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在下就洗耳恭听了。”杨震精神为之一振,不自觉地又把凳子往床边靠了一靠,似乎这么做能把温婉的话听得更清楚些似的。
温婉刚一张口,却又想到了什么,有些担忧地道:“大人你就这么确信我说的一定就是真的?我可是你们口中的叛军的家眷哪。”
“温大姐你只管说便是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我自会分辨。”既然说的是正事,杨震的神色就没有之前那般轻松和友善了,语气也硬了不少。
温婉见状,反倒是放下心来,便轻轻地道:“其实若不是没了活路,逼不得已之下,谁会铤而走险干出这等事情来呢?我那夫君本是个勤恳本分之人,一辈子只想着能安安分分地过日子,最多就是上沙场冒些险而已,可没料到结果却……”讲到这儿,她的眼竟已沁出了几颗泪花来,她的内心显然没有之前表现出来的那般冷静与稳重。
这一点杨震也是可以想见的,军中将士一旦作乱便成为乱贼,即便没有在之前那一场场平叛战斗里被官军杀死,今后也必会被朝廷捉拿问罪。若他只是个底层的兵士倒也罢了,但若是中阶军官,这罪过可就更大了。
但在此事上,杨震还真不好安慰对方,他可不敢保证说只要对方把实情相告,自己就能保证她夫君的安全。所以面对温婉担忧纠结的神色,他只能当作什么都看不到了。
在黯然神伤了好一会儿后,温婉才恢复正常,也不作什么解释,继续刚才的话题道:“但上面那些大老爷们是不会让我们这种无权无势的人家有好日子过的,早在多少年前,夫君的薪俸就已经常有所短缺了。而和其他那些军中同伴相比,他还算不错的,至少每月能拿到的饷银还能养活一家人……”
杨震皱了皱眉头:“怎么她也说是因为饷银的关系吗?这可就与大同官员所说的原因没有什么两样了。”
似乎是看出了杨震的心思,温婉继续道:“若只是饷银方面有所短缺,只要咱们的日子还能过,便也就忍下来了。可随后那些大老爷所做的事情却实在太过分了。只克扣底下将士的军饷,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贪婪,于是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我们那些田产上去了。”
杨震闻言,这才心头一振,总算有些新的收获了。在知道自己将来大同后,杨震便着意地对大明军队制度有过个大概了解。
太祖立国之初,便创下了不可动摇的军队制度,即卫所军户制。这是一种脱胎自唐朝府兵制度的军队制度,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其下设立千户和百户所,合起来便成了卫所。而这些兵马,一般来说朝廷是只需要付出极少的军费就能养起来的,因为军户制度的存在。
太祖立国将天下百姓分成了数大类,比如民户、商户、匠户以及军户等等。这军户,其实也被当成寻常百姓看待,既然你是百姓,在当兵之余,便得有一份其他的营生。一般来说,便是种地,军户们向来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不过和一般农民不同的是,他们的田地都是朝廷拨给的,而且税收也远比一般土地要低,这也算是军户的一项福利吧。
不过朱元璋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为军户们所创造的福利,最后反而产生了反效果。因为这些土地在官方登记里一直是低税的,便有不少军中将领盯上了这块肥肉。开始时,他们只敢将某户死绝了的军户家的土地据为己有,而随着好处到手,这些人的胆子便渐渐大了起来,开始对依然活着的军户下手。
用别处的寻常土地与军户们的土地互换,从而在税收上获取利益还只是最有良心的手段。在不断尝试,发现朝廷没有过问后,他们的胆子越发的大起来,索性就巧取豪夺,将军户们的土地全数夺走。
虽然被夺走土地的军士对此很是不满,但在等级森严,上司一句话就能定下属生死的军队里,他们即便满腔怒火却也无可奈何。既然衣食无着,便有许多军户开始逃跑,从而导致大明各卫所往往都是不满编的,有时一个千户所里,人都不满五百。
结果这种情况不但没能叫那些将领警惕,反而让他们找到了另一条生财之道——吃空额。要知道朝廷拨给各军的饷银可是按在册人数算的,只要那些将领没有把事实上报——他们也不可能将事实上报——这些银子就会按时送来。而那些逃走的军士们的饷银自然也就落入了将领们的腰包。一个两个军士的饷银自然不多,可一旦人数多了,却也是笔大钱。
当然,这么一来也不是全然没有坏处。嘉靖朝时的倭寇之乱,之所以大明一直平息不了,就是因为南方各地卫所早已不满五成,而且留下来的也没什么报国之心,自然会被倭寇打得溃不成军了。
虽然在平倭之后朝廷也曾想过要改变现状。奈何这种风气早已积重难返,岂是那么容易拨乱反正的。现在,就是大同这等军事要镇,也已有这种情况出现了。
但杨震却觉着有些奇怪,只是克扣军饷和夺去田产就能让军士们做出叛乱之举吗?别的地方最多也就是出现大量逃兵,难道大同的军队就比别处要彪悍些不成?
“除了这两条之外,可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杨震试探着继续问道。
温婉神色一凝:“还有一条,才是最最要紧的……”
第三百四十九章 叛变缘由(下)
见温婉显得比之前更加郑重其事,杨震的心也跟着一紧,知道对方要说到关键问题了,便配合着问了一声:“却是什么?”
杨震心里此时还有另一个疑问,那些将领克扣军饷,夺取军卒的田产,这固然会让他们获取大量的利益,可他们就不担心军卒逃亡而给自己带来大麻烦吗?
大同这种边关重镇可不同于大明的其他卫所驻地,那些地方驻军更多只是象征意义而无太大用处,即便人跑光了只要上面不查也没什么要紧。可这儿不成,一旦兵员逃走一定的比例,便会叫防线捉襟见肘,若被鞑子瞧出破绽,乐子可就大了。
毕竟若是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光讲什么大义家国是不可能再让军士们卖命的。刘应箕、郭荣以及他们手下那些将领固然贪婪,却绝不是傻子,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温婉迟疑了一下,这才继续道:“那些大老爷们知道若将士们的生计无有着落必然不可能安心守地各处,所以便想到了另一个既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好处,又能让将士们得到些收入养家的法子,那就是将我大同城里的一些物资运去塞外,贩售于那些鞑子。”
“什么?”杨震闻言,身子都是一震:“你是说他们将城中用来抵御鞑子的物资都卖给了鞑子?”
“正是……”温婉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也不光是抵御鞑子用的铁器之类,还有食盐、绸缎、茶叶等等,但凡是能在鞑子那儿卖出个好价钱的,他们都会让人运去那边售卖。
“而且,为了防止那些兵士把售物所得的钱财私吞,他们还会将那些人的家眷都控制起来,并让他们写下认罪书,说将东西运去鞑子都是他们自己为了牟取私利,以为把柄。”
杨震听得目瞪口呆,这些家伙还真是思虑周密啊,一旦事情暴露,他们甚至还能拉出不少替死鬼来。只苦了那些底下的兵士,不但被人剥夺了原来该属于他们的饷银和土地,为了生存还得冒险做出叛国之事,而最后好处多半却还得落进那些大人们的口袋里。这些人的算盘打得着实也太精细了些。
见杨震露出震惊之色,温婉轻轻一叹:“之前一段时日里,我夫君便一直念叨着这么做实在不好,会给兄弟们惹来杀身之祸的。而在出事前,他已经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说是这回入秋,将由他带人把货物送去鞑子的部落。或许这就是他变乱的原因所在吧。”说完这一切,温婉就如用尽了全身气力一般,垂下头去,就连呼吸也轻了许多。
而杨震则是久久无语,他真是被那些官员们的大胆给惊着了。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种事情都是大忌,无论谁做皇帝,一旦发现有这种事情,是一定不会轻饶了他们的。这或许就是刘应箕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掩盖的真相了,怪不得他们会用尽手段,甚至出手豪阔地给自己那些东西,比起他们的事情,那十万两银子和宅院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了。
同时,杨震也解开了之前心里的一个谜团。在看过刘应箕给那个蒙古鞑子的信后,他就觉着奇怪,对方怎么会相信他所开的这张空头支票。现在却是明白了,因为双方一向都有交易往来,所以这些话才有可信度。看得出来,这回刘应箕也是出了大血本的,来求得那什么台吉的按兵不动。
半晌之后,杨震才缓缓吐出口气来,摇头道:“想不到哪,原来大同军中早已糜烂至如此地步,真相竟是如此骇人。”
温婉这时又鼓起勇气,看向了杨震:“杨千户,我所以把这些都告诉你,除了想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外,更是希望你能为那些军士,为大同除掉那些蠹虫。还望你一定要做到哪……”说着撑起身子就朝杨震拜了下去。
杨震赶紧从凳子上起身,扶住了温婉:“温大姐放心,我不会让这些家伙继续逍遥的,他们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至于像尊夫那样的乱军,只要事实确实如此,我想朝廷也不会怪罪他们!”
“希望能诚如大人的吉言了,我夫君他们能平安回来。”温婉感激地点了点头。
因为她身子本就虚弱,现在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在心事了了之后便更觉疲惫。虽然强打精神,但她的眼神却已有涣散的模样。杨震在旁一看,便识趣地站起身来,说了句保重后,便走出了屋子。
在外面戒备的胡戈见他走出屋来,这才关心地上前询问:“大人,可问出什么线索来了吗?”
杨震沉重地一点头:“事情真相我已掌握了不少,这里的水确实很深哪。咱们先回去,让我和钟大人商议之后再作决定。”说着跟云宪又说了几句,让他安心在此之后,便离开了这座小院。
其实杨震心里依然还带着个小问题,那就是温婉以及这位云宪的身份。温婉只报了自己娘家的姓名,却绝口不提自己丈夫的名字,这其中必然还有所隐瞒。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子一般不会轻易把自己姓名透露给别人,若是出了嫁更只说自己的某氏,那就连娘家的姓氏都不提了,温婉如此反常岂能不叫人心生疑窦?
还有云宪的一身功夫也绝不是一般的下层军官能掌握的,也就是说他家必然也是有一定实力的将门。却不知他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叛军将领的家眷。不过既然温婉不想说,杨震也没有追问的意思,至少现在看来,他们是何身份与自己追查兵变的缘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华严寺,后方的禅院之中。
在听了杨震将掌握的一切如数相告,又将那封信仔细观瞧之后,钟裕的整张脸都变得铁青,拿信的手更不住地颤抖起来,半晌才吐出四个字来:“丧心病狂!”
半天的沉默后,他才又念念有词起来:“他们……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做出这等事情来。他们可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朝廷方面一旦查知,那就是灭九族的大罪过,还有如此资敌,也是在养虎遗患哪。仇鸾当初即便也做过相似之举,却也还有个理由,为的是自保。可他们倒好,做得比仇鸾更过分,却只因一己之贪欲,实在是罪该万死!”
杨震并不知道他口中的仇鸾到底是谁,便问了一声:“大人,这仇鸾也做过如此卖国通敌之事吗?”
“不错,那仇鸾乃是嘉靖朝的一员武将,还被封有侯爵,深得世宗皇帝的信任。可就是这个人,为了自身的安全,在俺答率军侵犯我大同时,身为大同总兵不思率军却敌以报君恩,却出重金收买了鞑子,让他们转道攻击蓟镇。此等以邻为壑,资敌卖国之举在被揭露后自然引来天子震怒。虽然他那时已然死去,可世宗皇帝还是命人将他开棺戮尸以儆效尤。没想到哪,几十年后,大同再出此等事情,而且竟比仇鸾时更加恶劣!”说到这儿,钟裕的整个身子都开始颤抖起来。
杨震只道他这是气的,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在得知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后,自然会气怒攻心不能自已。但钟裕却知道,自己除了愤怒之外,还有深切的恐惧。因为很明显,在这事上,自己家族也牵涉其中,虽然不知钟家在此事上到底涉入有多深,但只要沾上一点,下场都是不敢想象的。想到这点,由不得他不心生恐惧了。
杨震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只是问道:“大人,现在我既有温婉这个人证,又有这封信作为物证,是否可以定刘应箕他们之罪了呢?”
“这个……”钟裕看着手上的信件,心中不禁有所犹豫起来。这不光是因为他生怕自家被牵连,更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身在大同城里,可说周围都是敌人,这时候发难当真能成吗?
杨震见他如此模样,便也想到了这一层,有些惭愧地一笑:“是下官过于心急了,眼下把事情真相揭露,确实有些不妥,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危险。”
“是啊,若那些人一旦狗急跳墙,我们的生死事小,如此事情被他们掩盖过去事情可就大了。所以我们必须从长计议,看看能否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大人不若这样,我们先回京城。以查不出更多证据的说法搪塞他们,然后返回北京。只要离开山西,他们自然拿我们没辙。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得把证人也平安地送出大同。”杨震提议道。
在一番思索之后,钟裕不得不承认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了,便一点头:“就照你的意思办。再过两日,我们便离开大同回京!”虽然觉着真这么做可能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但当这么一件足可能导致整个大明北疆防线彻底崩塌的严重事件面前,一贯正直的钟御史只能选择大局为重了。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时候,他们已开始被人算计,一个阴谋已开始酝酿……
第三百五十章 借刀杀人(上)
当家中仆役进来禀报说有东厂宋千户在外求见时,刘应箕正在为平乱战局的毫无进展而感到头疼不已。自那日聂飞部将洪通一部救出之后,这两路合军便再次遁去无踪,即便平乱的官军已增派了不少人马,却依然没有寻到他们的踪迹。这是刘应箕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因为他们实在是拖不起哪。
而在听下人说有东厂之人在外要见自己时,更是让刘巡抚眉头紧皱,心里发慌:“莫不是被他们查出了什么?也不对啊,冯公公应该不会以此事找我麻烦吧。”他心里已开始猜测起这个东厂千户的来意了,难道钟裕和杨震这正副两个钦差都只是障眼法,真正要命的是这个东厂的千户?
虽然有心避而不见,但略作思忖之后,他还是放弃了逃避的念头,命人把这位东厂千户请进来,反正伸头缩头都是一刀,或许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恶劣呢。
不过在见到宋雪桥那张苍白的脸后,刘应箕的心又提了起来。因为他还记得这张脸,这个人。他就是和钟裕他们一道来大同的钦差队伍中的一个,只是在城门一见后就没再与之照面。现在看来,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十有**要成真了,这让刘巡抚的脸色也白了几分。
尤其是当宋雪桥开口后,就更叫刘应箕胆战心惊了:“刘抚台,你当真是好大的胆子,真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不成?”
“宋千户此话何意?”此时刘应箕只能装傻充愣,希望能敷衍过去了。
“哼,怎么,刘抚台非要我把话给挑明了吗?你与北边的关系已经事发了。”宋雪桥冷冷一笑,压低了声音道:“还需要我把话说得更明白些吗?”
听得这话,刘应箕当时就身体剧震,眼中闪过了杀机,畏惧,怀疑等等复杂的神色来,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宋雪桥老神在在地端茶喝水,一副自己已掌握一切的笃定模样。其实他只是通过派人监视杨震得到了一点消息而已,甚至连被向鹰截下的那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都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他给刘应箕足够的压力。
刘应箕终究不是寻常之人,虽然被宋雪桥这一句说得大惊失色,但很快就想到了一点,此人既然知道了自己与鞑子有所关联却又孤身一人而来,就不是来拿自己的了。想到这层,他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些,只是手依然有些颤抖,想端起茶杯来喝口水压压惊都不慎把水倒在了自己身上。
在宋雪桥略带讽刺的眼神照射下,刘应箕终于稳了下来:“宋千户你说吧,此来的目的到底为何?是要老夫的命,还是想要别的什么?”既然都到这个时候了,多余的话也无需再说,开门见山吧。
宋雪桥这才隐去了脸上的讥笑,正色道:“刘抚台你可知道你之所为会给冯公公带来多大的麻烦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