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杲曰∶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别录》)。脾胃吐逆为要药(苏颂)。助胃
气,开胃口,进饮食(元素)。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口(好
古)。
【发明】杲曰∶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好古曰∶手、足太阴之药。
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也。
【附方】新六。升降诸气∶藿香一两,香附(炒)五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钱。(《经
效济世方》)霍乱吐泻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百一选方》)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
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
漱。(《摘玄方》)
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应验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零陵香
内容:(宋《开宝》)
【释名】蕙草(《别录》)、香草(《开宝》)、
时珍曰∶古者烧香草以降神,故曰薰,曰蕙。薰者熏也,蕙者和也。《汉书》云∶薰以
香自烧,是矣。或云∶古人祓除,以此草熏之,故谓之薰,亦通。范成《大虞衡志》言∶零
陵即今永州,不出此香。惟融、宜等州甚多,土人以编席荐,性暖宜人。谨按∶零陵旧治在
今全州。全乃湘水之源,多生此香,今人呼为广零陵香者,乃真薰草也。若永州、道州、武
冈州,皆零陵属地也。今镇江、丹阳皆莳而刈之,以酒洒制货之,芬香更烈,谓之香草,与
兰草同称。《楚辞》云∶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则古人皆栽之矣。张揖《广雅》云∶
卤,薰也。其叶谓之蕙。而黄山谷言一干数花者为蕙。盖因不识兰草、蕙草,强以兰花为分
别也。郑樵《修本草》,言兰即蕙,蕙即零陵香,亦是臆见,殊欠分明。但兰草、蕙草,乃
一类二种耳。
【集解】《别录》曰∶薰草,一名蕙草,生下湿地,三月采阴干,脱节者良。又曰∶蕙
实,生鲁山平泽。
弘景曰∶《桐君药录》∶薰草叶如麻,两两相对。《山海经》云∶浮山有草,麻叶而方
茎,赤华而黑实,气如蘼芜,名曰薰草,可以已疠。今俗人皆呼燕草状如茅而香者为薰草
,人家颇种之者,非也。诗书家多用蕙,而竟不知是何草,尚其名而迷其实,皆此类也。
藏器曰∶薰草即是零陵香,薰乃蕙草根也。
志曰∶零陵香生零陵山谷,叶如罗勒。《南越志》云∶土人名燕草,又名薰草,即香草
也。《山海经》薰草即是此。
颂曰∶零陵香今湖岭诸州皆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常以七月中
旬开花至香,古云薰草是也。岭南人皆作窑灶,以火炭焙干,令黄色乃佳。江淮亦有土生者,
亦可作香,但不及湖岭者,至枯槁香尤芬熏耳。古方但用薰草,不用零陵香。今合香家及面
脂、澡豆诸法皆用之。都下市肆货之甚便。
时珍曰∶今惟吴人栽造,货之亦广。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薰草
内容:(《别录》中品)
【气味】甘,平,无毒。权曰∶苦,无毒。
曰∶辛,温,无毒。不宜多服,令人气喘。
【主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别录》)。单用,治鼻
中息肉,鼻 (甄权)。零陵香∶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令体香,和诸香作汤丸用,得
酒良(《开宝》)。主风邪冲心,虚劳疳 。得升麻、细辛煎饮,治牙齿肿痛善(李 )。治血
气腹胀,茎叶煎酒服(大明)。妇人浸油饰发,香无以加
【发明】时珍曰∶薰草芳馨,其气辛散上达,故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用之。脾胃喜芳
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附方】新十。
伤寒下痢∶蕙草汤∶用蕙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水六升,煮二升服,日三服。(《范
汪方》)伤寒狐惑,食肛者。蕙草、黄连各四两。 咀,以白酸浆一斗,渍一宿,煮取二升,
分三服。(《短剧方》)头风旋运,痰逆恶心懒食。真零陵香、霍香叶、莎草根(炒)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本事方》)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铫
内慢火熬成膏,去滓,日摩背上三、四次。(《圣惠方》)
头风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数十次,终身不生。(《圣
惠方》)。
牙齿疼痛∶零陵香梗叶煎水,含漱之。(《普济方》)
风牙疳牙∶零陵香(洗炙)、荜茇(炒)等分,为末掺之。(《普济方》)
梦遗失精∶薰草汤∶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各二两,茯神、桂心、甘草
(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水八升,煮三升,分二服。(《外台秘要》)
妇人断产∶零陵香为末,酒服二钱。每服至一两,即一年绝孕。盖血闻香即散也。(《医
林集要》)
五色诸痢∶返魂丹∶用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每两入广木香一钱半,为
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钱半,通了三、四次,用热米汤服一钱半,止痢。只忌生梨一
味。(《集简方》)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明目补中(《别录》)。
x根茎中涕x
【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别录》)。主五痔脱肛有虫(时
珍。出《千金》)。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兰草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音闲)、水香(《本经》)、香水兰(《开宝》)、女兰(《纲目》)、香草(《纲
目》)、燕尾香(《开宝》)、大泽兰(《炮炙论》)、煎泽草(弘景)、兰泽草(《唐本》)、省
头草(《纲目》)、都梁香(李当之)、孩儿菊(《纲目》)、千金草。
志曰∶叶似马兰,故名兰草。其叶有歧,俗呼燕尾香。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
水兰。藏器曰∶兰草生泽畔,妇人和油泽头,故云兰泽。盛弘之《荆州记》云∶都梁有山,
下
时珍曰∶都梁即今之武冈州也,又临淮盱眙县亦有都梁山,产此香。兰乃香草,能辟不
祥。陆玑《诗疏》言∶郑俗,三月男女秉 于水际,以自祓除。盖兰以阑之, 以闲之,其
义一也。《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则兰须女子种之,女兰之名,或因乎此。其
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则女兰、孩菊之名,又或以此也。《唐瑶经验方》言∶江南人
家种之,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 ,故名省头草。其说正合煎泽之义。古人兰蕙皆称香草,
如零陵香草、都梁香草。后人省之,通呼为香草尔。近世但知兰花,不知兰草。惟虚谷方回
考订,极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其说可据。详下正误。
【集解】《别录》曰∶兰草生太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弘景曰∶方药俗人并不识用。太吴应是吴国太伯所居,故呼太吴。今东间有煎泽草,名
兰香,或者此也。李当之云∶是今人所种都梁香草也。泽兰亦名都梁香。
恭曰∶兰即兰泽香草也。圆茎紫萼,八月花白。俗名兰香,煮以洗浴。生溪涧水旁,人
间亦多种之,以饰庭池。陶所引煎泽草、都梁香者是也,而不能的识。
保升曰∶生下湿地,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
藏器曰∶兰草、泽兰二物同名,陶不能知,苏亦浪别。兰草生泽畔,叶光润,阴小紫,
五月、六月采阴干,即都梁香也。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茎方节紫,初采微辛,干之亦
辛。苏云八月花白者,即泽兰也,以注兰草,殊误矣。
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
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
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 而佩之,八、九月后渐老,高者三四尺,开花成穗,如鸡苏花,
红白色,中有细子。雷 《炮炙论》所谓大泽兰,即兰草也;小泽兰,即泽兰也。《礼记》
佩兰 ,《楚辞》纫秋兰以为佩,《西京杂记》载汉时池苑种兰以降神,或杂粉藏衣书中辟
蠹者,皆此二兰也。今吴人莳之,呼为香草,夏月刈取,以酒油洒制,缠作把子,货为头泽
佩带,与《别录》所出太吴之文正相符合。诸家不知二兰乃一物二种,但功用有气血之分,
故无定指,惟寇氏、朱氏之误尤甚,故考证于下。或云家莳者为兰草,野生者为泽兰,亦通。
【正误】寇宗 曰∶兰草诸家之说异同,乃未的识,故无定论。今江陵、鼎、澧州山谷
之间颇有之,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
青。花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开时满室
尽香,与他花香又别。
朱震亨曰∶兰叶禀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贵,而不知其叶有药方。盖其叶能
散久积陈郁之气甚有力,即今之栽置座右者。
时珍曰∶二氏所说,乃近世所谓兰花,非古之兰草也。兰有数种,兰草、泽兰生水旁,
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三兰迥别。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
生福建者,叶如菅茅而秋花。黄山谷所谓一干一花为兰,一干数花为蕙者,盖因不识兰草、
蕙草,遂以兰花强生分别也。兰草与泽兰同类,故陆玑言∶兰似泽兰,但广而长节。《离骚》
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 ;应劭《风俗通》言∶
尚书奏事,怀香握兰。《礼记》言∶诸侯贽薰,大夫贽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也。若夫
兰花,有叶无枝,可玩而不可纫佩藉浴秉握膏焚。故朱子《离骚辨证》言∶古之香草必花叶
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
古人所指甚明。古之兰似泽兰,而蕙即今之零陵香。今之似茅而花有两种者,不知何时误也?
熊太古《冀越集》言∶世俗之兰,生于深山穷谷,决非古时水泽之兰也。《遁斋闲览》言∶
楚骚之兰,或以为都梁香,或以为泽兰,或以为猗兰,当以泽兰为正。今人所种如麦门冬者,
名幽兰,非真兰也。故陈止斋着《盗兰说》以讥之。方虚谷《订兰说》言∶古之兰草,即今
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今之所谓兰,其叶如茅而嫩者,根名土续断,因花馥郁,故得兰
名也。杨升庵云∶世以如蒲萱者为兰,九畹之受诬久矣。又吴草庐有《兰说》甚详,云兰为
医经上品之药,有枝有茎,草之植者也。今所谓兰,无枝无茎,因黄山谷称之,世遂谬指为
《离骚》之兰。寇氏《本草》亦溺于俗,反疑旧说为非。夫医经为实用,岂可误哉?今之兰
,果可利水杀蛊而除痰癖乎?其种盛于闽,朱子乃闽人,岂不识其土产而反辨析如此?世俗
至今犹以非兰为兰,何其惑之难解也?呜呼!观诸儒之明析如此,则寇、朱二氏之误可知,
而医家用兰草者当不复疑矣。
x叶x
【修治】见泽兰下。
【气味】辛,平,无毒。杲曰∶甘、寒。
【主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本经》)。除胸中痰
癖(《别录》)。生血,调气,养营(雷 )。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李
杲)。煮水,浴风病(马志)。消痈肿,调月经。煎水,解中牛马毒(时珍)。主恶气,香泽
可作膏涂发(藏器)。
【发明】时珍曰∶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
,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
发散故也。李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详见泽兰下。又此草浸油涂发,去风
垢,令香润。《史记》所谓罗襦襟解,微闻香泽者是也。崔实《四时月令》作香泽法∶用清
油浸兰香、藿香、鸡舌香、苜蓿叶四种,以新绵裹,浸胡麻油,和猪脂纳铜铛中,沸定,下
少许青蒿,以绵幂瓶,铛嘴泻出,瓶收用之。
【附方】新一。
食牛马毒杀人者。省头草(连根叶),煎水服,即消。(《唐瑶经验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泽兰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嘉 》地笋。
【释名】水香(《吴普》)、都梁香(弘景)、虎兰(《本经》)、虎蒲(《别录》)、龙枣(《本
经》)、孩儿菊(《纲目》)、风药(《纲目》),根名地笋(《嘉 》)。弘景曰∶生于泽旁,
故名泽兰,亦名都梁香。时珍曰∶此草亦可为香泽,不独指其生泽旁也。齐安人呼为风药,
《吴普本草》一名水香,陶氏云亦名都梁,今俗通呼为孩儿菊,则其与兰草为一物二种,尤
可证矣。其根可食,故曰地笋。
【集解】《别录》曰∶泽兰生汝南诸大泽旁,三月三日采,阴干。普曰∶生下地水旁,
叶如兰,二月生苗,赤节,四叶相值枝节间。弘景曰∶今处处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微香,
可煎油及作浴汤。人家多种之,而叶小异。今山中又有一种甚相似,茎方,叶小强,不甚香。
既云泽兰,则山中者为非,而药家乃采用之。恭曰∶泽兰茎方节紫,叶似兰草而不甚香,今
京下用者是也。陶说乃是兰草,茎圆紫萼白花,殊非泽兰也。颂曰∶今荆、徐、随、寿、蜀
、梧州、河中府皆有之。根紫黑色,如粟根。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干青紫色,作四棱。
叶生相对,如薄荷,微香。七月开花,带紫白色,萼通紫色,亦似薄荷花。三月采苗阴干。
荆湖岭南人家多种之。寿州出者无花子。此与兰草大抵相类。但兰草生水旁,叶光润,阴小
紫,五、六月盛;而泽兰生水泽中及下湿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七月八
月初采微辛,此为异尔。 曰∶凡使须别雌雄。大泽兰茎叶皆圆,根青黄,能生血调气
;与荣合小泽兰迥别,叶上斑,根头尖,能破血,通久积。
宗 曰∶泽兰出土,便分枝梗,叶皆如菊,但尖长尔。吴普言叶似兰,误矣。今兰叶如
麦门冬,殊不相似。
时珍曰∶吴普所说,乃真泽兰也。雷 所说,大泽兰即兰草也;小泽兰即此泽兰也。寇
宗所说泽兰则是,而破吴普之说则非,盖由误认兰花为兰草也。详见兰草正误下。
x叶x
【修治】 曰∶凡用大、小泽兰,细锉,以绢袋盛,悬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
【气味】苦,微温,无毒。《别录》曰∶甘。普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酸,无
毒。李当之∶小温。权曰∶苦、辛。
之才曰∶防己为之使。
【主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本经》)。产后金疮内塞(《别录》)。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血沥腰
痛(甄权)。产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通小肠,长肌肉,
消扑损瘀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大明)。
【发明】颂曰∶泽兰,妇人方中最为急用。古人治妇人泽兰丸甚多。
时珍曰∶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
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
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破瘀血,
消症瘕,而为妇人要药。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
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大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
气,故曰调气生血也。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附方】旧一,新四。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汤
下。(张文仲《备急方》)
疮肿初起∶泽兰,捣封之,良。(《集简方》)
损伤瘀肿∶方同上。
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矾煎洗之,
即安。(《集简方》)
x地笋x
(宋《嘉 》)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藏器)。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产妇可作蔬
菜食,佳(大明)。
x子x
【主治】妇人三十六疾(《千金方》承泽丸中用之)。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马兰
内容:(《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