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皇-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次征粮收税,都会引发一阵阵波澜,要想把钱粮收到手上,不斩下几个人头,那铁定收不到,而这种方式也让三州的士绅大族们对上司越来越敌视,甚至视若寇仇。

    节度使的位置也不好坐,尤其是泰宁军节度使这个位置,个中心酸愁苦,也只有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才知道。

    “五郎又来了信,还是劝某归附淮右,信中说中原局面很快就会明朗化,沙陀人的铁骑会横扫中原,我们不可能抵挡得住沙陀人,唯有归附淮右,才有和沙陀人一搏之力。”

    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朱茂还是很认同朱密的观点,自己没有和沙陀人叫板的实力,面对咄咄逼人的沙陀铁骑,自己这点军队连填牙缝都不够。

    更重要的是,济州和齐州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真正一旦打起仗来,齐州和济州这点儿辎重继续也一样难以为继。

    “大人之意呢?”

    高金忠看得出来自己这位上司是有些动心了,之前朱密就一直主张与淮右和谈,争取最好的条件加入淮右,绝对前途远大,他内心也倾向于与淮右好好谈一谈,争取一个合适的价码。

    “某一直在考虑,某究竟想要干什么?节度使滋味尝过了,说实话,不自在,不顺心,繁琐无比,让某头疼。”朱茂悠悠的道:“有的人说某是恋栈不去,呵呵,某自己清楚,某不是那种人,所以某一直在琢磨,某究竟想要得到什么,金忠,你说某在想什么?”

    “大人,您是天生的武人,为战斗而生,您应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横戈跃马,一往无前,……”

    高金忠已经明白了自己主帅的想法了,虽然拿下了齐州,但是主帅仍然厌恶这种生活,这种终日需要为麾下诸军将士操心粮秣钱银,需要和州郡官吏讨论商议经济民生事宜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要没有束缚的在战场上战斗。

    “还是金忠了解吾啊,五郎都不及你,但他更现实,他只是觉得我们无法在大晋和淮右的夹缝中生存下去而已。”朱茂朗声大笑,“吾意已决!”

第一百七十二节 军镇

    十二月廿九,朱茂降淮右。

    景泰六年一月十八,彭城郡公江烽奏请朝廷重设淮右镇、武宁镇、天平镇、平卢镇、淄青镇都督府,同时设立徐州大总管府,辖五镇。

    其中天平镇辖曹、濮、兖、郓、沂五州,平卢镇辖登、莱、密、海四州,淄青镇辖淄、青、齐、济四州。

    武宁镇辖地变为徐、泗、颍、亳、宿五州,其中宿州为新设,州治为通桥,将原属徐州的符离、蕲县划入宿州,亳州的临涣划入,泗州的虹县划入,也就相当于重建唐文宗太和三年时的宿州。

    淮右镇则辖光州、浍州、寿州、庐州、濠州、和州、滁州、舒州八州。

    算起来这五镇辖地二十六州,但实际上目前掌握在江烽手中的只有二十一州,曹、濮二州名义上还在大梁手中,光州被南阳所占,颍亳二州在袁氏手中,所以还有些名不副实,但是江烽通过这个上奏,要求获得朝廷的名分大义,明确诸州归属,比如颍亳,比如曹濮。

    关于设立五镇的问题,江烽也考虑过许久,也和下属的陈蔚、崔尚、王煌、杜拓、杨勋等人进行过多次磋商,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多分歧。

    自唐一代,关于行政区的划分就变化很大,从最开始的州改郡,然后郡再改州,紧接着划分为道,然后设置采访使分道对各州进行监察,在这个时候这个道也还不成其为真正的行政区,一直要到安史之乱前后,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务,开始出现跨州的观察使、经略使、防御使,进而演变成为节度使辖地,彻底打乱了道州县这三级机制,跨州但是却不完全按照道这一级的节度使(藩镇)辖地终于出现了,这也成为日后藩镇割据的起始。

    而藩镇也基本上就以镇相称,一个镇少则辖二三州地,多则十余州,像梁、晋、吴、越等藩镇更是被封王受国。

    现在江烽虽然还只是一个彭城郡公的身份,但是相信在拿下平卢淄青之后,封王只是迟早的事情,最起码现在也需要给江烽一个郡王的身份了,只是现在朝廷局面不佳,加上中原战起,估计也没有多少心思来关注这些事情。

    各镇的州郡之地也并无定数,增减析出都很正常。

    现在江烽向朝廷提出将平卢淄青节度使辖地一分为二,并将海州正是划入平卢镇,同时对泰宁军也辖地也进行了调整,提出设立天平镇,将现在还属于大梁控制下的曹濮二州划入天平镇。

    武宁镇的辖地也进行了调整,在晚唐时,武宁镇辖徐泗宿濠四州,后来宿州被撤,武宁镇又变为感化军镇,现在重设武宁镇,就恢复了宿州,只不过临涣现在属于亳州,而亳州却又控制在袁氏手中,只能算是遥设,要想恢复管治权,还得要看日后形势发展。

    淮右镇的和州也还没有纳入管治中,但是现在李吴与蚁贼在江南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双方都已经有些精疲力竭的感觉,对于和州这个原来地位看似颇重但面积不大的小州,李吴也没有多少精力来过问,甚至在和州都没有任何正规驻军。

    淮右若是想要拿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只是考虑到影响和未来局面的走势以及下一步淮右的主要目标方向,所以暂时未动。

    现在五镇的行政区划倒是出来了,但是如何来管理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设五镇,每镇设立都督府,都督府主要是负责军务,比如淮右军,分设左右厢,每厢设五军,原来相当一部分精锐就转入其他镇,又比如新成立淄青军,也分设左右厢,但每厢设八军,也就是说每个军镇所设兵力的配置不尽一致,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加强和削减。

    从目前的军事态势来看,南面状况会相对平和,最大的可能性可能会是浍州和寿州一线,但一个淮右军左右十军二万五千人足以应对。

    但是在淮水以北的,新设的天平镇、淄青镇,加上武宁镇,都有可能会面临相当严峻的局面,所以这三镇的兵力都是以左右十六军的格局来设置,甚至在下一步可能会满编设置到二十军。

    与此同时,江烽下令撤销了单设的骑军编制,骑军的最大编成设置为一个军二千五百骑,按照各军镇的需要编入各军镇中,比如像淄青、天平、武宁的骑兵编制都在三个军以上,淄青和天平军的骑军编制都是四个军。

    对于江烽来说,拿下平卢军最大的收获就是骑军。

    平卢五万大军中,骑兵数量超过一万人,而且平卢领地内养马场甚多,其所饲养的战马质量上佳,不比北地胡人所养马匹逊色多少。

    加上这些士卒久经训练,战斗力十分可观,现在纳入囊中,新建的淄青镇、天平镇骑兵主要就是来源于这批骑兵。

    而武宁镇、平卢镇的骑兵则主要来源于淮右在拿下兖郓沂和徐州之后在泰宁军和感化军骑兵基础上新组建的骑军。

    新设五镇,解决了军队的问题,实际上这些军队也就是挂了一个某某镇的名,可能体现在这些军队士卒来源上,日后这些军镇士卒的补充主要是从这些军镇所属州郡中征发招募,其他基本上就和军镇无关了。

    这些各军镇的军队都牢牢的掌握在未来的徐州大总管府下辖的枢密堂手中,而后勤更是彻底打破了由地方来进行补充的这一传统方式,变为统一由枢密堂的后勤部来进行,后勤部也会在各军镇辖地内设立军资仓库,负责粮草辎重、武器甲胄、器械装备都各种物资的统一调配,而这些物资的补充,也统一由后勤部来向地方商人采购,和地方官府不在挂钩。

    这一点变化可谓惊天动地,尤其是在粮食的采购上,本来每年征集粮食就是官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征集来粮食最主要的去向也就是为军队提供,现在官府不在负责征集粮食,改为了以收取定额的钱银赋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淮右内部也是争论激烈,主要就是钱银和粮价的关系,谷贱伤农这是个老问题了,如果官府只收取钱银而不再收取实物,那么会不会引起粮食的价格下跌?

    另外一旦遇到灾荒,粮价又会不会涨到一个农民无法接受的地步?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经济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当然传统的方式无外乎就是设立常平仓,但这种方式一样有许多弊端。

    在江烽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大市场经济发展的力度,通过市场来调整。

    当然这还是一个初始萌芽状态的经济体系,不过他相信随着寿州的陶瓷业、造船业,徐州的冶铁业,海州的制盐业,浍州的制茶业,舒州的丝织业,这些产业都已经有足够的发展,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同时鼓励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那么这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起来,迅速发展成为产业中心,可能性很大。

    江烽也不认为自己这是在拔苗助长。

    实际上在历史上的晚唐之后,也就是宋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而资本主义经济本身就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工坊产业发挥在那之上的。

    现在这个时空中,推广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制,促进粮食产量增加,同时解放出劳动力投入到工商业中去,这种良性循环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才能支撑起自己未来的可能更大的对外战争。

    困扰江烽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最迫切的还是关于各镇的管理体系问题上。

    都督府解决了军队问题,但是单单是自己所提议的徐州大总管府就管辖了二十一个州,一百多个县,这么大的面积,如此多的人口,尤其是很多都是刚刚接手,要想快速顺利的将其纳入自己的管治体系,根本就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就目前的管治体制来说,哪怕自己早在浍州时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官员轮训以及进行吏员培训,但是自己的辖地是在膨胀得太快了,这点新增的吏员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很大程度还是只能沿用原来的体系格局,而原有的管治格局已经很难适应江烽对这些地方上的行政管理要求了。

    当然,江烽也知道这不是一件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事情,同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的主要精力也还无法放在这上面,军事上的事务才是他的主要精力所在,但如果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赢得主动,拥有厚实的基础,那他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早一些开始着手准备。

    大总管府州县,这样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是在州与大总管府之间设一个镇这一级的行政架构,也就成了江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设与不设镇这一级行政架构的优劣利弊都很明显,无需多说,关键是现在江烽就觉得自己对这二十一个州都有些吃力了,单单是这二十一个州的刺史、长史考察任命都已经让他觉得压力山大了,还要加上对这些州郡的监察体系安排,都是无比纷繁复杂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困扰着江烽。

第一百七十三节 南顾

    当然,对江烽来说,纷繁扰心的事情方方面面,若真是事事都要他亲自去过问操心,恐怕他也早就劳累致死了。

    但在大方向上,他却不能自己把脉,无论是陈蔚、崔尚,还是杜拓、王煌,亦或是王邈、杨堪、杨勋等人,他们的意见都只能作为参考,最终的决定还是需要江烽自己来把脉决断。

    就像最终江烽决定军镇设都督府,但不设行政机构,而只是由郡公府派出监察使对各镇诸州的州务进行监察这一决定一样,争论再大,但江烽一旦拍板,那就必须无条件执行。

    随着朱茂的归附,济、齐二州的政务也随之移交,政事厅面临着繁重的人事安排。

    本身在对兖郓沂和徐泗五州的人事安排上,政事厅就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现在平卢诸州加上济州、海州八州之地官员人事的安排又接踵而至,使得政事厅连轴转成了常态。

    与兖郓沂的情况不太一样的是在淮右未曾接手平卢诸州之前,平卢的局面相对平静。

    与兖郓沂诸州基本上都被灾荒所坏的局面相比,平卢的士绅体系基本完整,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在平卢诸州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来调整,但同样如果政事厅想要牢牢的控制这一区域,就得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这里边如何与平卢本土士绅之间的角力斗法和博弈妥协,也是考验陈蔚、杨勋、杜拓、王煌这些官员能耐的时候了。

    好在王家已经很配合的归附了,加上朱茂的主动投效,整个局面已经牢牢控制在江烽手中,这些士绅倒也不至于不识趣想要反抗江烽的统治,那等待他们的就是族灭了。

    对于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江烽并不吝展示自己铁血冷酷的一面。

    只不过在平卢暂时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但江烽相信,终究会有一些人会跳出来,会来试探自己的底线,他也乐于用这种最老套但是却最有用的杀鸡儆猴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不过,这里边肯定也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需要一一来面对处理,在没有触及到自己底线之前,江烽还是希望政事厅用更平和的方式来实现。

    **********************************

    “来,坐,一路上还算顺利吧?”江烽洗漱了一把,恢复了一些精神,这才走进前厅,瞥了一眼这个自己应该是见过一面的青年,含笑道。

    虽然江烽的语气很温和,甚至还有些关心的味道在里边,但是扑面而来的威压,还是让周仰感觉到一阵瑟缩,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江烽不是第一次见周仰,印象中自己还在光州当斥候时,曾经去过舒州,而且还借着机会去看过那个和许家大小姐许宁订婚的周家大公子周伦。

    无他,因为一旦二人成婚,周伦就会成为光州许氏的女婿,而在许望侠没有男性后嗣的情形下,周伦的地位不会低,哪怕日后继承光州地位的可能会是许望侠的两个弟弟这一支,但只要许望侠在,周家在光州的影响力就不会小。

    记得当时自己看到周氏兄弟时,自己好像还充满了嫉妒艳羡的心情吧,能娶许宁这样的女子,对于那时候的自己似乎还真的就是梦幻般的奢望,嗯,所以自己好像一直对周家的印象不太好,就是源于此吧?

    “郡公大人,呃,还好,一切都很好,……”面对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男子,周仰下意识的有些紧张,甚至觉得呼吸都有些不畅。

    他努力想让自己镇定一些,有点儿作用,尤其是看到对方温润的目光,周仰意识到自己或许应该算是他的郎舅吧?

    “那就好。”江烽都觉得自己的语言有些干巴巴的,的确,本来也就有些尴尬,所以在崔尚到来告知他这一情况时,他惊喜之余,对周仰这个一道前来的便宜郎舅,就觉得有些不好面对。

    “你二姐情况可还好?”这是江烽最关心的问题。

    他一直对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后嗣问题充满疑虑,要说纳了鞠蕖和许静二女也有这么久了,但两女的肚子都没有动静,甚至连吴瑕他都有些不管不顾的要了,但一样没动静,这让他对陈抟的判断都有些怀疑起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居然在周蕤身上播下了种子。

    算一算,自己那一段时间的确有些疯魔,一个劲儿的在周蕤的身上折腾,似乎人妻的滋味还真有些刺激的感觉,江烽都不知道自己这种心理是不是有些问题。

    “二姐情况很好,身体也很健康。”周仰也同样觉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不过作为周家子弟,来之前他就已经有一些心理准备,这等话题固然有些尴尬,但木已成舟,他也能从江烽喜悦的目光里明白江烽对自己二姐肚里这个孩子十分重视,所以心里也宽慰不少,“只是二姐一个人在舒州,嗯,家里……,”

    江烽大略明白周仰含糊其辞的话语里的意思,毕竟一个被休的女人不明不白的回了娘家,现在肚子却大了起来,肯定会招来许多风言风语,尤其是像周家这种诗书传家的大姓望族,肯定就难以接受。

    当然在权势面前,这都不是问题,可把周蕤一个人丢在舒州,自己也没有任何表示,当然有些不妥。

    “嗯,二郎,你应该知晓吾当下的处境,平卢诸州局面还不平稳,吾也不瞒你,吾刚与朱茂谈好,济齐二州也刚刚归入,百废待兴,平卢军也需要整编处理,吾就是想要回徐州一趟都无法成行。”

    江烽这番话倒是实话,在没有把平卢军和淄青军的整编完成前,他不敢轻易离开青州,哪怕是回徐州都不敢。

    现在梁晋之战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可以说转瞬之间局势就可能发生变化,无闻堂的细作斥候几乎遍布了梁地,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为这边提供准确消息,为枢密堂决策提供依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