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因为准备联系邀请一位道德经方面的大家,而与我相识十多年却又多年没有联系的一位老师恢复了联系。她是一位极具慧根和灵性的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在她的博客上谈到了我们这件事:人生可以活得天真、活得飞扬,活出纯洁、活出灿烂,活得不累、活得简单。
《幸福终点站》中汤姆·汉克斯扮演的主人公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要因为不可预测的未来,不要因为不知未然的结果,不要因为无法获悉遥遥无期等到哪一天,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或者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总裁班的一位女学员非常风趣地说:“80%的女人不很幸福,20%的女人很幸福。20%的女人又一分为二,其中10%的女人是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还有10%的女人就是活得简单;小鸟依人,宁可被丈夫‘哄’一辈子,也不愿被丈夫‘气’一辈子。” 如果我们做不到大智若愚,那么干脆就是简单,有的时候“傻傻的”、“憨憨的”真的很可爱。这正是《红楼梦》里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我曾经看过一本年轻的活佛写的书。书中说,人生要做到三个“无”:无悔——对过去的事情不必耿耿于怀;无怨——对现在的生活不要充满抱怨;无忧——对未来的事情不必杞人忧天般地担忧。描述了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应持有的三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如果能这样地生活,实在是一种圆满的生活。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讲演录中,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好人死了,去见阎王,阎王打开记录一看说:“你太好了,来生还要做人,享最好的福气。”这个人就问阎王:“我来生做什么人呢?”阎王说:“你想做什么人呢?”这个人说“千亩良田上上水”,等于现在有很多的房地产,比李嘉诚还富有;“十房妻妾个个美”,十个太太都非常漂亮,还个个听话;“父为宰相子封侯”,父亲做国务卿,儿子做省长;“我在堂前跷起脚”,年轻时做高干子弟,老了做老太爷,自己什么都不干,享清福,多好!这个人讲完了,阎王站起身说:“哎,老兄,世间真有这等事,你做阎王我做你,我们两个换一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太高的期望值,往往带来更多的失落。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知足者常乐。我与学员老总交流说,有时候,哪怕是喝一锅稀饭,煮得稀稀的而又稠稠的;烫烫的而又能入口,就上点儿咸菜、豆腐乳、咸鸭蛋,一口感叹一个“舒服”,赞不绝口,穷日子要当成富日子过,把一点点幸福的感受放到无限大,也就是无限幸福。
马丁·路德·金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贝多芬谱曲、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
2006年12月8日到10日,我和几十位总裁班学员专程赶到香港红矗逵蓠鎏窃拼笫θ鐾砩系姆鹧Ы沧谌菔恰叭思浞鸾痰慕涠ɑ邸薄K健坝山渖ǎ啥ǚ⒒郏苫廴と虢馔选保洹⒍ā⒒廴е校溲Ь邮祝ㄊ腔鄣奶澹凼嵌ǖ挠谩F诩洌颐遣喂哿诵窃拼笫Ρ誓梗渲杏幸环榉ū泶锏氖牵赫攵蕴埃洌徽攵脏粒ǎ徽攵猿眨邸5笔保衣砩狭肫鹦腋V甘娜龇矫妫阂皇嵌陨詈褪乱档穆愀校嵌孕奶颓樾鞯挠湓酶校嵌匀思屎蜕缁岬暮托掣小=涠惶埃雎愀校欢ǘ秽粒鲇湓酶校换鄱怀眨龊托掣小�
修炼之二:退而求之,便觉圆满(3)
有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心理疲惫,到大慧杲宗禅师处要求出家。他说:“禅师,我已看破红尘,恳请禅师发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您的弟子吧!”禅师说:“你有家室,不能出家,以后再说吧!”将军说:“禅师!放心好了,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禅师说:“慢慢再说吧!”有一天,将军起了个大早,到寺院礼佛,禅师看到他就说:“将军为何起得那么早来拜佛呢?”将军引用禅语诗揭说:“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禅师开玩笑地也用诗揭说:“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将军一听,非常生气,大声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禅师哈哈大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脾气,怎算放得下?”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重要的是把握今天、活在当下。很多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一位老人挑着担子一路走着,担子上装得满满的砂锅,有一个掉到了地上被摔碎了。一位好心的过路人看到后,在老人的身后大声喊:“老人家,你的砂锅掉在地上了。”老人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停步。于是,这位好心人赶了上去,赶到了老人跟前,提醒老人,这位老人回答他:“谢谢你的好意,摔碎的砂锅捡起来也已经没有用了,若要顾及它,反而会误了赶路。”一些已经损失的事物,想它也驷马难追,反而是庸人自扰。
暂时解决不了的事,你去想它也无济于事,反而是自寻烦恼。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过河,遇上一个年轻美貌的弱女子过不了河,老和尚见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将这位女子揹过了河。小和尚想不通,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怎么可以揹着年轻美貌的女子过河呢?晚上投宿在一所庙宇里,小和尚想不通,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睡,终于惊醒了老和尚。老和尚问小和尚怎么回事;小和尚说;师傅,不知当问不当问? 老和尚说,有什么不当问的?小和尚说;师傅,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师傅您怎么可以揹着那女子过河呢?老和尚说,我早就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有放下?可见小和尚修行不够,拿不起也放不下,平白无故地给自己增添了烦恼。生命的质量在于每天的心境,在于此时此刻的心境。
吉米·卡特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被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卡特说:“当我离开白宫的时候,我非常绝望,我从未料想到我不能连任。我把我拥有的一切,包括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全部投到这一事业中,结果我发现自己在四年的白宫生涯中积欠了100多万美元的债务,没有任何办法偿还。”卡特打算搬回佐治亚,但是那里没有工作机会,每个周日他都在小教堂里传道,在那段凄凉的岁月里,这是克服绝望、失落和失败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后来,卡特决定“运用我和妻子身为总统和第一夫人时累积的影响力,去了解世界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这些人大部分不是我在当总统时优先考虑的”。卡特将注意力转向了疾病防治、住房短缺、发展中国家的民主选举等这些在他担任总统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在第二次职业生涯的20多年后,由于卡特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贡献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老布什在寻求连任被击败后,他和比尔·克林顿进行了合作,共同为2005年卡特娜飓风和2004年印度洋海啸赈灾,他们不再是竭力维护各自党派利益的政治对手。这两位总统卸任后都经历了很长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之后,重新在公众的注目下参与到世事中,一旦决定开始行动,他们就会忠实于自己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许多事情我们很难追求圆满,一旦退而求之,也就圆满了。
修炼之三:知道了,就去做到(1)
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说这是每个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写照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做到对现在生活的把握。
我概括了许多总裁学员对幸福作出的回答: 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情愉快;第三,不缺钱花;第四,做自己想做的事。出现概率最高的大概是这四句话。
从小就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因为没有做生意,也没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对于“本钱”也是没有一点儿感觉,所以,也就停留在说说而已。
温州有位知名企业家,第一个在民间进行航空包机,被誉为“胆大包天”,一直做到创办民营航空公司。他还做了牛奶,做了房地产,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在这些名字都还在,可惜他却38岁英年早逝,好在,他还有两位弟弟打理公司,并引进了国际人才,才使得这样一个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还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知名艺术家陈逸飞,画画、模特、服装、拍电影……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过多地透支生命,最后59岁献身于艺术,撒手人寰,令人惋惜,令人悲痛。他的太太宋美英在《逸飞视界》一书中说:“劝别人很用心,对自己却是那么不经心。”他的一位好朋友说,如果你把“生活”拆开来看,就是“生”和“活”,逸飞推崇生活,希望自己能将别人的生活质量加以改观,但自己却连这两个字的本质涵义都没有来得及领悟,就先走了。他的另一位朋友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遗憾伴随着思念,“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怎么样……但一切已成往昔。”
大家都在说,身体是“1”,后面都是“0”,“1”没有了,再多的“0”也是空的。所以,身体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但是,我在课堂上,让每星期在锻炼上投入时间的学员们举手,结果总是微乎其微,寥寥无几。
我也常常在课堂上,让今年外出旅游过的学员举个手,让今年到电影院看过电影的学员举个手,或者参加过其他文化休闲活动的学员举个手,举手的还是微乎其微,寥寥无几。被列为第二重要的心情愉快,常常被担心、焦虑、忧郁所代替,由于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往往把人弄得疲惫不堪、劳心伤神、烦躁不安。
有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一位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蒸发”、“归隐”而又回来,这位董事长说:“二十几年来,我从机关到国企开拓创业,直至创办集团,今天已经达到最佳阶段。我感到身心特别疲惫,想过平淡的生活。集团的全部资产和资金我一分不带,留给大家同舟共济做大集团。如果万一经营不下去,也可以把企业卖掉,出售企业获得的资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及社会慈善机构,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善后处理,千万不要给社会增添负担……”“我觉得二十多年来,我本分做人、认真做事,为社会、为员工、为大家该做的都做了。人过五十,也该为我的妻子、儿女和自己想一想了,请你们理解。”“你们看到我每天都以一个总裁的形象,在你们面前展现神采奕奕、充满阳光的一面,可你们想像得到我曾几次自己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里抱头痛哭的情景吗?我真正感到的是高处不胜寒。”
老总是孤独的,高处不胜寒。 王国维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晏殊的《蝶恋花》、欧阳修的《蝶恋花》、辛稼轩的《青玉案》三段词,连缀成“三境界说”,正是这样的写照。古之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第三重要的是不缺钱花。人们说玩笑话,人生两大悲剧:第一,人没死,钱花完了;第二,人死了,钱没花完。低调点,我们且不说钱怎么多,也就是温饱没问题,小康还可以,富裕挨着点边,都算有钱。那么,我们在总裁班上课的同学应该都是算有钱的。
修炼之三:知道了,就去做到(2)
人生的活法有三个境界:第一,没钱没闲;第二,有钱没闲;第三,有钱有闲。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民工受教育少、文化低,只能苦力地干活,没钱没闲。
我们总裁班的学员绝大多数是有钱没闲,Very busy,总是说很忙。什么是“忙”?竖心偏旁一个“亡”,“忙”就是心死了,“哀莫大于心死”。本来是有钱的,为了把企业做大,就要到处借钱,抵押贷款,拖欠货款,大量库存,资产沉淀,应收款收不回来,搞得现金短缺,落了个与民工没有差别——没钱没闲。
不过,因为读了总裁班,每个月总算还能有两三天有钱有闲的日子过。在高等学府的殿堂,把手机关掉,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与同学交流,参加班级的活动,更何况,高校总裁班常常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甚是清闲,恁是快活,就像道家做功夫,“神仙别无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有钱有闲。
2006年6月15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将逐步淡出微软管理,把精力用到以他和他太太命名的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从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慈善活动。这个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拥有300亿美元的资产。该基金会2003年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高达39亿美元的投资报酬。在比尔·盖茨宣布上述决定之后不久,75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为慷慨的慈善捐赠。这位世界第二富的巴菲特宣布,捐赠出370亿美元给盖茨基金会和他自己以及子女设立的另外四个基金会,盖茨基金会获得其中的310亿美元,从中看不出任何追逐名利的成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说:“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照看你的财富的最佳人选无疑是那个惟一比你更善于挣钱的人。” 这一冷静理性的决策,符合巴菲特一贯的作风。
2006年8月24日,亚洲首富李嘉诚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估计为188亿美元并在迅速增长)捐作慈善之用。蒙牛牛根生信奉这样的理念:“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2004年底,牛根生宣布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将会把自己在蒙牛接近10%的股份全部捐出,建立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他说:“这让我生前就享受到了死后的快乐。”
人做事不仅是为了钱,人是社会的人,要体现人的社会价值,要有自己的事业,如果这个事业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和爱好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位财经作家谈到万科王石,他说,王石让我们想到了“物的占有”之外的另一些词语和方向:人生的自由,生命的高处,精神的愉悦,幸福的内涵。如果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有钱挣,那当然是两全其美了。再说,没有钱是很痛苦的,因为做事是要花钱的,没有钱很难做成事,包括孝敬父母,培育儿女,善待亲友,为社会作点贡献,不能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年武训靠乞讨办义学,总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创造财富,不仅是为了个人、家庭、亲友,更是为了社会和他人。
《士兵突击》这部描述军旅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没想到会受到如此的好评,许多人在观看时被感动得掉泪。剧中的主人公许三多,小时候常被人打得鼻青脸肿;长大了常挨老爸揍;当兵以后,坦克从他面前开过,他害怕得举起了双手,像是一个投降动作;向后转,能把自己绊倒……,但他凭着自己的坚持,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要做有意义的事,竟然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在荒原哨所修出一条路;腹部绕杠333个;活捉特种兵大队老A的首脑;作为撤编的钢七连最后一名留守者,尽管只有一个人,他还是按时作息、出操,在食堂门口独唱“饭前一支歌”,还拿了全团的卫生标兵。许三多常跟人进行的对话是:“×××(例如打扑克)没意义。”“那你说什么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着。”“那怎么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他用行动贯彻着自己的话语。连长曾经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似地抓住。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许三多凭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精神最终做出了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众望所归的好战士。
修炼之三:知道了,就去做到(3)
其实,上述四条: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不缺钱花、做自己想做的事,排名是不分先后的。我们的日常语言有这样一句话,听上去浅显易懂,其实是似懂非懂,这句话是:“你知‘道’吗?”“知道了,就去做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修炼之四:一个人再高,高不过他自身(1)
总裁班的学员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