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成一个家庭生活着,苏毗人的家庭里面并没有父亲这个角色。
他们会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这个父亲并不会进入他们的生活。
灵儿打小接受汉文化,但也毕竟生长于苏毗。
这是一个好姑娘,不论是见识还是情商,都很高。
张超与她轻松的闲聊着,她偶尔给张超递个东西什么的。
“你现在进行的汉化改革,肯定会遇到不会的阻力。不过你有这个信心很好,这次回去的时候,我会给你准备好一个夫婿,还会给你准备几百士人吏员,让他们帮助你推动改革,另外,我再给你调拔一个军进驻苏毗,做为你的坚强后盾。”
“谢谢父皇!”
“谢什么,你是我的宝贝女儿。而且,从公来讲,你也是大唐的封臣,苏毗也是大唐的自治领。”
苏毗国过去是苏毗族,然后在联合了东女国、白狼羌、多弥国、西山八国、白兰羌等许多大小国、部族组建的这么一个国家,在建立的过程中,一直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受中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女王青鸾还是张超的女人。
这让苏毗越发的脱离不开中原。
张超并不因为青鸾是女王,就打算让苏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苏毗可以成为一个自治领,一个分封诸侯,但必须得纳入大华的体系之内。现在女儿青鸾有意推动汉化,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他愿意给女儿提供官吏、士人,也愿意派兵入驻,全面支持她的改革。
“我计划五年时间内,完全汉化。”
“很好。”
张超赞扬。
“关于吐蕃,苏毗准备提请朝廷允许我们出兵征讨,吐蕃人如今实力越来越强了。”
这个吐蕃赞普松赞干部,甚至向苏毗国派出使者,提出迎娶灵儿小女王。其目的很明显,想把苏毗拉为他们的盟友,甚至想借机再吞并苏毗。
“关于吐蕃,你不用担心。如今的吐蕃,确实让他们偷偷着又起来了,但再起来,也只能在藏河那边得瑟一下。朝廷不会再让他有机会崛起了,朝廷会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来对付他,到时将从四面向吐蕃进攻,一步步的困扼锁死他们。”
张超没打算让苏毗独自对付吐蕃,他也不打算让苏毗吞并吐蕃。
吐蕃会被攻灭,会被瓜分,分封给一个个的诸侯功臣们。
那片高原不会直辖,但也不会轻易授给外族。
“你做个五年计划,我到时帮你看看,给你修改补充一下。”
朝廷现在也有五年计划,内阁五年一任,因此张超让马周他们制订一个五年计划。
列出五年执政的目标,然后按着这个纲领计划去实行努力。
五年一任,五年一个计划,也是为了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若是朝廷中央,朝令夕改,那什么事情也都办不成。
不但中央朝廷如此,地方各道州,张超也一样要求他们制订五年计划。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主政官都是五年一任,为的就是保证这个政策的连续性,如果三年一任,那官员到任还没适应情况呢,结果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了,等他搞清楚情况,再拿出一个主政方案,可能任期就过半了,那个时候,他可能想的就是其它的事情上了。
第1431章 温柔乡
“我挺喜欢灵儿这姑娘的,一点也不像是在蛮地长大的,倒跟名门闺秀一样知礼懂事。”
今天青鸾带着儿女入宫拜见皇后崔莺莺等。
灵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长的好,又特别会说话,而且话语中还那么的有见地。高兴之余,十三娘给灵儿不少赏赐。
“这丫头确实是有主见的,她这回来还要来招一个夫婿回去,得是能文允武的大才子。你帮忙看看,哪家勋贵大臣家有这样合适的。”
崔莺莺想了想,“要不新科进士里选一个?这马上又要开科举了,到时新科进士里选个俊杰。”
今年是帝国复兴元年,因此今年也要举行科举。
新科举三年一科,每科录取五百进士。但这几年,经常因各种原因加恩科,有时还会破格增加进士录取数量,进士如今确实不算很稀奇了。
可进士的含金量依然是很高的,比起国子监或者京师大里入仕为吏的那些学子,进士出身的士子往往被认为是最正途,他们虽然往往也得从底层干起,但升迁的速度却是最快的。
中进士十年后,基本上都能担任一县正印官。
现在每次科举,都会成为举国热闹的大事,读书人也纷纷以考中进士为自豪。就算不少人已经进入了官府为吏入仕,可每到科举的时候,也往往会要请假去参加考试。
朝廷对这些人也都是一视同仁的。
如果考中进士,肯定能够另有重用。
每年进士榜下,各大豪门榜下捉婿更是成为一个汉京热闹事。状元郎带着进士们游街,更是会成为一场京师狂欢节,连京师商人们的生意都能跟着上涨许多。
“新科进士不行,都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哪有什么经验,估计灵儿也看不上他们。要我说,还是得从勋戚贵族子弟中选,他们打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天生占优势。”
而且做为名门贵族子弟,身后还会有一个比较强力的家族,这对于灵儿来说,当然也是有好处的。
“要不,我安排崔郑两家年轻俊杰与灵儿见一面,看看她能看上哪个?”
崔家是十三娘的娘家,郑家则是她的舅家,安排崔郑两家子弟,若成功,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可以,若是灵儿选不中,到时再安排其它家族的,我相信中原勋戚子弟这么多,总会有合适的。”
“哎,青鸾这些年也挺不容易的。我挺佩服她的,独自拉扯到两个孩子,培养的这么优秀呢。而且自己还打下了那么大一片疆土。”
“她还更佩服你呢。”张超想到青鸾说过崔莺莺大气的话,笑着道。
“佩服我什么,我除了管管家里面的琐事,比起她可差远了。”
张超要封张为西昌王之事,在内阁获得支持,然后在议会贵族院,也很顺利的通过了。
这位张是谁大家都很清楚。
都不用介绍,那个腮上红通通的跟个小豹子似的张往贵族院那台上一站,底下的议员哪个看不出来,这位就是皇帝的儿子啊。
看那眉眼,看那样子,活脱脱的就是皇帝的种啊。
而且人家的身份也确实如此,苏毗女儿的儿子,苏毗女王不就是皇帝的情人吗,谁不知道。
皇帝要给自己的私生子一个皇子身份,要让他列入皇族谱序,这当然没问题。而且皇帝拿出来给这位皇子分封的地方,又本身是原来隶属于苏毗国的,那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于是乎,现在皇帝有三十二位皇子了,如果加上被杀的那位十三皇子,应当是三十三位了。
这位今年不过十岁的张,论年纪应当排序十八。
因为这位十八皇子西昌王还刚十岁,虽然受封,但现在还不能就藩之国。于是乎,按制度,西昌国暂时交由朝廷代管,由朝廷选派国相、将军、议长等过去主持国务。
为保西昌国安宁,朝廷又决定往那边调派一个军进驻保护。
一个新设的封国,需要朝廷一个军两万人进驻保护吗?
正常情况当然不需要,不过大家也明白,这两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冲着吐蕃去的呢。
甚至还有更深的用意,这是为下一步打通到印度的通道准备的。
先让这两万人适应那边的气候、地理。
从议会出来,张还是十分的兴奋。
张超亲自带着他和灵儿,并青鸾,一起逛汉京城。
张觉得眼花缭乱。
买买买,逛一路,买一路。
最后又去了讲武堂。
讲武堂如今的规模越发的庞大,下分了好几个学院,有士官学院也有各级军官的培训学校,科目也分的比较多。
这所大华最高级的军校,哪怕是一个士官,能进来的也都不是简单人。只有那些最优秀的士兵、士官,才能进入到这里培训进修。
堪称是各军的兵王。
一般要升士官的士兵学习,都是到设在下面的其它几年士官学校培训。那些进修的士官也基本如此,非精英中的精英,是进不来的。
而各级的军官培训班,也差不多如此。
一个讲武堂学生的头衔顶着,就能保证今年在军中的晋升通畅。
要知道,这所帝国最高军校,校长可是由皇帝张超亲自兼任。
进入讲武堂,就能被称为天子门生,这和那些通过会试能够在金殿殿试的进士们一样,都是天子门生。
等讲武堂学习毕业时,他们还能获得由皇帝亲自颁赐的长短剑,无比荣耀。
“以后你就在这里学习,从预科读起。”张超带张进入讲武堂,这所位于北郊的学校,其实就是一座军堡卫城,进入里面读书的,都是现役军人,在这里,他们要绝对服从于学校的管理。
“这里有许多勋戚贵族子弟,但他们能进来,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勋戚贵族子弟,凭借的也不是父兄们的威名和家族的荣耀,他们能进来,是因为他们通过招生考试考进来的,或者是在军中得到推荐进来的,都是精英。”
“你算是破例进来,走了后门,但你现在进来只算是预科生,还不算是正式的讲武堂学生。若是你在一年之内,无法通过这里的考试,那么就算你是皇子你也要被淘汰出局,无法真正成为一名讲武堂学生。”
“明白吗?”
张点了点头,他一进来,就感觉这座军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他。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每个学员、教官,都那么的让他喜欢。
“很好,进来了,就得拿到勋剑和毕业证离开,不要丢你爹的脸面,不能堕了我们皇族的威名。”
“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你就带行李过来报道,正式开始你的军校生涯。”
带着张去拜访了下学校里的教导主任和那些各科教官们,张超让张先留下来呆一天,感受下这里的环境,然后丢下他,和青鸾灵儿一起回城。
“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的了,这里的教学可是相当严格的,训练难度也大。”
“这孩子打小挺好强的,肯定能行。”青鸾倒不担心什么。
回到京中,张超让人把平阳娘三个也接上,一起回宫。
宫里头,崔莺莺笑着迎接平阳和青鸾,一群女人相处的极好,李令月、张灵儿还有其它公主们也都开开心心的聊着。
张超坐在躺椅上,感觉真有些神仙般的快活。
三宫六院,娇妻美妾,儿女成群,这在后世,哪敢想象。就算是亿万富豪,若是敢包在外面有女人,也要闹离婚。
正室小二小三见面,怎么可能亲如姐妹,早就开撕了,不抓个脸开花,也不会罢休的。
哎,后世科举虽然发达了,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核心却丢失了啊,真是让人心痛。
可这年头。
妻子帮忙为丈夫纳妾。
崔莺莺都贵为皇后之尊了,也还张罗着为张超选秀呢。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都几十个女人了。
看着那些漂漂亮亮可爱的大公主小公主们,张超满足的笑了。
青鸾聊了一会,走到张超旁边的躺椅上坐下。
“谢谢你。”
“谢我什么?”
青鸾微微一笑,却并不回答。谢什么?谢谢老天,能让她在那个最美最勇敢的年纪里遇到他。
谢谢他接受她。
这个男人有时看很散慢,但却总是那么吸引着她,在苏毗的时候,也常孤独寂寞,母亲和兄弟他们也曾经劝过她,没必要死守着张超。
没必要这么委屈自己。
可现在,坐在这里,感觉当初的那点委屈似乎又不算什么了。
“我决定了,不回去了。苏毗就交给灵儿吧,你再给他选一个老成的国相,选个将军和议长,再多给他安排些士子吏员过去。这中原我是舍不得走了,再也不想走了。”
“不想走就别走,留在这里,我陪你,你陪我。”张超笑着牵起她的手,握在手心。
如此聊着天,看着远处灵儿跟李令月、张丽华等一群姐妹们嬉笑着聊着天,真好。
“感觉这中原就是个温柔乡,一来就不想走了。每次走时总千般不舍万般难离的,这一次,我是真的不走了,这辈子就老死在中原。”
“哈哈,我陪你一起变老。”
第1432章 战争税
太子张统兵出征了,京郊送行的人很多。
张超特意从京畿调了近卫军的一个军两万人给张,近卫军的装备那是相当的耀眼,轻重骑兵轻重步兵还带着炮兵,光是个轻骑兵就分了四种,重骑也有两种。
两万人的一个军,拥有骑兵六千,步兵一万四。其中重步兵三千,炮兵一千。
那一件件明晃晃的板甲,把送行的百姓看的是热血沸腾。而那些胡夷商人们,则看的是目瞪口呆。
不说全身包铁的重装骑兵、重装步兵,就是那轻步兵,也是人手一件锃亮的胸板甲啊。
这玩意,看着比过去的明光甲强多了。过去的明光甲,也就前胸后背两个回护铁板,其余地方有铁鳞片的也有皮甲的。
可现在你看这胸板甲,前后各一片,皮带一扣上,胸背都保护在这铁板之内。那么的锃亮,那么的结实。
“这大华朝太厉害了,居然连轻步兵都是铁板甲啊,这得多少钱啊。”
不惊叹不行,哪怕是过去西方的两大强国,罗马和波斯,他们虽然也有重装骑兵,但也没有谁有这种板甲。更别说轻步兵都有铁甲了,轻步兵在西方,其实基本上就是农兵了。
遇战临时征召的农民,拿着最简陋的武器,能有顶头盔加一根长矛都了不得了。
可你看看人家大华朝的轻步兵,标配是胸板甲一套,加铁索子甲一套,加罩袍、战衣,还有铁盔、皮靴,更有能防箭的丝绸披风。
武器方面,更了不得,人手一张弓这是标配,配上两壶四十支箭。横刀、短刀、匕首,刀就起码三把。另外还会有一支长枪,还会配有手戟或者是短柄斧、铁骨朵、铁锤这种钝器。
最让那些蛮子们惊叹的还是他们居然普遍有两匹马。
一匹骑行,一匹驮装备。驮的装备包括帐篷、睡袋、毛毯、雨衣、绳索、工兵铲、行军饭盒、水壶、一个月的粮食,甚至还会有盐油醋等。
这哪里是去打仗,这是去野营吧?
更别说那些盾兵的大盾,弩兵的硬弩,火枪兵们的火枪,以及手雷等。
西方各国的精锐只有骑士们。
其它的轻步兵,几乎都是农民。
可看看这东方帝国,人家不但有常备军,职业军队,还有着如此好的军纪,如此精良的装备。
士气如宏。
‘为那些可怜的新罗人百济人悲哀,他们输定了。’
“真想象不出,为何这大华朝如何强大富裕?”
许多胡人都对大华军队的装备而震惊痴迷,在他们看来,这么一顶锃亮闪光的胸板甲,起码得值五十个金索里达以上了。
五十索里达,相当于二十五头牛。
这还是他们算的比较便宜的,毕竟西方的那些铁甲,一套十来个金索里达,但那铠甲能跟大华的这板甲比?
哪怕只是胸板甲,不算是其它部件,这一件也能当西方普通铠甲的五套以上啊。
西方一个装备完备的骑士,全套装备普通点起码要五十索里达左右。那都已经算是精锐无比,需要五百亩耕地和超过一百个奴隶劳作,才能维持的起骑士的装备和日常训练、作战花费。
可人家大华,一个轻步兵,居然就比他们一个骑士的装备还好。
一副胸板甲,五十索里达。
三把刀剑一把长矛加把弓,这么好的刀剑和弓,起码也得五十索里达吧。
还有两匹马,不得二十索里达?
还有头盔、披风、靴子,另外还有铁索子甲等护具,怎么也得再来个三十索里达吧。
各种帐篷等,十索里达。
随便一算,一个轻步兵装备花费一百六十索里达以上?
价值八十头公牛?
那装备更好的重步兵呢?轻骑兵和重骑兵呢,甚至是那巨大的炮呢?
那些精明的泰西商人,都感觉自己算不过来了。
这哪里是打仗,这是把全部家当都穿身上了啊。
要是俘虏一支华军,扒下他们的装备,这得发财啊。
不过许多蛮夷们并不知道,虽然大华将军备出售到海外,确实卖的天价。不比他们计算的那些价格便宜多少,量大才会有些优惠。
可实际上,大华的军械生产成本其实较低,低到一般人都不敢相信。
就比如战马和代马的马,大唐现在自己的代北、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