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紫玉问了子岳傅小霜姐弟回来了没?中午没回来吃饭傅家曾经有派人送过信没?子岳回话说,傅家姐弟还没回来,但中午曾派人送信回来。
李紫玉想到傅家姐弟身边有傅冲跟着呢,心里也放下心来。
李紫玉她们穿过一进院,来到了二进院。看守二门的婆子急忙把李紫玉一行人迎了进来。小声的问候着。
刚刚吃过午饭,现在院子里静悄悄的,傅夫人大概在午休。下人们也在自己的屋子里歇息。
李紫玉一行人悄声进了正房。姑姑、小欧带着小兰进了东屋,小山、小文带着两个弟弟进了西屋。苏念、苏生姐弟和柴斌夫妇留在了客厅。
李紫玉微微沉吟了一下,做出了以下安排。
安排苏生住小山他们住的西屋的外屋,苏念住李紫玉住的东屋的外屋。
本来李紫玉不想这么安排。她本打算苏念、苏生也安排一座下人房院子给她们住。
可现在既然姐弟俩身世成谜。行迹又很可疑,她就得把她们放在眼皮子底下。这样她们一旦有些风吹草动,自己也会在第一时间知晓。
柴斌夫妇暂时只能先分居着,等傅家一走,再安排他们夫妇住的屋子。
苏念、苏生姐弟各自把被褥铺好,暂时安顿下来。
柴斌看着李紫玉这里也没他什么事了,就想要返回庄子里。
李紫玉想了想说:“我和你去一趟吧。”
柴斌自然同意,李紫玉和姑姑、小山打了个招呼。让她们在家歇息一下,和王秋月、苏生跟着柴斌。把林果田从铺子里叫了过来赶着马车,一行几人去了庄子上。
路上,柴斌骑着马,苏生既然是跟在柴斌身边的,自然也从马棚里牵了一匹马,没想到骑术还不错,竟能一步不落的跟在柴斌身边。
苏生生的瘦弱,若不是知道他的年龄,也就十三四岁,实际上他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此刻,他清秀俊朗的脸庞上没有一丝表情,认真地驱动身下的坐骑,跟在柴斌身边。
李紫玉在马车里观察了一会儿,竟完全看不透苏生在想什么。不是他天生单纯,就是城府极深,李紫玉相信他一定是后者。
马车出了南城门不一会儿就到了庄子门口,只见高大的门楼上,镌刻着三个朱红大字“李家庄”。这个庄名还是李紫玉上次临走时嘱咐牛大头、井松柏镌刻上的。
自己这个庄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的有自己的名字吧,这样称呼起来也方便多了。
门楼下边,是两扇厚重、结实的原木黑漆木门。大门两侧是一丈多高的院墙,看样子像是完工不久。
此时,大门敞开着,有两个村里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正在门里玩耍顺便看大门。
他俩一看柴斌骑马跟在一马车跟前,知道可能是东家来了,其中一个半大孩子撒腿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东家来了!东家来了!”
“拴住,谁来了?”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从东头第二家院里走出来,拦住了这个叫拴住的孩子问道。
“哎呀,王大娘,你拦我干啥,我得赶紧给庄头送信去。”拴住着急的想跑。
王大娘紧紧拽住他的衣襟,着急地问:“我问你谁来了?”
“东家来了,东家来了,我告诉你两遍了,你快放了我。”拴住见李紫玉的马车就要到跟前了,他还没给牛庄头送信呢,急的直跳脚。
王大娘听清楚后,放了拴住,迎着马车就跪下了。
林果田见马车前面跪着一个妇人,急忙把马车停了下来。
就听那妇人跪在那里颤颤巍巍的说:“老身谢谢东家的救命之恩!上次东家来老身病还没完全好,没能亲自谢东家,望东家原谅老身。”
李紫玉在车里看见此情形,知道妇人是王大柱的娘,急忙下车亲自搀扶起王大娘,说:“大娘这是干啥?您这不是折杀我吗?我小小年纪岂能让您老跪我?您这不让我折寿吗?再说,那次也是碰巧了,功劳是钱老大夫的,可没我什么事儿。”
王大娘深深感激的说:“怎么会没有东家的事?若不是东家,钱老大夫怎么会知道我这个老婆子?”
正说着,牛大头、井松柏、赵清、牛婶、井婶都赶了过来,纷纷给李紫玉见礼。
让李紫玉奇怪的是,赵清竟然也随着称呼东家,神情上还隐隐有些不自然。
李紫玉看了柴斌一眼,柴斌望着李紫玉颇有些深意的笑了笑,李紫玉就知道里面可能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但是,不管里面是什么原因,自己也不能大刺刺的接受赵清的施礼。所以,急忙拦在赵清要弯腰之前,责怪道:“爷爷,您干什么呢?您骂我呢?您这样还不如骂我两句,有谁家爷爷向自己的孙女行礼的?这不是找打吗?”
赵清老脸羞得通红,诺诺着说不出话来。
李紫玉这才发现,这才几天不见,赵清好像老了许多,神情也不像原来那样带着自信和坦然。
谢谢本站和云起的众位读者,谢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因为晓村事情很多,不能满足有些亲提出的加更要求,晓村觉得很抱歉。真心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心无芥蒂
李紫玉暗暗叹了口气,主动搀扶着赵清的胳膊,向庄子里走去,边走边问道:“房子盖得怎么样了?还有多久才能全部完工?地里的玉米出苗了吗?”
牛大头恭敬地回答:“东家,房子因为比前期投入了不少人力,再有个十来天就能全部完工了。地里的玉米还没出苗,我们也很着急,不知是什么原因。”
李紫玉回想了一下现代玉米出苗的时间,说:“也快到出苗期了,这样,你们抽时间利用晚上或者早晨的时间,把地浇一浇。这天气总也没下雨了,墒情不好也会影响出苗。”
“是!”牛大头、井松柏齐声应道。
林果田把马车停靠在了小河边,柴斌、苏生骑的两匹马也拴在了树林子里,让三匹马自由的啃着青草,他在旁边看着。
他站在树林旁,看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心里暗暗庆幸自家的好运气。
当知道买自己一家的是几个孤儿时,他们心里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是让他们意外的是,几个孤儿比谁都有本事,不仅有铺子、有庄子,就连身边的下人也不是一般人。
最难得的是,小主子们心地都善良,对待奴婢竟是平等相待,这比什么都能让他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李紫玉没急着去自己的院子,而是和赵清去了新建的房基地那里。
新建的房子在原李家庄那排房子的后面,共新建了两排。前面是十七家,后面是十八家。都是统一的砖瓦结构,三间正房外带东、西三间厢房。
这样的设计一般的人家是够住了。但人多的人家就挤了点。比如老村长赵清家,两个儿子,孙子孙女都大了,肯定不够住。
村里的赵振友父子二人、赵振民父子三人、何世贵父子三人、何世祥父子三人、王瑞庆父子三人、杨立新、郑友德也就是嘎子、邵立根、卢明、杜清江等和庄子里的人都在工地上忙活着,李紫玉发现柴斌的手下子春、子夏也在人群里跟着干活呢,不禁有些诧异。
这时,大家见到李紫玉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李紫玉也笑呵呵的看着大家说:“伯伯,叔叔,哥哥们。大家都辛苦了!你们忙,不要耽搁活计,我就是随便看看。”
李紫玉看着人群里的何世贵,对赵清说:“爷爷。明天你让贵伯伯去我家在城里的宅子一趟。我有些活计让他们赶赶工,这两天得做出来。”
赵清急忙应承道:“好,明天一早我就让他过去找你。”
李紫玉看着赵清对自己有些诚惶诚恐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不想让村里人觉得自己有了几个钱又出头安置了大家,就高不可攀了,对自己感激之余有了距离感,那样可不是自己的初衷。
于是很诚恳的说:“爷爷,咱们村的人虽然住处换了个地方。但村子还在,还是羊草沟子村。您老还是村长,我还是咱们村的村民,还得归您照应着。您可不能图省事什么都不管,该您管的您还是得担起来。再说,您的村长是县衙存档的,不是您不想当就不当的。”
赵清当然也知道是这个理,但眼下自己这个村的村民还得在李紫玉的羽翼下才能够生存,他心里也是不托底。
此刻他认真地看着李紫玉,见她脸上的神情不似作假,不禁松了口气。连连点头说:“小玉放心,咱们村子这一块不让你操心。只是,咱们村里的人现在都是你的佃农了,你知道吗?”
李紫玉还真不知这个茬,柴斌还没告诉她怎么回事呢。估计是柴斌说的那一千亩地,正好村里人没啥营生,就让他们耕种了。
于是说:“爷爷,就算是我的佃农,也还是您手下的村民那,这个是不能改变的。”
李紫玉说着话把整个宅基地都绕了一圈,让赵清不要管自己自去忙。
等赵清离去后,她把柴斌叫到一边,对他说:“柴叔,多盖出几套房子来,每家一套房子有些人家不够住,多余的房子按照成了家的每家一套,也可以是一家两套紧挨着。反正房子既然建了,就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好,我下面着手建。只是这样一来这房子产权算谁的?如果算是他们的,那他们和大小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得弄清楚,要不这算什么?大小姐你可不欠他们。”柴斌心里替李紫玉不值,直言不讳地说。
李紫玉听了,沉默着没有说话。
是啊,自己凭什么管他们呢?这个庄子毕竟是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也是自己的,如果庄子里的房子归外人所有,这等于把自己的权益乖乖地让出去了。
短时间内他们或许还感激自己,时间长了他们可能就会以为这是应该的。不行,这是原则问题。在现代因为产权还起纠纷呢,何况古代呢?
于是,李紫玉对柴斌说:“柴叔,这样,你和赵爷爷把这个事情说一下,就说房子可以让他们住,也可以娶妻生子住到老。但是,只能是租住。每家每年收取一些费用,让他们也知道房主是谁。这样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如果谁想搬出去,咱们也不拦着,去留随意。你把这个意思抓时间跟老村长说一说,让他征求一下村里人的意见再说建房的事。”
柴斌点头答应,随即把安置时发生的一些小插曲、那一千亩地和老村长他们签的租种契约等等说了一遍,最后说:“大小姐,那些契约我马上拿给你,刚才走的匆忙,忘记拿了。”
柴斌一边说着一边急匆匆的赶回李紫玉在这里的院子。他现在带着子春、子夏住在东厢房,原来住在这里的人已经搬出去了。这个院子里除了王二丫母子、杨立新家、老村长家都已经搬出去了。王二丫母子和杨立新家住在西厢房,老村长一家住在正房。
柴斌不一会儿就把那一千亩地的一叠耕种契约拿了过来,交给了李紫玉。
李紫玉也没细看,就收在了怀里。
李紫玉让柴斌去忙,不要管自己。柴斌也确实事情很多,就告辞了李紫玉,匆匆向工地走去,苏生紧跟在柴斌后面也匆匆离去。
李紫玉、王秋月和牛婶、井婶刚要转身回宅子里,发现不远处急匆匆的走来一大群人。
领头的竟然是赵奶奶,她的身后跟着小花娘、仲瑞娘、小花、杨婶、杨柳等羊草沟子村里几乎所有的的妇人孩子们。王二丫母子怯怯的跟在众人后面。
李紫玉急忙迎了上去,叫道:“奶奶,大伯娘、杨婶,婶子、伯娘们,我正想看你们去呢,你们都还好吧?我这忙的也没时间来看你们,你们可不能怪我。”
说完,撒娇的摇了摇赵奶奶的胳膊,完全一副心无芥蒂的架势,和在村里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在村里时还要亲近一些。
赵奶奶眼睛里带了泪花,感激地说:“小玉啊,咱们村里真是多亏你了,你这是救了全村人的命啊!现在又在这里给大家伙儿建房,安顿大家住在这里,我们这是几代人修来的福分呐,碰上你这么个好孩子啊!”
李紫玉正色说:“奶奶,你可不行这么说。咱们乡里乡亲的,谁没有遇到难处的时候?谁叫我有这么个地方呢?难道你让我见死不救?那我成啥啦?如果换做你们,你们会做得比我好。”
小花、杨柳双双走过来,一左一右拽住李紫玉的两条胳膊。
小花一脸的焦急,问道:“你怎么才来呀?你家里怎么样?辽军没再来吧?小山他们都好吧?也没你们什么消息,可急死我了!”
杨柳静静的站在一边看着李紫玉,也问道:“虎子、兰兰他们没吓住吧?”
李紫玉安抚她们说:“没事,都没事,都好着呢。我家里在城里买了房子,还刚刚买了个铺子,我今天就是为铺子的事过来的。”
小花娘始终插不上话,这时接过话茬问:“铺子?你是说你要开铺子?”
李紫玉点点头说:“是,就是我原来想开没开成的铺子。”
杨婶眼睛一亮,忙问:“是不是还做布偶?”
李紫玉肯定的点点头:“嗯,就是这个。”
“哇。。。。。。”
现场村里的妇人们兴奋不已,连连询问着什么时候可以做。
谢谢本站和云起的众位读者,谢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因为晓村事情很多,不能满足有些亲提出的加更要求,晓村觉得很抱歉。真心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傅家乔迁
李紫玉苦笑着说:“伯娘婶子们,咱们回屋子里说去吧,我还要画些花样呢。”
赵奶奶哈哈笑道:“对对对,看我都老糊涂了,咱们回屋说去。”
说着带头往屋子里走,身后呼啦啦的追了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向李紫玉在这里的宅子走去。
李紫玉、王秋月反而落在了后面,看着村里人的热情劲儿,李紫玉暗暗觉得自己还真是来对了,铺子也买对了。
这时,王二丫母子走过来,鞠躬感谢道:“民妇王二丫谢大小姐救命之恩!”
李紫玉摆摆手说:“行了,不用总谢了。这些日子怎么样?还习惯吧?”
“习惯习惯,都挺好的。只是大小姐,我能不能也做刚才你说的那啥布偶?大小姐放心,民妇针线活还行,不会给你丢脸的。”
“行,待会儿等花样子出来你照着描下来就可以做,布料棉花我一会儿就去买。”
王二丫一听,欢天喜地的带着儿子离去了。
李紫玉、王秋月刚想追上去,旁边听了半天的牛婶小心翼翼的问道:“东家,她们说的开铺子是咋回事?我们能不能也跟着干?”
井婶也说:“是啊,我听着好像是妇人们能干的活计,那。。。。。。我们也想跟着干,行吗?”
李紫玉看着牛婶、井婶说:“可以,我今天来就是想要跟咱们李家庄的婶子们说一说,你们分头去通知一下。把家里能做针线活的婶子们都让她们去我的院子里,详细情况我待会儿一起说。”
“哎!”“哎!”牛婶、井婶高兴地答应着,分头通知去了。
李紫玉和王秋月走进自家在李家庄的院子里时。里面已经站满了人。不仅是原来羊草沟子村的妇人们,李家庄的妇人们也陆陆续续的都过来了。
赵奶奶见李紫玉进来,笑呵呵的让两个儿媳妇从她家住的正房屋子里搬了两把椅子,说:“小玉啊,站着怪累的,还是坐着说吧。我这是借花献佛,反正这椅子也是你家的。呵呵。。。。。。”
李紫玉也笑着说:“奶奶您先坐,要不我哪敢坐?”说着,把赵奶奶摁在一张椅子上。她自己也顺势坐下了。
这时,牛婶、井婶小跑着带着四五个妇人走进了院子,神情中带着急切和兴奋。
李紫玉见人都到齐了,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今天买了个铺子。打算卖布偶。李家庄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做针线,只要你会针线活,这个布偶谁都会做。
不过,我有个要求,花样子尽量不要泄露出去,还有必须干净,交货时不能还带着线头。这一点李家庄的人可以和羊草沟子村的人问一下,她们原来就做的很好。
还有。每个布偶给大家的手工费是四十文。不要顾着赶工忘了质量,如果质量不合格。工钱是没有的。
我今天画几个花样子,大家传阅着看一下,我马上回去买棉花、布料和针线给你们送来。”
说着,李紫玉就进了正房屋子,在客厅里找到了笔墨纸砚,坐在椅子上临时画了几个花样子。
这些花样原来就做过,都不是很难。
李紫玉把花样子交给了小花娘,说:“大伯娘,你负责咱们村里的,牛婶,井婶,你们负责李家庄的。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