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个聚宝盆 作者:冢土(起点vip2013-05-31完结)-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乘着等车的空挡,马小绿在附近的路边摊买了几套衣服给父母、弟弟、妹妹,大商场的衣服质量虽好,却无福消受。把行囊、足浴盆堆放在行李箱一角,贵重的东西则贴身携带,袁本初特意选择了两个中间的位置,并排而坐,马小绿在靠窗的座位,四周稀稀拉拉地坐了一些人,总共不到20人。

而此时离发车不到5分钟,袁本初买了一些零食、话梅与马小绿聊起了四江之行第一趟行程应该去哪。

“小绿,你是四江本地人,第一站应该去哪呀?”袁本初打开一包话梅,含在嘴里说道。4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不早点话题来说,会显得很无聊,何况美女在旁,沉默以对的话,那时间会过极慢。

马小绿似乎不太明白为什么外地人都要成堆往四江旅游,本地人还一个劲地去大城市打工呢!她无法理解城市人的猎奇心理,少数民族的建筑、人文、景物对上班族的吸引力。

听说袁本初的主要目的好像是考察四江黑猪崽,不由得说道:“袁哥,不如先到我们家吧?四江黑猪我父母养了几头,估计要下崽了。”

猪下崽的能力很强,一窝怎么说都要10-20头吧?保暖措施做好了,生存率还是蛮高的。

“嗯,那行,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刚出口,略微觉得有些占马小绿的便宜,止住口来,观察马小绿没什么反应,便放心了,可能也是遭遇了过多的蛮不讲理的女性,有了一些心理负担了吧。

马小绿的个性温婉,善解人意,不会曲解某一句话,从而翻脸。这样一来袁本初就不必畏首畏尾,说句话都要想半天的处境。

可能是不太理解这句话的隐藏的含义,马小绿掩嘴一笑,开始介绍了家乡的景物、趣事、美食。

一般旅游的人都要去县城打一圈,而在哪是无法品味真正的侗家文化,县城里基本上是汉人居多,文化也以汉文化为主导。

要体验真正的少数民族的魅力,侗寨则是首选,马小绿的家乡位于四江县的程阳八寨,是一个大的村镇聚落。

有世界最美桥梁之称的风雨桥连接着侗寨村民们的出行,也正是这座桥梁享誉世界,各地游客纷纷前来一览,里面的一个村寨,已经被彻底改造成了旅客胜地,马小绿的家在八寨北端,并没有受到波及。

可能也是没有纳入县城一级景区范畴改造计划中,生活经济上依旧没多大改善吧。至少没得到国家的补偿款,保持了侗族人原有的生活面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吃酸鱼、酸鸭,穿侗布制成的服饰,载歌载舞,食糯米喝米酒,住吊脚楼,养家畜。

听着听着,袁本初有些困了,把座椅吊下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马小绿一伸粉舌,头枕着窗边闭目养神。

龙城到四江的路况比较复杂,出了市区,一路行驶,直达班车的司机驾龄都是很长的,专业技术过硬,这条路线开了不下七八年。

贾师傅这天刚上午睡了几个小时,精神头十足,开得很平稳,保持在80码的速度行驶在蜿蜒平坦的二级柏油路上。

行进一隧道,这个隧道始建时间不长,并没有安装灯光,只有反射涂料,开了大灯的贾师傅,放慢了速度,突然前方连闪大灯,贾师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班车行驶的位置没超过黄线啊!

“打你妹的灯!”贾师傅眼睛连续被高瓦数的大灯闪了几下,有些眩目,瞥了后视镜,一道灯光闪现,左向灯一直在闪!

“超车?这小子有病!”隧道里本来就窄,视线又不好,交规明确规定了隧道内不容许超车!在贾师傅后方的车完全是新手!

怪不得前面的车一直在闪,原来是警告尾随的车子别乱超车,也不知道是迎面而来的汽车闪过头了,致使后方要超车的人火气上了,不管不顾!超车!贾师傅连忙往右侧移了一下,尽管如此,空间依然很窄。

放到了60码的贾师傅因为车体过大,把握难度较大,两旁的距离目测出现了偏差,车轮边沿刮到了隧道的区别人行道与机动车的花岗岩之上。

刺耳的刹车声与难闻的烧焦塑料的味道充斥着,贾师傅更是亲眼看到了超车的小型面包车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私家车,后轮胎飞速朝着班车的前段的玻璃飞了过来,好在贾师傅果断侧移,轮胎只打到了后视镜与车体边沿处,没殃及到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有惊无险!一车的20多位乘客立马醒转过来,知道这事的乘客顿时冷汗直流,贾师傅惊魂未定,开了双闪灯停在隧道一侧。

袁本初离开了座位,在班车大灯的照耀下,看到了两车相撞的惨象,拨打了急救电话对四十多岁的老司机贾师傅道:“师傅,我打了急救电话和叫交警来处理了,这是哪啊?”

“牛浪坡隧道。”缓过气来的贾师傅连忙说道,这一车的人也只有袁本初反应最为及时了。

乘务员是一年轻的小姑娘,刚才的一幕着实吓到了她,这么年轻就出车祸死了,太可惜了。

想到了父母为什么这么极力反对她参加这个工作了,每年死在交通事故的人还少吗?经常往返龙城与四江这条山路,做父母的怎么能不担心?

“对了师傅,麻烦你在隧道两头放个三角警示牌,免得再发生连番事故,我去看看人怎么样了,我会点紧急处理手段。”袁本初交代了后,下了车门,朝事故现场而去,打开手机的手电筒。

马小绿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了过来,虽然双腿发软,却倔强地道:“袁哥,我也去!”

“嗯。”袁本初应了一声,马小绿扯着他的衣领犹如一条小尾巴,两人亦步亦趋地往事故中心走去。

车辆的残骸、血迹、汽油蒸腾的味道,一丝的火星都会引起爆炸!私家车是一大众suv,德国车系安全性能较高,私家车只是轻微脑震荡,而后座的一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似乎受伤严重,面包车撞击的部分刚好是这。

司机跑了出来之后,看着被卡在车门的中年男子,十分紧张,一个劲地喊:“吴书记,吴书记!别睡啊,别睡!”

面包车的车主作为撞击的始作俑者,倒没什么损伤,驾驶员看准备出了人命,立马打算逃逸。

袁本初拉着面包车司机的衣领,愤怒地道:“跑什么跑,你还是不是男人!做错事敢不认?”

小型面包车内坐了五六个一脸茫然的乘客,看面包车上的牌子就知道是一辆黑车营运且超载的家伙。

其他乘客见状马上下车,围在了一旁看戏,等待交警、急救车、民警的出现。反正不关他们的事情,围观也不错嘛。

面包车司机,生的孔武有力,却硬生生地被袁本初牵制住,拎到一旁,用马小绿递给来的绳子捆住了他,暂时遏止他逃逸的可能性。

袁本初径直来到了大众牌汽车车门,被卡在里面的中年男子已经隐隐有失去生命特征的样子。

身子被面包车撞的巨力,导致后门变形凹陷,限制住了他的行动能力。

057、程阳风雨桥

袁本初看了这名中年男子不怒自威,有股上位者的气息,也不多想,跟旁边干着急,一脸无助的矮个黑脸大汉说道:“大男人哭什么哭!快来帮忙把车门卸掉,有什么工具没?”

荣添财作为四江鸟巢饭店老板那里受过这种鸟气,刚想发飙,却看他胸有成竹的表情,压制住了怒火,擦了一把鼻涕和眼泪,在后车厢里找了一把消防斧子、撬杆。//欢迎来到阅读//

他哭也是有原因的,关乎饭碗与前途,能不哭吗?当然这一点袁本初一无所知,出于道义和好心打算看看情况施救下罢了。

袁本初接过消防斧头,灌输了手机气团,力量比平时增加了几倍,强行破开车门,荣添财在旁边使出了吃奶的劲,终于在两人的合力之下,卡在里头的中年男子最终被破拆出来了。

两人小心翼翼地抬着他来到了隧道出口的一处草坪上,为不引起过多的围观,袁本初只好舍近求远,跑到了二百米开外的隧道出口。

还有一点,隧道里面太黑了,且空气浑浊,不利于施救。车上没什么锐利的事物,男子表面上看并没有流太多的血,左腿被卡的地方,淤青了一块,袁本初摸了摸,里面的骨头全部碎裂。

强烈的痛楚让他暂时性昏迷了,如果等到救护车前来的话,那么尽管生命上没有什么危险,这条腿肯定是废了。

“小兄弟,吴书…吴老板怎么样呢?”荣添财此时很紧张,失去了方寸,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味。

平常可能会详细询问清楚袁本初的身份,有没有行医执照、或者是不是医学院大学生什么的。哪里会想到袁本初是一个无证行医的伪中医兼职搬砖主职业是个农场主……

知道的话,打死都不会给他看,浪费表情嘛。

“很严重,大腿的骨头都碎了,要接骨啊!”中医的接骨不同于西医要动手术,这门技艺在全国鲜少有人会使用。

而且不同于一般的骨折、错位,吴书记的大腿、小腿出现的粉碎性骨折,普通的跌打师傅对于这类病症,会建议他去动手术。

荣添财倒吸一口凉气,今天毛遂自荐送吴书记前往龙城开会,没想到出了这一茬事,接骨?那不是摔伤的事吗?粉碎了还能接?虽然不懂医,荣添财常识性的知识还是知道一些的。

张口就要询问,却被袁本初一句话吞了回去。

“你在周围把风,别让其他人接近这里,小绿你也去吧,我不习惯治疗的时候有人在旁边!”袁本初说完背对着两人,凝聚手机气团。

粉碎性的骨折,采取的通常治疗办法是动手术,接骨正位,用石膏固定,好吃好喝养上半年。

严重的会留下后遗症,变成瘸子、跛子什么,以这名中年男子的年纪,骨头已经全部封闭了,要恢复很难。

而且这是巨力压轧,强度过大,要恢复极为困难,所以紧急处理不妥当地话,吴书记肯定要坐轮椅了。

捡到一条命已经算不错了,袁本初精神力高度集中,四周有灌木丛遮挡,荣添财与马小绿客串了安保人员。

见这小妮子比较好说话,荣添财想着要探了下袁本初的底子,说道:“小妹妹,这位大夫是在那所医院任职啊?看他的年纪应该是实习医生吧?”

马小绿都很奇怪,袁哥什么时候会接骨了?没听过啊!

“呃,我以前也没见识过袁哥会接骨,他不是医生,好像是开农场的。”马小绿如实回答,也觉得袁本初有点充大头,管什么闲事啊!不过略一想就明白了,袁本初的性格中有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碰到这事肯定会挺身而出,看他镇定的样子,也许学过中医呢?

荣添财险些摔倒在地,猛一回头,打算阻止袁本初害人,庸医都会医死人,何况是连医生都不会的门外汉?

马小绿伸手阻挡,说道:“袁哥说不让别人打扰,你想要救你的朋友话,就别轻举妄动。以我对他的了解,不会说假话的!应该学过中医吧,听说中医的接骨比西医强多了。”

的确,民间的奇人异事多了去,遇到身怀国粹医术的年轻人不足为奇,搞不好是他祖传的接骨奇术呢?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牛浪坡属于四江县管辖范围,距离县城几十公里,周围又没什么医疗组织,要赶到这里肯定要一段时间,他才让貌似医生的袁本初医治。

他现在有点担心这小子越弄越严重了,一个劲地来回走动,马小绿对袁本初极为信任,坐在草坪上,望着隧道的山岩发呆。

十多分钟后,袁本初满手血迹,找了几块绿叶擦拭了,对荣添财说道:“嗯,你朋友没事了,骨头全部接好了,估计要养个百来天就会痊愈。”

荣添财一听,立马跑了过去,看了看吴书记的样子,没什么多大的改变啊?倒是淤青消退了不少,也不知道真假,只好等救护车来,到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好了。

而袁本初、马小绿则回到了隧道里面,而这件事故与班车没多大的关系,车辆还能行驶,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行程。

贾师傅跟交警录了一份口供就离开了牛浪坡,抵达四江县城将近7点左右,马小绿麻利地找一辆车,20分钟左右来到了程阳八寨。

走过侗寨,如虹飞架的风雨桥横卧溪河,是侗乡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侗民祈福护寨的精神寄托。跨过福桥,是一片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翠绿如海的风水林,被侗民珍视为龙脉的崇拜图腾物。一条蜿蜒曲折、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路连接侗寨。寨寨都有寨门。走进寨门,扑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干栏式吊脚楼。侗寨中央或寨边拔地而起、巍峨壮观的建筑,就是侗寨建筑的独特标志鼓楼,大多侗寨的鼓楼与戏台、芦笙坪三者一体,是村民集会、娱乐、议事的重要场所。

一般走过风雨桥是要收门票的,不过作为当地村民,由马小绿带来的袁本初是免去了20元的进场费。

入夜,程阳风雨桥挂满了彩灯,远远看出犹如披上五彩华衣的仙宫,绚丽无比。

身在其中的袁本初恍如隔世,走在桥上木板发出的清脆声响证明了这一切都不是梦。这个时间段依然有许多外地游客驻足停留,走过青石板,是一条县旅游局与商人们合作建设的商业街,旅店、饭馆、饰物品,当地人很少,基本上是外地游客。

“小绿,好多外地人啊,我都见了几个老外了,晚上都这么热闹?”袁本初略微有些诧异,侗人不是基本上是住在与世隔绝的山坳的?

马小绿释疑道:“近些年开发出来的呗,这个寨子基本是开放给游客的,我们都生活在前面几个寨子呢!”

景区与生活区分隔在两片地域?也不知道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什么不便的地方了吗?当然收入肯定有所提高,不过大头都是外地入驻的商贩拿走了……

058、劝酒的习俗

逛了会风景区的两人,沿着仅能过一人的山村小路往寨子深处行进。这可苦了抗足浴盆的袁本初,之前的接骨治疗消耗了不少手机气团,虽然在车上休息了片刻,还是有些头昏眼花。他期望于能尽快找个安全的地方,召唤出聚宝盆,吸收下新生的手机气团,以此来缓解逼出手机气团的副作用吧。

泥泞的山路,萤火虫般的灯光,高仿苹果手机的“手电筒”光芒,马小绿矫健的步伐……

似乎让袁本初回到了家乡,倍感亲切,停下了步伐打算换一边肩膀。

“袁哥,累的话,到我来吧!”马小绿看到袁本初疲累的样子,于心不忍地道,毕竟这个足浴盆她买的,而且这笔钱还是袁本初预先支付的工资呢。

袁本初摇了摇头,抗到另外一侧的肩膀,另一只手推搡着马小绿,笑了笑道:“好好带你的路吧,别把我带进什么深山老林去了。”

马小绿听他这么说,知道袁本初还有余力,放下心来,回眸一笑,说道:“不会引到深山老林,不过嘛,荒郊野岭倒是可以考虑……”

“不会这么直接吧?硬推?”袁本初差点脱口而出,想了想,纯洁的马小绿可能只是开玩笑,没什么坏心思。

一路上欢歌笑语,很快来到了一座吊脚楼,木质结构的房屋,下面养殖家畜,上方则是住人的,这个寨子应该有百来户人家,正值生火煮饭之际,炊烟升起,炒锅翻腾。

袁本初跟马小绿上了木梯,一名淳朴的中年男子,大约1米6左右,颧骨凸出,双唇较厚,穿了一件由侗家人制作的侗布的衣衫,拿着枪杆吸旱烟,很是享受,看到了马小绿、袁本初,侗族人好客的性格显露无疑。

与马小绿一番“侗话”交谈,基本上袁本初一句话都听不懂,好像类似英语?十分具有韵律感,难怪侗族人虽然没有文字,却能以侗歌的形势口口流传着他们的文化。

“进来坐,小绿都和我说了,多亏袁老板你费心,我女儿就是太任性了,受不了苦。”马父一口流利的桂柳话,抱怨自己的孩子吃不了苦,才半天就跳槽了。

袁本初放下足浴盆,客气地道:“哪里,哪里,小绿很勤快的,只是……”还是别在她家人面前数落马桂香的过错吧,毕竟他只是个外人。

连忙改口道:“只是马小绿太老实本分了,城市里的社会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她应付不来也是正常的,你看,这是小绿为你们俩老买的足浴盆,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泡一泡,带自动按摩的哦。”

“嗯,劳您费心了。”马父说罢,招呼袁本初坐下,叫马小绿端了一碗油茶给他喝。

看着咖啡色的液体冒着雾气,里面漂了些白、红的阴米,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的袁本初不由得闻了闻,没什么特殊的气味。

马小绿见了,轻笑道:“袁哥,这是侗家油茶,喝了解乏的,这是我们的习俗,每个客人进门都要喝一碗。”

抱着好奇的心理,袁本初尝试性喝了一口,苦涩且回味无穷,咀嚼着阴米,嘴里发出“嘎嘣”的声响,混合了米香。

似茶非茶,因为里面加了些盐巴,味道更丰富了,喝了一碗,胃口大开,旅途的疲累一扫而光。

赞道:“侗家油茶名不虚传啊!”

随后里面在炒菜的妇人,马母出来见了见袁本初,一番客套后,继续进去炒菜了,今晚肯定要加菜的。

马小绿则是搭把手了,袁本初与马父在客厅看着电视,有一句没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