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不洗,四月初五,五月十五,六月十一,七月初七,八月初二,九月初二,十月十九,十 
一月不洗,十二月十四日。徐神翁方也。(《海上方》)。 
小儿鹅口重舌∶柘根五斤(锉),水五升,煮二升,去滓,煎取五合,频涂之。无根, 
弓材亦可。(《千金方》) 
柘黄 见菜部木耳。 
x奴柘x(《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江南山野。似柘,节有刺,冬不凋。 
时珍曰∶此树似柘而小,有刺。叶亦如柞叶而小,可饲蚕。 
x刺x 
【气味】苦,小温,无毒。 
【主治】老妇血瘕,男子 癖闷痞。取刺和三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 
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藏器)。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 (音媾。亦作构)、 桑。 
颂曰∶陆机《诗疏》云∶构,幽州谓之 桑,或曰楮桑。荆扬、交广谓之 。 
之。陆佃《埤雅》作谷米之谷,训为善者,误矣。或以楮、构为二物者,亦误矣。详 
【集解】《别录》曰∶楮实生少室山,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实 
弘景曰∶此即今构树也。南人呼 纸亦为楮纸。武陵人作 皮衣,甚坚好。 
颂曰∶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纹,谓之斑 ,今人用皮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 
大相类。但取其叶似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其实初夏生,大如弹丸,青绿色,至六、七 
月渐深红色,乃成熟。八、九月采,水浸去皮、穣,取中子。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谷田 
久废必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陆氏《诗疏》云∶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 
长数丈,光泽甚好。又食其嫩芽,以当菜茹。今楮纸用之最博,楮布不见有之。医方但贵楮 
实,余亦稀用。 
大明曰∶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 。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言楮、 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 
无丫叉,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丫叉,亦 
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南人剥皮 
捣煮造纸,亦缉练为布,不坚易朽。裴渊《广州记》言∶蛮夷取 皮熟捶为揭里 布,以拟 
毡,甚暖也。其木腐后生菌耳,味甚佳好。 
楮实 亦名 实(《别录》)、楮桃 
【修治】 曰∶采得后,水浸三日,搅旋投水,浮者去之。晒干,以酒浸一伏时了,蒸 
之,从巳至亥,焙干用。《经验后方》∶煎法∶六月六日,采取 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 
升,去滓,微火煎如饧用。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别录》)。壮筋骨,助阳 
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大明)。 
【发明】弘景曰∶仙方采捣取汁和丹用,亦干服,使人通神见鬼。 
颂曰∶仙方单服,其实正赤时,收子阴干,筛末,水服二钱匕,益久乃佳。《抱朴子》 
十岁,能行及走马。 
时珍曰∶《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济生 
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按∶《南唐书》云∶烈祖食饴喉中噎, 
国 
医莫能愈。吴廷绍独请进楮实汤,一服疾失去。群医他日取用皆不验,扣廷绍。答云∶噎因 
甘起,故以此治之。愚谓此乃治骨鲠软坚之义尔,群医用治他噎,故不验也。 
【附方】新六。 
水气蛊胀∶楮实子丸,以洁净府。用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茯苓三两,白丁 
香 
一两半,为末,以膏和,丸梧桐子大。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胀减为度。后服治中汤养 
之。忌甘苦峻补及发动之物。(洁古《活法机要》)。 
肝热生翳∶楮实子研细,食后蜜汤服一钱,日再服。(《直指方》) 
喉痹喉风∶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七月七日),采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 
服之。重者以两个。(《集简方》)。 
身面石疽,状如痤疖而皮浓∶ 子捣,敷之。(《外台秘要》)。 
金疮出血∶ 子捣,敷之。(《外台秘要》)。 
目昏难视∶楮桃、荆芥穗各五百枚。为末,炼蜜丸弹子大。食后嚼一丸,薄荷汤送下, 
一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x叶x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可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别录》)。治刺风身痒(大 
明)。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捣汁三升,再三服之,良久即止。嫩芽茹之,去四肢风痹,赤白 
下痢(苏颂)。炒研搜面作 食之,主水痢(甄权)。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 
癣疮(时珍)。 
【附方】旧六,新十。 
水谷下痢∶见果部橡实下。 
老少瘴痢,日夜百余度者∶取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方寸匕,乌梅汤下,日 
再服。取羊肉裹末,纳肛中,利出即止。(杨炎《南行方》)。 
小儿下痢赤白,作渴,得水又呕逆者∶构叶炙香,以饮浆半升浸至水绿,去叶。以木瓜 
一个,切,纳汁中,煮二、三沸,去木瓜,细细饮之。 
脱肛不收∶五花构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兼涂肠头。(《圣惠方》)。 
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虚肥面肿,积年气上如水病,但脚不肿∶用 楮叶八两,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纳米煮粥,常食勿绝。(《外台秘要》)。 
猝风不语∶ 枝叶,锉细,酒煮沫出,随多少,日匕饮之。(《肘后方》)。 
人耽睡卧∶花 叶晒,研末。汤服一、二钱,取瘥止。(杨尧辅方)。 
吐血鼻血∶楮叶捣汁一、二升,旋旋温饮之。(《圣惠方》)。 
一切眼翳∶三月收 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 内,其翳自落。 
(《圣惠方》)。 
木肾疝气∶楮叶、雄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盐酒下五十丸。(《医学集成》)。 
疝气入囊∶五月五日采 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下。(《简便方》)。 
癣疮湿痒∶楮叶,捣敷。(《圣惠方》)。 
痔 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集简方》)。 
蝮蛇螫伤∶楮叶、麻叶合捣,取汁渍之。(《千金方》)。 
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啜之。(《十便良方》) 
x枝茎x 
【主治】瘾疹痒,煮汤洗浴(《别录》)。 
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时珍)。 
【附方】旧一,新一。 
头风白屑∶楮木作枕,六十日一易新者。(《外台秘要》)。 
暴赤眼痛碜涩者∶嫩楮枝去叶,放地,火烧,以碗覆之。一日取灰泡汤,澄清温洗。 
(《圣惠方》) 
x树白皮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逐水,利小便(《别录》)。 
治水肿气满(甄权)。喉痹(《吴普》)。 
煮汁酿酒饮,治水肿入腹,短气咳嗽。为散服,治下血、血崩(时珍)。 
【附方】旧一,新六。 
肠风下血∶秋采楮皮阴干为末。酒服三钱(或入麝香少许),日二。(《普济方》)。 
血痢血崩∶楮树皮、荆芥等分,为末。冷醋调服一钱,血崩以煎匕服,神效不可具 
述。(危氏《得效方》)。 
男妇肿疾,不拘久近,暴风入腹∶妇人新产上圊,风入脏内,腹中如马鞭,短气。楮皮 
枝叶 
风水肿浮,一身尽浮∶楮皮散∶用楮白皮、猪苓、木通各二钱,桑白皮三钱,陈橘皮一 
钱 
膀胱石水,四肢瘦削,小腹胀满∶构根白皮、桑根白皮各二升,白术四两,黑大豆五升, 
流水一斗,煮四升,入清酒二升,再煮至三升,日再,夜一分服之。(《集验方》)。 
目中翳膜∶楮白皮曝干,作一绳子如钗股大,烧灰细研。每点少许,日三、五次,瘥乃 
止。(崔氏方)。 
鱼骨哽咽∶楮树嫩皮,捣烂为丸。水下二、三十丸。(《卫生易简方》)。 
x皮间白汁x 
【释名】构胶(《纲目》)、五金胶漆。 
大明曰∶能合朱砂为团,故名五金胶膝。 
时珍曰∶构汁最粘。今人用粘金薄。古法粘经书,以楮树汁和白芨、飞面调糊,接纸永 
不脱解,过于胶膝。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疗癣(《别录》)。敷蛇、虫、蜂、蝎、犬咬(大明)。 
【附方】旧一。 
天行病后,胀满,两胁刺胀,脐下如水肿∶以构树枝汁,随意服之。小便利即消。(《外 
台秘要》)。 
楮皮纸 见服器部纸 
楮耳 见菜部木耳。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开宝》枳壳。 
【释名】子名枳实(《本经》)、枳壳(宋《 
宗 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 
猝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 
者,故用枳壳,其义如此。 
只,谐声也。实乃其子,故曰枳实。后人因小者性速,又呼老者 
则壳薄而虚,正如青橘皮、陈橘皮之义。宋人复出枳壳一条,非矣。寇氏以为破结实而名, 
亦未必然。 
【集解】《别录》曰∶枳实生河内川泽。九月、十月采,阴干。 
志曰∶枳壳生商州川谷。九月、十月采,阴干。 
藏器曰∶《本经》采实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浓且辛。旧云江南为橘,江 
北为枳。《周礼》亦云∶橘逾淮而化为枳。今江南枳、橘俱有,江北有枳无橘。此自别种, 
非关变 
颂曰∶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叶如橙, 
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以皮浓而 
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枳壳,皆以翻肚如盆口状、陈久者为胜。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橘,不 
堪用。 
【修治】弘景曰∶枳实采,破令干,除核,微炙令香用。以陈者为良。俗方多用,道家 
不须。 
曰∶枳实、枳壳,性效不同。若使枳壳,取辛苦腥并有隙油者,要尘久年深者为佳。 
并去穣核,以小麦麸炒至麸 
x枳实x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酸,微寒。普曰∶神农∶苦;雷公∶酸,无毒; 
李当之∶大寒。权曰∶辛、苦。 
元素曰∶性寒味苦,气浓味薄,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 
杲曰∶沉也,阴也。 
【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本 
经》)。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 
泄,明目(《别录》)。解伤寒结胸,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甄权)。 
消食,散败血,破积坚,去胃中湿热(元素)。 
【发明】震亨曰∶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破气之药也。 
消,并宜枳实、黄连。 
无积血,则心下不 
牛、芒硝,此《本经 
古制枳术丸方,以调胃脾;张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用枳实七枚, 
术三两,水一斗, 
【附方】旧九,新四。 
猝胸痹痛∶枳实捣末。汤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肘后方》)。 
胸痹结胸∶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枳实薤白汤主之。陈枳 
实四枚,浓朴四两,薤白半斤,栝蒌一枚,桂一两,以水五升,先煎枳、朴,取二升去滓, 
纳余药,煎三、两沸,分温三服,当愈。(张仲景《金匮要略》)。伤寒胸痛∶伤寒后,猝胸 
膈闭痛。枳实麸炒为末。米饮服二钱,日二服。(《济众方》)。产后腹痛∶枳实(麸炒)、芍 
药(酒炒)各二钱,水一盏煎服。亦可为末服。(《圣惠方》)。奔豚气痛∶枳实,炙为末。饮 
下方寸匕,日三、夜一。(《外台秘要》)。妇人阴肿坚痛∶枳实半斤碎炒,帛裹熨之,冷即 
易。(《子母秘录》)。 
积痢脱肛∶枳实石上磨平,蜜炙暖,更互熨之,缩乃止。(《千金方》)。小儿久痢,水谷不 
调∶枳实捣末,饮服一、二钱。(《广利方》)。肠风下血∶枳实半斤(麸炒),黄 半斤。为 
末。米饮,非时服二钱匕。糊丸亦可。(《经验方》)。小儿五痔,不以年月∶枳实为末,炼 
蜜丸梧桐子大。空心饮下三十丸。(《集验方》)。小儿头疮∶枳实烧灰,猪脂调涂。(《圣 
惠方》)。 
x枳壳x 
【气味】苦、酸,微寒,无毒。 
权曰∶苦、辛。元素曰∶气味升降,与枳实同。 
杲曰∶沉也,阴也。 
【主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 
大肠风,安胃,止风痛(《开宝》)。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 
胁胀虚 
消食,破症结 癖五膈气,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肺气,除胸痞(元素)。 
【发明】∶元素曰∶枳壳破气,胜湿化痰,泄肺走大肠,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只可二、 
三服而已。禀受素壮而气刺痛者,看在何 
杲曰∶气血弱者不可服,以其损气也。 
好古曰∶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 
脾胃之病,大同小异。朱肱《活人书》言∶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 
知 
能消 
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 
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壳利胸膈, 
枳实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 
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 
通,一气而已。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湖阳公 
方。用枳壳四两,甘草二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点服。自五月后一日一服,至临月,不 
惟易产,仍无胎中恶病也。张洁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 
而寇宗 《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 
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 
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震享曰∶难产多见于郁闷安逸之人,富贵奉养之家。古方瘦胎饮,为湖阳公主作也。予妹苦 
于难产,其形肥而好坐,予思此与公主正相反也。彼奉养之人,其气必实,故耗其气使平则 
易产。今形肥则气虚,久坐则气不运,当补其母之气。以紫苏饮加补气药,与十数贴服之, 
遂快产。 
【附方】旧三,新十六。 
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服。(《本事方》)。 
老幼腹胀∶血气凝滞,用此宽肠顺气,名四炒丸。商州枳壳(浓而绿背者,去穣)四两 
,分作四分∶一两用苍术一两同炒,一两用萝卜子一两同炒,一两用干漆一两同炒,一两用 
茴香一两同炒黄。去四味,只取枳壳为末。以四味煎汁,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食后,米 
饮下五十丸。(王氏《易简方》)。 
消积顺气∶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小,但是气积,并皆治之,乃仙传方也。枳壳三斤 
去穣,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 
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邵 
真人《经验方》)。 
顺气止痢∶枳壳(炒)二两四钱,甘草六钱,为末。每沸汤服二钱。(《婴童百问》) 
疏导香港脚∶即上方,用木瓜汤服。(《直指方》)。 
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穣)、甘草各一钱,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肠风下血∶不拘远年近日。《博济方》∶用枳壳(烧黑存性)五钱,羊胫炭(为末)三钱, 
和 
令匀,五更空心米饮服。如人行五里,再一服,当日见效。《简便方》∶用枳壳一两,黄连五 
钱,水一钟,煎半钟,空心服 
方》∶用枳壳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服。若胀满身重,加白术一两。(《活法机要》)。 
产后肠出不收∶枳壳,煎汤浸之,良久即入也。(《袖珍方》)。 
小儿惊风∶不惊丸∶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 ,眼睛斜视。枳壳(去 
穣,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半钱,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 
酒三、五点下,日三服。(陈文中《小儿方》)。 
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风疹作痒∶枳壳三两。麸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仍以汁涂。 
(《经验后方》)。 
小儿软疖∶大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