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宋城才是宋王得名之地,但是对于江烽来说,目前徐州才是真正的中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徐州的重要性都不是宋城可以比拟的,而且宋城太过于靠近晋国的都城汴梁,从战略角度上来说,也不适合。
徐州并未因为他受封宋王就大修宫殿。
事实上这一段时间里徐州城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整修,由于水泥的大规模使用,使得整个徐州城区几乎是日新月异,从街道到房屋建筑,水泥的开始普遍使用,已经成为士绅商贾们修屋建房的新宠。
钢铁的产能仍然在不断的增长,而由于火性术法和金性术法上运用,使得各种高品质的钢铁也不断涌现,在兵刃武器上尤其绽放出不一样的效用。
整个中原江淮乃至江南都已经被来自徐州的各种铁器所垄断,河朔情况也差不多,一旦河朔战事结束,只怕也一样成为徐州钢铁制品的大市场。
钢铁和水泥已经成为徐州两大最畅销的产品,但水泥的特性使得它无法运输太远,光是徐州本地市场的需求究竟把整个徐州产能榨了个干净,这也迫使政事堂不得不在青州、寿州两地各新建了一家水泥工场,而下一步还将要在扬州新建一家,盖因这种物事的需求实在太大了。
让江烽感到格外喜悦的是许静和鞠蕖都有了身孕,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本来鞠蕖和许静在他亲征上蔡时就随侍一旁,没想到这一遭出征战事倒没有经历什么,却在床上建立了奇功。
这也让江烽的大臣武将们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虽然江烽已经有了一个子嗣,但是在这个年代一个子嗣实在是太不保险了,夭折在这个年代就是常态,往往三五个子嗣能活到成年的也许都没有一个,所以哪怕养得再好都保不准会出一些意外,现在又有两个妻妾怀孕有喜,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这些人的焦虑。
这也证明了江烽在生育能力上没有问题,破除了江烽只能在“人妻”身上才能播种发芽的流言。
宋王府的规模仍然停留在往昔的节度使府架构上,只不过将原来节度使府一旁的两座院落买了下来,打通了围墙,把规模扩大了,也对院落布局做了一些修正,构筑了几个小院落。
李瑾自然是在最大的正院,所以江烽先去了尉迟燕姗和白木兰那里,然后又去了刘那里小坐了一会儿,和刘谈了关于与其父刘玄之间的关系。
最后江烽到了许宁的院落中。
“大王就不担心公主殿下吃醋?”许宁显得很高兴,最后来自己这里也就意味着对自己的看重,仅次于李瑾,无论这是一个姿态也好,还是随性也好,都足以让下边人好好掂量掂量了。
“有这个必要么?孤和她的婚姻已定,她如果连这点儿胸襟肚量都没有,怎么替孤管理家宅?”江烽淡然一笑,“孤要留宿哪里,没有人可以干预,但是今天是大婚之日,孤会去她那里。”
似乎听出了江烽话语中的不悦,许宁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急切了,赶紧端起一杯热茶,“妾身为大王敬茶。”
“好了,小宁,你不是那种性格的人,无须在孤面前这般,以前孤怎么和你说的,依然有效。”江烽接过茶盅,抿了一口,“小瑾不擅此道,你要好协助她处理这些事务,孤不希望听到一些不和谐的话题。”
许宁心中暗喜,李瑾是王后,大事固然肯定要通过她,但大王话语中却也暴露出一些心思,自己仍然要协助他处理许多事请,有些不便于李瑾出面的,或者是自己出面效果更好的,仍然会由自己来操持。
想到后宫中已经平添了几个对手,比如尉迟燕姗和刘,许宁就忍不住生出一番好胜的心思来,她倒是要看看,这些外来强龙是否斗得过自己这个地主。
见江烽有些疲倦的端起茶盅抿了一口,眉目间还残存着许多思索之色,许宁也知道这段时间困扰江烽的事情不少。
宣武镇用了周望和贺国昌两个后来降将当正副都督,淮右军的两位都督武道实力皆未突破小天位,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而伴随着原来大梁系、蔡州系(非袁氏)、河朔系的小天位武将的加入,原来越多杂乱心思和声音也都开为着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而抬头了。
说来说去还是底子太薄,蹿起太快,内部连稳定巩固的时间都没有,才会导致一系列各种不协调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
也幸亏沙陀人内部也一样是七拱八翘,李存厚可能也一样和自己是焦头烂额,往往是内部的问题才是导致一个政权垮台的症结,这一点作为历史系高材生的江烽比谁都更清楚。
江烽想得出神,许宁也就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
大王能在自己寝宫中逗留时间越长,给外人的感觉也就越不一样。
这个时候许宁觉得自己把贞洁之身保留在这个时候是明智的,起码自己和刘、白木兰一样对大王有着新鲜感。
至于尉迟燕姗的举动,许宁倒也能够理解,那个时候她如果不用那一招,真正等到李瑾嫁过来,那也许就没她的戏了。
无意间抬起头来,才看见许宁一脸沉静站在自己一旁,江烽哑然失笑,一招手,“何须如此?过来,让孤看看,嗯,荒废经年,本该开花结果,却还花径不曾缘客扫,孤自己都觉得惊讶。”
许宁脸一红,被自己夫君调笑,哪怕是新婚之夜,饶是许宁大方,也一样有些羞涩,再想到许静已经怀孕,许宁也是颇多感慨,“蓬门今始为君开,只不过今晚大王还需先到王后那边去。”
江烽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本来有点儿性质都被对方给败了。
许宁见江烽有些意兴索然,但是也知道这种事情自己肯定不能僭越,否则日后就是家宅不宁,而且自己这也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李瑾只怕会把自己恨一辈子。
“大王,瑾公主还在等您,妾身虽然也很希望大王留下来,但是却不能不守规矩,否则无以成方圆,还请大王见谅。”
江烽站起身来,一把拉过许宁的手,另一只手挑起许宁的下颌,微微点头:“你很好,那蓬门就等着某来开吧。”
说完,江烽便径直出门,只留下一脸羞意的许宁。
云收雨住,李瑾在这个成为丈夫的男人怀中轻轻喘息着,江烽的手仍然在她的胸前蓓蕾和光洁的肩头上流连,这让她既感到得意,更多的还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几年前在床上那一幕似乎就发生在昨夜,这也许真的是一种缘分。
“在想什么?是在想船上那一夜么?”江烽嗅着已经成为自己妻子额际淡淡的香气,温言问道。
李瑾也许不会是一个好王后,但是却肯定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关系更亲密的好友。
太过单纯或者喜欢用善意去猜度别人,这不符合一个王后的标准,但是江烽却喜欢她这样。
王后的职责可以由许宁、尉迟燕姗、刘甚至以后更多的女人去承担,但是妻子和密友的身份却是其他人难以取代的。
相识于微末,这不是谁都有这份机缘的,而他江烽却遇上了。
“啊,你怎么知道?”李瑾又惊又喜,江烽不允许在只有他们俩的时候以大王王后相称,而喜欢用你我,或者烽郎小瑾。
“心有灵犀一点通嘛。”江烽笑道。
“义山先生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了。”李瑾把头靠在夫君的肩头上,“他那首《锦瑟》更好。”
“义山先生本是一个君子,奈何在那个时代却难以出头。”江烽似乎也颇为向往那个时代,“孤就是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君子仁人有所为的时代。”
江烽的话语一出,李瑾的身体也是微微一颤,这等抱负可谓心声,但对于名义上仍然是唐臣的夫君来说,未来对朝廷的态度,几乎就决定着李氏一族的命运。
江烽也敏锐的觉察到了李瑾的忧惧,宽颜温言道:“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孤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契丹人,半个沙陀人,半个党项人,等到解决了这些敌人之后,才谈得上其他,而那个时候也许小谨已经替孤生下了儿子呢。”
略一回味,李瑾就明白了这个男人的意思,如果自己生下了儿子,那么宋代唐,那也是他江烽和自己的儿子继位,李唐一脉的血缘帝系一样可以得到传承,只不过是转到了自己这一脉来。
第三百零七节 乱火
李瑾身体慢慢又放松下来,依偎在夫君怀中,良久,才幽幽道:“烽郎,其实我也知道朝廷怕是坚持不下去了,听说甘州回鹘和党项人都进了关中平原,杨文昌为了拉拢他们,也是对他们不加约束,所以关中局面很乱,弄不好哪天这些胡人就要进长安城。”
江烽自然之道李瑾这边肯定和长安还有联系,从无闻堂传回来的消息也差不多。
甘州回鹘和党项人时而大打出手,时而联手掳掠,总而言之把关中平原搅得一团糟,而杨文昌则是在后面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正好乱中取利。
现在杨文昌更把手伸进了南阳盆地,看来在吐蕃人和关中得手,极大的刺激了杨文昌的野心,让他觉得也可以参与中原争霸来了,不过这家伙倒是挺狡猾,居然把党项人和甘州回鹘拉进来给他当帮手。
“嗯,杨文昌野心勃勃,不过他恐怕还是有些分寸的,倒是那些党项人和回鹘人,值得担心。”
江烽也觉得头疼,让朝廷到自己地盘上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还不好说,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情形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不是汉末,朝廷大义有一些作用,但是已经达不到那种状态了。
李瑾自然也清楚这里边的奥秘,且不说江烽态度如何,就是江烽的大臣武将以及那些既得利益阶层都不会容忍这种喧宾夺主的局面出现,弄不好还会引来更大的危险,到时候反而让两边都难做。
这一点尉迟燕姗之前也就和她谈过了,这就要求李唐一族需要认真审视未来的前途了。
“那烽郎的意思是……”
“如果觉得不稳当的话,可以先撤到浍州吧。”江烽沉吟了一下,浍州名义上是自己的起家地,地位虽然高,但是实际上意义和作用都在下降,到浍州,能给大家都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
“那好,我给父皇去信,请他考虑。”李瑾也无法替自己娘家做主,毕竟她是嫁出去的女儿,只能建议,却无法决定。
“嗯,那就睡吧。”江烽拍了拍妻子的裸肩,轻声道:“明儿个还有很多事情。”
大婚之后,还要见群臣和将领们,这也是应有之意,要让大家明白主君已经中馈有人了。
*********************
收到第二封紧急来函时,崔尚也坐不住了。
第一封信是从关中传来的。
党项军和回鹘军肆虐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向长安发起了进攻,十一月初九,也就是昨日,党项军在长安城内的内应接应下,打开了城门,入城大掠,而紧接着就是回鹘人也一样的举动,整个长安城乱成一团。
杨文昌的大军却在城外止步不前,大批官民士绅逃出城外,部分官员向蓝田方向逃跑。
长安乱终于还是来了。
事实上这一天许多人都预料到了,尤其是当甘州回鹘也来到关中平原上时,长安城内的公卿世家们就意识到局势已经无可挽转,阴毒的杨文昌不会自己来干那些容易激起众怒的事情,却用借刀杀人这等歹毒龌龊的手段来实现目的,反正像甘州回鹘和党项人根本就不在意这些汉人的朝廷。
在此之前,公卿世家们已经开始提前向中原江淮转移财产和人口,但是杨文昌死死的扼住了武关这条通道,而沙陀人又卡住了潼关和中原,可以说无论走哪条通道,他们都不得不面对如狼似虎的沙陀人或山南军。
权衡利弊之下,这些公卿世家还是只能选择走武关,杨文昌好歹也还要留几分颜面,而通过江烽的疏通,杨文昌除了收取高额的过关费用外,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些公卿世家们向东的迁移。
杨文昌本来就是要利用这种方式来逼迫这些在关中盘踞了数百年的世家豪门离开,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一帮蛆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要能把人口、土地和财富留下来,这些人最好能自动消失。
当然这些公卿世家要想把财产全部带走那是不可能的,那么留下买路财也是必须的,这个尺度杨文昌掌握得相当好,既让这些公卿世家肉痛无比,但是又不至于激起他们的反抗,这些公卿世家如果真的翻脸相向,空啊也真会给山南军带来不少麻烦。
这几个月间陆陆续续从长安出来的九公卿世家家族的子弟亲眷不少,大多都到了徐州或者寿州,也有仰慕扬州繁华去扬州的,不过除开这些公卿世家,仍然有相当多的士绅商贾留在长安不愿离开,总是幻想着这一劫能熬过去,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这个消息对于大宋来说影响不是很大,甚至大宋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也早就对此有所预料,现在的大宋也还没有那份力量能插足到关中去。
但是第二封紧急信函传来时,崔尚就无法淡定了。
信是王邈来的。
平卢军、魏博军与吐谷浑人攻下了成德军最后一个重镇恒州,张处瑾**而死,其余余部皆归降,大宋对河朔的攻略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契丹发大军十五万大举南下,刘守光投降了契丹,被封为南院大王,整个幽州、易州、莫州尽皆易帜,归于契丹,加上原来已经控制在契丹人手中的檀州和蓟州,整个卢龙镇全数被契丹人取得。
王邈已经未经请旨就将整个成德军原来的各个降部接近五万余人全数进行整编,并发来急函请求成立新成德镇,荐从幽州南奔的高行、高行周堂兄弟为成德镇正副都督,统领成德军,准备迎战在控制了整个卢龙镇之后南下成德的契丹大军。
高氏兄弟乃是幽州望族,因不满刘守光对于契丹的懦弱,无闻堂也早就和其有联系,但是高氏兄弟一直坚持只要刘守光不降契丹,他们便不会归附大宋,但是现在刘守光终于踏出了归降契丹的这一步,高氏兄弟也就如约南奔,王邈也是临急权断,任命高氏兄弟为刚收复的成德镇正副都督。
由于王氏一族在成德军颇有影响力,有王邈的支持,所以这一临时任命并未引起多大波澜,但面临数十可能南下入侵的契丹大军,光靠平卢军和新组建的成德军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王邈也才将三封急函合为一道用游隼送回来。
契丹人突然出手逼降了刘守光,而且赐予其南院大王之位,且不说这是不是一个笼络之举,但解决了卢龙镇的威胁,契丹人便可心无旁骛的南下了,这极其危险。
目前枢密院中王邈在河朔,杨堪在蔡州,梅况还在颍亳一带巡视,仅有刚晋位枢密使的无闻堂首座张万山在,所以崔尚在召见了张万山之后,两人商议决定还是需要立即向大王禀报,哪怕这是大王的新婚之夜。
被女官唤醒的江烽还有懵懂,本来就宴饮了不少,加上一夜操劳,突然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自然有些不悦。
但当得知是崔尚和张万山的联袂而来时,江烽立即就恢复了清醒。
这种事情好像不是第一次了,能让他们联袂而来,肯定是发生了大事,没有苏铁,那么肯定是军事方面而不是国内的问题。
李瑾也被惊醒过来,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这个王后也不好当,连新婚之夜都能被唤起,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江烽本来不欲让李瑾起身的,毕竟初遭重创,但李瑾还是坚持起身,而且在得知有来自长安的军情时,更是要求参与旁听。
江烽也不知道李瑾这种行为算不算出格,不过考虑到她急于得知自己父母兄长的情况,他觉得也可以理解,日后自己若是不在府上,她也需要参与这些事务,甚至还要做出决断。
“这么说长安城只是进了党项兵和回鹘兵,但还没有其他情况?”
“消息中没具体说太多,但已经有些胡将开始纵兵作乱,估计这种局面如果杨文昌不弹压的话,会很快演变成大规模的混乱。”张万山皱着眉头,他当然清楚大王这么问是想要替王后分忧。
实际上关于李唐皇室成员去处的方案也早就有了,只是一直迟迟未能落实,一方面要考虑李唐皇室那边的想法,一方面也要考虑这边的影响,所以就这么拖下来了,但现在看来,这一局已经拖不下去了。
李瑾脸色煞白。
胡兵入城,也就意味着朝廷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能力。
纵然公卿家族中有不少高手强者,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军队来说,这根本无济于事,尤其是李唐皇室成员及其亲眷多达数百人,哪里可能顾及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