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诺贝尔-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新炸药的发明 



     战争越来越激烈了,诺贝尔工厂更加繁忙了。艾尔弗雷德一回到彼得堡, 

就准备开始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型火药,以替代威力小、烟多的黑色火药,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水雷和地雷的爆炸力。已经完全恢复了精力的艾尔弗雷德 

决心为诺贝尔工厂的发展大干一番。他早晨一迈进工厂的实验室,就潜心研 

究,常常是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有时甚至连回家都忘记了。 

     有一天,彼得堡大学的两位教授来工厂拜访伊曼纽尔。一位是著名的化 

学家尼古拉·吉宁博士,另一位是药物学家尤利·特拉普博士。 

      “诺贝尔先生,正如您所知,俄国现在正在进行艰苦的战斗。需要威力 

更大的火药,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是来请您制造新火药的,能和您详细 

地谈谈吗?”吉宁博士说。 

      “如果是有关火药的事,我的儿子艾尔弗雷德比我更清楚,他正在进行 

这方面的研究,找他来一块谈吧。”于是,便把艾尔弗雷德叫到他们跟前。 

      “诺贝尔先生,你们制造水雷用的是黑色火药,对吗?” 

      “两位博士,我们现在制水雷是用黑火药,但我感到威力不够,现在正 

在进行研制一种新型火药。”艾尔弗雷德回答到。 

      “那太好了。你看,我们带来了一种具有强大爆炸力的液体。”说着取 

出一只小瓶,将瓶里的流体滴了一滴到铁板上,用锤子轻轻一敲,在这瞬间, 

轰隆一声爆炸了。 

     这时,凝神望着这一切的艾尔弗雷德,突然高声喊到:“这是硝化甘油!” 

     他刚说出这句话,两位博士的面孔立即出现了一种惊讶的表情。“确实 

不简单,现在知道硝化甘油的人还寥寥无几。” 

      “我是从书本上知道的,但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是1847年,意大利 

的索布雷罗发明的化合物。” 

      “正如刚才所见,硝化甘油具有极强的爆炸力。然而不幸的是,它的发 

明者索布雷罗却因为做实验时硝化甘油爆炸而被炸伤,实验室也全部被炸 

毁。从此以后,他便停止了实验,因为对硝化甘油的恐惧,所以至今也没有 

人再去研究它,更别说把它发展到实用阶段了。然而,硝化甘油的爆炸力要 

比黑火药强十倍以上啊!如果放弃了真是可惜。” 

      “博士,把这项研究交给我吧,我想我可以使硝化甘油稳定下来,用于 

实用。”艾尔弗雷德眼中内烁着自信的目光。 

     两位博士喜出望外,走上前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艾尔弗 

雷德!这些硝化甘油全送给你,加油干吧,祝你成功!” 

     艾尔弗雷德把小瓶放在手上,象注视一块珍贵的宝石一样,聚精会神地 

看了好一会。从此,他便和硝化甘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他后来有种种 

重大发明的开端。 

     从那天起,艾尔弗雷德就开始与父亲一起研究硝化甘油。但是,在此之 

前,人们根本不知道硝化甘油在何种状态下会引起怎样的爆炸,而把它作为 

炸药会有何种效果,如何引爆等等。所以,艾尔弗雷德只能小心谨慎地反复 

进行实验,由此来认识硝化甘油的各种特性。因为,如果急于求成,将有可 

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后果。另一方面,诺贝尔工厂为了完成俄国政府的大 

量订货,也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艾尔弗雷德也只好 

把这项研究放了下来。 


… Page 10…

     这时,克里米亚战争已进入了第二个年头,联军增加了几十万大军,从 

海陆两方面,将克里米亚半岛团团围住。俄军被敌人步步紧逼,整个战事十 

分被动。而正在这关键之时,沙皇尼古拉一世突然因病去世,继位的亚历山 

大二世不愿再继续战争。于是,俄国政府向联军各国投降了。至此,长达两 

年之久的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了。 

     这样一来,诺贝尔工厂从政府接受的大量订货取消了,工厂陷入了窘困 

的境地。战争时期为了应付生产,借了大笔债款扩充工厂和设备;而战争结 

束后,这些工厂和设备就都没用了。因为没有活干,也就无力还债;祸不单 

行,诺贝尔家的一座很重要的工厂因发生火灾而烧毁了。 

     面对这种窘迫的境地,伊曼纽尔感到无计可施,想了很久后,他派艾尔 

弗雷德到外国去,争取能得到外国银行和资本家的贷款。但无论到哪里,都 

没有人愿意借钱给外国即将倒闭的公司。艾尔弗雷德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 

然而毫无成果。等他回到彼得堡时,伊曼纽尔明白,只有把工厂全部转让给 

别人了,这是偿还巨额债款的唯一方法。 

     诺贝尔家的景况也随之一变,再度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不过,这与过去 

的那种贫困不同。那时孩子们还小,此时他们都早已长大成人了。伊曼纽尔 

见到自己多年来辛劳创建的产业,现在已经属于别人了,所以觉得在彼得堡 

继续呆下去,无疑是一种刺激。最终他决定与妻子安德雷特和小儿子埃米尔 

回瑞典,本来他也想带罗伯特、卢德维希和艾尔弗雷德一起走,但这三兄弟 

商量后决定留下来,他们要复兴诺贝尔工厂。这是在 1859年,艾尔弗雷德 

26岁。 

     经过了一阵努力后,卢多维希和罗伯特先后找到了工作,而艾尔弗雷德 

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呆在家里,用这段时间他写了两部小说,但没有 

被出版。几个月后,卢多维希用自己攒的钱,买了一家小工厂,艾尔弗雷德 

也就进了哥哥的工厂,在简陋的条件下,重新开始了他被迫放下的研究项目 

——硝化甘油。 

     当时的欧洲,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和飞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也越来越强,诸如开山修公路,通隧道修铁路,挖山采矿等建设性工程非常 

多。有许多工程的规模是很大的,它们需要大量采用爆破技术来加快工程的 

进展,但工程爆破所用的黑色炸药威力小,所以许多工程师和各国政府都希 

望能有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因此,法国的布拉格诺、德国的伯格尔和舍恩、 

英国的弗雷德里克森等人,都积极进行新型炸药的研制。 

     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位研究用硝化甘油制炸药。只有艾尔弗雷德·诺 

贝尔,在彼得堡的一个小工厂里,不惧危险,不断地向硝化甘油发起挑战。 

他所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引爆硝化甘油。这种物质是威力极强的爆炸 

物,如果在岩石上凿一个洞,把硝化甘油注入,并使其引爆,那么岩石就会 

被炸得粉碎。但是,人决不能走近去点火,否则也会如同岩石一样粉身碎骨。 

     针对这个关键性问题,他进行了反复实验,但仍然没能找到一种合适的 

引爆方法。有一天,正在走路的他,“哐啷”一声脚踢到了什么东西上,一 

看,原来是一个小玻璃瓶,玻璃瓶向前滚去,“嘭”地一声撞在石头上,碎 

了。艾尔弗雷德见此情景,忽然受到启发:我可以用一个装满黑火药的瓶子, 

用它的爆炸力来引爆硝化甘油。他立刻进行了实验。他在一个小玻璃管中装 

上硝化甘油,再把玻璃管放入一个大玻璃瓶,在玻璃管的周围填满黑火药, 

再接上导火线。一切就绪后,他同哥哥一起来到河边。引燃导火索之后,他 


… Page 11…

把那个玻璃罐用力抛向了前方。罐子在落进水里的同时,发出了“轰隆”一 

声巨响,河中被巨大的爆炸力掀起了高高的水柱。 

     试验成功了。这样一来,艾尔弗雷德终于找到了使硝化甘油引爆的办法。 

剩下的问题是:还需要找到一种办法:即不管用多大剂量的硝化甘油,也无 

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使它准确无误地爆炸。那么,硝化甘油炸药就可以实用 

了。 

     正在此时,伊曼纽尔来了封信。信中说他也正在研制硝化甘油炸药,并 

希望哪个儿子能回瑞典与他一起进行实验。此时罗伯特和卢多维希都已经结 

婚,有了家庭的牵挂。能够回瑞典帮助父亲的只有艾尔弗雷德了。1863年, 

30岁的艾尔弗雷德告别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乡——俄国,回到了瑞 

典。 

     回到家中,艾尔弗雷德发现几年不见的父母已经老了许多;但父亲依然 

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各项实验,母亲还是那样勤勤恳恳地进行各种家务劳作, 

体贴照顾自己的丈夫。弟弟埃米尔考进了瑞典有名的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系。 

     与父母互叙离别之情后,艾尔弗雷德就马上投入到与父亲共同研制硝化 

甘油炸药中了。尽管研究的目的相同,然而父子的性格却各异。父亲是个乐 

天派,急性子;艾尔弗雷德则是小心谨慎,很有耐性。所以父子间也经常发 

生意见分歧。 

     此时,伊曼纽尔认为在黑火药中加入10%的硝化甘油,就能够产生一种 

威力很大的新型炸药,在几次实验后,他就把这种炸药命名为“强力新炸药”, 

并希望开始向瑞典政府推销。但艾尔弗雷德认为,通过几次实验,这种新炸 

药还并不稳定,有时爆炸量大,有时则很小,所以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但从父亲的性格来说,已经无法再耐着性子进行研究了。他找了个机会来到 

瑞典军事司令部,向军界推销正在研制中的炸药,军界同意进行实地引爆的 

观测来确定是否订货。艾尔弗雷德对于父亲的决定感到十分担心。 

     果然,到了军官们来进行新炸药威力的实地观测时,伊曼纽尔连续三次 

引爆都失败了。军官们冷嘲热讽了几句后,便带着冷淡的表情回去了。伊曼 

纽尔一言不发,心情沮丧地坐到了地上;艾尔弗雷德扶起父亲,并劝他没必 

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表示要与父亲重新做起。但这次失败对伊曼纽尔打 

击很大,他表示想休息一段时间。这样,艾尔弗雷德就又开始了独立实验。 

     他认为,在硝化甘油爆炸之前,应该首先引起一个小的爆炸,以此产生 

的冲击力为起爆的能量,最终使硝化甘油发生大规模爆炸。为了找到这种理 

想中的小规模爆炸的最好方法,艾尔弗雷德进行了50多次的反复实验。到 

1863年10月,他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的引爆装置——雷管。雷管不仅可以 

引发硝化甘油爆炸,而且可以很容易地使任何火药都确凿无误地爆炸。艾尔 

弗雷德·诺贝尔的这一项发明对以后的爆破技术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作 

用,在人类发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863年12月,艾尔弗雷德认为雷管引爆技术已经可以实用,于是宣布 

在斯德哥尔摩的奥梅贝里铅矿进行公开实验,结果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坚硬 

的花岗岩被炸得粉碎;随后在各处进行的爆破也纷纷获得成功。新闻媒介对 

此进行了大量报道,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艾尔弗雷德把这种威力巨大的新炸药命名为“硝化甘油炸药”,瑞典、 

法国、英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获得了生产专利权。各国订货源源不断,在一 

位实业家的资助下,诺贝尔家又新建了厂房;此时,埃米尔放暑假回来了, 


… Page 12…

马上成为艾尔弗雷德的得力助手。 

     这样,诺贝尔一家在事业方面又兴旺起来,今后只待象喷薄欲出的朝阳 

一样,蓬勃地发展。全家人都越干越起劲。 


… Page 13…

                           四、坚韧不拔的意志 



     正当诺贝尔工厂的复兴指日可待,全家人的脸上都溢出喜悦之情时,发 

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故。 

     那是在1864年9月3日,艾尔弗雷德和父亲为了签订一份重要合同,离 

开工厂到斯德哥尔摩去了。留在工厂进行研究的是放暑假在家的埃米尔,艾 

尔弗雷德走时特地嘱附弟弟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硝化甘油受热。中午, 

在斯德哥尔摩的他们,忽然听到了从工厂方向传来的雷鸣般的巨响。这声音 

令他们心中一惊,随即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不祥之兆。他们马上赶回工厂,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工厂变成了一片烧焦了的瓦砾堆;道旁 

摆着好几具盖了被单的尸体。艾尔弗雷德的心象被尖刀戳了一样地难受,他 

拨开围观的人群挤了进去。他看到茫然若失的母亲抱着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埃 

米尔坐在地上。 

      “埃米尔!埃米尔!” 

     尽管艾尔弗雷德知道这是无济于事的,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弟弟的 

名字。“我对不起你,弟弟。如果我在你身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我当 

时应该进一步提醒你多加小心,可是……”他因为悲痛和后悔,真想放声大 

哭一场,但想到年迈的父母,他控制住了自己。 

      “硝化甘油,可怕的物质。” 

     报纸立刻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艾尔弗雷德被警方传讯了好几次,附近 

的居民对诺贝尔一家也是白眼相待。 

      “专门制造恐怖和炸药的一家人!” 

      “把弟弟和别人的性命也送掉了,没有人情味的人家!” 

     对于人们的种种非议,艾尔弗雷德都无言地忍受着,他把悲伤和痛苦, 

隐藏在内心深处。他很清楚,自己必须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但是,年迈的 

父亲却经不起老来丧子的打击,终于病倒了。以往,父亲无论受到任何打击, 

精神上从未垮过;可是这次却一病不起,至死也没能离开过病床。总是面带 

和蔼笑容的母亲也变得少言寡语,郁郁寡欢,勉强支持着照顾父亲。 

     彼得堡的诺贝尔工厂破产是艾尔弗雷德长大成人后遇到的第一次困境, 

但那时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分担了许多困难;现在则是他面临的第二次巨大考 

验:病倒的父亲,年迈的母亲,巨额的贷款,人们的责难,曲折的前程;这 

诸多难题犹如千斤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到艾尔弗雷德一个人的肩上。 

     但艾尔弗雷德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面对种种挑战,他勇敢地迎上前去, 

他要用自己加倍的努力来继续自己的事业来告慰埃米尔的在天之灵。他的研 

究热情更加昂扬。 

     正在这时,瑞典政府在建设铁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硝化甘油炸药用于 

开挖隧道工程。见到有利可图,几位很有实力的资本家纷纷表示愿意与艾尔 

弗雷德合作,帮他重建工厂,生产硝化甘油炸药。就这样,一个多月后,诺 

贝尔硝化甘油公司便诞生了。不过,困难的是建厂的厂址。因为从9月份的 

爆炸事故后,斯德哥尔摩附近被政府禁止建火药工厂。因此,艾尔弗雷德来 

到边远的城镇寻找厂址,但当地居民一听说他要建炸药工厂,都感到害怕, 

既不愿出租,也不愿出卖土地。 

     最后,他和父母以及出资者决定在离斯德哥尔摩远郊的梅拉伦湖上,用 

船建立一所小工厂。浮在森林里平静的湖水上的诺贝尔工厂,就这样恢复了 


… Page 14…

生产。由于硝化甘油炸药的巨大威力,各方面的订货源源而来。艾尔弗雷德 

在繁忙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了对硝化甘油炸药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在 

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发生什么事故。 

     1865年春天,艾尔弗雷德来到德国汉堡,与当地的几位实业家进行了联 

系,在他们的资助下,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硝化甘油炸药厂建成了。宽敞的 

厂房里,生产出比以前多得多的产品。订货单也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艾尔弗雷德看到自己与父亲合力开发的硝化甘油炸药已经在矿山的开 

采、隧道的开发、公路和铁路修建等和平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地采用。他觉 

得自己已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感到十分欣 

慰。 

     但是,事业刚刚恢复的艾尔弗雷德又碰上了新的巨大难题。许久没有发 

生的爆炸事故突然又在各地频繁地发生了。原因是这样的:随着使用硝化甘 

油炸药的国家和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硝化甘油的危险性,使用 

时越来越粗心。有些人在开始使用时小心翼翼,但用多了后,也就放松了警 

惕性;有时因为销货渠道几经转折,几次易手后,许多搬运工人不仅不懂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