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空中,传来一阵阵“嗡嗡”声。目力好的人们发现在头顶黑压压的云层间隙,有一群小黑点在移动着。当然。人们不能看到这些飞机在做什么。他们甚至不知道云是小水珠结成的,也不知道这些水珠在遇到高空低温的时候就会越结越多,最终水珠之间地结合力和大气的浮力无法承载这些重量时,水珠就变成雨降临人间。
    对五月初地淮中、淮北来说,再也不能有雨了!任何一场发生在淮河流域的大雨,都会化成洪峰摧毁薄弱的可怜的堤坝,造成更严重的灾难。
    飞机,成群的、几乎是所有可以动员的飞机都飞临危险的雨区。机组人员们随时可能面临在云层间发生的电流转移击毁飞机的危险,可以说,他们完全是拿自己地生命在做赌注。将一袋袋的固化剂、升温剂播撒在厚厚的积雨云中。
    人们无从知晓这些,他们只能去看到地面上发生着的事情。
    一名穿着雨衣的军官高高地举起了红绿相间的小旗,用力地挥下!
    “蓬蓬……”的大炮轰鸣声顿时淹没了风雨声。一发发出膛的炮弹飞升到云层中爆裂开来,将白色的粉末洒进云层n人们同样无法理解炮轰天空的含义,在老百姓的心里。这是皇帝陛下和国防军在向那个飘渺的老天爷开战!是的,是皇帝陛下调来国防军。很多的老百姓甚至亲眼看到过,穿着雨衣的皇帝陛下出现在大堤上,指挥着将军们和一些有学问的人。
    “皇帝陛下炮轰老天爷了!”
    “谁跟咱们帝国作对,国防军绝对不会放过他,老天爷也一样!”
    各种各样的传闻在高射炮打出科学院紧急研制的升温剂后出现了。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国防军那炮管向天的大炮开炮后,天上的雨就小了,闪电就逐渐没了,老天爷也不再发威了,洪水也逐渐地消退了?人们只知道。是皇帝陛下调来了国防军的大炮打败了老天爷,那个连盘古老祖宗也没打败过的老天爷!
    不管民间流传着什么样的说话。但是敢于战天斗地的情绪和被整个国家、民族和皇帝重视的感动确实充盈在灾区人民的胸膛。他们暂时忘记面临的困难。也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只记得在自己最困顿的时候,是这个国家、这个政府和子弟兵们来帮助自己……
    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龙剑铭和他的帝国政府没有被风雨击垮,反而击垮了风雨。奠定了他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1909年5月18日。洪水彻底地消退了。内谤也逐渐地排干了。而抗洪救灾的工作仅仅才起步。灾民要重建家园、要恢复生产、要挺过一个减产或者是无收的年份。
    火车、汽车、驳船。带来了国内、国外调集来的大批物资。粮食、种子、肥料、建材、布料衣服、农具、农枷……几乎能够调用的都调用了,几乎能够发动的军队、人民都发动起来了。
    大灾只死了一千来人,大灾之后没有瘟疫、饥荒、大灾之后人们没有背井离乡而是在重建自己的家园,比以前更好的家园。军人们、志愿者们和农民们一起抢种、一起建房、一起挖运淤泥整理河道,和工人们一起重建厂房、一起安装机器、一起搬运材料。士兵、尉官、校官、将军乃至总司令都出现在灾区,陪伴着灾区的人民击败了灾难,建设出更美好的明天……
    蔡锷上将担心的大灾大乱没有发生,却看了大灾后的大凝聚、大团结、大奋发。不一样的皇帝和不一样的政府、不一样的军队,在风急云涌的时刻表现出了不一样大智慧和大胆略、大气魄!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四十四节 沉重的万民伞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8 10:32:35 本章字数:4478

    身土还没有脱去泥土腥味的龙剑铭站在办公室里特意挂出的帝国全图前。淮北的水灾提醒了他。让他看到了有河无防的帝国在大水前的无奈,也让他看到治理一个国家绝对不是古人说的那样“如烹小鲜”。对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协调地进行,不可一方激进而一方偏废。水利工程,涉及能源、农业、气候调节、运输等等方面,也是关系到国民生存的根本大计。显然,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再用政府目前采用的年度财政预算强化投资的办法来搞,而是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科学的水利建设规划,从整体的层面上着眼分配目前有限的建设资源,从而得到更好、更快的建设效果,让老百姓不再遭受水灾。
    想法是这样,可是对于一个有1500万平方公里直接管辖领土的帝国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是一个要花上几代人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看看地图,从北到南,七大水系无数条河流象网一样分布着。平时,龙剑铭能够从这些兰色的线条中看到美丽的河山,而现在,在划刚经历了一场大灾之后,他看到这些或粗或细的线条,身上就不禁起了一层鸡母皮。
    黑龙江水系,包括了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辽河水系,包括辽河、浑河;海河水系,直接关系到了北京地区的民生;黄河水系,自古似乎只有汉代地时候得到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治理。现在,黄河更多时间更大程度上成为威胁到中下游地区的害河;淮河水系更是与大运河以及几大湖泊结为一体,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来治理;长江还有两广的珠江,这两大水系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们的水量和流速在失去控制后,更容易造成更大地灾难。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逐步有效治理这些大江大河。让她们把对人民的威胁降低到最低点,真正成为民族的母亲河,成为滋养各地人民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上游的环境保护、中游地水土保持、下游的堤坝,高差大、流速快的河段上,要建设起大型的水库。蓄水发电两相宜。
    可是,在帝国目前的财政基础上,就算是加上皇室已经消耗得差不多的财力。也无法支撑起一场水利大战啊!
    可是,全国性的《禁伐令》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和接受吗?几千年沿袭下来地生活方式要因此而改变呐!
    可是,目前掌握并消化的技术、目前帝国地人才能够支撑起一场哪怕是从局部开始的水利大战吗?
    为水利建设发行国债,在这个时候究竟合适还是不合适呢?
    无数个问题缠绕在龙剑铭的大脑中。他不能因为一场成功的救灾工作就去沾沾自喜,灾难的发生,本身就说明这个帝国还有很多漏洞需要去弥补,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投入精力、财力、人力、物力去建设。水利,关系到民生大计的重要问题只是通过这一场灾难变得突出起来而已。而水利建设。又是整个帝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如何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更是需要一个掌握最高权力的为政者必须考量成熟的。
    位置就是责任,敢于去争取皇帝这个位置,就要敢于承担由此而来的责任。对龙剑铭来说,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不是来享受权威的,而是利用权威建造出一个伟大的中华……
    前门大街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来自淮北的百姓代表带着龙灯、狮灯和各色旌旗,带着两淮几千万人民的心意来到了北京城。一路上敲锣打鼓、龙飞狮舞,排头的白发苍苍的长者擎着一把万民伞,一路走一路用淮北小调歌唱着帝国政府和皇帝对淮北的恩情……千里的船载车送。他们终于来到帝国的首都——北京。
    在老百姓的眼里。帝国政府就是天。真正把老百姓当子民的青天。1905年以来。两淮百姓经历了太多的感动。农业税收,没了!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了!白花花的大米可以存进自家的小粮仓里了,亮闪闪的龙大洋(民间对新华元一元硬币的称呼)可以揣在怀里捂个结实了!这些。还不够!危难之中见真情。这次大灾可算让两淮的老百姓看到了帝国政府,看到皇家的真情实意了。曾经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老百姓们,怎么也忘不了从天而降的皇帝。忘不了救苦救难的国防军,忘不了敢于向天老爷挑战的大炮。更忘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物资!如果说,前些年的激动和帝国的逐步强大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东西的话,现在,在两淮人民心目中的帝国,实实在在地成了自己的家,一个随时可以给千万人民以温暖和帮助的家。
    因此。人们在火热的重建家园的同时,推选出了最有名望的长者作为代表,他们要向帝国政府敬献牌匾。要向爱民如子的皇帝敬献万民伞!除此之外。淳朴的老百姓还能找到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有!就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
    “叮叮”的电话铃声打断了龙剑铭的苦思,在他面前的一大张白纸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写上了显得凌乱的字。从这里可以看到他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他的思绪还是凌乱的。
    “陛下,我是岑春煊,两淮人民的代表来了,要向政府献牌匾,待会儿还要到皇宫献万民伞。您看……只总理大臣在电话那边说着。
    “收下吧。总理。有人民的牌匾是最高地荣誉,请一定把两淮百姓代表安排好。这边,我自己处理,安排好以后,您和两位顾问来我这里一趟。受了牌匾,咱们得为老百姓好好打算一下呐!”龙剑铭刚好在考虑这个事情,所以干脆通知总理一起来商议。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嘛。在这个事情上。未来人的见识和身份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在普通老百姓心里。进一次京师是人生中不得了的一件大事,见一次宰相(总理在民间的说法),是三生修来的福气。两淮的民间地代表不仅仅来到了北京。还进了帝国中央政府在中南海的大门,还见到了总理大臣。随后,还由总理大臣和两位高等顾问(怎么说也算是副宰相吧?)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前。再往里,可就能见到皇帝和皇后了!
    把门的战士跟来救灾的战士一样,都是灰绿色地军服,只不过胸前有一条金色的授带,而手臂上臂章不同而已。一样的子弟兵,一样地和蔼可亲。
    说不清楚老百姓各人的心态,只能看到他们激动的神情和红红的眼圈。来京师,除了感受到亲切之外。还能感受到天朝大国的威仪。作为刚则受了政府和皇家恩惠的百姓来说,这种感觉更掺和进了一种感激和更多的自豪。
    副官长钟刺运上校在门口接住了总理和百姓代表。一路走一路嘱咐着:“乡亲们,现在是新朝新气象新规矩了,见了陛下不兴跪的,也不要呼万岁……”不过,家在淮南地副官长自己他娘的都想高喊万岁,看到乡亲们这付表情,他清楚自己地叮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锣鼓声,小调声和人们喧喧嚷嚷的声音从金水桥边就自动地消失了,高大巍峨的天安门城楼,威武雄健的警卫战士。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红墙,让老百姓的心里又激动又惶恐。直到为首的老者回过神来吆喝了一声“舞起来!”人们才又热热闹闹地边走边舞边歌边颂。
    岑春煊等人暗暗苦笑了一下,看来皇帝是非放下手里的事情出来抚慰一下了。
    果不其然,在办公室外正站着龙剑铭……
    “沉甸甸的万民伞呐!”龙剑铭一送走老百姓就拉了几人聚拢来开会,免不了地要对伞面上写满歌功颂德地话和老百姓名字的大红盘龙万民伞感慨一下。在他的记忆里,这个东西是老百姓送给青天大老爷们的,自己算不算呢?算也不算!真正的青天大老爷会让百姓受那一场惊吓吗?万民伞,其实就是督促龙剑铭搞好水利建设,避免两淮洪灾再度发生的警醒物。
    “陛下,莫非在考虑大兴水利?”杨度从墙上被涂画过的帝国全图上看出了端倪。
    “是啊,两淮大水只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各位,两淮有大运河和众多的湖泊分解洪水尚且造成如此大灾。如果某天这种事情落到黄河、长江流域,会有什么结果?那恐怕帝国就真要伤元气了。找各位来,就是想先行商议一下整修水利、堤坝、杜绝水患威胁的事情。”龙剑铭指了指地图,面色凝重地说道,完全没有刚才面对老百姓的三拜九叩和山呼万岁时候的春风得意。
    兴修水利,岑春煊是有心得的。在两广任内。他就大修过珠江堤坝和农田水利工程。因此对水利在国家建设,特别是在改善民生、强化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得很清楚。此时皇帝没有沉醉在抗灾的胜利和百姓的歌功颂德中,反而清醒地看了危机,在未雨绸缪地规划着未来,实在令人欣慰而心服啊!
    “兴修水利,从地方上看是一件大事,从帝国全面来看,也是一件大事!庞大的人力动员、物力调运、资金筹措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都必不可少。长江、黄河,咱们要把这两条巨龙彻底制服了,也不愧来这世界上走了一遭!也不愧站在这个位置活了一回!”岑春煊有些动情地说着,毕竟他也是才代表帝国政府接受了老百姓的牌匾,黑地描金的大牌匾,上面写了什么?写的是“恩泽四方”四个大字!
    方维志走到被龙剑铭画得有些凌乱的地图前,看了又看,他从上面看到的不是该不该兴修水利的问题。而是如何着手计划、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水利战略的问题!帝国新生伊始。各方面的条件都还差了一些,而各方面的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哪里还能再支撑一场水利大战呢?回顾历史。隋焰帝杨广征发民夫、穷尽国力兴修大运河,应该说是功劳一件,可最终结果呢?闹得民怨四起,八方揭竿,直接断送了大隋江山。修水利是好事,可要量力而为。
    “我认为。目前帝国政府不太适合大兴水利。陛下,总理,这一次要不是国内国外的募捐款项和物资及时到位,政府的应急资金早就消耗怠尽了。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牵涉利益面极大而错综复杂的事情,草率为之或者不计国力勉强为之。都会破坏面前之大好局面。我看,政府需要有两到五年的积累。才有可能启动对黄河和长江的治理工程。”方维志的话“咣”地一声给办公室里的另外三人泼了一盆冷水。
    “皇室可……”龙剑铭刚刚祭出自己的法宝就收了嘴,政府三位头头的脸色都极其地不自然了。忙改口道:“现在,帝国已经有了建设中小型水电站的经验。技术上再强化一下应付一两个较大型的水利工程没有多大问题。诚然,现在帝国政府没有多少钱来支撑这个事情,但是有办法筹资啊!一是实行股份制向社会筹集资金,二是发行国债,以后分期偿还,三是个人捐献。四是向国外银行借贷……”
    “陛下!”岑春煊一看皇帝的门道越说越多,甚至越说越离谱了,忙出声打断了龙剑铭的话。”民族资本现在刚刚发展起来,根基还很浅薄,实行股份制,在金融设施和政策上要等到逐步完善以后才能进行。这么大的工程和这么大的投资,不是以前在四川的小型水电站了。股票市场没有兴起之前。通过股份制募集资金的效果不大。发行国债,可以,可前两天才讨论了激发内需。国债一发行老百姓的钱肯定都来买国债了,我相信我们的国民有这个觉悟,那么。内需如何激发呢?个人捐献,我看又是皇家带头吧?国外银行借贷,皙子、宏明,发表一下高见?”
    两人频频摇头中……
    龙剑铭哑口无言了,转头看看那把万民伞,心里极端地不是滋味。就好象那把万民伞象巨大的铅坠挂在他的心脏上一样,在拼命地往下拉!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四十五节 御前会议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8 10:33:03 本章字数:4481

    杨度见龙剑铭的容色一黯,心下有些不忍,他清楚现在的问题出在哪里?不就是政府和皇室之间的资金往来问题吗!从在四川开始新政起,政府就年年欠债,而且是不用厚着脸皮也可以不还的债务,这,让政府的首脑甚至是普通官员都觉着不太舒服了。可是,这种情绪不应该影响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的大事。
    “要不这样,资金的问题我们请朴之来商量一下,由皇室出面注册一个公司,承建水利工程并享受利益一定时间,以后由政府视情况赎买,怎么样?”杨度开始在和稀泥的基础上出点子了。兴修水利要做,皇帝和政府的面子也要维护。
    “不行!水利跟电力挂钩,电力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能源,是战略性能源,不能置于我个人的控制之下,应该由政府来掌控。否则,以后即使君主立宪,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政府都无法履行完全的职能。这样做,是为国家未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埋下一个巨大的绊脚石。实际上,我一直不认为个人的资金与国家的资金有什么区别,总理担心什么?我知道,皇家不会再代替政府去做一些事业,但是,政府也不应该拒绝使用皇家的资金。说到底,还不都是一回事吗?还是政府出面,我找朴之来,不,马上召开一个会议。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