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我的大学是一所理工大学,尽管校方在介绍里称之为综合性大学,事实上是,我们除了应付考试,文、史、哲、经、法的书籍一概拒之门外。大学‘重理工轻人文’的程度远超过我的想像,而且从校方到学生似乎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回想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实在令我惭愧得无地自容。每一天都在愚蠢地打发时间:背烂了的英语单词一个也没记住,寒冷的夜里无休止地自习却依旧什么也不懂。身边的人更使我打不起精神来。几乎没有人读过《唐诗三百首》,也不曾读过诸子的任何一家,尽管他们都有很高的GPA;没有人看过《莎士比亚戏剧》,也没有人看完过《悲惨世界》,尽管他们的‘寄托’(GRE,TORFL)都考了很高分;没有人看过《资本论》的一页,也没有人读完只短短几十页的《共产党宣言》;没有人倾心于安娜的高贵和反叛,也没有人为玛格丽特黯然神伤。我羞愧我所受到的大学教育:它不是塑造灵魂的教育,年轻的心根本无处探索闯荡,更谈不上具备独立的人格自由地观察世界、思考世界。我只是被当做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而整齐地按统一规格打造。年轻的头脑毫无例外地被圈禁直到麻木,丧失激情。我终会离开我的大学,而同样的事情还在发生,同样的悲剧还在继续。”当明白不能学到多少真本事时,他们走出了校园    
    每个星期,易民都要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两天班。他像那些上班族一样,一大早就起来,匆匆赶到车站去挤公共汽车。易民是某大学在读研究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他上班的地方在亚运村附近。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他是从研二上学期开始的。易民的本科是在东北一所大学念的,学的也是会计专业。毕业那年,易民本打算找份工作,可是心里却有点虚,因为他觉得学了四年,虽然书也读了不少,考试成绩也都说得过去,但对这门专业似乎还是雾里看花,懵懵懂懂。    
    考研的决定是在大四上学期做出的。他说,我不想报考本校,在这所学校呆了四年,我已知道,即使在这里再呆三年也学不到什么东西。那里的学术空气太沉闷,而且那些老师思想陈旧、知识老化。举个例子吧,有一位在专业领域颇有声望的老师,居然连上网查资料都不会,他给我们上课时,拿出的参考书还是80年代的版本。    
    


考上大学的苦恼考不上大学的苦恼(9)

    易民决定报考北京的一所学校。他认为,北京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中心,是专家学者云集的地方,思想一定更活跃,学术空气一定更浓厚,视野也一定更开阔。经过几个月的拼搏,易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北京一所大学,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活。    
    可是进校没多久,易民就失望了。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生的课程并没有大的差别,没有应该有的梯度;老师还是那样照本宣科地满堂灌,学生还是那样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让易民失望的还有带他的导师。他的导师是在这所学校一直读到博士、后来留校的新秀。按说,这样的导师应该有真学问,有真见识,应该思想活跃有创见。可是易民听他讲课,常常觉得一堂课下来所获甚少。导师上课时,要么是先吹嘘一通最近有哪家哪家公司请他做顾问,他最近又会见了中国经济界或金融界某某名人,或与某某名人一起共进晚餐。要么就是一上来就讲一通经济界或金融界的轶闻趣事,博得满堂笑声。往往讲完这类“课”,一堂课就过去了一多半,接下来的时间基本上是念教材。    
    这一届,导师共带了五名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就是国庆节,导师将他们都喊到家里,师母做了一桌色香味美的饭菜,大家围桌而坐。席间,导师对他们说:“最近我接了一个活儿,是编写一本教材,你们一人编写一章,最后交给我,由我来统稿。”    
    “我们行吗?”一位师妹问导师。    
    “怎么不行?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编写了好几本书。资料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找。”    
    易民和他的同学接受了任务后,就泡进了图书馆。他们将有关资料都检索出来,然后复印、剪贴、装订,一本所谓的新教材就编写好了。他们将“书稿”交给了导师。不久,那本书果然出版了,编写者的名字是导师和一位他们不知道的陌生人。易民和几个参加编书的同学每人拿到了300元报酬。    
    按培养计划规定,在校期间,易民他们必须有两篇论文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否则不能拿到学位。研一下学期,易民想写一篇论文,确定题目之前,他很想得到导师的指导。可是他几次打电话给导师,导师都说没空。    
    一天,易民拿着论文提纲终于在教学楼里堵住了导师。导师将他的提纲草草看了看后说:“你要注意两点:论文的角度要巧妙,不要嚼别人嚼过的馍;所引用的资料要新,要去网上找。”说着,导师将提纲塞到他手里匆匆地走了。易民愣愣地站在原地,想想导师说的那两点意见,是没错,是很有道理,但是,那两点意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说了等于没说,因为他并没有就易民的论文提纲提出任何意见和看法。易民很失望,也很苦恼。他觉得如果这样学下去,到毕业时,除了一张研究生文凭,除了装了一脑袋死知识,很难有能在社会立住脚的真本事。读了研究生,他不但没有成为研究型人才,出去后,恐怕连一般的会计、出纳的事都做不了。    
    易民从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口里得知,他们中有不少人一直悄悄在外面兼职,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为将来就业积累资本,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看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他还得知,这种在外面兼职的现象,不但他们这个专业有,其他专业也有,研究生中有,本科生中也有。这在校园里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位师兄告诉他说:“如果你去中关村找工作,那里的老板不会问你的成绩怎么样,而会问你会干什么,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师兄还告诉他说:“大学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光环,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本事,那个光环很快就会破灭,很快就会消失。”师兄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易民觉得,与其在学校死啃书本,学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死知识,还不如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习。    
    在师兄的介绍下,易民去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易民是以实习的身份去的。去了后,也就是跑跑腿、打打杂、接听一下电话什么的,虽然如此,易民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是一家业务量比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天工作纷繁复杂,在这里工作不但需要娴熟的业务,更需要有与各种类型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校学不到的。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易民无比惊讶地发现,他们正在学习的一些知识其实已经过时,已经被淘汰,而一些已为社会运用的新知识却迟迟未能进入大学教材,他们不但没学过,有的甚至没听说过。    
    有人作过估计,大学生学完四年课程走出校园时,所学的知识有70%已成为无用的知识。在这个知识大爆炸大裂变的时代,新知识每时每刻都在涌现;新领域一片又一片地被发现,被急速地打开。可是大学的教材却仍熟视无睹地多年不变。一位教育界人士无奈地说,现在学校用什么教材有上面管着,不但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甚至还规定统一的教材,不但教师没有权利更改,连学校也无权自己选择教材。如果想动一动教材,要经过一条漫长的审批之路。    
    可是,这种僵化的大一统,这种麻木不仁的低效率,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让成千成万的年轻人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去学习一堆无用的知识。    
    易民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还发现,书本知识只能给人以营养,却不能给人以能力,大学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说本科四年主要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打好基础的时期,那么作为研究生,就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时期,应该是具有动手能力的时期。可是易民惭愧地发现,读了一年多研究生课程,他仍只有本科生的眼界,本科生的水平,更别说能力。    
    三个月后,易民结束了“实习”期,成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准职员。他说,他现在每周用30%的精力学习他不得不学习的课程,为的是那张文凭,但他却用70%的精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他还悄悄告诉我,除了去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他偶尔还去给成人大专班讲课,从研二开始,他就经济独立了,不但没找父母要钱,存折上还有了五位数的存款。    
    我问他:“你在外面兼职,上课怎么办?”    
    他一脸坦然地说:“能逃就逃,能混就混,只要考试能拿60分就行。”    
    在大学校园里,像易民这样逃出校园的“打工族”并不在少数。有的人是急功近利,有的人是对学习的厌倦,有的人是想练一练工作能力,有的人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还有的人是为了寻找一个多样发展的空间。大学生变相逃离校园的现象,也许并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在这个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浮躁的社会里,年轻的心很容易被校园外的喧嚣吸引,很容易被急功近利的机会诱惑,要守住一张平静的书桌,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更需要有一种能抵挡种种诱惑的坚毅。但是,大学生变相逃出校园的现象,使我们不能不对目前的高等教育进行反思: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是不是太僵化和死板?学习内容是不是太陈旧而缺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是不是太落后以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激情?我们的大学不能不反躬自问:我是否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我是否给了学生面对社会竞争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让他们多样发展的空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指出:“由于教材更新速度太慢,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脱节,这使他们不愿为那些陈旧的知识费功夫,他们更愿意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和社会接触紧跟社会发展,这种取舍是明智的、合理的。”当综合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选择标准时,当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时,大学生逃出大学,在校园外学习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不能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只有当教育赋予人更强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自主和自尊,才会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前不久,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打开电子信箱,发现了小路母亲发来的邮件:    
    “小路已于9月1日去了巴黎,开始了他的电影学习。你的那篇文章我已看到(指2001年6月13日《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我为何逃出大学》),是小路的同学告诉我的。”小路走了,带着对大学的失望,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留给我们的却是沉重的思考。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1)

    ———一位母亲和她儿子的故事曲兰    
    一位原本醉心于事业的母亲,因儿子令人头痛的学习成绩而导致离婚,离婚的痛楚促使她转而全身心投向儿子的学习。她整天督促儿子做作业,不惜血本给儿子买来各种辅导资料、请家教,母子俩疲惫不堪痛苦不堪但得不偿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儿子最终只考上了中专。万般无奈的母亲只得教儿子学电脑,没想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教育却让原本顽劣的儿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儿子不但因不屑于中专文凭毅然中途退学,有一天竟然还走上大学讲台给学历和年龄都高于自己的大学生讲课。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年仅18岁的儿子因闯过了微软认证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两项国际性考试而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向分数宣战    
    如果有人问我:命运是什么构成的?我会回答:是选择构成的。人生,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当我离婚后,把儿子接到身边时,我就面临这样一种选择:我是选择自己的前途,还是选择儿子的前途?如果我牺牲自己的前途,能不能挽救儿子的前途?    
    如果你能举起50斤,而有人每天让你举100斤,那么这个人就是在训练你讨厌举重。我想,儿子对学习的厌倦,就是这样让我给“督促”出来的。    
    我得了一种病。什么病?我告诉你,叫塔尖儿焦虑症!快走到街道办事处门口时,他停住了脚步:“你可想好了,到底要不要孩子?”    
    “我要孩子。”我执拗地说。我知道,从这里再出来,我们就变成路人了。就在这个瞬间,我们俩要确定儿子的抚养权。“你平时做事总是很冲动,但我希望你这次能慎重。离婚后如果你自己带这个孩子,可就别想到处去采访了,你要想想你的前途,这是一。再一个,带着孩子,凭你这个年龄,恐怕也就别想再找人了,你有没有独身的准备?孩子的事我已经和我妈谈了好几次了,现在她非要这个孩子。如果你已经想好了,真想要孩子,我就得跟我妈死磕。”“我要!”    
    他叹了口气:“你呀,永远改不了这副牛脾气。好吧!我尊重你的意见。我妈说了,你要把孩子带走,她就不活了。不过只要我坚持,她最终也得同意。再说了,”他脸上又露出我熟悉的那副玩世不恭的笑容,“不行你还可以打官司嘛!”其实从我内心里,我甚至比丈夫还清楚一个单身女人把孩子带在身边可能产生的后果,操劳自不待言,前途就会更暗淡了。拖着孩子这个小油瓶,我再热爱我所从事的职业,作为记者,我可能也无法再外出采访了。而且,我能把这个从小娇生惯养、顽劣执拗的儿子教养好吗?心中一点把握也没有。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顺水推舟地把孩子留在老人身边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是老人一直非常溺爱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也曾多次发生冲突,而且每次都以我的退让宣告结束。如果离婚后我撒手离开孩子,我简直无法想像这种溺爱会导致什么结果。为了儿子能够健康正常地成长,再苦再难,我也得把他带在身边。“这些问题我都想过了,我没有别的选择。”    
    “好吧!既然你下了决心,那我也无话可说了。你好自为之吧!”他说。    
    他办完离婚手续后,很快就飞回广州。我相信,他在走之前肯定与他母亲在孩子的问题上有一番激烈的交锋。    
    我和前夫为了把孩子要过来又不伤害老人,小心翼翼地一次又一次与婆婆谈判。婆婆还是深明大义,为了孩子的前途,她终于同意孩子回到我身边。把孩子接走时,我对她老人家说:“妈,等淘气长大了,我就把他送回您身边,给您养老。这几年您可一定要保重身体!您要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我马上就来。”婆婆含泪点点头,在我们给孩子搬东西时,她一直默默地抚摸着儿子的头。那情景让我心中十分难受。心中叹道:”唉!这个臭儿子,如果他能自觉一些,成绩好一点,我也就把他留在奶奶身边了,何苦让他们祖孙分离!”儿子的学习成绩让我五脏俱焚。我必须尽快把他接到身边,严加管教,这样才有可能使他在中考时成绩能赶上去。现在,中考是比高考还要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直接关系他的前途。办完转学、迁户口的种种手续之后,我领着13岁的儿子来到我位于团结湖的家中。我记得,那天晚上月亮很明亮,影影绰绰的树影撒在窗前。儿子已经睡了,我靠在床上,望着他那稚气的面孔,陷入沉思。    
    我真的有能力教育这孩子吗?这些年,对于孩子我一直有一种歉疚的心理。在他学习最关键的那几年,我经常在外地采访,而他父亲又一直在广州工作,儿子基本上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隔代人不会像父母那样管孩子,常常失之于溺爱。淘气的爷爷奶奶也是如此,对他是百般娇惯,也没人辅导他的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不好。为这点,我和前夫没少争执,他认为,男人就应该在外面闯,而女人是应该为孩子牺牲的(即使是记者)。他说:“过去说忠孝不能两全,那是对男人,现在已经不提这茬儿了。不过现在用在女人身上倒挺合适。女人首先应该是好母亲,其次才能去做记者。这些年,你在儿子身上下了多少功夫?你看人家德贵儿(他的一个朋友),他老婆为了孩子最后把职都辞了,那可是个优秀教师!现在专门辅导自个儿孩子了,人家的孩子学习就是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你天天往贫困区跑,你以为你就能成名记者吗?是你的前途重要还是儿子的前途重要?女人要是想当好记者,干脆就别结婚,别生孩子。事先就想好喽,想不想做贤妻良母?不想作,就别结婚!若是我养不起你们,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