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一政策取向,这就加剧了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紧缩预期。2008年政策收紧的市场信息将更多地传出,这种预期与上述两个方面因素的叠加效应,就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未来市场投资者的恐慌心理,恐慌心理加剧的最明显反应就是市场运行的剧烈震荡。
但市场的崩跌往往不是一天就到来的。1997年7月在泰国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不是一天形成的。1997年5月8日那一天,泰国央行关掉了58家银行,可这并不是风险形成的源。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泰国把大量的外资放进来,经济在外资推动下空前繁荣,但到1997年外资获利撤离时,危机便大规模爆发了。
令人不安的是,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大繁荣,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大崩盘前一派歌舞升平的大繁荣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大崩盘就是在大繁荣时悄然而至的。首先,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日本在泡沫破裂之前经济一直长期稳定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台湾也是这个状况。其次,日本经济泡沫形成之前,日元处于升值压力,央行的货币调控压力很大。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样很大,但不同的是,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股市上涨的时候,货币并没有像今天中国这样处于泛滥状态。第三,商品物价涨幅都不高。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商品价格涨幅并不高。当今的中国,除了能源价格之外,一般商品供大于求,所以商品的价格涨得也不是很高。第四,当前中国央行的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不高。1986年到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同样也不高。第五,股民对股市持有长期乐观心理。日本民众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是这个看法,认为他们的经济很好,特别在房地产上,感觉日本国家这么小,人口这么多,房产价格不涨都难。对股市上涨和经济发展也都抱有持续乐观心理。在中国,同样人们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房产和股市也很乐观。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适当,人口红利还有十到十五年预期,经济理应保持高速增长,结论同样是,股市、房市不可能不好。
第29节:第四章 吹大的泡沫破裂(6)
总之,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当下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根据日本当时的情况来判断,理应不会出现泡沫刺破现象,但日本的经济泡沫最后还是破了,然后是十年漫长的经济低迷。
市场繁荣时,投资者会忘记以往市场崩溃时的惨痛教训,因为市场的繁荣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也同时给了市场投资客哄抬或操纵市场的便利之机,从而吸引更多海内外资金涌入股市。这种从众行为的循环往复将产生无限放大机制,直至股市大崩盘为止。
〃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泡沫破裂有两种形式〃,新世纪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朝勇分析,〃对外是外部经济出现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关联度和依存度正在不断提高,周边经济和股市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殃及到中国内地股市。对内则是中国经济内部出现问题,包括政策方面因素等。〃
〃局部泡沫形成〃,2007年1月28日。
〃目前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上市公司业绩重新估值和政策调控的风险,〃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经理郑煜补充说。
而真正的风险在于,如果日后股市见顶下跌,不排除出现境外市场惯有的悬崖式急速下跌的情景。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或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曲终人散,持续多年的中国房地产价格暴涨、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黄金价格的暴涨、股价的暴涨,以及人民币的大幅升值,都将可能引发国内外巨额游资因丰厚的利润兑现而大规模撤退。股市中既然有先知先觉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洞察先机,在当年中国股市尚未启动的时候就抄了大底买入股票的话,当然也有先知先觉的人在股市尚未出现大幅下跌前就先期成功地将资金撤出,逃离这个已经危机四伏的股市。在这方面,国际游资可谓十分精于此道。由于国际游资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股票),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钱,而是集合境外委托人的资金,他们代为投资并收取管理费,因此强烈的资产增值和变现冲动欲始终使他们处在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之中。
我们预测,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后到2011年春节前的某个时段,大泡沫将破裂。它看上去和中国股市2001~2005年的那次泡沫破裂很相像,只是这一次下跌的程度更深,速度也来得更快。它们之间的真正差别是,后一次将引发中国更大规模、时间更长的熊市,从而反过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这次萧条大概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日本经济危机相似。
经过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以来持续五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将描绘出以下的流程图景:新农村运动、城市化、中部崛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相继展开引发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狂潮推动中国经济大发展拉升股市引发通货膨胀和大量产能过剩迫使央行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抽紧银根经济增长放缓上市公司出现亏损投资者开始不看好股市。同时,一般消费支出在经过五年消费狂潮后也因为饱和而迅速放缓,中国内需市场渐渐进入通货紧缩期上市公司雪上加霜股指缓步下跌,不断有抛盘涌出。从2008年到2010年期间,由于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游资强烈的资产变现欲,他们的且战且退加剧了中国股市波动、震荡的局面。开始时市场震幅还小,不断有股指回升的假象。接着股市便开始加速下跌,小震荡变成了大震荡,大震荡遂又变成了一种常态。市场抛盘增多,逐渐演变成不问价地巨量抛售。其中,为利驱使的国际游资是市场大震荡的重要动力源,他们一致不看好中国股市,可能最终采取统一的釜底抽薪式的资金大撤退。国际游资的悄然大撤退,又引发国内投资机构的跟风操作。〃
详细参见《大财五年:抓住你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程超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32…33页。
等待最后一个傻子
到了2008年8月奥运会前夕,在股市大涨的时候,你如果善意提醒朋友:股价的暴涨必有暴跌。我们相信100个人中有99个人会指着你的鼻子:〃奥运股,你懂不懂?奥运会举办年奥运概念股会跌吗?不要说中国政府,就是全国老百姓一人拔一根毫毛,也会把奥运股抬起来!〃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又轮到了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展日期,〃政府怎么也会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经济的大繁荣!〃说话的人又拣起了政策市这根救命稻草。在平日,如果政府用宏观调控手段来控制上涨太快的股市时,同是这个人可能会大骂政府。一大帮股评家也言之凿凿,向广大股民不断发出〃大牛市无顶〃的信息。
第30节:第四章 吹大的泡沫破裂(7)
2010年5月至8月,中国股市再次成了狂欢者的盛宴,股指也在狂躁中节节攀升。经济学家早就说过,中国股市就是进入泡沫时代,它仍然能够维持很久,在资金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在经济周期还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泡沫不会马上破裂,所以中国股市上升的趋势还没有改变。从历史上看,世界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为15倍左右,发展中国家要高一些,如果经济增长快一点,市盈率在25倍左右仍然属于较为理性的范畴。但问题是,2010年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早已高企在60倍以上,甚至市盈率在千倍以上的个股比比皆是。2010年的中国经济虽然仍处在持续高速增长的运行轨道上,但企业的盈利增长并没有同步跟上,盈利可持续性风险很大。在这种情况下,25倍市盈率已是一个较高风险的区位,更不要说处在了60倍市盈率的位置上。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确实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但市场的风险还在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股民还在不明就里的往股市里面挤,追逐上涨的股市,他们害怕失去并错过机会。于是,问题股、亏损股的股价也在股市里再次〃鸡犬升天〃。
但脱离基本面的炒作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总有一天会走上价值回归之路。理性的证券策略分析师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当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充斥这个市场的时候,理性的。
价值投资者就失去了话语权,股价就逐渐偏离了内在价值。散户市场的最大特征是低价股、亏损股等板块表现优异,日均换手率很高。
〃低价股革命〃让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再次相形见绌。作为市场的中坚力量,长牛市至今还没有谁能够撼动基金的市场地位。但是,在证券市场中,同样讲求的是〃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潜规则。毕竟,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无论你追求什么理念,如果不能获取收益,显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于是,基金经理们也热衷于追逐所谓热点股了。
伴随着行情火暴的,还有大量新股民在市场赚钱效应下的蜂拥而入,银行资金的大〃搬家〃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召开之前似乎已成常态,投资者入市热情与行情的火暴为2008年8月盛夏的股市再添一把柴。
股市里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专家〃存在,当然也就没有谁知道牛市的顶到底在何处。在牛市中,踏空意味着风险。于是我们看到,就连那些曾经固守自己投资理念的基金也加入了短炒的行列。早在2006年年底3000点、2007年上半年4000点、2007年下半年5000点时,就有精明而为难的公募基金认为市场风险已高而纷纷减仓,但股指的走势并未如其想象的那般,结果他们又不得不在更高的点位翻身而入。顺势而为从来都是投资者必须遵循的法则。在2010年5月到8月的疯牛市的大氛围里,基金经理也不再死抱价值投资理念不放了,正如一句歌词所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除了流动性过剩,我们好像也找不出更多、更好的理由来解释这个已经疯了的市场,但难道就只有用流动性过剩这一理由来解释这个已经失去了理智的市场吗?早在2007年上半年上证综指达到4000点的时候,估值说已经无法立足;而眼下已到了一个似乎没有终点的点位,再用流动性泛滥来解释并不足以说服人。显然,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博傻时代,只不过这最后一个傻子还没有来到。
悬崖式下坠
2010年9月伊始,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开市,股指便冲到了历史新高,但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投资者们可以把握的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股市在经历了2010年5月至8月的大疯狂后,市场也一直期待着更大级别的调整这只靴子的落地,可调整始终没有来临。没有调整并不说明牛市平安无事,相反,正是由于调整没有如期出现,才放大了市场的风险。风险何时到来?市场什么时候会调整?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连上帝都不知道,这就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没有谁希望〃站好〃股市最后一班岗,那样无异于和自己过不去。但是,中国股市的历史证明,牛市终结必定有〃埋单者〃,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总是有人来接棒。是你?是我?还是他?没有人知晓。
第31节:第四章 吹大的泡沫破裂(8)
2010年9月初的某一天是一个值得中国投资人铭记在心的日子,这一天上证综指上演了多空大战,最终以暴跌、空方取胜而告结束。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不断的大震荡成了股市的多事之秋。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为此提供了注脚,就在9月初暴跌的那一天,上证综指及深圳成指合计创出3千多亿元的成交天量,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9月至10月的整整一个月里,市场一直处在令人焦虑的大震荡和大成交中,秋雨绵绵,更增添了股市里一分萧瑟的气氛。这类大震荡和大成交在过去几年的长牛市过程里一直被投资者视为常事大攀升伴随着大震荡,大震荡又配合大成交,广大股民早已在这种牛市氛围中麻木不仁了,如今整整一个月的震荡使投资人感到手足无措了。
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如期成功谢幕。届时,中国最大的经济发达城市上海,还沉浸在世博会曲终人散的余兴之中。在离上海世博会会址不远的浦东陆家嘴,中国最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里,仍像以往一样,红马甲们在一片忙碌。就在世博会降下帷幕的前一天,上证指数攀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成交额再次创出历史天量,一扫9、10月份以来股市强劲调整的阴霾。
第二天、第三天,股市又是艳阳天,大户、散户如痴如醉。在股民们欢呼股指创出历史新高的一片尖叫声中,股民膨胀的心态再度成为一种自证的预言,让更多的投资者得出一边倒的结论:风险已属过去。但是,价格最终是要回归到价值的轨道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消失以及随之发生的广泛的次优级房屋抵押贷款欠缴案就是最近一次很现实的回归之路的前车之鉴。提供次优级房屋抵押贷款的公司也曾经坚信这只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会蔓延到整个市场,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但它最后还是影响了,而且影响还不小。
就在中国广大股民倾情投入的时候,他们并未觉察到一场灾难正在悄然紧逼而来。
11月初,股市又出现了大幅波动,因一些看似利好的消息而上扬,随后下挫。到秋季末,人们对股市信心自行增强的反馈效应已逐渐让位于不断增强的焦虑感。国际金融资本对于中国股市的认识角度永远是异于国内投资人的。第一,他们看得更长远。由于他们有在其他国际股市上的长期成熟老到的经验,他们会更加有眼光。例如,2007年夏天我在香港期间和一个证券公司老总聊天吃饭时,他就建议我投资属于中国流通业的中小盘股。他的理由很简单,中国那么大,什么事情最难?那就是如何快捷地把东西送到全国消费者手里。所以,流通股从长远看一定有巨大的升值潜力。在中国,只要你是做服务于全国性消费者网络的,就一定会迎来〃价值发现〃的那一天。第二,他们的手法更加高超,他们会超乎一般投资人的想象,更加高明地利用舆论导向来实现他们赚钱的目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大震荡时,很多国际大资金一方面高声唱空中国股市,另一方面却积极申请更多的资金额度入市,他们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国际大资金一方面高声指责中国房价太高,另一方面又大量购买中国楼盘。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行胜于言!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来自国际大资金继续高调唱多中国股市的声浪仍不绝如缕,一些在中国市场上颇有号召力的国际投资大师也频频放话,类似〃我已经清空了几乎所有新兴股市的仓位,但是中国例外。自己从未想过要卖出中国股票,除非中国股市再和去年一样翻倍,否则会选择坚定持有〃的大师语录不乏多见。中国境内媒体对这些极具新闻价值的消息也趋之若鹜,大肆散布。可问题是,你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行〃,道理很简单,信息不对称。但有一点是颇为确定的,那就是他如果要跑的话,一定会跑得比你快。历史可以佐证,全世界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除了泰国引发的1997年经济危机,日本、中国台湾都经历过类似的股市和经济的大起伏,其背后推手就是国际热钱在作怪。这种为利而驱动的全球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折腾了好几个来回了。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低迷,国际热钱便流窜到亚洲,亚洲出现了〃四小龙〃、〃五小虎〃的经济奇迹;当亚洲在1997年出现金融危机后,热钱又九九归一到华尔街。在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高科技信息热,纳斯达克股指随之暴涨;两三年后风险累积起来,纳斯达克股指又从5000多点的高位打回到1000多点的出发始点,之后这部分热钱就又重新解放出来。与此同时,日本、美国等又提出了振兴经济的口号,开始加大货币发行量,导致更多热钱在全世界游动。
第32节:第四章 吹大的泡沫破裂(9)
尽管投资者对11月初频频发生的股市震荡还是有了些许警觉。可几天后,受网络和报纸刊登的利好消息刺激,买家又放松了警惕重新人市。一些国内分析师的口径再次趋于一致,出现了〃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来衡量,股价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内在的实际价值。〃〃综合来看,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等诸如此类的分析和股评,得到市场中很多人的响应,〃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就会看好,并创新高〃的声音又现身在股市之中。
然而到了11月中旬,股价却再也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到了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这次大跌使上证综指回到了上一年(也即2009年)夏天的高点。
12月初,市场再次反弹,但是仍没有创出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