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一个女人的细心,接着露丝又请了服装设计师夏洛特·约翰逊为芭比设计服装。1958年,他们获得了生产芭比的专利权。这种娃娃将会改变一个时代,她与以往的娃娃都不一样。她是个大人,四肢修长、清新动人,虽然身材很好,但被漂亮的衣服紧紧地包裹着,她的脸上还流露出如玛丽莲·梦露般的神秘,虽然只有11.5英寸高。最后,露丝把自己的女儿芭芭拉的昵称“芭比”给了这个可爱的娃娃。
第121节:“芭比娃娃”之母(2)
康丽
与“芭比”一起成长
第一批芭比娃娃是在日本制造的,并在1959年美国玩具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参展的名目是“芭比——少女的榜样”。但出乎露丝意料的是,“芭比”并没有被抢购一空,而是遭到了玩具经销商的冷遇。毕竟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一种冒险,经销商不愿意这样做,只是勉为其难地进了寥寥几个。
但市场证明了露丝的判断是正确的,摆在经销商货架角落里的“芭比”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买这种清新可喜的玩具,尤其是小女孩,对此更是极为热衷,第一年就卖出了35万个。
1960年,经销商们完全改变了想法,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美泰公司。公司花了几年功夫才满足了人们对芭比的需求,10年里,公众购买芭比的金额达到了5亿美元。
但是,在“芭比”受到公众广泛欢迎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美国妇女组织首先表示,芭比娃娃过于“性感”,过于“完美”,为小女孩设置了不可实现的目标,最终结果就是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使得她们对自己的容貌和身材感到自卑,因此她不是妇女解放的象征,而是起着“迫害妇女”的作用。露丝却并不这样认为,“芭比”是女孩子的偶像,偶像自然是完美的,小女孩并不会因自己的偶像感到自卑的。
为了证明“芭比”不是一个头脑空空的花瓶,而是一个职业妇女。露丝设计出更多种类的“芭比”,她拥有了更多的身份,可以是医生、宇航员、女企业家、警官、运动员,甚至还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志愿者,目前为止,她的职业已经超过80种;她可以是中国人、印度人、黑人、她所代言的民族有45种;她的宠物现在已经超过40种了,第一只宠物是叫“Dancer”(跳舞者)的马;她有自己的男朋友“肯”,这是以露丝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她也有自己的三个姊妹,分别是1964年上市的巧比、1992年推出的史黛西及1995年亮相的小凯莉。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玩具,但又如此真实,一方面,她美得不可思议,是“千面女郎”,另一方面,却又离我们如此之近,因为她和任何一个小女孩一样,有自己的喜好。
反对声音还是会响起,但作为一个市场形象,“芭比”是如此的成功。根据美泰公司的统计,一个11岁的美国小女孩可能拥有过10个芭比娃娃,同龄的法国小女孩则拥有5个。除了小孩子,更有数百万的成年女性购买芭比,“对她们而言,无论年纪,她不只是个娃娃,”露丝这样说,“她已经成为她们的一部分。”而芭比的收藏者更是不分男女:一个在1959年标价3美元的芭比娃娃,如果保存完好,现在可能会值5000美元。
第122节:“芭比娃娃”之母(3)
康丽
从玩偶到文化象征
从第一个芭比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被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芭比娃娃的外形历经约500次以上的修正与改良,成为今日的样子。而最近的外貌更是以美国著名的华裔运动员关颖珊为原型。为了让“芭比”有漂亮的时装,从1995年至今约有10亿件以上的衣服生产出来,每年约有一百款芭比新装推出。现在“芭比娃娃”畅销世界150个国家,总销售量超过10亿个。这个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间的美国少女,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爱之物。
现在,芭比娃娃今年44岁了,但她依然年轻,她比曾经风行一时的椰菜娃娃、泰迪熊都要活得长。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即使她的创造者露丝·汉德勒也无法解释。无论在玩具世界里还是在真实生活中,长寿都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事情。曾经有人问露丝·汉德勒:芭比为什么会表现得这么好?她只是微笑地回答:“我是一个市场推广天才。”但是,美泰公司还生产很多其他类型的玩具,不但没有一个比芭比表现得出色,而且夭折的也的确不少。应该说,露丝当初的灵感给了这个娃娃永久的生命,她是贴近生活,真正为孩子们创造出来“芭比”的“芭比之母”。
芭比已经远远超越了玩具的定义,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她吸引了流行大师安迪·沃霍的视线,他对“芭比”的倾心,丝毫也不亚于他对玛丽莲·梦露的迷恋;90年代末的一段时期里,“芭比”几乎天天生活在美国人的收音机中,虽然高唱着“芭比娃娃”的是丹麦演唱组合;她是20世纪生活的代表,是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是现代的蒙娜丽莎,就连以严肃自居的学院,也不得不屈尊研究“芭比现象”。学生们在社会学课堂上要完成这样的作业:针对芭比成为一种榜样都有过怎样的批评?你认为制造商是否应考虑这些批评?虽然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无论引起了怎样的讨论和赞扬,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芭比”是玩偶设计业诞生的第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而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小孩子。“芭比”的成人化设计打开了小女孩们的视野,她们可以通过“芭比”感知到幼儿园以外的世界,与“芭比”一起体验成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海滩女郎到政治家,芭比变化万千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她们希望自己在长大后也能像芭比一样。
芭比的成功为美泰公司带来了大量财富,1966年露丝50岁时,美泰公司已经统治了竞争激烈的玩具世界,它控制了美国20亿美元玩具市场12%的份额。露丝说:“那时我已经有我的事业,我的丈夫,我的孩子还有芭比和肯。我处于世界之巅。”
但此后露丝的生活并不顺遂。1970年,露丝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并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同时,美泰公司的新主管开始将公司产品多元化,不再把生产玩具作为重心,这一政策最终导致露丝和她的丈夫被迫远离他们当初创建的公司业务。1975年,露丝辞去了总裁职务,离开了自己和丈夫创立的公司。
这一连串的不幸没有击垮露丝,她从自己的病中获得新的灵感,为自己做了一个逼真的假乳房,并取名为“真我风采”。并由此开始了她的二次创业。1976年露丝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但不是生产玩具,而是生产人造乳房。她的目标要使人造乳房非常真实,来使“一个女人可以戴一般的胸罩和宽松的上衣挺胸走在路上,而且非常骄傲”。
正如“芭比”在一开始受到的冷遇,在那个时代,乳房病症仍然属于一个难以启齿的话 题,露丝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嘲笑和讥讽,即使是女人对她也不了解。尽管面对着种种阻碍,但露丝坚持下去,到了1980年,露丝公司人造乳房的销售已经超过了100万美元。
1991年,这个伟大而又坚强的女士做出了一个决定,她不再继续经营自己蒸蒸日上的公司,卖掉公司,到美国各地演讲宣传,呼吁妇女重视乳腺检查,告诫女性及早发现乳腺癌和平时拍摄乳房X光的重要性。她在回忆录中说:“人造乳房重建我的自尊,我也希望我能够重建其他人的自尊。”
2002年,这个母亲因病去世了,150多个国家的10亿个“芭比”失去了她们的母亲,露丝曾经在她的自传里说过:“我创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过这种玩具的诞生,让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识到她们能够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芭比娃娃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玩具,她已经成为女性消费者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为此感到高兴。”
成功秘诀
认定塑造童心之美是最有价值的。
抓住了人性中对梦想与希望的追逐,并取得利润。
第123节: 华人经营之神(1)
康丽
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
财富档案
在全球华人富豪当中,台塑集团董事长,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区成功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领导下的台塑集团不但雄踞台湾之 首,亦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王永庆出名不仅因为他拥有巨额财富,还因为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独出心裁和人格魅力。
企业类型
塑胶业。
成长记录
台湾商界的精神领袖,也是华人圈里的经营之神。台塑集团的创办人,台湾十大财团之一,被誉为“主宰台湾的第一大企业家”、“塑胶大王”,个人资产约有27亿美元。
他曾是台湾一个穷苦的卖米小伙计,现在是横跨各个领域的第一大企业家;他曾对塑胶一无所知,却创办了最大的塑胶集团;他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却提出了多种合理化经营方法和建议,被人们广为传颂;他是一个超级富豪,却一条毛巾用了27年;他就是著名的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在台湾,他的地位就相当于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直到今天,这个已经86岁的老人还不轻言退休,依然雄心勃勃地在内地大力投资,为两岸统一、早日实现“三通”而努力。
不甘清苦的喂猪少年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湾台北县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他祖籍福建安溪,这里出产蜚声国内外的名茶铁观音,从祖上开始,家里就一直以种植茶叶为生。
小时候,家里十分艰难,作为家里长子,王永庆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打水、喂猪,帮家人干活。父母辛苦供他读书,但是他对书本从来不感兴趣,因此成绩从来没好过,小学毕业就开始做工了。
15岁那年,经人介绍,王永庆来到一家米店打工。聪明伶俐的他,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些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虽然是小地方,但竞争也很激烈,并且王永庆是外来户,而当地的顾客在此之前都已有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由此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塑胶粉,王永庆看到这一领域的潜力,就和创业伙伴一起去找政府主管,申请这个项目。可是由于他对塑胶一无所知,不但没有申请到项目,还被大大地奚落了一番。为此,王永庆花了1年的时间学习塑胶知识,而这些知识为他以后的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政府也愿意将这个项目交给他来办。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于是无奈之下,这个风险大、利润不高的项目还是落到了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身上!
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第124节: 华人经营之神(2)
康丽
1954年3月,台湾第一家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登记设立了,自有资金约50万美元,美国援助有67万美元。3年的筹建工作之后,改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王永庆自任董事长,正式生产PVC塑胶粉,从此,他走上了事业的起飞点。
万事开头难,正如何义所说,塑胶粉粒生产出来了,但首期月产仅100吨,可谓世界上规模最小的。付出的成本根本无法收回,而当时的日本同类产品物美价廉,充斥了台湾市场,王永庆的都积压在仓库,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
就在这种时候,许多股东都没有了信心,纷纷退股,而王永庆却表现出一个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眼光和胆量,他决定“破釜沉舟,在此一举”,毅然变卖了但在强大的压力下,是丰厚的回报,在这一点上,王永庆从不吝啬,压力与激励相结合,产生的是强大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台塑成为许多热血青年创业学东西的最好去处吧。
在生活上,虽然王永庆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了!他公司的一位职员,花了1000美元为王永庆的办公室更换新地毯,结果惹得王永庆很不高兴,差点大发雷霆!在吃的方面更是“简便”,家常的卤肉饭就足够了;穿的原则是“整洁”,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用了近30年!他几乎每周都要给子女们写信。为省邮资,他常用一种很薄的信纸,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几张。
对于他近于怪癖的节俭,许多人为之不解,但王永庆自有回答。1975年1月9日,王永庆在美国圣若望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的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生活的困苦,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贫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的确,正是在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之下,王永庆才建立起今日的辉煌,成就了其台塑帝王的梦想。因为知道回首过去,才明白现在的不易,所以才会充满压力,倍加珍惜。这就是台塑的精神!
成功秘诀
有敢于用身家性命做“赌资”的抉择魄力。
信守“人是企业之魂”的定律。
第125节: 美国报业第一夫人(1)
康丽
美国报业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财富档案
1963年正式接管了《华盛顿邮报》,挽救了濒临倒闭的《华盛顿邮报》,把它办成了融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于一体的庞大的媒体王国,在财富500家大公司中曾排行2 71位,她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是《财富》杂志500家公司中第一个女性的“一把手”,是美联社第一个女董事,是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企业类型
媒体。
成长记录
她曾经是个异常羞涩的小女孩,是男人背后的家庭妇女,是4个孩子的母亲,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一切,事实证明,女性拥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她机会。
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新闻圈、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夺目,备受尊敬。美联储前主席保尔·沃尔克说:“一位如此害羞的女人成为华盛顿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实在令人惊异。”乔治·W·布什的评价极富代表性:“她是一位真领袖、真淑女,是一代传奇。”人们之所以给她如此崇高的评价,不仅因为她是世上最富权势的女人,更因为这个女人代表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人性中最为高贵的品质——勇气与正直,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如此灿烂……
男人背后的女人
1917年6月16日,凯瑟琳·格雷厄姆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尤金·梅厄在美国胡佛总统任内曾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在杜鲁门总统任内担任世界银行第一任行长,整天事务繁忙,母亲是上流社会出名的交际家,所以,当格雷厄姆出生没多久,她只是说了句:“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丑”,就继续进行她的应酬了。
尽管生在一个衣食不愁的家庭,但凯瑟琳却没享受到多少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因为相貌一般,她还很自卑。在上大学时,她的同学怎样也无法理解,这个全美最富有家庭之一的孩子,怎么只有两条裙子与两件毛衣,而她自己因为长时间的忽略,并不是很在意。
1933年,在一次破产拍卖会上,梅厄通过中间人以82.5万美元购下了《华盛顿邮报》,从此,这家当时影响并不大的报纸便成为梅厄家族的资产。当时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只有5万份,一年亏损100万美元,是当年华盛顿5份报纸中,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