为首的波兰流亡政府。

    1940年6月,该政府迁到英国伦敦。

    在国家沦亡的紧急关头,波兰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但是波兰共产党人仍然站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列。

    他们建立了许多反法西斯抵抗组织,开展游击战。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批准了旅苏波兰共产党人关于在被占领的波兰建立革命政党的请求。

    12月27日深夜,由马。诺沃特科、帕。芬德尔等6人组成的建党小组的座机从苏联境内起飞,降落在华沙郊区维翁佐夫诺。他们与华沙共产党人的秘密组织接上了关系。

    1942年1月5日,在华沙克拉辛斯基街18号共产党人尤。

    雷迪盖尔家里召开了建党会议。在会上宣布新的工人阶级政党——波兰工人党的诞生,决定建立党领导下的武装组织——人民近卫军,并就党的政治纲领和建立反法西斯民族阵线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选举了党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和它的三人领导小组(书记处)。

    三人领导小组的成员是马。诺沃特科、帕。芬德尔和鲍。莫沃耶茨。

    1月10日,波兰工人党发表了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爱国者书,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民族阵线、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纲领,还宣布在苏联的帮助下解放祖国、建立民主、独立的波兰。

    波兰工人党是在法西斯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建立的。党建立不久,党的领导人诺沃特科和芬德尔相继牺牲。

    1943年11月,党中央书记处由瓦。哥穆尔卡、鲍。贝鲁特、弗。尤兹维耶克三人组成。波兰工人党积极开展游击战,到处打击敌

 5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54

    人。到1943年底。人民近卫军达6万人。党员的人数迅速增加:从建党初期的800人增加到1944年7月的2万人。

    1943年2月,旅苏波兰共产党人建立了波兰爱国者联盟。同年5月,经斯大林同意,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波兰军队。到1944年7月,在苏联组建的波兰军队达10万人。

    参加抵抗运动的还有两支重要力量。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家军人数最多,1944年初共有官兵30万。

    受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农民党军队——农民营,约有15万官兵。

    1943年底,苏军节节胜利,迅速向波兰推进。波兰的解放指日可待。解放后的波兰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已经提上波兰政治家的议事日程。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波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直是波兰共产党人力求解决的问题。以哥穆尔卡为代表的波兰共产党人根据波兰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为探索战后波兰的发展道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认为,在战后新的国际环境下,社会主义将越出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可以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新社会,而不必照搬苏联模式,应当走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人民民主道路”或“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

    由哥穆尔卡等人起草的波兰工人党纲领宣言《我们为什么而斗争?

    》(1943年11月)

    ,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波兰的经济和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包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业(冶金厂、煤矿、油井、军事工业、机器制造业、大的加工厂)

    、银

 58

    6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行、运输业实行国有化、保护中小工商业和手工业,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鉴于农业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和波兰农民的特点,纲领没有提出农业集体化问题。

    纲领规定: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互相补充,长期共存。政治纲领包括在反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制度,保持波兰传统的多党议会民主制。这就是波兰工人党领导等人关于人民民主或波兰道路的最初设想。

    三、党内关于人民民主与苏联模式的争论随着全国的解放,大批旅苏波兰共产党人陆续回国。波兰工人党内关于波兰今后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日益明显,形成了“国内派”同“莫斯科派”之争。以哥穆尔卡为首,由泽。克利什科、伊。洛加—索文斯基、马。斯彼哈尔斯基等人组成的“国内派”

    ,主张根据波兰特点,走人民民主的道路。以贝鲁特为首,由耶。贝尔曼、希。明兹、罗。萨姆布罗夫斯基等人组成的“莫斯科派”

    ,强调苏联模式的变普遍意义,要求在建国后迅速消灭资本主义、改造小商品经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种分歧明显地表现在1945年12月6日至13日在华沙举行的波兰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明兹称波兰的人民民主制度是不同于“其他一切资本主义的1944年波兰资本主义”

    ①。他要求按苏联模式消灭资本

    ①引自耶。雅盖沃:《通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