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枚,同 
煎令酥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莨菪子三撮,吞之,日五六度。光禄李丞服之,神验。(孟 
诜《必效方》)年久呷嗽,至三十年者∶莨菪子、木香、熏黄等分,为末。以羊脂涂青纸上, 
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崔行功纂要方》) 
水肿蛊胀∶方见兽部羚羊下。 
积冷 癖,不思饮食,羸困者∶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枣四十九个。水三升, 
煮干,只取枣去皮核。每空心食一 
个,米饮下,觉热即止。(《圣济录》)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 
烧存性。每粟 
(《圣惠方》) 
冷疳痢下∶莨菪子为末,腊猪脂和丸,绵裹枣许,导下部。因痢出,更纳新者。不过三 
度瘥。 
(孟诜《必效方》) 
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久痢不止,变种种痢,兼脱肛∶莨菪丸∶用莨菪子一 
升(淘 
去浮者,煮令芽出,晒干,炒黄黑色),青州枣一升(去皮核),酽醋二升,同煮,捣膏丸梧 
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圣惠方》) 
肠风下血∶莨菪煎∶用莨菪实一升(曝干捣筛),生姜半斤(取汁)。银锅中更以无灰酒 
二升投 
之,上火煎如稠饧,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五升即止。慢火煎令可丸,大如梧子。每旦酒饮 
通下三丸,增至五、七丸止。若丸时粘手,则以菟丝粉衬隔之。火候忌紧,药焦则失力也。 
初服微热,勿怪。疾甚者,服过三日,当下利。疾去,利亦止。绝有效。(《箧中方》) 
脱肛不收∶莨菪子炒研敷之。(《圣惠方》) 
风牙虫牙∶《瑞竹堂方》∶用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内烧烟,竹筒引烟,入虫孔内,熏之 
即死, 
永不发。《普济方》∶用莨菪子入瓶内,以热汤淋下,口含瓶口,令气熏之。冷更作,尽三合 
乃止。有涎津可去,甚效。《备急方》∶用莨菪子数粒纳孔中,以蜡封之,亦效。 
牙齿宣落风痛∶莨菪子末,绵裹咬之,有汁勿咽。(《必效方》) 
风毒咽肿,咽水不下,及瘰 咽肿∶水服莨菪子末两钱匕,神良。(《外台秘要》) 
乳痈坚硬∶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盏,服之。不得嚼破。(《外台秘要》) 
石痈坚硬不作脓者。莨菪子为末,醋和,敷疮头,根即拔出。(《千金方》) 
恶疮似癞,十年不愈者∶莨菪子烧研敷之。(《千金方》) 
打扑折伤∶羊脂调莨菪子末,敷之。(《千金方》) 
恶犬咬伤∶莨菪子七枚,吞之,日三服。(《千金方》) 
x根x 
【气味】苦,辛,有毒。 
【主治】邪疟,疥癣,杀虫(时珍)。 
【附方】新六。 
疟疾不止∶莨菪根烧炭,水服一合。量人强弱用。(《千金方》) 
恶癣有虫∶莨菪根捣烂,蜜和敷之。(《千金翼》) 
趾间肉刺∶莨菪根捣汁涂之。《雷公炮炙论》序云∶脚生肉刺, 系菪根。谓系于 带 
上也 
狂犬咬人∶莨菪根和盐捣敷,日三上。(《外台秘要》) 
恶刺伤人∶莨菪根,水煮汁浸之,冷即易。神方也。(《千金方》) 
箭头不出∶万圣神应丹∶端午前一日,不语,寻见莨菪科,根本枝叶花实全好者。道云∶ 
先 
生!你却在这里。道罢,用柴灰自东南起围了,以木 子掘取根下周回土。次日日未出时, 
依前不语,用 头取出,洗净。勿令鸡犬妇人见,于净室中,以石臼捣如泥,丸弹子大,黄 
丹为衣,以纸袋封,悬高处阴干。遇有箭头不出者,先以象牙末贴疮口,后用绯帛袋盛此药, 
放脐中,绵兜肚系了,当便出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方)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云实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员实(《别录》)、云英(《别录》)、天豆(《吴普》)、马豆(《图经》)、羊石 
子(《 
时珍曰∶员,亦音云,其义未详。豆以子形名。羊石当作羊矢,其子肖之,故 
【集解】《别录》曰∶云实,生河间川谷。十月采,曝干。 
普曰∶茎高四、五尺,大茎中空。叶如麻,两两相值。六月花,八月、九月实,十月采。 
弘景曰∶处处有之。子细如葶苈子而小黑,其实亦类莨菪。烧之致鬼,未见其法术。 
恭曰∶云实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黄黑似豆,故名天豆。丛生泽旁,高五、六尺。叶如细 
槐, 
亦如苜蓿。枝间微刺。俗谓苗为草云母。陶云似葶苈者,非也。 
保升曰∶所在平泽有之。叶似细槐,花黄白色,其荚如豆,其实青黄色,大若麻子。五 
月、六月采实。 
颂曰∶叶如槐而狭长,枝上有刺。苗名臭草,又名羊石子草。实名马豆。三月、四月采 
苗, 
十月采实,过时即枯落也。 
时珍曰∶此草山原甚多,俗名粘刺。赤茎中空,有刺,高者如蔓。其叶如槐。三月开黄 
花,累然满枝。荚长三寸许,状如肥皂荚。内有子五六粒,正如鹊豆,两头微尖,有黄黑斑 
纹,浓壳白仁,咬之极坚,重有腥气。 
x实x 
【修治】 曰∶凡采得,粗捣,相对拌浑颗橡实,蒸一日,拣出曝干。 
【气味】辛,温,无毒。《别录》曰∶苦。普曰∶神农∶辛,小温;黄帝∶咸;雷公∶ 
苦。 
【主治】泄痢肠 ,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本经》)。消渴(《别 
录》)。治疟多用(苏颂)。主下 脓血(时珍)。 
【附方】新一。 
下不止∶云实、女萎各一两,桂半两,川乌头二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 
水下,日三服。(《肘后方》) 
x花x 
【主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本经》)。杀精物,下水。烧之 
致鬼(《别录》)。 
【发明】时珍曰∶云实花既能令人见鬼发狂,岂有久服轻身之理,此古书之讹也。 
x根x 
【主治】骨哽及咽喉痛。研汁咽之(时珍)。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蓖麻
内容:(蓖音卑。《唐本草》) 
【释名】颂曰∶叶似大麻,子形宛如牛蜱,故名。 
时珍曰∶蓖亦作 。 ,牛虱也。其子有麻点,故名蓖麻。 
【集解】恭曰∶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麻叶而甚大,结子如牛蜱。今胡中来者,茎赤, 
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用之亦良。 
颂曰∶今在处有之。夏生苗,叶似 草而大浓。茎赤有节如甘蔗,高丈余。秋生细花, 
随便 
时珍曰∶其茎有赤有白,中空。其叶大如瓠叶,每叶凡五尖。夏秋间丫里抽出花穗,累 
累黄色。每枝结实数十颗,上有刺,攒簇如 毛而软。凡三、四子合成一颗,枯时劈开,状 
如巴豆,壳内有子,大如豆。壳有斑点,状如牛 。再去斑壳,中有仁,娇白如续随子仁, 
有油可作印色及油纸。子无刺者,良;子有刺者, 
x子x 
【修治】 曰∶凡使勿用黑夭赤利子,缘在地蒌上生,是颗两头尖有毒。其蓖麻子,节 
节有黄黑斑。凡使以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用。 
时珍曰∶取蓖麻油法∶用蓖麻仁五升捣烂,以水一斗煮之,有沫撇起,待沫尽乃止。去 
水,以沫煎至点灯不炸、滴水不散为度。 
【气味】甘、辛,平,有小毒。 
时珍曰∶凡服蓖麻者,一生不得食炒豆,犯之必胀死。其油能伏丹砂、粉霜。 
【主治】水症。以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恶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瘥则止。 
又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浮肿,尸疰恶气,榨取油涂之(《唐本》)。研敷疮痍疥癞。涂 
手足心,催生(大明)。治瘰 。取子炒熟去皮,每卧时嚼服二三枚,渐加至十数枚, 
有效(宗 )。主偏风不遂,口眼 斜,失音口噤,头风耳聋,舌胀喉痹, 喘香港脚,毒肿 
丹 
瘤,汤火伤,针刺入肉, 
毒(时珍)。 
【发明】震亨曰∶蓖麻属阴,其性善收,能追脓取毒,亦外科要药。 
之滞物,故取胎产胞衣、剩骨胶血者用之。 
时珍曰∶蓖麻仁甘辛有毒热,气味颇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气。其性善走,能开通 
诸窍经络,故能治偏风、失音口噤、口目 斜、头风七窍诸病,不止于出有形之物而已。盖 
鹈鹕油能引药气入内,蓖麻油能拔病气出外,故诸膏多用之。一人病偏风,手足不举。时珍 
用此油同羊脂、麝香、鲮鲤甲等药,煎作摩膏,日摩数次,一月余渐复。兼服搜风化痰养血 
之剂,三月而愈。一人病手臂一块肿痛,亦用蓖麻捣膏贴之,一夜而愈。一人病气郁偏头痛, 
用此同乳香、食盐捣 太阳穴,一夜痛止。一妇产后子肠不收,捣仁贴其丹田,一夜而上。 
此药外用屡奏奇勋,但内服不可轻率尔。或言捣膏以箸点于鹅马六畜舌根下,即不能食,或 
点肛内,即下血死,其毒可知矣。 
【附方】旧九,新三十二。 
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铜锅盛油,着酒中一日,煮之令熟。 
细细服之。(《外台秘要》) 
口目 斜∶蓖麻子仁捣膏,左贴右,右贴左,即正。《妇人良方》∶用蓖麻子仁七七粒, 
研作 
饼,右 安在左手心;左 ,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即换,五 
一方∶用蓖麻子仁七七粒, 
巴豆十九粒,麝香五分,作饼如上用。 
风气头痛不可忍者∶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解发出气,甚验。《德 
生堂 
方》∶用蓖麻油纸剪花,贴太阳亦效。又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筒插 
入鼻中,下清涕即止。 
八种头风∶蓖麻子、刚子各四十九粒(去壳),雀脑芎一大块。捣如泥,糊丸弹子大, 
线穿挂 
风处阴干。用时先将好末茶调成膏子涂盏内,后将炭火烧前药烟起,以盏覆之。待烟尽,以 
百沸葱汤点盏内茶药服之。后以绵被裹头卧,汗出避风。(《袖珍方》) 
鼻窒不通∶蓖麻子仁(去皮)三百粒,大枣(去皮核)十五枚。捣匀,绵裹塞之。一日 
一易,三十余日闻香臭也。(《普济方》) 
天柱骨倒,小儿疳疾及诸病后,天柱骨倒,乃体虚所致,宜生筋散贴之∶木鳖子六个(去 
壳), 
蓖麻子六十粒(去壳)。研匀。先包头擦项上令热,以津调药贴之。(《郑氏小儿方》) 
五种风痫,不问年月远近∶用蓖麻子仁二两,黄连一两,用银石器纳水一大碗,文武火 
煮之。 
干即添水,三日两夜取出黄连,只用蓖麻风干,勿令见日,以竹刀每个切作四段。每服二十 
段,食后荆芥汤下,日二服。终身忌食豆,犯之必腹胀死。(《卫生宝鉴》) 
舌上出血∶蓖麻子油纸燃,烧烟熏鼻中,自止。(《摘玄方》) 
舌胀塞口∶蓖麻仁四十粒,去壳研油涂纸上,作燃烧烟熏之。未退再熏,以愈为度。有 
人舌 
肿退场门外,一村人用此法而愈。(《经验良方》) 
急喉痹塞,牙关紧急不通,用此即破∶以蓖麻子仁研烂,纸卷作筒,烧烟熏吸即通。或 
只取油作捻尤妙。名圣烟筒。 
咽中疮肿∶《杜壬方》∶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服之,连进二、三服 
效。 
《三因方》∶用蓖麻仁、荆芥穗等分。为末,蜜丸。绵包噙,咽之。 
水气胀满∶蓖麻子仁研,水解得三合。清旦一顿服尽,日中当下青黄水也。或云壮人止 
可服 
五粒。(《外台秘要》) 
香港脚作痛∶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烂,同苏合香丸贴足心,痛即止也。(《外台秘要》) 
小便不通∶蓖麻仁三粒,研细,入纸捻内,插入茎中即通。(《摘玄方》) 
喘咳嗽∶蓖麻子去壳炒熟,拣甜者食之。须多服见效。终身不可食炒豆。(《卫生易简 
方》) 
催生下胞∶崔元亮《海上集验方》∶取蓖麻子七粒,去壳研膏,涂脚心。若胎及衣下, 
便速 
洗去。不尔则子肠出,即以此膏涂顶,则肠自入也。《肘后方》云∶产难,取蓖麻子十四枚, 
每手各把七枚,须臾立下也。 
子宫脱下∶蓖麻子仁、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膏涂顶 
心 
即入。(《摘玄》) 
盘肠生产∶涂顶方同上。 
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蓖麻二个,巴豆一个,麝香一分,研贴脐中并足心。又下生 
胎, 
一月一粒,温酒吞下。(《集简方》)一切毒肿,痛不可忍∶蓖麻子仁捣敷,即止也。(《肘 
后方》)疠风鼻塌,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 
(锉 
豆大)。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劈破,面东以浸 
药水吞之。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尽更添。两月后吃大蒜、猪肉试之,如不发 
是 
小儿丹瘤∶蓖麻子五个,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之,甚效。(《修真秘旨》) 
瘰 结核∶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取效。一生不可吃炒豆。(《阮氏经验方》) 
瘰 恶疮及软疖∶用白胶香一两,瓦器溶化,去滓,以蓖麻子六十四个,去壳研膏,溶 
胶投 
之,搅匀,入油半匙头,柱点水中试软硬,添减胶油得所,以绯帛量疮大小摊贴,一膏可治 
三五疖也 
肺风面疮起白屑,或微有赤疮∶用蓖麻子仁四十九粒,白果、胶枣各三粒,瓦松三钱, 
肥皂 
一个,捣为丸。洗面用之良。(吴 《 
面上雀斑∶蓖麻子仁、密陀僧、硫黄各一钱,为末。用羊髓和匀,夜夜敷之。(《摘玄方》) 
发黄不黑∶蓖麻子仁,香油煎焦,去滓。三日后频刷之。(《摘玄方》) 
耳卒聋闭∶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捣烂,入乳小儿乳汁,和丸作铤。每 
以绵裹一枚塞之,觉耳中热为度。一日一易,二十日瘥。(《千金方》) 
汤火灼伤∶蓖麻子仁、蛤粉等分。研膏。汤伤,以油调;火灼,以水调,涂之。(《古今 
录验》) 
针刺入肉∶蓖麻子(去壳烂研),先以帛衬伤处,敷之。频看,若见刺出,即拔去,恐 
药紧弩出好肉。或加白梅肉同研尤好。(《卫生易简方》) 
竹木骨哽∶蓖麻子仁一两,凝水石二两。研匀。每以一捻置舌根,噙咽,自然不见。又 
方∶蓖麻油、红曲等分。研细,沙糖丸皂子大,绵裹含咽,痰出大良。 
鸡鱼骨哽∶蓖麻子仁研烂,入百药煎研,丸弹子大。井花水化下半丸,即下。恶犬 
咬伤∶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花研膏。先以盐水洗、吹痛处,乃贴此膏。(《 
袖珍方》) 
x叶x 
【气味】有毒。 
【主治】香港脚风肿不仁,蒸捣裹之,日二、三易即消。又油涂炙热,熨囟上,止鼻衄, 
大验(苏恭)。治痰喘咳嗽(时珍)。 
【附方】新二。 
喘痰嗽∶《儒门事亲》方∶用九尖蓖麻叶三钱,入飞过白矾二钱。以猪肉四两薄批, 
掺药 
在内,荷叶裹之,文武火煨熟。细嚼,以白汤送下。名九仙散。《普济方》∶治咳嗽涎喘,不 
问年深日近。用经霜蓖麻叶、经霜桑叶、御米壳(蜜炒)各一两。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 
一丸,白汤化下,日一服,名无忧丸。 
【附录】博落回(《拾遗》) 藏器曰∶有大毒。主恶疮瘿根,瘤赘息肉,白癜风,蛊毒 
精魅,溪毒疮 。和百丈青、鸡桑灰等分,为末敷之。蛊毒精魅当别有法。生江南山谷。茎 
叶如蓖麻。茎中空,吹之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轻用入口。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常山、蜀漆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恒山(《吴普》)、互草(《本经》)、 
时珍曰∶恒亦常也。恒山乃北岳名,在今定州。常山乃郡名,亦今真定。岂此药始产于 
此得名欤?蜀漆乃常山苗,功用相同,今并为一。 
【集解】《别录》曰∶常山生益州川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又曰∶蜀漆生 
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叶,阴干。 
弘景曰∶常山出宜都、建平。细实黄者,呼为鸡骨常山,用之最胜。蜀漆是常山苗而所 
出又异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阳山名,故是同处尔。彼人采得,萦结作丸,得时燥者佳。 
恭曰∶常山生山谷间。茎圆有节,高者不过三四尺。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三月生 
白花, 
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其草暴燥色青白,堪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矣。 
保升曰∶今出金州、房州、梁州中江县。树高三、四尺,根似荆根,黄色而破。五、六 
月采叶,名蜀漆也。 
颂曰∶今汴西、淮、浙、湖南州郡亦有之,并如上说。而海州出者,叶似楸叶,八月有 
花, 
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今天台山出一种草,名土常山,苗叶极甘。人用为饮,甘 
味如蜜,又名蜜香草,性凉益人,非此常山也。 
【修治】 曰∶采时连根苗收。如用茎叶,临时去根,以甘草细锉,同水拌湿蒸之。临 
时去甘草,取蜀漆细锉,又拌甘草水匀,再蒸,日干用。其常山,凡用以酒浸一宿,漉出日 
干,熬捣用。 
时珍曰∶近时有酒浸蒸熟或瓦炒熟者,亦不甚吐人。又有醋制者,吐人。 
x常山x 
【气味】苦,寒,有毒。《别录》曰∶辛,微寒。普曰∶神农、岐伯∶苦;桐君∶辛, 
有毒;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