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的逆袭-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旗主力之后,洪承畴就时刻小心翼翼,他并不是为了防范崇明军,毕竟崇明距离南京远隔千里,中间有着无数的城池。让洪承畴小心防范的南京附近的明朝叛军。

    自去年八月到达南京以来,洪承畴已经剿灭了好几股明朝残军,就在九月,洪承畴指挥着都统叶臣,提督张天禄,总兵卜从善,刘泽泳等人,扑灭了盘踞在徽州的金声部明军。可是在徽、宁、池、太四府,特别是绩溪一带的山林中,还到处都是明军的残余,迟迟不肯归顺大清。

    其中有明朝宗室朱谊泐,自号瑞昌王,很是鼓动了一批刁民跟从,据探报,伪瑞昌王手下的士兵已然有两万之多。

    洪承畴打算等过了正月,天气少暖之时,抽调京口的马得功,会同张天禄等部绿营兵剿灭之。各地的明朝残兵人数虽多,远不是精锐的绿营兵对手。

    然而刚过元宵节,洪承畴突然收到崇明明军自长江而来,攻打镇江的消息。得知消息之后,洪承畴大吃一惊,立刻本能的知道事情不妙。任思齐率军于元旦发兵,绝不仅仅为了攻下镇江,恐怕他图谋的是南京城吧。

    南京城是明朝的首都,若是一旦陷入任思齐之手,必然引发整个江南大乱,到那时不知有多少人会揭竿而起,重新打起明朝的旗帜,其后果是洪承畴承担不起的。

    洪承畴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停止了绿营兵们的度假,规划布防。可是城中的绿营兵只有万余人,要想防守这么长的城墙根本数量不够。没奈何,洪承畴只能以京城城墙为防御重点,外郭的城墙仅派小部分兵力驻防。然而还未等他调整好城防,明军的骑兵已经杀进了城中。

    贾元胤的骑兵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完全出乎了洪承畴的意料。在洪承畴看来,明军要攻克镇江怎么也要打上几天,毕竟镇江城中有马得功的五千精锐绿营。而有了这几天时间,足够他抽调各地绿营增援南京了。

    也幸亏洪承畴反应及时,一得到明军攻打镇江就结束了城中士兵的休假,所以才使得贾元胤没机会攻入京城。

    得知明军突入城中的只有千余骑兵时,洪承畴派出了总兵卜从善,带着两千绿营从内城杀出,试图驱赶明军出城。谁知贾元胤骑兵的速度太快,沿着内城墙一直往北,经过幕府山麓,直接打到了北面的观音门。一千骑兵一个冲锋杀散了观音门的守军,顺势占了这座南京最北面的城门。出了观音门可就是长江了,若是明军从江上而来,正好可以从观音门入城。

    而经过了贾元胤骑兵在城内奔驰,整个城中一片大乱,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明军打回来了,便有许多不甘之人揭竿而起,响应明军的入城。卜从善统兵追赶贾元胤骑兵之时,竟然受到了数次百姓们的袭击。

第四百七十一章 城墙攻防,满城皆乱

    贾元胤留在麒麟门的营正名叫潘学忠,据说是广东人,也不知怎地就加入了贾元胤的部下,一直深得贾元胤信任。

    潘学忠带着五百人的任务就是占住麒麟门,以接应任思齐带领的主力部队进城。占据一座城门不仅是占领城门洞这么简单,还要占据城门楼及左右的一段城墙,否则光是从城上的攻击就吃不消。

    潘学忠留下二百骑兵把守城门内外,防范绿营兵的攻击,他自己则带着三百骑兵沿着马道杀上了城墙。由于明军骑兵来的太过突然,这个时候其实城墙上没有多少守兵,只是在城门楼里有二十多个绿营兵。崇明骑兵突然袭来,这些绿营兵正在围着火炉喝酒,别说披甲,慌乱间连武器都找不到。很多人喝的醉醺醺的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见到大门和窗户被踹开,几十把三眼火铳伸了进来,“砰砰砰”的一阵枪响,二十多个绿营兵倒在了血泊中。

    崇明军骑兵除了每人一把马刀之外,另外配备一支三眼火铳,战斗时可远可近,实力不俗。在这支唯一的骑兵身上,任思齐也算下了血本。

    灭了城门楼的守军后,留下一百人控制城门楼,和城下的一百骑兵相呼应,潘学忠把剩下的三百骑兵一分为二,顺着城墙向南北放下杀将过去。

    南京外郭城墙厚度足有六丈,城墙顶部也有四丈多,其宽度足够五六匹战马并排冲锋,而且城墙上地势平坦,根本没有障碍物,正是骑兵驰骋的绝佳战场。

    潘学忠亲自带着一百五十名骑兵向南攻击,一路消灭出现的清兵。此刻明军入城的消息已经全城皆知,很快有其他城门的守军上城防守,试图拦截攻过来的明军。对于没有形成阵列的清军,潘学忠只是速度不减的继续冲击,骑兵强大的冲击足以撞破绿营兵的阻挡,而往往等不到真正发生碰撞,那些绿营兵就会脸色苍白的丢掉武器转身而逃,没有多少人能有胆量面对骑兵的冲击而无动于色的,速度跑开的战马声势实在骇人。可是他们忘了,这城墙只是一条长长的直道,并非旷野,就是想逃也无处可逃啊,明军骑兵追上前来,也不需要挥动马刀,只是靠着战马的铁蹄就把这些逃跑的绿营兵踏成了碎片。

    从麒麟门沿着城墙向南,经沧波门、高桥门,直到上方门时才遇到有组织的抵抗。这是一支三百人的绿营兵,在城墙上排成了厚厚的阵列,最前面是三排明晃晃的长枪,在后面是弓箭手短刀盾牌手。

    看着队列整齐的绿营兵,潘学忠知道紧靠自己这一百五十人根本冲不过去,强行作战的话肯定死伤惨重。崇明军骑兵仅仅千余人,不是用在这个地方的。

    远远的看着对面如临大敌的绿营兵,潘学忠下令掉头返回麒麟门。看着扬长而去的明军骑兵,这支三百人的绿营兵竟不敢在后追击。

    在潘学忠横扫城墙之时,贾元胤带着一千骑兵已经攻到了观音门,轻易杀散了城门的几百守军,开始在门下布阵暂息。经过了在城内这一轮冲杀,整个南京外城已经被搅成了一锅粥,明军杀进来了的喊声此起彼伏,百姓们或者惊慌的逃进家门,或者兴奋的爬上了屋顶,观看着战斗情形。

    “兄弟们,越国公已经派遣大军前来了,咱们要里应外合,迎接他老人家入城!”幕府山下一个街坊中,侯景舞动着钢刀,给聚集起来的几百个青壮讲这话。侯景乃是敌情司的细作,早在半年以前就被打入了南京,半年以来,靠着崇明的钱财支持,他发展了四百多对满清心怀不满的青壮。

    “兄弟们,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啊,以后跟着越国公他老人家吃香的喝辣的,人人都有官做啊!”另一个敌情司的细作也在一边呐喊着。

    在二人的鼓动下,几百青壮士气大涨,呐喊着冲出了街坊,一路鼓噪向着最近的清军营地杀去。有人带头,自然有人景从,无数的南京百姓从家里走了出来,加入了他们的阵列,在大街上走了不到一里,侯景发现身后的队伍已经有了三千多人。人越多士气越壮,当看到一支千余人的绿营兵从内城开出来时,侯景不由分说的带头向着这支绿营兵扑了过去。

    同一时刻,在南京的其他街道里坊,也出现了七八支由敌情司细作组织起来的百姓队伍,他们鼓噪着在大街上行进,或者攻打城门的绿营守军,或者聚集起来试图去冲击内城城门。

    也有不少百姓自发而起,抱着各种心思冲上街头,其中不乏有浑水摸鱼之人。任思齐早在六月初就有攻伐南京的计划,这半年来往南京派出的细作足有数百人,光是支出的经费就达十数万两白银。几个月的谋划,巨大的花费,如今终于到了回报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南京城清军实力最为薄弱的时候,一万绿营兵想控制方圆百里人数百万的庞大城池,怎么可能做得到?更何况南京才被占领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百姓们可不会认同清人的新身份,哪怕是头发被剃掉扎起丑陋的辫子。他们祖辈已经在大明的治下生活了二三百年,自然认为自己还是明人,哪怕在朝廷的治下生活的不太好,哪怕赋税很重。

    可是以前的日子再不好,也比生活在野蛮人的治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要好得多啊。这半年多来,南京城无数的富商被清兵洗劫,无数颗人头落地,前明的勋贵士绅,愿意降清的或者不愿降清的,很多人都被满清清洗,早已引得南京城人心浮动。

    现在崇明军突然攻入城来,对这些曾被清军强掠清洗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家属来说,无意义天大的喜讯。王师来了,报仇的日子到了!

    当卜从善等绿营将领奉命出内城剿杀入城的那支明军骑兵时,便震惊的发现满城皆乱,到处都是暴民,让他们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第四百七十二章 任思齐进城

    洪承畴眉头紧皱的端坐在桌案之后,听着属下报告城内的情形。

    “乱了,全乱了,外城内到处都是乱民,卜总兵和李总兵的部队先后和数支乱民激战,击溃了几千乱兵,可还是没能到达观音门。

    派往外郭各门的传令兵出去了半天,根本没有消息传回来,恐怕,恐怕外郭各门守不住了!”

    “怎么可能?入城的明军到底有多少人,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幕僚赵兴芳叫道。

    “入城的明军并不多,只有千余人这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城内这么多的乱民,恐怕是早有预谋吧。”洪承畴冷静的分析道。

    大意了,太大意了!这一刻洪承畴非常的后悔,后悔自己没有重视那个远在崇明岛的年轻人。洪承畴在明为一方统帅官居总督,投清则为大学士东南经略,为官数十年来,见过的阵仗实在太多,自然眼高于顶目无余子。在江南各地纷纷爆发抗清浪潮时,任思齐没有从崇明出来攻城掠地,而是龟缩在孤岛之上,这让洪承畴下意识的轻视。在洪承畴看来,不能把握这个时机的人,也就没什么出息,也就不足为惧。

    在大明为官多年,洪承畴对明朝的官场军队了如指掌,在他看来明朝的军队已经烂到了家,崇明的明军由各地明军逃到岛上组成,恐怕会更烂。所以当勒克德浑带着所有八旗主力去武昌攻打忠贞营时,虽然南京城中只有万余绿营,洪承畴却一点也不慌张。

    可是他万没想到那任思齐竟然如此大胆,竟敢千里奔袭南京,这让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了。

    可是洪承畴到底是胸有沟壑的人才,在这个年代若论才能的的话也算的顶尖的。慌乱过后马上镇定了下来,开始调整部署。

    外城已经乱的不可收拾了,那就收缩兵力,把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内城。南京的内城城墙也有七十里长,这一万兵全撒到城墙上也略显不足。洪承畴下令重点驻守十三座城门,每个城门派驻三百绿营兵。另外再把剩下的绿营兵分为八营,每营千人,为机动兵,一方面用来剿杀内城可能的叛乱,另一方面寻机攻击城外的明军。

    部署好城内的防御之后,洪承畴又写好数道命令,派人立刻送往镇江苏常徽太各府,调各府的绿营兵紧急增援南京。在南京附近各地驻守的绿营兵,加起来数量也有两万余人,若是都能及时进入南京的话,防守的兵力将会很富裕,那时不仅能守住南京进而可以击败任思齐的明军。

    随着洪承畴的一道道命令,城内的绿营兵立刻动作了起来,内城之中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多亏去年清兵攻入城时对城中的清洗,把绝大部分百姓赶出了内城,所以内城只是稍微出现了些动乱,立刻就被全力以待的绿营兵扑灭了。多亏了明太祖朱元璋花费了二十多年修筑的这座金汤般的南京城,城高五丈,堆碟垛口、角楼箭楼一应俱全,内城的十三道城门都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环绕。虽然只有士兵万人,可能抵当十万敌军的攻打。有此雄城为据,洪承畴有信心坚守至少三个月乃至半年,而不出一个月,各地的绿营兵会先后增援进入城中,到那时就是城外的明军的死期!

    洪承畴已经决定完全放弃外城,龟缩到内城之中。他的这个决断不可谓不及时,因为就在下午,任思齐统帅着四万大军抵达南京城外。

    一百三四十里的距离,行军用了两天时间,速度不是太快,但也超过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军队。而令任思齐自豪的是,没有一个士兵掉队。

    抵达南京时,贾元胤便使人来报告,南京外郭城墙已经到了手里,这让任思齐惊喜万分。

    下令全军进入外城,分驻各处城门立下营寨,共立下八处大营,从东北两面威逼内城。任思齐把帅营放在了观音门,因为一旦水师舰队到达,观音门是离长江最近的城门了。

    立下营寨之后,任思齐派出使者,命令城内举义的百姓首领来大营报到。一个时辰时候,十多个义军首领来到了任思齐所在的观音门,任思齐在城门楼上接见了他们。

    从一排排手持长枪全服盔甲昂然肃立的甲士中间经过,出自崇明军敌情司的还好一些,那些从来没有见过崇明军威势的义军首领无不心惊。

    盔明甲亮、全副武装,一个个手持利刃分列两旁,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左顾右盼,一个个连动都不动,虽然无言可一股威慑人心的煞气扑面而来,让人不觉得心惊胆战。

    这哪里像朝廷的军队啊,就连清兵的煞气也没有这么重!

    心惊胆战的从甲士队列中间经过,不自觉的一个个的谨言慎行,生怕行差走错。沿着马道走上了城墙,就见城门楼前一个头顶簪缨身穿锁子连环亮银甲外罩蟒袍的年轻人正满脸微笑的看着他们,两个满脸横肉的甲士伺立在他身后。

    “拜见大都督!”看到任思齐,几个出身敌情司的义军首领立刻单膝跪倒,抱拳施礼。其他的义军首脑也匆忙跟着跪倒在地。

    “各位辛苦了,快快请起。”任思齐双手平伸,虚浮一把,“各位能深明大义,响应王室,实乃我大明的忠贞义士。还望以后共襄义举,协助本督拿下内城,再立新功。”

    任思齐先是夸赞了一通之后,又对他们提出要求,要求给每一支义军派出一队崇明军士兵,协助他们整理队伍,整肃军纪。任思齐的目的就是尽快收编他们好为己用,只有收编了这批义军,才能够真正掌控住南京外城,才可以继续攻打内城。

    被收编是应有之义,简单思考之后,所有前来的义军首领都接受了任思齐的要求,成为了崇明军的外围部队,南京乡兵。任思齐委任各支义军首领为营正的职位,共组建了十五个营的乡兵,每个营人数从千余到五六千不等。

    对于这些肯听从命令的义军,任思齐自然加官晋职豪言相对,对那些不听号令者,则发出警告,再不听号令则派兵前往镇压。

    一天之后,整个外城重新恢复平静的秩序,任思齐手中多了一支人数达三万多的乡兵。

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京攻略

    现在的态势是一万清军占据了南京内城,以内城皇城宫城为依托进行防守,而把地域庞大的外城拱手让给奔袭而来的明军。

    任思齐也没有仓促进行攻城,因为内城城墙比外城更加的高大雄壮,防御设施更加的完善。崇明军为了行军的迅速,并未携带多少器械,更无攻城利器,想攻上高大的城墙将非常的艰难。

    内城神策门外,看着宽阔的护城河高大的城墙,以及城墙上箭楼垛口堆碟,任思齐很不明白拥有如此坚固的城池,一年前的弘光朝廷为何会轻易的投降,真是白瞎了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修筑的雄城。看来雄城不足为凭,人心才是决定胜负的观念。可是今日,人心在自己一边吗?

    外城间的骚乱已经平定了下来,任思齐委任了数以十计的营正,统统给予游击将军的军阶,这些乡兵的将军们正兴高采烈的约束着手下乡兵,全心全意的协助崇明军控制着南京。有不服从命令想趁乱浑水摸鱼者,只要暴露出来就会被迅速清除。

    大量的工匠被聚集了起来,开始连夜打造攻城器械。渡壕器械,吕公车,云梯,各种攻城器械在紧张的打造中。虽然未必用得上,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要好。

    洪承畴放弃了外城,也就放弃了外城近百万的百姓,以及大量的物质仓库,任思齐已经派遣精干部队占据了这些仓库重地。为了隔绝清军的外援,命令新投靠的乡兵分段防守外郭城墙,外城十八座城门除了重要的观音门和麒麟门由崇明军驻守以外,其他的城门都有一支乡兵驻守,而崇明军精锐则分驻城内要害之地,如钟山幕府山等地。若是清兵试图攻击外城的话,崇明军将会就近增援,剿灭敢于出城袭击的清军。

    接下来的数日,任思齐并未试图攻打内城,而是努力的整顿乡兵,安抚外城百姓,反而内城的清兵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多次出城袭扰,攻打崇明军的营地,却根本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因为任思齐派遣了大量的哨探监控着内城十三座城门,每当清兵出内城之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