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草鞋匠
1929年5月24日,高清愿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学甲镇倒风寮乡下,祖籍是福建漳州。从小家境就很贫寒,父亲靠贩牛为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但就在高清愿13岁时,因为过度劳累,父亲患肺结核去世了,撇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是个家庭妇女,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因此高清愿勉强读完小学六年,就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因为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高清愿常常跑到别人刚收过的红番薯地里找一些残根碎块回家糊口。
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高清愿决定到台南市里打工。当时,陪伴他与寡母到台南市的惟一家当,是一方形木箱子的衣服和一床棉被,在舅舅的介绍下,高清愿到一家草鞋店当童工,当时的月薪只有15元。
就这样过了几年,16岁时,高清愿辗转来到吴修齐和吴尊贤兄弟俩创办的新和兴布行当学徒,从最基层开始做起,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对于吃苦惯了的高清愿却是不错的选择,他开始注意学习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高清愿开始跟在吴修齐身边,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领导企业的风格。他曾经不只一次在公开或是私下场合中说:“我没有吴修齐就没有今天,也没有这个公司,”他形容吴修齐:“如果在学校,他是老师;在企业,他就是师父。”
1947年,吴修齐把布行生意拓展到上海,他把台湾的业务放心地交给了高清愿负责,而当时的高清愿才18岁。但是随着1949年时局的变化,吴修齐兄弟俩担心布行生意会受到波及,就解散了内地的新和兴业务,5年后吴氏兄弟又开办了台南纺织,作为公司的元老之一,26岁的高清愿成为台南纺织公司的第一任业务经理。
从1954到1966年,高清愿在台南纺织工作了12年,虽然老板很器重他,工人们尊重他,但高清愿却对纺织厌倦了,他想开始自己的创业,而不是为别人打工。
第171节:“统一”创始人(2)
康丽
独创“统一”王国
1967年7月1日,统一企业正式成立于台湾省台南市,可以说,创业之初,公司经营上许多理念、政策都受到了台南纺织的影响,高清愿是个知恩的人,至今他依然对吴修齐念念不忘,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运气,这是他一生中的贵人。无论是在个人的私生活方面或是在经营企业方面,老天爷也许没有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是却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尽管高清愿创办了统一,还是让吴修齐担任了董事长,自己则做总经理。
创办统一企业初期,高清愿就找日本日清制粉合作,因为日清是在日本最大的面粉厂,最大、最好、实力最强,在日本占据30%的市场份额。
1969年5月1日,“统一牌饲料”上市,并成立了畜牧试验场。接着“统一牌面粉”上市。从饲料到面粉,高清愿并不满足,他一开始就确定了心中理想“统一”的大策略。根据台湾的现状和市场需求,他订下每一年增设一个工厂的目标,并要求每种产品必须将目标定在市场的第一位。
接着,他开始把日本的快餐面引入台湾,当时台湾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很多年轻人面临生活和事业的压力,需要一种快速而方便的食品,可以说快餐面符合了当时的需求。同时,高清愿不断走向产品的多元化、多角化的经营,从快餐面到乳品、饮料、罐头、油脂、冷冻调理食品、饲料、调味品、肉品甚至是新鲜出炉的面包,可以说,凡是食品类的他都用心经营,结果在统一的第7年,营业额就已经超越当时食品业界的老大──味全食品,成为台湾营收排名第17的制造业。从此,高清愿稳稳地扎下了统一在食品制造业的基础。
1978年,由统一企业及统一产品经销商共同组成的“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由高清愿担任董事长。1979年,统一正式跨入便利商店新领域。
之所以引进便利商店,高清愿是这样想的,一是掌握直销的卖场,可以直接获得销售情报,作为产品研究开发、行销策略调整的依据;二是带动全国数以万计的零售商店迈向现代化的经营,最终将提升商品的销售效率。
对于高清愿而言,统一的第一个10年是辉煌的,东西好,就不愁卖不出去。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在第二个10年,“统一”遇到了障碍,高清愿发现产品好,不见得卖得出去。直到1979年,他到欧洲考察。在法国时,听到一个法国人说:“未来最重要的是谁能掌握流通产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他才恍然大悟,的确如此,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销售渠道,才能顺畅地进入到顾客手中。
于是,高清愿开始涉足流通产业。1979年10月,统一超商(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与美国南方公司签合约。统一找到了一个指导流通产业经营的老师。
刚开始的时候,统一超商一直在赔钱,有的股东快要撑不下去了。他们说:“还是收回来,不要做了。”高清愿不得已,只好收回,但让超商成为统一企业旗下的一个超商事业部,还是要运行。
与此同时,1984年,他发现经理徐重仁特别有才干,就让他经营超商事业部,并给予充分授权,在他的信任下,徐重仁开始全力以赴,全力改进旧的超商,打造出一个新面貌。第一步就是关闭亏损的便利商店。并且找较好的地点设据点。同时,大幅调整目标市场,大量引进青少年所喜欢的食品。然后,在各主要干道开始出现他们设立的店面,进行大幅度的宣传。
两年之后,改革取得了极大进展,统一已经拥有100家店。当时的损益已达到平衡,并且有盈余,他们信心大增,就乘胜追击,积极开店。次年,由于业绩辉煌,超商部再度独立为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高清愿任董事长,徐重仁担任总经理,统一企业持有统一超商百分之百股权。
历经6年的亏损,高清愿仍坚持统一超商要维持下去。终于使统一超商再为统一企业集团开花、结果。高清愿的高瞻远瞩,再次得到印证,让许多股东为之叹服。
1987年,统一企业开始与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家乐福”合作,直到今天。
1998年3月,第一家统一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在台北市北区最热闹的天母西路开张。
到了1999年,统一企业集团拥有42家子公司(由统一企业控股20%以上的企业,年营业总额近1384亿元新台币。
第172节:“统一”创始人(3)
康丽
胸怀大陆
1991年,台湾开始准许大企业到中国内地投资,高清愿派遣了166个统一人到内地设厂、工作。他希望统一人去内地工作能带去统一的企业文化。
现在,北京、天津、上海、昆山、重庆等地总共有“统一”的30多家工厂,以方便面和冰红茶为代表的统一饮食,也已成为内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高清愿对此十分满意和高兴,他说:“我们的东西在内地接受度很高,消费者很喜欢,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嘛,做出来的当然是中国味道”,同时,他把在台湾的连锁店也开到了内地,正如我们在北京、上海随处可见的“星巴克”咖啡。
“我就是希望做出中国人的味道,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十几亿同胞享受”,高清愿操着闽南口音笑着说,“两岸如果能够好好合作,21世纪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一定最强。”
李登辉时代,高清愿在台湾担任工业总会理事长时,曾多次直言建议当局开放两岸三通,取消戒急用忍政策,他认为:“大陆市场幅员广阔,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必然的趋势,台湾的经济前景我很清楚,只有跟大陆之间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对台湾才会有利,虽然我的论调得罪了一些政坛上的大人物,但是一般企业界和老百姓都支持我的看法。”
对于今天两岸取得的每一点进展,高清愿都十分关注,并随时为之向执政党呼吁,他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向外拓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基本策略,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焦点,台商若不能及时布点,等于是把机会拱手让人。如果不是当年的大陆政策,统一集团在内地早已经有上百家工厂,13亿人口,空间大、机会多,再投资个10年20年都还不够。高清愿对大陆的信心十分大,他甚至认为,统一集团21世纪的主战场,就在中国大陆。
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曾说过:“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现年74岁的高清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过去30年中,我与统一企业的伙伴们,静静地推动了一次台湾生活方式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发源地是台南;这个“革命”的对像是传统的生活;这位“革命”领袖,不属于一个政党,而属于全体的消费者;“革命”的事业是统一的各种“产品”,它们包括了各类饮料、食品。每天有两百万人次进出遍布全省的两千家7-ELEVEN便利商店。它们的年营业额419亿元,比台积电的502亿元相去不远。另外还有16家家乐福批发超市、14家咖啡店、66家康是美、统一证券、统一产险,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几百家工厂……
在台湾,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像统一集团一样,和2,300万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统一集团的各种产品已经遍及每一个年龄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面。而这些应该归功于高清愿的成就。
也许人们会问,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怎么就能够一手撑起庞大事业王国,高清愿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旗下事业体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说穿了,就是无私的精神。高清愿认为,有私心就会有偏心,偏心就会有人产生不满,有不满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所以一个人若无私心,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标准可循,好的人就会留在公司,为公司而努力。
高清愿对待公司的人十分尊重,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是出了名的“笑眯眯先生”,统一的员工,即使是基层的工厂作业员,都散发出一种以统一人为荣的骄傲,因为老板对每个人的重视。一位干部级的女职员说,只要是高清愿亲自面试过的员工,往后再见面他几乎都能叫出此人的名字。
1989年,高清愿把统一企业总经理的棒子交给林苍生这个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自己
的后代子孙。这就是他常说的“无私”,所以当他为“公”着想时,自然就要替公司的未来找一个年轻的领导人。高清愿说,我把棒子交给他,我很心安。他认为林苍生的操守经得起考验,他会很放心把大事业交给他。
正如高清愿对林苍生的放心,林苍生也十分了解这个伟大的创始人,他是这样评价高清愿的:“他在统一的第一个10年是个生意人,第二个10年是个企业家,第三个10年则是个宗教家,因为什么样的心量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成功秘诀
朴实、仁厚的人格魅力。
高瞻远瞩的胸怀、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
第173节:投资之神(1)
康丽
投资之神——沃伦·巴菲特
财富档案
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家。1999年末,美国《纽约时报》评出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巴菲特依然名列榜首。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最受尊重的企业家中,1999年巴
菲特名列第六。2001年《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以323亿美元资产位居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企业类型
投资。
成长记录
1997年,海南出版社的一本传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最初,它在美国的首版也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财经记者罗杰·洛文斯坦,传主则是著名的世界富豪——沃伦·巴菲特,篇首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一篇短文。盖茨是这样写的:“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事实上,巴菲特不仅让盖茨为之着迷,他几乎风靡了整个美国、整个世界。
他被喻为“当代(也许永远是)最成功的投资者”。这位喝着百事可乐却投资可口可乐的奥马哈乡下佬,举手投足都牵动着华尔街——他的健康状况甚至都会直接影响到股市行情的涨落。他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迈达斯神,有点石成金术。人们对他的追随和关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现象”。
天生的生意人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奥马哈市,他出生的时候,正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最严重的时候,巴菲特刚满周岁时,银行证券销售商父亲就失业了。贫穷的家境使巴菲特从小就对钱产生了极大的渴望。
还是小孩子时,巴菲特就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对数字的喜好超过了一切。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帮助他在进入投资领域后比别人更能精确计算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金钱。5岁时,巴菲特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杂货店里批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9岁时,他就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1943年,巴菲特的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要迁到华盛顿。虽然华盛顿是个大都市,但巴菲特却异常留恋奥马哈,他想以出走的方式抗议,但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因为华盛顿的机会更多。在这里,巴菲特成为《华盛顿邮报》的报童。这年,才13岁的巴菲特,煞有介事地登记了自己的收入,提交了纳税清单,并拒绝父母为他代交税款。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投资天才。
如果巴菲特当时继续像其他人一样,研究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现在或许已经破产。但是巴菲特从来就不是个盲从的人,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弟子。
格雷厄姆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告诉巴菲特,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放到发行股票的公司那里。投资者应该了解的是公司的赢利、资产负债和未来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或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他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规则。巴菲特进而将其概括为自己恪守的法则:第一条法则是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法则。
然而,以“A+”成绩毕业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时,却多次碰壁。1956年,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决心自己一试身手。当时,他身无分文,但是巴菲特坚信,老师教的那些原则是他发财的钥匙。在一次聚会里,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第174节:投资之神(2)
康丽
投资之神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亲朋好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
巴菲特并不跑出去,听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
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资50万美元。合作者们分享3/4的利润,巴菲特自己保留余下的25%。第二年的时候,巴菲特已经管理着5间小规模的公司,总资产有50万美元,但投资收益率高达10%。1958年回报率更高达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资产已经比原来的合伙人的投资翻了一倍。
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
7个百分点,巴菲特合伙体投资回报较高的消息不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