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皇-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大梁系武将群体相比,本土派的武将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逊色不少,而与寿州系武将相比,虽然看起来数量占优,但是许子清、张越他们都知道那是因为梅田郑三姓之间矛盾和江烽的有意控制,实际上梅田郑三家中具备天境以上武者数量远大于本土派。

    而本土派除了这五人外,后备力量更是寥寥无几,无论是张万山、苏铁,还是楚齐、陈实,都还远不具备这份实力。

    张万山虽然在情报事务上颇有天赋,但是在武道上却进境不大。

    苏铁倒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但是如果要真正打磨成才,就不能一直让其在无闻堂中,而要将其放在军队中去锻炼,另外也还需要在武道上下苦功。

    楚齐倒是在武道上有些天赋,但根基略差,还需自己用勤修来弥补,同样也还需要下放到军中去打磨。

    至于陈实,能言善辩,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但性格过于跳脱,显然不是一块武将的料子,而更适合在情报或者外交上有所发展。

    江烽原本都希望在这几个年轻中好好培养一番,但是哪怕是专门将五禽功根据四人的资质禀赋加以精简选择授予他们,但除了苏铁和楚齐在武道上还算是表现出了一些天赋外,张万山和陈实二人都只能说是中人之质,难以抱太大希望。

    苏铁算是本土后辈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人,虽然他在武道上的进境似乎比楚齐略逊,但是更主要原因是他现在更多精力放在了无闻堂的事务上,一旦他静下心来,再有一些机会磨砺,必有大进,他算是在本土后辈中最受江烽期待的。

    而楚齐性格沉实,讷言敏行,是个修炼武道的好苗子,但要想作为武将培养,在许子清看来,也还欠缺一些,更适合担任江烽亲卫营这样的贴身战将。

    淮右军阵营中的派系随着淮右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变得庞杂起来,原来只有本土派和大梁系,在寿州并入淮右之后,寿州系加入进来,而王邈的投效又带动了河朔军南下来头,河朔系也隐隐露出了轮廓,这不能不让许子清都有些警觉。

    尤其是王邈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气势,更让他们感到了压力,这种情况下,如果本土武将不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日后被逐渐边*缘化也并非妄言。

    正因为如此,许子清和张越都是极力要求给予第二军、第三军更多的锻炼机会,一方面要让第二军、第三军通过打磨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几场战事来证明自己。

    颍州战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舞台。

    所以许子清希望尽可能的了解掌握更多的情报信息,尤其是一些细作斥候无法刺探到的东西来为自己日后作战提供帮助。

    相较于其他几名武将,许子清更关注那鲁桐。

    在他看来,鲁桐违逆了梁赞的意图吞并了感化军第七军,一举超越了顾华成为梁赞麾下实力最强的武将,这绝对是梁赞无法容忍的,虽然因为此时大战在即梁赞可能会保持容忍克制姿态,但是一旦战事结束,势必对鲁桐有所动作。

    以梁赞在颍亳二州的威势和影响力,哪怕是徐州方面也不可能干预此事,除非梁赞在这一次蔡州来犯一战中被彻底打垮,但以徐州方面派出了尚云流率领大军来援,显然是不会因小失大,一定要支持梁赞守住颍亳二州,捍卫淮北领土完整。

    照理说鲁桐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投靠淮右。

    之前鲁桐也的确表现出了这个姿态,主动联系淮右,表达了投靠之意,但是给许子清的感觉是鲁桐这个家伙的态度虽然貌似热心,但始终缺乏足够的诚意,当淮右方面了解他掌握的感化军第九军和第七军的情况以及就下一步战事中如何配合的具体细节时,这个家伙有些推诿,很有点儿推诿和待价而沽的意思,这让淮右方面很有些不满意。

    要知道你这个时候可以拿捏,但是落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难道就不考虑日后在淮右阵营内的生存?

    以鲁桐的智慧应该不会考虑不到这一点才对,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个家伙有些恃宠而骄,意图在这一战中展示自己的实力,以求日后在淮右阵营中谋求更大的话语权,这么一看这家伙倒还真有些短视或者说狂傲了。

    *******************************************************

    鲁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某人的观察注视,此时他正兴致勃勃的与原来的两位同僚商讨着下一步的战事。

    而另外一位论理应该更为密切的同僚顾华却只是冷冷的站在一旁,用一种不屑一顾的姿态应对。

    林丰和高阳也意识到了两人之间的问题,但却无能为力。

    对于这种实力增减带来的影响力消长,谁也无法置喙。

    谁让梁赞同意了由鲁桐去解决第七军的问题却又没有在应对策略上安排周密,被鲁桐趁机捡了一个漏呢?

    像鲁桐这种虽然隶属于梁赞指挥,但是在编制上却是直接受节度使府节制的大将,梁赞贵为颍亳团练使兼颍州刺史,也只能是在调度上有权,而无权对其编制进行调整。

    这份权力永远属于节度使府,而鲁桐则秘密从节度使府取得了对第七军的处置权,一下子就跃升为颍亳地区仅次于梁赞的实力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赞手中攥握的实际兵力甚至都不如鲁桐多,他仅仅只抓住了顾华的一个军以及隶属于自己颍亳团练使直辖的一个牙军,而这个牙军也是名义上的牙军,刚刚从团练军整顿而来,在仅仅有三个营,而且在战斗力上也远不及正规军。

    原本梁赞是打算将第七军打散,部分精锐归入自己的牙军,其余部分再来进行增补组成新的第七军,没想到却被鲁桐抢先一步动手,而且还取得了节度使府的手令。

    不过只要鲁桐还在梁赞下边,那么梁赞倒是有的是机会来拾掇鲁桐,后勤补给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只要截断了军队的后勤辎重补给,那么再强的军队也得趴下。

    但从眼前鲁桐的表现来看,鲁桐似乎很有些有恃无恐,连林丰和高阳二人都暗自猜度,这鲁桐究竟是得了谁的支持,才敢如此放肆。

    要知道梁赞非比寻常人等,节度使府里边,除了节度使大人之外,能与他叫板也就区区两三人,尚氏兄弟算是一个,还有行军司马姚承泰以及节度判官俞明真二人,甚至连军事判官卢启芳虽然在名义上高梁赞一头,但论实力都要逊色梁赞一筹。

    节度使大人显然不可能,而尚氏兄弟也不会如此,那么也就只有行军司马姚承泰和节度判官俞明真二人中一个有可能,只是节度判官俞明真远在下邳坐镇组建新军,而行军司马姚承泰却又驻扎在萧县,似乎都难以掺和这边来,让人有些疑惑,不过想想这种事情既然发生了,就肯定尤其原委,所以林丰和高阳二人也不敢随便卷进去。

    “界牌河岸一战如此奇诡,难道说这淮右水军的术法武器有夺天地造化之功?蔡州骑军虽然说不上赫赫有名,但是我们也都是知晓的,比起我们淮北骑兵并不逊色,为何两军骑兵竟然在如此短时间内一败涂地,这简直让人无法想象!”林丰连连摇头,显然还在为鲁桐对界牌河岸一战的介绍感到不可思议。

    “既然淮右答应将这等威力奇大的武器摆上汝阴城头,为何不允许我们淮北一观究竟?团练使大人难道和淮右有什么协议不成?”高阳的话要显得不客气许多。

第一百一十四节 伏笔

    高阳的话让鲁桐脸色微微一变,而一旁的顾华本来不想理睬,此时也忍不住插言:“高大人,淮右军不是我们感化军下属,甚至连盟友都算不上,也就是一个不愿意见到蔡州夺取颍州的助力者罢了,他们没有义务任何事都听从我们的吩咐,能破例动用他们秘密武器协助我们守御汝阴城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真要一拍屁股走之,我们也只有徒呼奈何,要求太高乃是自取其辱了。”

    顾华有些不客气的话让高阳也有些恼怒。

    他不是梁赞的直系下属,甚至也不是此次带兵来的尚云流的直属部队,他跟随的是节度判官俞明真。

    此次一下子抽调三军前来,几乎抽空了俞明真的主力,本来在围堵蚁贼这一年多俞明真部损失就不小,只剩下精锐四军,这一下子就要抽调三军,而且是让尚云流统帅,俞明真就有些不愿意。

    但是迫于来自节度使时酆的严令,俞明真不得不服从,所以才会让自己心腹高阳率兵前来,自己留在下邳组建新军。

    在临行之前,俞明真也是再三叮嘱高阳务必要保住这支力量,言外之意也是要高阳要守好底线,不能让尚云流把自家军队随意挥霍,白白消耗,甚至被对方刻意拿去当了炮灰损耗。

    这会儿高阳听得既然有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却只用来守城,而不肯用于野战,可一旦蔡州军围上来,高阳有八成把握自家军队是要主动防御被派出城去野战的,所以当然要问个究竟。

    “呵呵,顾大人,既然淮右肯投入如此巨大,不但派出了三军,甚至连刚投效淮右的河朔军也要投入颍州防御一战,这说明我们淮北和淮右之间已经是利益共同体了,你这个解释恐怕有些没有说服力吧?”高阳冷笑。

    “高大人既然不信,顾某也无法,待会儿两位大人出来,高大人不妨当面问一问。”顾华也不废话,“淮右军怎么做,我们干涉不了,或许高兄能让他们俯首听命也不一定呢。”

    听得顾华的反讽,高阳也有些恼火,但却又无法反驳,倒是林丰出面打了一个圆场,表示到时候淮右军主帅也会参加,可以问一问。

    远远站在一旁的许子清和赵文山也都有些好笑,又有些感慨。

    许子清感慨的是江烽判断淮北是外强中干,看来不无道理。

    就这么一点军队,在面对强敌即临时,还在内讧不已,这仗还如何打?但同时淮北内部的纷乱也还是让许子清有些一凛。

    很显然是淮北也是一个内部派系纷立的局面,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主君,以及尾大不掉的情势,使得淮北本身具备的实力无法体现出来,直接结果就是面对蚁贼荼毒肆虐时无所作为,面对外敌入侵时,相互推诿怀疑。

    淮右似乎也已经有了一个这种局面的开头。

    根基薄弱又要快速发展的势力都只有采取吞并、兼并、吸纳、招揽等方式来实现实力的快速膨胀,而这也极易形成内部消化不良,而导致山头势力坐大。

    也许不同的就是江烽本人的强势以及他还是这个体系的创立者,所以能够控制得住局面,但一旦江烽控制力因为其他因素比如战事不利、外交受困等因素而削弱,那么这些以利益云集起来的山头就会开始显现出力量来,这一点许子清相信江烽应该看得到,但是就是不知道江烽能否意识到其危险性有这么大。

    自己这一趟回去之后倒是需要好好提醒一下江烽才是。

    但淮北这种战事尚未开打,内部已经矛盾迭生的态势让许子清也意识到江烽早就料到这一站恐怕难以打赢的结果可能会真的发生。

    照理说依托坚城之利,己方联军单从数量上更甚于攻城方,应该是稳操胜券才对,但这种内讧局面势必让整个战斗力大打折扣,人人都想保存实力,人人都怀疑自己会被友军出卖,这种仗怎么打?

    和许子清所处位置不一样,观察的角度自然不一样,赵文山更关注的是淮北诸将以及诸将带来的亲卫们表现出来的气势水准。

    他是从河朔新近来附淮右的,自身定位尚未完全定下来的,所以当然不必考虑太多太远的东西,他需要的考虑的是自己以及自己带领的这帮兄弟实力与淮右乃至现在的临时“盟军”相较如何,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策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是日后河朔一些在淮右军体系中赖以生存的基础。

    赵文山看得出来,淮右的武将武道水准还是不弱的,林丰和高阳二人的太息期水准意味着感化军节度使府中担任职务并在旗下各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将官们都具备了太息期水准,而寻常一军的指挥使也应该是养息期的角色,这和河朔那边的情况相似。

    但有一点赵文山也清楚,那就是同属太息期,但是淮北这边的武将更具优势,原因很简单,一是淮北这边武将的武器甲胄装备配置明显强于河朔,这是两地之间经济实力决定的。

    以那高阳和顾华为例,高阳腰间的佩刀也许不是他上阵主要武器,但是但从刀鞘上的符文和刀柄包边上的金属丝就能看得出来其贵重程度,对于一个要经常上阵的吴江来说,贵重往往不是华贵那么简单,而意味着其制作材质可能是特殊材料,通过了特殊手法加工,甚至也混杂了术法神通在其上,这也就意味着可能其正式上阵时的武器可能比这种随身佩戴的佩刀威力更为威猛强大,在战场上,武器多一份威势,那就意味着胜率也要多一分,自身的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

    同样这种体现也在甲胄上看得出来,那顾华身上的铠甲赵文山听王邈提起过,据说是一袭火云麒麟铠。

    麒麟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多半是指产自南方的紫铜蜥蜴,它的皮可辟火,坚韧性在各色制作甲胄的革类中位居前四,与天犀革、青蛟皮、磐象革齐名,都是制作超品类甲胄的绝佳材质。

    只不过这种紫铜蜥蜴生活在南方沼泽区,不但凶悍难服,而且极善隐遁,非常难于捕捉。

    而且每一条紫铜蜥蜴不过二尺,制作一副全装甲胄,起码需要五到八条紫铜蜥蜴脊背和尾部皮革。

    光是制作这样一具甲胄材料都是天价,加上术法匠师的加工,可以说每一具火云麒麟铠都是有价无市。

    顾华这具甲胄也是梁赞赠给其的,乃是徐州城中术法匠作宗师梁耀宗八年前的杰作,本身梁耀宗送给自家侄儿梁赞的,但梁赞送给了顾华。

    甚至连梁赞自己身上穿的甲胄质量也不及这一具,足见梁赞对顾华的信任。

    赵文山估算了一下,仅仅是顾华一身上下的甲胄和佩刀,估计都能顶得上自己一个营换装盔甲武器的价格,换了是自己,绝对舍不得在这样一袭盔甲武器上花这么多钱。

    赵文山还不清楚淮右的情况如何,但是他感觉得到像江淮这边的状况普遍要比河朔青密那边强不少,尤其是很舍得在武器、甲胄、战马和术法器械器具这一类对战力其辅助提升作用的设施上花钱,相比之下河朔那边就像是叫花子一般,除了主将的亲军条件略好,其他都相差甚远。

    虽然赵文山不认为有了这些辅助条件就能证明感化军是一支强军了,但是在同等情况下,有这些装备无疑能够更具优势。

    *****************************************

    随着一阵稀里哗啦的甲胄响声,整个花厅顿时安静下来,几名扶刀亲卫鱼贯而出,站列在两旁,肃然而立。

    从后边的小门洞里钻出几个正说着话的紫袍将领,一直从花厅正面进来了。

    站在花厅一旁的武将们也都下意识的站直身体,当先一人赤面短须,正是颍亳团练使兼颍州刺史梁赞,而与梁赞并行的则是光浍寿防御守捉使府衙推王邈。

    走在后边的两人似乎还在商量着什么,语气里也有几分亲近,一人正是梅况,而另外一人宽额深目,阔嘴钩鼻,正是感化军节度副使尚云流。

    两名小天位的强者并行带来的气势让整个花厅内外都有一种特有的气流流动的感觉,无论是走在前面的梁赞和王邈,还是在花厅外的鲁桐、顾华、林丰、许子清等人,都能感觉到那种特别的气压。

    尚云流目光凝聚如实质,在进花厅时淡淡的扫了一圈,无论是鲁桐、林丰,还是许子清和赵文山,感觉到有如一柄利剑刺破了自己的心防,一览无余。

    梅况也感觉到了尚云流气质的变化,但他并不在意,也很坦然。

    论实力,他知道自己虽然也是小天位实力,但是尚云流的武道水准要比自己高一层次,已经属于小天位中的凝丹期了,与时家家主也就是感化军节度使时酆的武道水准在伯仲之间,而自己还只是刚刚踏入丹期而已。

    尚云流算是淮北武道第二高手,甚至时酆这个第一高手能不能比尚云流强也不一定,尚云流成名多年,但此老性格暴躁,在踏入凝丹前期之后便再无进境,这些年甚至还有些退步的迹象,不过比起其弟尚云溪,以及感化军中其他几位武道强者比如姚承泰、俞明真、卢启芳等人仍然要高出一筹。

    梅况也听江烽对尚云流的评价,认为尚云流或许在武道实力上很强,但论指挥能力远不及其弟尚云溪,甚至连梁赞都不如,加之性格缺陷,又刚愎自用,而这一次让尚云流领兵前来,也是时酆的一大败着,所以这也让江烽更不看好颍州这一战,尤其是在梁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