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9年第02期-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了谁,我曾甘愿倾尽所有;又是谁,令我遍体鳞伤? 
  不,我不会说。我能说的,全是谎言。 
   
  门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扇门。 
  有的金碧辉煌,开向全世界,一角却有不起眼的小门,开给私人好友; 
  有的像深山远庙,永远闭锁。 
  有的像自动门,只要有人过去,就慷慨地自动打开。张三李四,一视同仁。 
  有的像银行的门,必须得刷卡进入。 
  然而有一种门,比如你的,是我最渴望的,伊甸园的大门。 
   
  后宫 
  一直喜欢,那些美丽精致的笔记本。 
  却一向不舍得用,偶尔要记点什么,只是随手用些便条、电话簿,甚至,从旧报纸上扯下一张。 
  这些简陋的纸张,成了我生命的编年史。 
  而那些精致的笔记本,却一直空白,多年之后,也不再美丽了。 
  这便是后宫吧。因为爱而辜负。 
   
  春天不是读书天 
  抱了我最厚的教科书,我偷偷溜出教室,以为户外这么安静,没人打扰。 
  可是,小鸟儿站在我肩上,好奇地让我教他们认字;落花主动要求,为我当温柔的书签;风和书页在调情,铅字邀了蚂蚁在跳舞…… 
  而我,真的真的,是想来读书的。 
   
  时间的脸 
  商店里的钟,都指向十点十分,一张快乐的脸。 
  可是,其实时钟也有其他的脸。 
  早上六点整,笔挺立正,守候日夜的交班。 
  八点二十,弯下的眉,耷拉下来的嘴,刚刚上班,一副睡不醒的样子。 
  两点四十五,伸一个小小的懒脸, 
  三点钟,伸着腿,坐在地板上,该喝一杯下午茶了…… 
   
  日落以后,天黑以前 
  再早,便还是橙红的下午,光影烁动,令人不能安定; 
  再晚,却已经暗下来了,星的幽光,不足以照亮你的额。你有一口烂牙,可是为什么我也觉得可爱? 
  最好再下一两滴雨,给我们一个借伞还伞的契机。 
  日落以后,天黑以前,是一天最美丽的时段,恰如,在成人之后,老去之前,遇到的我们。 

 
  惘然记 
  终于遇到了他。 
  终于他第一次唤我。 
  终于与他有了初吻,原来是苦的,在唇间融化。 
  终于……失去了他。 
   
  许愿 
  如果等不到流星,就点一把火柴; 
  如果找不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就采一束星星草; 
  没有草的都市,就去超市买一盒白蜡烛; 
  连蜡烛也没有,就两手合掌, 
  然后,对上帝许下你的愿望, 
  你要,便得到;你哭泣,便被听见;你要求,便被允准。 
  ——天上传到一个声音:“对不起,您呼叫的上帝不在服务区。” 
   
  分手那一天 
  在你开口之前,其实我已经知道答案。 
  六月阳光如碎金,梧桐新叶,我屏住呼吸,像深思的天空,一滴不请自来的泪,化成暴雨,变成灾难。 
  转身而去时,是鲸鱼去记忆中南方的海,如果被油污所困于一个肮脏的海湾,而且不肯被解救,那只是缘于心碎。 
   
  花城 
  除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我也爱姬百合的楚楚,夜来香的妖娆,血橙开细碎的小白花,据说落在头上会带来好运,桃花的热烈与贞静,是最中国情意的燃烧。 
  我爱的男子呀,若你决意撤退,我不会责备你:对每种美丽都怜眷,势必最后是一场焚身故事。 
   
  二十九岁的心情 
  29岁,是午夜十一点四十五分,与王子最后的一曲舞,却时刻担心,会不会出场时,马车已经变成南瓜; 
  29岁,是餐后附赠桂花绿豆汤,大家都专注喝汤,忽然之间,找不到话题; 
  29岁,是最后一季迟桂花,心心念着,要去嗅那一抹幽香,窗外却下起雨,仲秋自此过完了…… 
   
  变调 
  想安静地听取月吟,却被午夜大货车的狂乱所惊扰; 
  想如心仪的小说女主角,一身素白或者一身沉黑,事实上人人都说我灰头土脸; 
  周末决定要当异类的堕落天使,却混迹化妆舞会的人群,最不起眼的芸芸众生。 
  想勇敢爱一个美丽的少年,大家都问,你最近韩剧姐弟恋看多了? 
   
  羽衣传说 
  亲爱的妻,我是故意,将羽衣放在你可以找到的地方。 
  其实我早知道你是仙女,一念之痴,让我将你留下,我多么热爱你的脸孔,却害怕你默默的哭泣。我给你爱,我也给你自由。 
  此刻,看你在月色里冉冉上升,我亲爱的妻呀,请回过头来,请看我一眼,看我这个躲在茅屋边平凡的男人。自此后,仙凡永隔。 
   
  青紫 
  晚上脱丝袜时,才看见小腿上有青紫块,奇怪地,不觉得痛,不觉得,是受了伤。极力回想在何处摔伤,涌上心头的,却是你说的三个字:“对不起。” 
  我心深处的痛,淹没了身体的痛。如大海的倒灌,彻底令一条小河不存在。 
   
  这才是人生 
  最甜的杏仁茶,里面一定掺了苦杏仁; 
  花最好月最圆,是微雨的八月十六; 
  那多姿的玫红,比正宫娘娘的大红,多了尘火气,也更加魅惑。 
  欢笑里一定会有眼泪,才是真确的幸福。 


婚姻这只旧碗 
 
  
 
温 凉 

 

 她嫁给他时心里一半怀了恨,一半怀了爱,但统统与他无关。 
  与她爱恨攸关的那个男人刚刚放弃了她。当然,有千种无奈和万般不舍,但最终还是放开了手。 
  她大病一场,像一只受重创的鸟儿,奄奄一息之际被他轻轻救起。他说,让我照顾你一辈子。彼时她又伤又冷,急需温暖,于是点了头。心中却是悲凉。 
  他太过平凡,且少言寡语,他独有的,无非是眼里的一份踏实和挚诚,让她感动,也只是感动。 
  他对她好得出乎她意料。 
  他下班比她早半小时,每次她回到家时,他早已扎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从不用她帮忙。她坐下看电视,总能在茶几上发现一包他特意买回的点心,她最爱吃的那几样轮流出现。 
  她体质虚寒,冬天一到双脚就冰一样凉。她说去买个热水袋,他却说那东西不安全,就帮她焐着。冬季的漫漫长夜,她的双脚贴在他的小腿上,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的体温一点点渗透过来,像正在把他滚烫的生命传输给她。她感觉自己正在慢慢融化,像一块过完冬的冰。 
  三年过去了,他对她的好一如既往,她太习惯了,竟心生厌烦。日子终是过于平淡,而她是经历过精彩的人。她喜欢各种艺术品,尤其对瓷器有着不俗的欣赏能力,从前的男友只要一有展览一定陪她去看,但现在这个男人却对此毫无兴趣,更别说陪她探讨,她渐渐觉出两人的差距来。 
  而回忆此时开始在心底一点点复苏。是的,爱是无法轻易忘记的,何况是和她步伐那么一致的男人和美到销魂的爱情。三年岁月涤荡,当初的恨早已淡去,爱却不散,酒酿般在心里发了酵,搅得她神思恍惚。那个男人成了她心底的一件珍品唐三彩,高贵得不沾一丝烟火气。 
  而身边这个日日相对的男人,相比之下就成了一只再普通不过的家常瓷碗,捧在手里也能视而不见。 
  忽然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电话,那头的声音说,我无法忘记过去,所以回来找你。是那件唐三彩,浪子回了头。 
  他约她在从前两人常去的一家韩式烤肉店见面,她进去时店里正放着当年她喜欢听的歌,看来他是费了苦心要重圆旧梦的。坐椅上的男人,依然光鲜得像件保存良好的上品瓷器,三年岁月,只添了他的成熟优雅。 
  他说,我正准备离婚,没有女人能比得上你。 
  他说,我现在的财产足够让你随意买下喜欢的藏品,过上最舒适的生活。 
  他说,我派人详细调查过,你过得并不好,你丈夫又平凡又俗气,而且连一只最廉价的古董花瓶都买不起。 
  桌上的烤肉在架子上冒着丝丝热气,她却一点点冷静下来。他滔滔不绝地说完,等她表态。 
  她轻声问他,如果调查我的人告诉你,我已成了个臃肿发福的黄脸婆,你还会不会来找我? 
  他说会。回答得太快,反而显出了不诚实。 
  她说,你知不知道是谁把我养得这么年轻水嫩?是我的丈夫。他为我做的,你永远也做不到。 
  她说,我们过成什么样子,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你无关,永远。 
  说完她就走了出去,再没有回头,像离开一段彻底结束的爱情般,轻松,但决然。 
  她从未这么心明眼亮过。 

 他查她查得如此仔细,不会不知道三年前正是因为他的离开她患了场重感冒,后来转成了肺炎。好久才治愈,却留下了病根,受不得一点烟,,所以她丈夫从来不肯让她下厨房。而那个一心记挂着旧梦重温的男人,根本没心思考虑到韩式烧烤的烟会刺激到她的肺。他也许还爱她吧,但就像他当初的离开已经证实的那样,终归是自私。永远比不上那个为她戒了烟、学着做饭、暖着她过冬的男人。入心入骨地疼爱一个人,并不是每个说过的人都能不动声色地做到,而这个做到了的人,她得到了就不愿再失去。原来感动和依赖,早已在同甘共苦的岁月里悄悄成长为爱情。 
  再午夜梦回,她心里一片坦然。唐三彩美则美矣,但只能锁在玻璃柜子里远远欣赏,不够真实;而手中的这只旧碗,天天捧着用惯了,倒生出种相依为命的怜惜和安然来。这种简单素净的日子,她愿意和他相濡以沫,一直走到天长地久里去。而记忆里的另一个男人,只是一程走过就无需回头的风景,从此,将相忘于江湖。 
  再有艺术品展览会,她不再嘲笑他的品位,而是拉了他一起去,给他细细讲解。毕竟婚姻不只是坐享对方的付出,还要积极给予,努力经营。她有足够的信心和耐性,而他居然也听出了兴趣。 
  经过一只宋朝的青瓷碗,他说,不过是只旧碗,值这么多钱吗? 
  她说,当年这世上的碗何止几千几万,唯有这一只历经千年沧桑离乱的考验而完好无损,这是岁月的残酷,也是岁月的功德。一粥一饭的恩情里,自有股纤细绵长的力量,让两个原来陌路的人,相携着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地走下去。这碗里盛的是爱、珍惜、温暖和坚持。越长久,越珍贵,千金不换。 
  他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有一份参透世情的从容淡定以及幸福。他明白,她说的是他们的婚姻。 


中国人,你健康吗? 
 
  
 
杨潇  冯韶文 

 

2000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有两个“最”,即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监测结果出来后,媒体形容,这是“中国国民体质大透底”。到2005年,有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5年间发生了什么?如果以2000年的统计结果为基数100,那么到2005年,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为99。14,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为90。35,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为103。43,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素质正在爬升——男性可以做更多的俯卧撑了;我们的身材有点走样——衣带渐紧,小腹渐凸;我们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肺活量、血压等数据不容乐观。 
  而根据2008年初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消息,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它的计算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的寿命结束。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5年73。0岁。 
   
  好消息 更会俯卧撑了 
  身体素质是一个全国“普涨”的指标。 
  体育总局群体司综合处处长杨光宇介绍,人的体质从国际上公认的标准看有5个方面,分别是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和应急能力,“但是后两项监测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因此报告并未纳入。”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安平则给了一个直观的标准:对普通人来说,一个判断体质的简单办法,就是看你能做多少个俯卧撑。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说,俯卧撑反映的是肌肉耐力情况,从2000年到2005年,国人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20…39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提高幅度最大。这从各地中青年男性做俯卧撑能力的提高中可见一斑,不过在“普涨”之中亦可看出“东西差异”,以平均水平论,一个20…24岁的“北京人”,一分钟可做俯卧撑26。2个,同年龄的“上海人”,则可做27。9个,但是到了西部,“贵州人”就只能做24。6个。 


  坏消息 腰粗了 
  2005年成年男性肥胖率为9。3%,超重率则高达33。2%——而2000年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6%和31。9%。体育总局《中国国民体质监测与鉴定研究》专家周琴璐说,“超重(而不肥胖)的人数比肥胖的人数多,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预备’着胖起来。” 
  和2000年前相比,中国成年男性的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长,臀围则无变化,“这意味着都胖在肚子上了,这就比较危险。”参与了这次监测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一民说。 
  彭博新闻社7月8日援引美国《保健事务》的一份报告称,随着财富的增加,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都快。这份报告还提供了更早的数据:2000年与1989年相比,中国女性肥胖者人数翻了一番,男性肥胖者人数则是当时的3倍。“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后还可能增加一倍,这种变化可能对中国的劳动力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报告如此预测。 
  至于腰围多少为宜,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惠莲给出了一个数字:根据我国的情况,男性腰围最好不要大于90厘米,女性不大于80厘米,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单位,男同胞买裤子超过2尺7,女同胞买裤子超过2尺4,就得自己掂量掂量了。 


 70后、80后、90后 
  1985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部门在28个省区联合开展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后,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又进行了相同规模和内容的调研。 
  根据过往4次调研,可以大致描绘出一个典型的“70后”、“80后”,和部分“90后”在中小学时期的身体变化:“80后”男生要比“70后”男生高3厘米,重3。8公斤,“90后”男生则又比“80后”男生高1。9厘米,重3。6公斤;“80后”女生比“70后”女生胸围增长1。6厘米,而“90后”女生比“80后”女生胸围又增长1。3厘米。 
  这其中,身高增长“前快后慢”,到“90后”一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体重增长则“前慢后快”,到“90后”一代,重量和围度生长的高峰仍将继续。 
  在机能、素质方面,同样是学生时代,“80后”比“70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部分年龄段甚至退回到了“70后”当年的水准。 
  某种程度上,“70后”、“80后”受益于营养不良时代的结束,迅速地高大、健壮起来,也迅速参与制造了“身材走样,机能下降”这个新闻点,而他们之后的“90后”,则在洋快餐和“魔兽”的轰炸中艰难突围,或者发肥。

  吃得多了,动得少了 
  受访专家常常用8个字概括国人体质变化的原因,即“吃得多了,动得少了”。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油水多了,意味着谷物吃得少了,这你从日常经验中也可以感觉到,咱们平时在外面吃馆子,很多时候不就是到最后不吃米饭了。”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宇纳说。 
  油过量,盐也超标,传统中国菜讲究盐味,到2002年,国人人均每日摄盐量为12克,两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过量的油盐在体内运行,增大了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2002年,18。8%的成年中国人患高血压,总人数预计超过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000多万人,并且“城乡差距已不明显”。血脂异常率也达到了18。6%,此外,还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周琴璐用“静坐为主”来描述很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在《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庞杂的表格中,她提醒我们重点关注25…39岁年龄段的体质状况,“尤其是25…29岁年龄组的,他们大学刚毕业,从学校到办公室,身体机能下滑得最厉害。” 
  群众体育现状的最新数据,按体育总局的规划,我们要到今年10月份左右才可以看到,但在2000年,我国16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