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酒宴开始之际,李宏宇就事先宣布,右春坊大学士赵欣因为身体不适将以水代酒,由于他是现场官职最高的人,赵欣次之,故而李宏宇这样一宣布自然没人敢让赵欣饮酒。
酒宴后,冉兴让把李宏宇和赵欣请到了海关司后宅的书房,他与两人许久未见正好有很多话要说。
“京城的局势如何?”等侍女端上茶离开后,冉兴让神色关切地问向了李宏宇,对京城里官场的态势非常关心。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口中缓缓吐出了七个字。
“唉!”
冉兴让怔了怔,随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从李宏宇简短的回答中他已经嗅出了腥风血雨的味道。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冉兴让自从离开京城到扬州经营海关司后,反而对朝堂上的局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与朝堂上别的官员不同,冉兴让身为大明的驸马自然对天启皇帝的性格有所了解,他感觉天启皇帝对东林党的宠信有些出乎意料,而且竟然使得东林党趁着京察把齐楚浙等派系给一锅端了,实在是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显而易见,东林党一家独大对皇权是个威胁,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希望看见朝堂被一个派系的官员独霸,这意味着臣权将失去牵制。
因此,冉兴让密切留意着京城局势的发展,当他得知那些受到东林党打压的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为了自保纷纷投司礼监掌印太监靠魏忠贤后,隐隐约约明白了天启皇帝的用意。
如今,李宏宇用七个字证实了他的猜测,这使得冉兴让的心情变得非常复杂,身为皇家的女婿他自然不希望朝堂上出什么大乱子。
“驸马,皇上是一个睿智的明君,肯定已经想好了对策,你我还是放宽心,静观其变吧。”见冉兴让神色担忧,李宏宇知道他关心大明的朝局,于是微笑着安慰道。
既然天启皇帝已经下决心要整顿朝纲以把朝堂的大权掌控在手里,那么他们这些作臣子的自然无法阻止,这也是李宏宇为何要在这段时期里离开京城,避免涉及其中。
“对了,关外的战局究竟如何?”
冉兴让闻言无奈地笑了笑,知道李宏宇言之有理,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好奇地问道,“听说石门山之战努尔哈赤亲自坐镇指挥,经此一战后其是否还敢进犯大明?”
“建奴羽翼已丰,努尔哈赤在石门山虽然战败在主力仍在,依旧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李宏宇沉吟了一下,然后神色凝重地说道,“如果不能尽早解决建奴的话,那么关外的战局每年将耗费不少军费,将对大明殊为不利!”
“唉,一个小小的建奴就把大明折腾得上下不宁,如果洪武爷和永乐爷在世的话估计要被气死了。”
冉兴让闻言脸色顿时就是一变,万万没想到李宏宇竟然说出如此一番话来,随后神色黯然地叹了一口气,不无气愤地说道,“朝廷养的那些兵难道成为了纸糊的?怎会如此不经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洪武爷设下屯兵制的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可现在各地卫所军纪荒废,军户备受上级官长欺压,如此一来谁还有心给大明卖命?”
见冉兴让在那里生着闷气,李宏宇犹豫了一下后正色向他说道,“从宣德爷开始,朝廷都会定期派人到各地卫所清理军务,可惜收效甚微,依我看来如果想要一劳永逸解决军队的问题,唯有废除屯兵制!”
“废除屯兵制?”冉兴让愣在了那里,神色惊讶地望着李宏宇,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屯兵制可是大明军事体系的根基,一旦动了它的话那么大明就要重新构建新的军事体系,这可不仅仅是劳筋动骨那么简单,搞不好会引发军事叛乱。
如果概括屯兵制的精髓,那么就是两个字——世袭,不仅军籍世袭连军职也世袭,而且军田还免向朝廷交税,这样一来大明大大小小的武官,包括勋贵都是屯兵制的受益者。
因此,虽然自从宣德皇帝后历朝历代的明帝都知道屯兵制的弊端,但却没人敢动屯兵制,以至于大明卫所军队战斗力江河日下。
李宏宇没有在扬州城久留,处理了海关司的一些事务后就启程去了上海县,归根结底上海县才是他的地盘,在那里住着才安生。
赵欣比李宏宇提前一天离开了扬州,打着巡视海关司所属分衙和产业的名义微服私访去了,顺理成章地隐去了行踪,跟着幽兰和山下樱子去了小琉球的鸡笼港,等生完孩子后再现身。
反正有李宏宇帮她打圆场,赵欣完全可以等养好了身子后再回京城,天启皇帝绝对不会想到她生孩子去了。
事实上,没人怀疑赵欣是否真的去微服私访,因为没人知道她是女子,自然也就不会往别的地方去想。
第七百七十章 西洋学院
上海县,新城。
西洋学院。
“少傅,学院里的学子已经超过了千人,几年后这些人将是我大明传授西洋新学的基石。”
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徐光启笑着领着李宏宇视察西洋学院各处机构,沿途的学子纷纷神色兴奋地向李宏宇行礼,一个个激动无比。
由于不少学子都是近两年入的学,故而没有见过一直在外奔波忙碌的李宏宇,如今能一睹心目中偶像的风采自然情难自己。
李宏宇现在不仅是大明万千少女的偶像,更是少年们心目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也是百姓心目中的匡扶社稷之臣,可谓大明风头最盛的大员,故而他受到学子们的欢迎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西洋学院原本设在上海县城的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子里,新城开始建设后,西洋学院在新城的校址是跟海关司衙门一同开始开工建造,由此可见李宏宇对其的重视。
去年年初,西洋学院在新城的校址竣工,众学子终于可以告别拥挤的宿舍和校舍搬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校。
说是新的校址,实际上这里才是李宏宇最先为西洋学院选定的建立的地方,上海县城的那个大户人家的院落不过是过渡一下而已。
西洋学院隶属于海关司,故而属于官学的性质但条件比官学要优厚,不仅包食宿而且每个月还有领到一笔生活津贴,福利待遇可谓前所未有。
当然了,既然海关司花钱培养了那些学子,那么那些学子从西洋学院毕业后自然要成为海关司的职员,为海关司服务。
由于西洋学院既不用花钱免除了学子们的后顾之忧,又能从中得以受教为日后谋一个好前程,再加上海关司的大力宣传,故而逐渐吸引了大明南北十三省的有为学子前来应试,使得学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与大明其他学院不同,西洋学院虽然也教授理学经义,但只作为其中一个科目而已,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和天文等科目。
而且,西洋学院的老师外国人占了绝大多数,一些是被忽悠来大明淘金,另外一些则是为了躲避宗教法庭惩治。
在那些外国老师中,有一个人鼎鼎大名,那就是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李宏宇通过法国商人福尔曼,以大明的名义邀请其来大明讲学。
伽利略此时已经是欧洲科学革命的领导者,为此受到了宗教法庭的极力打压,得到大明帝国这个遥远而庞大的东方帝国的邀请后,伽利略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倍感兴奋,毅然决定来东方传授他的科学理念。
为此,一批处境堪忧的学者随着伽利略一同,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明。
当他们抵达上海港时,受到了当地军民百姓的热烈欢迎,海关司的官员亲自到码头迎接,使得伽利略一行有些受宠若惊,在欧洲他们可从没有受到过官方如此隆重的待遇。
为了表示对伽利略的尊敬和重视,李宏宇不仅聘请其为西洋学院副院长,而且还有正五品文官的官职。
因为西洋学院是官办学校,里面的老师自然也是海关司衙门所属的官吏,都有属于自己的官阶,每月领取相应的俸禄,是大明同等级官员的数倍。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在新城的南部专门设计成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所有的建筑都按照各国的特色来建造,故而被后世人称为“万国街”,里面不仅有欧洲的建筑还有西亚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充分显示出了上海县这座新城的繁华。
李宏宇对西洋学院的发展进度非常满意,再过几年等学院里的那些学子毕业踏入社会后将成为科技革命的中枢力量,届时他就可以真正松一口气。
作为西洋学院的院长,李宏宇自然要承担授课的责任,从儒家的理学经义到西洋的天文地理,这些学科对他而言完全是手到擒来般容易。
西洋学院的学子们最喜欢上的自然是李宏宇的课了,李宏宇可是当朝天子的老师,能让帝师授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更何况李宏宇的课既轻松又易懂,自然受到学子们的欢迎了,听他的课受益匪浅,讲述的那些理论知识比西洋老师还要完善和系统。
在上海的新城,除了西洋学院外,还有另外一所由李宏宇兼任院长的院校,就是炎黄医学院,专门培养医护人员。
与西洋医学院一样,炎黄医学院也实行免费制度,而且打破常规招收女生,人数占男生的五分之一,可谓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如果搁在别的地方,少不了又要被那些思想顽固的老学究们说闲话,可上海县这几年来已经成为了大明接受西洋文化的桥头堡,不仅有众多前来求学、思想前卫的学子,而且当地的百姓也接受了很多外来事物,思想逐渐变的开明起来。
故而,就凭着李宏宇是炎黄医学院的院长这一头衔,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不少人家,尤其是贫苦人家就纷纷把家里适龄的女孩送去炎黄医学院,以后她们就是海关司的人,肯定有一条好出路。
本来,有人提议医学院的名字起为“大明医学院”,不过被李宏宇婉拒,毕竟海关司只是大明各大衙门的一个,它下属的机构岂能用“大明”二字?
要知道只有海关司的前面才有资格加上“大明”二字,全称是“大明海关司”,医学院如果用了“大明”二字就属于僭越。
况且,李宏宇也不想医学院与大明有过多的联系,否则等大明灭亡后岂不是变得尴尬,还要张罗改名的事情,故而不如用“炎黄”二字,即便是改朝换代也能无所谓。
因为海关司的事务,主要是海外贸易的事情已经步入了正轨,故而李宏宇轻松了许多,把精力集中在了教学上,推动科技革命现在可谓是他所要做的头等大事。
至于京城的局势,李宏宇现在是静观其变,天启皇帝隐忍了五年岂会让人坏了他等待良久的大事?
在李宏宇看来,现在天启皇帝在朝堂上的布置已经妥当,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给天启皇帝一个动手的理由,那么在朝堂上春风得意的东林党必将遭受迎头痛击。
由于不清楚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等激进派的骨干人员这次能否逃过一劫,故而李宏宇离京之前特意前去拜访。
虽说双方所属阵营不同但彼此间的关系却非常和睦,尤其是杨涟,一直对李宏宇非常器重,关照有加,李宏宇怎么得也要与之辞行,否则下一次恐怕就要阴阳两隔了。
在与杨涟和左光斗等人的寒暄中,李宏宇曾经委婉地劝过他们要适可而止,反正现在东林党已经执掌了朝政,不要追杀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更不要妄图挑战天启皇帝的皇权,可惜收效甚微。
杨涟和左光斗等人之所以会成为东林党激进派的领袖,自然是秉持着“除恶务尽”的观点,行事比较偏激,因此岂能听得进李宏宇的劝告。
李宏宇对此是倍感无奈,现在东林党势力正盛,可谓春风得意,哪里会把自己的那些忠告放在心上,恐怕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除掉朝廷上的那些奸臣一统朝局。
表面上看起来,东林党执掌朝政是“众正盈朝”,实际上在天启皇帝和外界的眼里就是把持朝政,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公,如今新城的城门已经建造完毕,你是不是该给新城起个名字。”
这天晚上,李宏宇正在书房里翻阅海关司公文的时候,杨怜儿端着一杯热茶笑盈盈地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的桌上后说道。
“此城临海,不如就叫海城。”李宏宇接过茶杯后品了一口,然后笑着回答了杨怜儿,他对此早已经有所准备。
“海城?”杨怜儿闻言品味了一下,然后笑着点了点头,“好名字,以后这个名字必将响彻寰宇。”
这倒不是杨怜儿说恭维李宏宇的话,而是海城现在已经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中枢,随着海城的发展其名号必将传至四海。
说完后,杨怜儿忽然以手掩口,然后快步走出房门外俯身干呕着。
李宏宇见状顿时面色一喜,他可是过来人自然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连忙放下手里的茶杯追了出去,手轻轻拍着杨怜儿的背部。
“几个月了?”等杨怜儿干呕完,李宏宇笑眯眯地望着她问道,很显然杨怜儿此时的表现是妊娠反应。
“两个月。”杨怜儿脸颊一红,满面娇羞地回道,她本过一段时间再告诉李宏宇这件喜事,只是不成想妊娠反应“出卖”了她。
“看来相公的运气不错!”
李宏宇闻言顿时笑了起来,笑容里显得有些得意,从时间上来算的话正好是他跟杨怜儿圆房的那段时间。
如此一来的话,他的那些妾室里就只剩下幽兰的肚子还没有动静,毕竟幽兰在他刚来扬州时就陪着赵欣回了小琉球,从成亲开始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晚上,因此没动静倒也正常,等有机会了他肯定会把先前欠下的东西都补上。
听闻李宏宇的话后杨怜儿的脸颊不由得更加红润,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不过心中却感到异常甜蜜,只有有了孩子她与李宏宇之间才算完整。
第七百七十一章 二十四条大罪
天启五年六月中旬,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新任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
随后,京城的东林党官员纷纷上书附议,痛斥魏忠贤祸国殃民,恳请天启皇帝严惩。
与此同时,原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也随即上书,职责杨涟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为魏忠贤鸣冤叫屈。
这使得原本就波谲云诡的京城官场顷刻之间就炸了锅,东林党与依附魏忠贤的反东林党的官员们针锋相对,掀起了新一轮的较量。
那些原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在京察中吃了大亏,被得到天启皇帝宠信的东林党肆意打压,此时正憋了一肚子的闷气,如今见东林党竟然要对付同样深得天启皇帝信赖的魏忠贤,自然要全力反击。
与京察时的情形不同,现在这些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也有了天启皇帝当靠山,自然不会再束手无策,肯定要再跟东林党掰掰手腕了,看看谁的后台更得天启皇帝的欢心。
李宏宇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操之过急,一叶障目!”对于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的事情,李宏宇心中唯有无奈地叹气。
姑且不说魏忠贤是否真的犯下那二十四条大罪,如今距离东林党借京察打倒齐楚浙等派系还不到一年,杨涟就向魏忠贤发难,其表现出来的锋芒太盛,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见如此强势的派系出现在朝堂上。
再者说了,虽然天启皇帝支持东林党一举打垮了齐楚浙等派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听从和信赖东林党,与东林党相比很显然魏忠贤更受天启皇帝的宠信。
因此,在李宏宇看来,杨涟以及东林党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对手,势必承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天启皇帝一直在等待一个向东林党发动雷霆攻势的时机?难道他们真的认为天启皇帝有那么好糊弄的,会任由其左右朝政?这江山毕竟是皇帝的而不是东林党!
另外,在李宏宇看来,杨涟罗列的二十四条弹劾魏忠贤的大罪也都是空有其兴,威猛有余而杀伤不足。
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和无奈,杨涟的这二十四条大罪没有一条能抓住魏忠贤的真正把柄,魏忠贤行事可素来谨慎,明明知道天启皇帝要对付东林党,自然不会给外界留有攻击自己的口舌。
如果归纳起来,李宏宇把杨涟所列出的二十四条大罪总结为五点:
内官干预外事,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翦除异己,违背先帝不改父臣之训;滥袭恩,亵越朝常;掌管东厂,以快私仇、行倾陷为事;设置内兵,一旦变生肘腋,可为深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