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合)。和匀,分二服。连用即通也。消渴引饮,小便不利∶葵根五两,水三大盏,煮汁,平
旦服,日一服。(并《圣惠方》)
每日平旦服二升。(《外台秘要》)
漏胎下血,血尽子死∶葵根茎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瘭疽恶毒,肉中忽生一 子,大如豆粟,或如梅李,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 有核,
核有深根,应心,能烂筋骨,毒入脏腑即杀人∶但饮葵根汁,可折其热毒。(姚僧坦《集验
方》)。
妒乳乳痈∶葵茎及子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昝殷《产宝》)
身面疳疮,出黄汁者∶葵根烧灰,和猪脂涂之。
(《食疗本草》)
小儿蓐疮∶葵根烧末敷之。(《子母秘录》)
小儿紧唇∶葵根烧灰,酥调涂之。(《圣惠方》)
口吻生疮∶用经年葵根,烧灰敷之。(《外台秘要》)
蛇虺螫伤∶葵根捣涂之。(《古今录验》)
解防葵毒∶葵根捣汁饮之。(《千金方》)
x冬葵子x
《别录》曰∶十二月采之。
机曰∶子乃春生,不应十二月可采也。
【气味】甘,寒,滑,无毒。黄芩为之使。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本经》)。
疗妇人乳难内闭,肿痛(《别录》)。出痈疽头(孟诜)。下丹石毒
滑胎治痢(时珍)。
【发明】时珍曰∶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
功用相同。按∶陈
留蓄作痈毒者。
行津液,极验。乃上蔡张不愚方也。
【附方】旧九,新一十四。
煮取一升服。不瘥更作。
《圣惠》∶用葵子(末)、人乳汁等分。和服立通。
《肘后方》∶用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纳猪脂
一丸如鸡子,顿服。《千金》∶用葵子为末,猪脂和丸梧子
小便血淋∶葵子一升,水三升,煮汁,日三服。(《千金方》)
妊娠患淋∶冬葵子一升,水三升,煮二升,分服。(《千金方》)
妊娠下血∶方同上。
产后淋沥不通∶用葵子一合,朴硝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硝服之。(《集验方》)
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用葵子、茯苓各三两。为散。饮服方
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若转胞者,加发灰,神效。(《金匮要略》)
生产困闷∶冬葵子一合,捣破。水二升,煮汁半升,顿服,少时便产。昔有人如此服之,
登
倒生口噤∶冬葵子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匕,效。(《产书》)
乳汁不通∶方见发明。
胎死腹中∶葵子为末,酒服方寸匕。若口噤不开者,灌之,药下即苏。(《千金方》)
胞衣不下∶冬葵子一合,牛膝一两,水二升,煎一升服。(《千金方》)
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蜡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午日取花 手,亦去疟。(《圣惠方》)
痈肿无头∶孟诜曰∶三日后,取葵子二百粒,水吞之,当日即开也。《经验后方》云∶
只吞一粒即破。如吞两粒,则有两头也。
便毒初起∶冬葵子末,酒服二钱。(《儒门事亲》)
面上 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
隐
解蜀椒毒∶冬葵子煮汁饮之。(《千金方》)
伤寒劳复∶葵子二升,粱米一升,煮粥食,取汗立安。(《圣惠》)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蜀葵
内容:(宋《嘉 》)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并入有名未用《别录》吴葵华。
【释名】戎葵(《尔雅》)、吴葵。
藏器曰∶《尔雅》云∶ (音坚),戎葵也。郭璞注云∶今蜀葵也。叶似葵,花如木槿花。
戎蜀其所自来,因以名之。
时珍曰∶罗愿《尔雅翼》∶吴葵作胡葵,云胡,戎也。《夏小正》云∶四月小满后五
日,吴葵华,《别录》吴葵,即此也。而唐人不知,退入有名未用。《嘉 本草》重于菜部出
蜀葵条。盖未读《尔雅注》及《千金方》,吴葵一名蜀葵之文故也。今并为一。
【集解】颂曰∶蜀葵似葵,花如木槿花,有五色。小花者名锦葵,功用更强。
时珍曰∶蜀葵处处人家植之。春初种子,冬月宿根亦自生苗,嫩时亦可茹食。叶
似葵菜而大,亦似丝瓜叶,有岐叉。过小满后长茎,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深红
浅红紫黑白色、单叶千叶之异。昔人谓其疏茎密叶、翠萼艳花、金粉檀心者,颇善
状之。惟红、白二色入药。其实大如指头,皮薄而扁,内仁如马兜铃仁及芜荑仁,轻虚易种。
其秸剥皮,可缉布作绳。一种小者名锦葵,即荆葵也。《尔雅》谓之 (音乔)。其
铢钱,粉红色,有紫缕纹。掌禹锡《补注本草》,谓此即戎葵,非矣。然功用亦相似。
x苗x
【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思邈曰∶不可久食,钝人志性。若被狗啮者食之,永不瘥也。
李廷飞曰∶合猪肉食,人无颜色。
【主治】除客热,利肠胃(思邈)。煮食,治丹石发,热结,
(藏器)。作蔬食,滑窍治淋,润燥易产(时珍)。捣烂涂火疮,烧研敷金疮(大明)。
x根茎x
【主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藏器)。
【发明】宗 曰∶蜀葵,四时取红色、单叶者根,阴干,治带下,排脓血恶物,
【附方】新七。
小便淋痛∶葵花根洗锉,水煎五七沸,服之如神。(《卫生宝鉴》)
小便血淋∶葵花根二钱,车前子一钱,水煮,日服之。(《简便单方》)
小便尿血∶葵茎,无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肠胃生痈∶怀忠丹∶治内痈有败血,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
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为末,黄蜡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二
十丸。待脓血出尽,服十宣散补之。(《坦仙皆效方》)
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捣烂,入井华水调稠贴之。(《普济方》)。
小儿吻疮,经年欲腐∶葵根烧研敷之。(《圣惠方》)
小儿口疮∶赤葵茎(炙干)为末,蜜和含之。(《圣惠方》)吴葵华(《别录》)
【气味】咸,寒,无毒。
《禹锡》曰∶蜀葵华∶甘,冷,无毒。
【主治】理心气不足(《别录》)。小儿风疹 疟(《嘉 》)。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
润燥,通窍,利大小肠(时珍)。
【发明】张元素曰∶蜀葵花,阴中之阳也。赤者治赤带;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血燥;白
者治气燥,皆取其寒滑润利之功也。又紫葵花,入染髭发方中用。
【附方】旧三,新四。
二、三日则杀人∶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水一大盏,煎服。根亦可用。
疟邪热∶蜀葵花白者,阴干为末,服之。午日取花 手,亦能去疟。(苏颂《图经本
草》)
妇人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困∶用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空心温酒服二
钱匕。赤带用赤葵,白带用白葵。(《圣惠方》)
横生倒产∶葵花为末,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酒渣赤鼻∶蜀葵花研末,腊猪脂和匀,夜敷旦洗。(《仁存方》)
误吞针钱∶葵花煮汁服之。(《普济方》)
蜂蝎螫毒∶五月五日午时,收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阴干为末,水调涂之。(《肘
后
x子x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治一切疮疥并瘢疵赤靥(大明)。
【发明】时珍曰∶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蜀葵子炒,入宣毒药中最验。又催生方∶
用子二钱,滑石三钱,为末。顺流水服五钱,即下。
【附方】旧一,新二。
大小便闭不通者∶用白花胡葵子为末,煮浓汁服之。(《千金方》)
石淋破血∶五月五日,收葵子炒研,食前温酒下一钱,当下石出。(《圣惠方》)
痈肿无头∶蜀葵子为末,水调敷之。(《经验后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菟葵
内容:(《唐本草》)
【释名】天葵(《图经》)、
【集解】恭曰∶菟葵苗如石龙芮,而叶光泽,花白似梅,其茎紫黑,煮啖极滑。所在下
泽田间皆有,人多识之。六月、七月采茎叶,曝干入药。
禹锡曰∶郭璞注《尔雅》云∶菟葵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 之可食而滑。
宗 曰∶菟葵,绿叶如黄蜀葵,其花似拒霜,甚雅,其形至小,如初开单叶蜀葵。有檀
心,色如牡丹姚黄蕊,则蜀葵也。唐刘梦得所谓菟葵燕麦动摇春
时珍曰∶按∶郑樵《通志》云∶菟葵,天葵也。状如葵菜,叶大如钱而浓,面青背
微紫,生于崖石。凡丹石之类,得此而后能神。所以《雷公炮炙论》云∶如要形坚,岂忘紫
背,谓其能坚铅也。此说得于天台一僧。又按∶南宫从《
灵草也。生于水际。取自然汁煮汞则坚,亦能煮八石拒火也。又按∶初虞世《古今录验》云∶
五月五前斋戒
以手摩桑阴一遍,口啮菟葵及五叶草嚼熟,以唾涂手,熟揩令遍。再斋七日,不得洗手。后
有蛇虫蝎虿咬伤者,以此手摩之,即愈也。时珍窃谓∶古有咒由一科,此亦其类,但不知必
用菟葵,取何义也?
x苗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诸疮捣汁饮之。涂疮能解毒止痛(《唐本》)。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黄蜀葵
内容:(宋《嘉 》)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
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
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
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
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
皮可作绳索。
x花x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嘉 》)。
消痈肿。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
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
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x子及根x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
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
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
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龙葵
内容:(《唐本草》)
【校正】并入《图经》、老鸦眼睛草。
【释名】苦葵(《图经》)、苦菜(《唐本》)、
天泡草(《纲目》)、老鸦酸浆草(《纲目
时珍曰∶龙葵,言其性滑如葵也。苦以菜味名,茄以叶形名;天泡、老鸦眼睛皆以子形
名也。与酸浆相类,故加老鸦以
物异也。
【集解】弘景曰∶益州有苦菜,乃是苦 。恭曰∶苦 ,即龙葵也,俗亦名苦菜,
非荼也。龙葵所在有之,关河间谓之苦菜,叶圆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
食,不任生啖。
颂曰∶龙葵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排风而无毛,花白色,子亦
似排风子,生青熟黑,其赤者名赤珠,亦可入药。又曰∶老鸦眼睛草,生江湖间。叶如茄子
叶,故名天茄子。或云∶即漆姑草也。漆姑即蜀羊泉,已见《本经》草部。人亦不能决识之。
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
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
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
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苏颂《图经》菜部既注
龙葵,复于外类重出老鸦眼睛草,盖不知其即一物也。又谓老鸦眼睛是蜀羊泉,误矣。蜀羊
泉叶似菊,开紫花,子类枸杞,详见草部本条。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
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
今并正之。
x苗x
【气味】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唐本》)。治风,补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苏颂)。
消热散血,压丹石毒宜食之(时珍)。
【附方】旧一。
去热少睡∶龙葵菜同米,煮作羹粥食之。(《食医心镜》)
x茎、叶、根x
【气味】同苗。
【主治】捣烂和土,敷疔肿火丹疮,良(孟诜)。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时
珍)。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苏颂)。
【附方】旧四,新九。
通利小便∶方见上。
从高坠下欲死者∶取老鸦眼睛草茎叶捣汁服,以渣敷患处。(《唐瑶经验方》)
火焰丹肿∶老鸦眼睛草叶,入醋细研敷之,能消赤肿。(苏颂《图经本草》)
痈肿无头∶龙葵茎叶捣敷。(《经验方》)
发背痈疽成疮者∶苏颂《图经》云∶用龙葵一两(为末),麝香一分。研匀,涂之甚善。
《
诸疮恶肿∶老鸦眼睛草擂酒服,以渣敷之。(《普济方》)
疔肿毒疮,黑色 肿者,乃服丹石毒也;赤色者,肉面毒也∶用龙葵根一握(洗切),
乳
香末、黄连三两,杏仁六十枚,和捣作饼,浓如三钱,依疮大小敷之,觉痒即换去。痒不可
忍,切勿搔动。候炊久,疮中似石榴子戢戢然,乃去药。时时以甘草汤温洗,洗后以蜡贴之。
终身不得食羊血。如无龙葵,以蔓荆根代之。(《圣济总录》)
天泡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
吐血不止∶天茄子苗半两,人参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下。(《圣济总录》)
辟除蚤虱∶天茄叶铺于席下,次日尽死。
多年恶疮∶天茄叶贴之,或为末贴。(《救急良方》)
产后肠出不收∶老鸦酸浆草一把,水煎,先熏后洗,收乃止。(《救急方》)子(七月采
之)
【主治】疔肿(《唐本》)。明目轻身甚良(甄权)。治风,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苏颂)。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龙珠
内容:(《拾遗》)
【释名】赤珠。
颂曰∶龙葵子赤者名赤珠,象形也。
【集解】甄权曰∶龙葵,赤珠者,名龙珠,
藏器曰∶龙珠生道旁,子圆似龙葵,但熟时正赤耳。
时珍曰∶龙珠、龙葵,虽以子之黑赤分别,其实一物二色,强分为二也。
x苗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能变白发,令人不睡。主诸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藏器)。
【发明】权曰∶龙珠,服之变白令黑,耐老。若能生食得苦者,不食他菜,十日后即有
灵异也。不与葱、薤同啖。根亦入药用。
x子x
【气味】同菜。
【主治】疔肿(藏器)。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酸浆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菜部苦耽,草部酸浆、灯笼草,俱并为一。
【释名】醋浆(《本经》)、苦 (音针)、苦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