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子x 
【主治】妇人三十六疾(《千金方》承泽丸中用之)。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马兰
内容:(《日华》) 
【释名】紫菊。 
时珍曰∶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故名。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 
【集解】藏器曰∶马兰生泽旁,如泽兰而气臭,《楚词》以恶草喻恶人,北人见其花呼 
为紫菊,以其似单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 
黄赤。亦大破血,皆可用。 
时珍曰∶马兰,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似泽兰,但不 
香尔。南人多采 晒干,为蔬及馒馅。入夏高二三尺,开紫花,花罢有细子。《楚辞》无马 
兰之名,陈氏指为恶草,何据? 
x根、叶x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蛊毒。生 
捣,涂蛇咬(大明)。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发明】时珍曰∶马兰辛平,能入阳明血分,故治血与泽兰同功。近人用治痔漏云有效, 
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盐醋,白水煮食,并饮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饮日日 
服之。仍用煎水入盐少许,日日熏洗之。《医学集成》云∶治痔用马兰根,捣敷片时,看肉 
平即去之。稍迟,恐肉反出也。 
【附方】新六。 
诸疟寒热∶赤脚马兰捣汁,入水少许,发日早服,或入少糖亦可。(《圣济总录》)绞肠 
沙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立安。(《寿域神方》) 
打伤出血∶竹节草即马兰,同旱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 
入刀口。(《摘玄方》) 
喉痹口紧∶用地白根即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 
开。(孙一松《试效方》) 
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钟,煎一钟,食前温服以利 
小水,四五日愈。(杨起《简便方》) 
缠蛇丹毒∶马兰、甘草擂醋搽之。(《济急方》) 
【附录】麻伯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酸、无毒。主益气出汗。一名君莒,一名衍草, 
一名道止,一名自死。生平陵,如兰,叶黑浓白裹茎,实赤黑。九月采根。相乌又曰∶味苦。 
主阴痿。一名乌葵。如兰香,赤茎,生山阳,五月十五日采,阴干。天雄草又曰∶味甘,温, 
无毒。主益气阴痿。生山泽中,状如兰,实如大豆,赤色。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益奶草
内容:(《拾遗》) 
藏器曰∶味苦,平,无毒。主五痔脱肛,止血。炙令香,浸酒服。生永嘉山谷,叶如泽 
兰,茎赤,高二、三尺也。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香薷
内容:(音柔。《别录》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香柔(《食疗》)、香茸(同上)、 
香菜(《千金》)、蜜蜂草(《纲目》)。 
时珍曰∶薷,本作 。《玉篇》云∶ 菜苏之类,是也。其气香,其叶柔,故以名之。 
草初生曰茸,孟诜《食疗》作香戎者,非是。俗呼蜜蜂草,象其花房也。 
【集解】弘景曰∶家家有此,作菜生食。十月中取干之。 
颂曰∶所在皆种,但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细,寿春及新安皆有之。彼间又有一种石 
香,生石上,茎叶更细,色黄而辛香弥甚,用之尤佳。吴人以为茵陈用之。 
宗 曰∶香薷生山野间,荆湖南北、二川皆有之,汴、洛作圃种之,暑月亦作菜蔬。叶 
如茵陈,花茸紫,连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气。 
时珍曰∶香薷有野生,有家莳。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 
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颇似黄荆叶而小,九月 
开紫花成穗。有细子细叶者,仅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 
【修治】 曰∶凡采得去根留叶,锉曝干,勿令犯火。服至十两,一生不得食白山桃也。 
时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别录》)。去热风,猝转筋者。煮 
为末水服,止鼻衄(孟诜)。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大明)。春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 
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汪颖)。主香港脚寒 
【发明】弘景曰∶霍乱煮饮无不瘥者,作煎除水肿尤良。 
颂曰∶霍乱转筋者,单煮服之。若四肢烦冷,汗出而渴者,加蓼子同煮服。 
震亨曰∶香薷属金与水,有彻上彻下之功。解暑利小便,又治水甚捷,以大叶者浓煎丸 
服。肺得之,清化行而热自降也。 
时珍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 
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 
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 
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 
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 
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前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 
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一士妻自腰以下 肿,面 
目亦肿,喘急欲死,不能伏枕,大便溏泄,小便短少,服药罔效。时珍诊其脉沉而大,沉主 
水,大主虚,乃病后冒风所致,是名风水也。用《千金》神秘汤加麻黄,一服喘定十之五。 
再以胃苓汤吞深师薷术丸,二日小便长,肿消十之七,调理数日全安。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 
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附方】旧四,新六。 
一切伤暑∶《和剂局方》香薷饮∶治暑月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真邪相干,便致吐利, 
或发热头痛体痛,或心腹痛,或转筋,或干呕,或四肢逆冷,或烦闷欲死,并主之。用香薷 
一斤,浓朴(姜汁炙)、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酒半盏,煎一 
盏,水中沉冷,连进二服立效。《活人书》 
水病洪肿∶胡洽居士香薷煎∶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釜中,以水淹过三寸,煮使气 
力都尽,去滓澄之,微火煎至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服,日渐增之,以小便利 
则愈。(苏颂《图经本草》) 
通身水肿∶深师薷术丸∶治暴水风水气水,通身皆肿,服至小便利为效。用香薷叶一斤, 
水一斗,熬极烂去滓,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日五、 
夜一服。(《外台秘要》)四时伤寒,不正之气。用水香薷为末,热酒调服一、二钱,取汗。 
(《卫生易简方》)心烦胁痛,连胸欲死者。香薷捣汁一二升服。(《肘后》) 
鼻衄不止∶香薷研末,水服一钱。(《圣济总录》)舌上出血如钻孔者。香薷煎汁服一升, 
日三服(《肘后方》)。 
口中臭气∶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小儿发迟∶陈香薷二两,水一盏,煎汁三分,入猪脂半两,和匀,日日涂之。(《永类 
钤方》) 
白秃惨痛∶即上方入胡粉,和涂之。(《子母秘录》)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石香
内容:(宋《开宝》附) 
【释名】石苏。 
【集解】志曰∶石香 ,生蜀郡陵、荣、资、简、州,及南中诸处,生山岩石缝中。二 
月、八月采,苗茎花实俱可用。 
宗 曰∶处处有之,但山中临水附崖处或有之,不必山岩石缝也。九月、十月尚有花 
时珍曰∶香薷、石香薷,一物也,但随所生而名尔。生平地者,叶大;崖石者叶细, 
可通用之。 
【气味】辛香,温,无毒。 
【主治】调中温胃,止霍乱吐泻,心腹胀满,脐腹痛肠鸣,(《开宝》)。功比香薷更胜(萧 
炳)。制硫黄(时珍)。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爵床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爵麻(《吴普》)、香苏(《别录》)、赤眼老母草(《唐本》)。 
时珍曰∶爵床不可解。按吴氏本草作爵麻,甚通。 
【集解】别录曰∶爵床生汉中川谷及田野。恭曰∶此草生平泽熟田近道旁,似香 ,叶 
长而大,或如荏且细,俗名赤眼老母草。时珍曰∶原野甚多。方茎对节,与大叶香薷一样。 
但香薷搓之气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为别。 
x茎叶x 
【气味】咸,寒,无毒。时珍曰∶微辛。 
【主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本经)疗血胀下气。治杖 
疮,捣汁涂之立瘥。(苏恭) 赤车使者(唐本草) 
【释名】小锦枝(炮炙论。) 
【集解】恭曰∶赤车使者,苗似香 、兰香,叶茎赤,根紫赤色,八月、九月采根,晒 
干。 
保升曰∶生荆州、襄州,根紫如茜根,二月、八月采。时珍曰∶此与爵床相类,但以根 
色紫赤为别尔。 
x根x 
【修治】 曰∶此草原名小锦枝。凡用并粗捣,以七岁童子小便拌蒸,晒干入药。 
【气味】辛、苦,温,有毒。(权曰∶有小毒。) 
【主治】风冷邪疰,蛊毒症瘕,五脏积气。(苏恭)治恶风冷气。服之悦泽肌皮,好颜 
色(甄权)。 
【发明】颂曰∶古方治大风风痹,有赤车使者酒。今人稀用,鲜有识者。 
时珍曰∶上古辟瘟疫邪气,有赤车使者丸。此药不怪,苟加询采,必能得之,但古今名 
称或不同耳。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假苏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姜芥(《别录》)、荆芥(《吴普》)、鼠 (《本经》)。 
弘景曰∶假苏方药不复用。 
恭曰∶此即菜中荆芥也,姜芥声讹尔。先居草部,今录入菜部。 
士良曰∶荆芥本草呼为假苏。假苏又别是一物。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呼为 
苏。 
颂曰∶医官陈巽言∶江左人谓假苏、荆芥实两物。苏恭以本草一名姜芥,荆姜声讹,谓 
为荆芥,非矣。 
时珍曰∶按《吴普本草》云∶假苏一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普乃东汉末 
人,去《别录》时未远,其言当不谬,故唐人苏恭祖其说。而陈士良、苏颂复启为两物之疑, 
亦臆说尔。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 
【集解】《别录》曰∶假苏生汉中川泽。 
颂曰∶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 
为要药,并取花实成穗者,曝干入药。又有胡荆芥,俗呼新罗荆芥。又有石荆芥,生山石间。 
体性相近,入药亦同。 
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二月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茎细叶, 
似独帚叶而狭小,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如葶苈子状, 
黄赤色,连穗收采用之。 
【正误】藏器曰∶张鼎《食疗本草》,荆芥一名析 ,误矣。菥 自有本条,见草部。 
时珍曰∶汪机《本草会编》,言假苏是白苏,亦误矣。白苏乃荏也。见后。 
x茎穗x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作菜食久,动渴疾,熏人五脏神。反驴肉、无鳞鱼,详后发明下。 
【主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本经》)。去邪,除劳渴 
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肿毒(藏器)。单用治恶风贼风,口面 斜,遍 
身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瓦斯,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甄权)。 
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 
眩,手足筋急(士良)。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皆可食,并煎茶饮之。以豉汁 
煎服,治暴伤寒,能发汗(《日华》)。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苏颂)。产后中风身强直, 
研末酒服(孟诜)。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 , 
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时珍)。 
【发明】元素曰∶荆芥辛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 
好古曰∶肝经气分药也。能搜肝气。 
时珍曰∶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 
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其治风也,贾丞相称为再生丹,许学 
士谓有神圣功,戴院使许为产后要药,萧存敬呼为一捻金,陈无择隐为举卿古拜散,夫岂无 
故而得此隆誉哉?按《唐韵》∶荆字,举卿切,芥字古拜切。盖二字之反切,隐语以秘其方 
也。 
又曰∶荆芥反鱼蟹河豚之说,本草医方并未言及,而稗官小说往往载之。按李廷飞《延 
寿书》云∶凡食一切无鳞鱼,忌荆芥。食黄 鱼后食之,令人吐血,惟地浆可解。与蟹同 
食,动风。又《蔡绦铁围山丛话》云∶予居岭峤,见食黄颡鱼犯姜芥者立死,甚于钩吻。洪 
迈《夷坚志》云∶吴人魏几道,啖黄颡鱼羹,后采荆芥和茶饮。少顷足痒,上彻心肺,狂走, 
足皮欲裂。急服药,两日乃解。陶九成《辍耕录》云∶凡食河豚,不可服荆芥药,大相反。 
予在江阴见一儒者,因此丧命。《苇航纪谈》云∶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杨诚斋曾见一人 
,立致于死也。时珍按∶荆芥乃日用之药,其相反如此,故详录之,以为警戒。又按《物类 
相感志》言∶河豚用荆芥同煮,三五次换水,则无毒。其说与诸书不同,何哉?大抵养生者 
,宁守前说为戒可也。 
【附方】旧四,新二十七。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千金方》) 
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风热牙痛∶荆芥根、乌 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小儿惊痫一百二十种。用荆芥穗 
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为末,糊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姜汤下二十丸,日二服。 
(《医学集成》)一切偏风,口眼 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同入砂盆内研烂,生绢 
绞汁,于瓷器中煎成膏,漉去滓三分之一,将二分晒干,为末,以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白汤下,早暮各一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中风口噤∶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立愈,名荆芥散。贾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谈录》, 
前后用之甚验。其子名顺者,病此已革,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 
产后中风∶华佗愈风散∶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螈 如角弓,或产后血运,不省人 
事,四肢强直,或筑心眼倒,吐泻欲死。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 
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挑齿灌之,龈噤则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大抵产后太暖,则汗出而 
腠理疏,则易于中风也。 
时珍曰∶此方诸书盛称其妙。姚僧坦《集验方》以酒服,名如圣散,云药下可立待应效 
。陈氏方名举卿古拜散。萧存敬方用古老钱煎汤服,名一捻金。王贶《指迷方》加当归等分 
,水煎服。许叔微《本事方》云∶此药委有奇效神圣之功。一妇人产后睡久,及醒则昏昏如 
醉,不省人事。医用此药及交加散,云∶服后当睡,睡中必以左手搔头。用之果然。昝殷《产 
宝方》云∶此病多因怒气伤肝,或忧气内郁,或坐草受风而成,急宜服此药也。戴原礼《证 
治要诀》名独行散。贾似道《悦生随抄》呼为再生丹。产后迷闷,因怒气发热迷闷者。独行 
散∶用荆芥穗,以新瓦半炒半生为末。童子小便服一二钱。若角弓反张,以豆淋酒下。或锉 
散,童尿煎服极妙。盖荆芥乃产后要药,而角弓反张,乃妇人急候,得此证者,十存一二而 
已。(戴原礼《要诀》) 
产后血运∶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取干荆芥穗捣筛末。每用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 
调匀,热服。立效。口噤者挑齿,口闭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医用之,无不如神也。(《图 
经本草》)产后血眩风虚,精神昏冒。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为末。水服 
三钱。若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 
产后下痢∶大荆芥四、五穗(于盏内烧存性,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许。以沸汤些须 
调下。此药虽微,能愈大病,不可忽之。(《深师方》) 
产后鼻衄∶荆芥(焙)研末。童子小便服二钱,《海上方》也。(《妇人良方》) 
九窍出血∶荆芥煎酒,通口服之。(《直指方》)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过者。荆芥 
烧研,陈皮汤服二钱,不过二服也。 
吐血不止∶《经验方》∶用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干穗为末亦可。《圣惠方》∶ 
用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集简》) 
崩中不止∶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