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阴骘文广义节录-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王公一念之仁,所全妇女多矣。由此推之,不特妇人,即老病废疾,僧尼道士,有体面人,概不可轻逮。

  执法无后(《功过格》)
  明季时高邮州徐某,历官至郡守,清介执法。每差役违限一日,笞(chī)五板。有隶违六日,欲责三十,乞贷不可,竟死杖下。其子幼,闻之,惊悸死。其妻惨痛,亦自经。徐解任归,止一子,甚钟爱。忽病,语其父曰:“有人追我。”顷之,詈(lì)曰:“有何大罪,杀我三口?”言讫而死。徐竟无后。
  [按]廉官往往不享,大抵因执法者多耳。徐君当日,岂不自夸信赏必罚哉?卒之三人死,而子亦随之矣,哀哉!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发明]济亦多术矣。饥济以食,寒畀以衣〖畀(bì),给予〗,病施以药,窘助以财,暗予以灯,争斗劝其和解,愚痴导以智慧,皆济也。念念有及物之仁,则不特富贵有其权,即贫贱亦有其力矣。
  下附征事(四则)

  鬻田济人(《懿行录》)
  明饶裳,豫章人也,途中见有鬻妻远方,而泣别者。问其所需,弃田与之。岁大比〖明清时称乡试为大比〗,主司梦金甲神曰:“尔何不中弃田之子乎?”乃检一遗卷,中第三名,即公也。及宴鹿鸣,乃知其故。三子,景晖、景曜、景暐,相继登第。
  [按]田产资财,世人以之为命者也。而内典比之水中月、镜中花、梦中宝,何哉?只因目前暂经收管,后来总带不去耳。今之写田房契者,必曰:“听凭永远管业。”嗟乎!产是主人身是客,主尚不能永保其客,客又安能长有其主耶?如必欲将所有带去,亦有带之之法。莫若作善布施,造人天福德之身,则安富尊荣,依然仍在。明乎此,则饶公之弃田也,乃其所以置产也。人能如此置产,即谓听凭永远管业,亦无不可。

  免死得元(《感应篇笺注》)
  河南潘解元〖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附二友入省乡试。寓有神相,密语二友曰:“潘君将有大难,须急避之。”二友遂托言寓小,各赠二金,使另觅寓。潘随借一小寓。夜于水次,见一妇投水,询之,云:“夫买棉花织布,积若干匹,夫出门后,卖得四金,不意皆假银也。夫归必见责,故寻死耳。”潘急出袖中四金与之。归寓乏用,寓主多出诟语,乃借宿于寺。寺僧梦诸神鼓吹下降,云:“试榜已定,奈解元近作损德事,上帝除名,尚未有代。”一神云:“此寺内潘生可。”一神云:“相当横死,安可作元。”一神将二手摩其面云:“今非解元相乎?”僧默识之,厚加款待。试毕,往二友寓谢。相士一见大惊,曰:“公作何阴德,成此异相?今首魁多士矣〖在科举考试中名列众士之首〗。”榜发果然。
  [按]作一善事,须是若决江河,沛然莫御,方能成就。潘君若算到自己进场盘费,未有不废然中止者。唯其但知有人,不知有己,所以费止四金,免一横死,而复得元也。犹忆己巳年冬,余在澄江应小试〖小试,取得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的考试,又称童生试,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取中者俗称秀才〗,时有门斗朱君玉者,失去他人所寄之金,几不欲生。余闻恻然,欲助其少许,苦于资粮告匮,不果。未几,余即归昆。迨文宗发长洲覆案〖文宗,指主试官员。覆案,获选进入下阶段考试的名单〗,余已列在第二,然但有坐号而无姓名,人皆莫识,余遂以覆试不到除名。此时昆邑实无长洲案,有之者唯朱君玉。朱与余又不甚相识,初不知第二坐号即余也。向使当日不顾自己盘费,稍助其资,彼于感恩之下,必以覆案示余,余亦不至除名,复阅二年而始遇矣。盖观于潘而益愧云。

  蠲租得第(《汇纂功过格》)
  华亭士李登瀛,家贫,仅田二亩。佃户以疾荒其产,卖子偿租。李知之,恻然曰:“尔以病故,不能治田,非汝咎也。我虽贫,尚能自存,奈何使尔父子离散?急取银,去赎尔子归。”其人以主家不肯为虑,李曰:“我贫儒,且让汝租。富家大室,亦知积德。我当为尔言之。”遂与同往,因得赎归完聚。佃户日夜祷祝。康熙甲子,李登贤书〖登贤书,指乡试取中成为举人〗,乙丑联捷。〖蠲(juān),免除。〗
  [按]哀哉农也,终岁勤动,无时得暇,合家劳苦,无人得安。千仓万仓之粟,皆从其肩上而来,千坑万坑之粪,皆从其肩上而去。或忍饥而戽(hù)水,或带病而力耕。背则日暴雨侵,肠则千回万绕。一至秋成之候,田中所收,尽偿租债,四壁依旧萧然,八口仍无聊赖。非仁人君子目击而心伤者乎!昔诸景阳,闻佃户死丧,必涕出助之。丁清惠公待佃户如父子。陆平泉先生,凡遇寿诞,佃户必免米若干,加爵则又免,得子得孙则又免,所以贫佃感恩,租税反不亏空。彼锱铢必较者,一时自为得计。岂知冥冥中,复有操大算盘者,起而尽削其禄乎?观于李君,则二亩之所收多矣。

  逆旨害民(《功过格》)
  淳熙初,司农少卿王晓,尝以平旦,访给事中林机。时机在省。其妻,晓侄女也,垂泪诉曰:“林氏灭矣。”惊问其故。曰:“天将晓,梦朱衣人持天符来,言上帝有敕,林机逆旨害民,特令灭门。遂惊寤,今犹仿佛在目也。”晓曰:“梦耳,何足患。”因留食,待林归,从容叩近日所论奏。林曰:“蜀郡旱,有司奏请十万石米赈济,有旨如其请。机以为米数太多,蜀道难致,当酌实而后与,故封还敕黄〖将皇上的诏书封还,而未予下达〗。上谕宰相云:‘西川往复万里,更待查报,恐于事无及,姑与半可也。’只此一事耳。”妻泣告以梦,机不自安,寻以病归,至福州卒。二子亦相继夭,门户遂绝。
  [按]天为民而立君,君为民而设官。民者,国家之赤子,而社稷之根本也。纵使君言不当赈,而臣犹当言赈;君言当济以少,而臣犹当言多;君言赋额不可亏,而臣犹当议减。如此谋国,方为尽忠。其福及苍生,正其流芳百世。虽寿考康宁,子孙荣盛,不足报其功也。苟或君言催科当缓,臣偏曰国用难濡。君言民已困而当通变,臣偏曰额已定而难纷更。如此举动,名为谄谀,名为逢迎,名为恋官而保妻子。其为民敛怨,正其为国招尤。虽身遭投窜,门户灭绝,岂足偿其罪哉!覆辙昭昭,前车不远。

“救蚁中状元之选”
  [发明]宋郊一事,人以其功小报大,辄疑之。不知此特以蚁视蚁,以状元视状元耳。若论究竟,则当日所救之蚁,不下数万。后世感恩图报者,亦不下数万。岂一状元可竟其福乎?若乎状元,不过身外虚名耳。三寸气断,安在其为状元也?反谓报之太奢,过矣。
  竹桥渡蚁,救之于水也。然蚁之致死,不止于水。所救之法,亦不止竹桥。且如奴婢之杀蚁也,以汤火;其法,在理而谕之,势以禁之而已。猫犬之杀蚁也,以误啖聚蚁中之鱼肉骨;其法,伺酒食既毕之后,作速扫地,使荤腥不沾于土而已。焚化纸帛之杀蚁也,多在暑月;其法,当扫一净地,先以冷灰作基而已。点茶之杀蚁也,多在地上;其法,受之以盆而已。灶上之多蚁也,以近腥羶而穴其下;其法,宜于作灶时,纯用石灰布地而已。举一反三,在兹数者。
  下附征事(二则)

  救蚁延龄(《福报经》)
  佛世有一比丘,得六神通,见其小沙弥,七日当死。因教其归省父母,至第八日来,盖欲其死于家也。至八日果来。因入定察之,乃于归路时,见有聚蚁穴孔,将为流水冲入,急脱袈裟拥之,蚁得不死故也。后寿至八十,证罗汉果。
  [按]人之寿夭,有定有不定。颜渊之死,伯牛之亡,此受决定果也。文王之百岁,武王之九十,此受未定果也〖据《礼记·文王世子》,文王寿年原为一百岁,武王九十。文王以自己的三年寿命加给武王,故终年九十七,而武王九十三〗。天人之遇小五衰、大五衰,亦然。又以四天下言之,三洲多有未定果,唯北俱卢洲,则纯受决定果。沙弥之益算,当属未定果耳。

  蚁王报德(《古史谈苑》)
  吴富阳董昭之,过钱塘江,见一蚁走于水中芦上,欲救之入舟,舟中皆不可。乃以绳系芦于舟,蚁得至岸。夜梦乌衣人谢曰;“吾是蚁王,不慎堕江,蒙君济拔,后有急难,可来告我。”历十余年,昭之以盗诬入狱,思及蚁王之梦,而欲告无由。一人曰:“何不于地上取两三蚁,置掌中而告之。”董如其言。夜果梦乌衣者曰:“急投余杭山中,可免于难。”觉而逃之,遇赦得免。
  [按]活活一龟,不识自己之生死,所存朽甲,反知他姓之吉凶。此种事理,虽圣人亦有所不知,而何惑乎蚁王之报德?

“埋蛇享宰相之荣”
  [发明]龙有四毒,有啮而死者,有触而死者,有见而死者,有闻声而死者。蛇亦如之。叔敖所遇之蛇,当是有见毒者耳。然据楚中人云,彼处两头蛇,至今尚有,身黄色,长尺许,其行可进可退,多如蚯蚓,见之初不为害,想别一种类耳。否则物类随时变易,如上古禽兽,能作人语,今则不能之类。
  心中含毒者,多作蛇、蝎、蜈蚣。惟有慈心之人,毒不能害。不然,彼以毒来,吾亦以毒往,是一蛇之外,又添一蛇矣。吾纵不能化蛇,岂可反为蛇化乎?
  蛇为害人之物,故埋之不使人见。苟充其类,则凡为人害者,皆可作蛇观。除残禁暴,是埋两足之蛇。改往修来,并埋自心之蛇矣。
  自“于公治狱”至此,乃帝君举行善得福者示人耳。一人行善得福,则尽人皆然矣。譬如树果,尝一而甘,何须枝枝皆啖。
  下附征事(二则)

  方便行杀(《大宝积经》)
  燃灯佛时有五百贾人,入海采宝。内一恶人,善知兵法,恒为寇盗,欲尽杀五百人,而取其宝。而五百人,皆不退菩萨,杀之者得无量罪,当久堕大地狱。时彼众中,有一导师,名曰大悲,预知其意,因私念言:“若杀此一人,吾当自堕恶道。若不杀此人,则五百善人当受其害,而彼恶人,仍世世堕于地狱。吾若明告众人,又累五百人共发恶念,亦当受苦。”于是生怜悯心,宁自受罪,而刺杀之。佛言:“导师,即吾身是。五百贾人,即贤劫中五百菩萨是。”
  [按]此所谓见机得杀也,然必先有宁自受罪之心,而后可行此种方便。否则既欲贪其功,又欲辞其罪,此念已不可问矣,何福报之有?

  毙蛇抵命(《现果随录》)
  我邑故宗伯顾锡畴,在温州,为副将贺君尧所杀。未几,降乩(jī)于门人张调鼎家,曰:“吾前生误杀一蛇,今蛇为贺君尧,前六月十六,已害我于江中。因果应受,可语我两儿,勿事报仇。”张犹未闻公讣,急遣人至温访之。时太仓吴国杰在温,宴公于江心寺,明晨报公被害,广遣渔人觅尸,无有。夜梦公立水中曰:“我前世为天台僧,击毙一蛇,今抵其命。承君厚意,以前世为我徒孙故也。但向某湾寻之,即得矣。”如言复觅,果得尸,扶榇归昆葬焉。
  [按]公前世为天台僧,后世位至宗伯,且文章节义,俱卓卓可传,然犹难免毙蛇之报。况来历万不及此者乎?世之杀蛇者,勿徒以叔敖为藉口也。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发明]此句乃一篇纲领。上述因果之事,此明因果之理。“心地”是因,“福田”是果。世儒不信因果,由于未能理会儒书耳。故论及余庆余殃之说则信,谈及因果即不信,犹之但能呼日,而不知其即为太阳也。
  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为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荡,荡则无所忌惮。一人畏而行一善,万人即增万善。一人荡而造一恶,万人即增万恶。故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

  福田心地图

  ┌─┐ 报恩田──父母师长和尚─┐
  │三│             │
  │种│ 功德田──佛菩萨贤圣僧─┼ 之类
  │福│             │
  │田│ 贫穷田──饥饿困厄人畜─┘
  └─┘

  ┌─┐ 佛──┐      ┌─广置义井
  │二│ 法──┤  方便──┼─建造桥梁
  │种│ 僧──┤      └─平治险路
  │八│ 父母─┼──敬田──┬─孝养父母
  │福│ 师僧─┘      └─恭敬三宝
  │田│ 贫穷─┐      ┌─给事病人
  └─┘ 疾病─┼──悲田──┼─救济贫穷
      畜生─┘      └─设无遮会

      寿短──愿他身死,杀害众生,建造淫祠 ┬─┐
  ┌─┐ 寿长──怜悯一切,戒杀放生,宁静惜福 ┘ │
  │世│ 多病──恼害众生,不恤病苦 ┬──────┤
  │间│ 少病──礼拜三宝,惠施医药 ┘      │
  │七│ 丑陋──瞋恚斗诤,遮佛光明,笑人丑陋 ┬─┤
  │事│ 端正──忍辱柔和,修造佛像,以食施人 ┘ │
  │不│ 无威德──他物生妒,不能修福 ┬─────┼ 故
  │齐│ 有威德──不怀嫉妒,诚信不欺 ┘     │
  │皆│ 卑贱──骄己凌人,负他财物,薄视僧尼 ┬─┤
  │由│ 尊贵──信奉三宝,力行善事,处己谦和 ┘ │
  │心│ 贫穷──悭吝不施,常行窃盗 ┬──────┤
  │造│ 富饶──性喜惠施,不负他财 ┘      │
  └─┘ 恶智──亲近恶人,赞扬恶法,吝法不说 ┬─┘
      善智──修习智慧,亲近沙门,受持正法 ┘



                    ┌───多病
                    ├───短命
                ┌─杀─┘┌──贫穷
                ├─盗──┴──共财不得自在
  ┌─┐           ├─淫──┬──妻不贞良
  │十│           │    └──得不随意眷属
  │恶├────┐ 身三恶业─┘    ┌──多被诽谤
  │所│十恶正报│           ├──为他所欺
  │感│即是三途│      ┌─妄言─┘┌─言无人受
  │正│若生在人│ 口四恶业─┼─绮语──┴─语不明了
  │报│中则如下│      ├─两舌──┬─眷属乖离
  │余│文所感二│      └─恶骂─┐└─亲族弊恶
  │报│种轻报耳│ 意三恶业─┐    ├──常闻恶声
  │图├────┘      │    └──言多诤讼
  └─┘           ├─贪───┬─心不知足
                ├─瞋──┐└─所求阙绝
                └─痴─┐├──人求长短
                    │└──被他恼害
                    ├───生邪见家
                    └───其心谄曲

  二十七种善恶果报
   ̄ ̄ ̄ ̄ ̄ ̄ ̄ ̄
     ┌ 豪贵 ┐   ┌ 礼事三宝 ┐
     │ 大富 │   │ 布施   │
     │ 长寿 │   │ 持戒   │
     │ 端正 │   │ 忍辱   │(八善)
     │ 勤修 │   │ 精进   ├─┐
     │ 明达 │   │ 智慧   │ │
     │ 声清 │   │ 歌咏三宝 │ │
  为人─┤ 洁净 ├─从─┤ 慈心 ──┘ ├ 中来
     │ 不净 │   │ 猪 ─┐   │
     │ 悭贪 │   │ 狗  │   │
     │ 狠戾 │   │ 羊  │   │
     │ 轻躁 │   │ 猕猴 ├───┘
     │ 腥臭 │   │ 鱼鳖 │  (七恶)
     │ 含毒 │   │ 蛇  │
     └ 无慈 ┘   └ 虎狼 ┘

     ┌─颛愚──不教他────┐
     ├─喑痖──谤毁人    │
     ├─下使──负债不还   │
     ├─丑黑──遮佛光明   │(十一恶)
     ├─生獐鹿中──惊怖人  │
  为人─┼─生在龙中──喜调戏  ├─ 故
     ├─身生恶疮──鞭挞众生 │
     ├─人见欢喜──见人欢喜 │(一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