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琥珀处复有茯苓否也? 
曰∶琥珀是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乃凝结。复有南珀,不及 
保升曰∶枫脂入地千年变为琥柏,不独松脂变也。大抵木脂入地千年皆化,但不及枫、 
松有脂而多经年岁尔。蜂巢既烧,安有蜂形尚在其间? 
宗 曰∶今西戎亦有,其色差淡而明澈。南方者色深而重浊,彼土人多碾为物形。若谓 
千年茯苓所化,则其沾着蜂、蚁宛然具在,极不然也。《地理志》云∶海南林邑多出琥珀, 
松脂沦入地所化。有琥珀则旁无草木。入土浅者五尺,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皮乃 
成。此说为胜。但土地有所宜、不宜,故有能化、不化。烧蜂之说,不知何据?承曰∶诸家 
所说茯苓、琥珀,虽有小异同,皆云松脂所化。但茯苓、茯神,乃大松摧折或斫伐,而根瘢 
不朽,津液下流而结成,故治心肾,通津液也。若琥珀乃是松树枝节荣盛时,为炎日所灼, 
流脂出树身外,日渐浓大,因堕土中,津润岁久,为土所渗泄,而光莹之体独存。今可拾芥, 
尚有粘性。故其虫蚁之类,乃未入土时所粘者。二物皆自松出,而所禀各异。茯苓生于阴而 
成于阳,琥珀生于阳而成于阴,故皆治营安心而利水也。 曰∶凡用,须分红松脂、石珀、 
水珀、花珀、物象珀、 珀、琥珀。其红松脂如琥珀,只是浊,大脆,纹横。水珀多无红, 
色如浅黄,多皱纹。石珀如石重,色黄不堪用。花珀纹似新马尾松心纹,一路赤,一路黄。 
物象珀其内自有物命,入用神妙。 珀是众珀之长。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 
真也。时珍曰∶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也。雷氏言拾芥子,误矣。《唐书》载西域康乾 
河松木,入水一、二年化为石,正与松、枫诸木沉入土化珀,同一理也。今金齿、丽江亦有 
之。其茯苓千年化琥珀之说,亦误传也。按∶曹昭《格古论》云∶琥珀出西番、南番,乃枫 
木津液多年所化。色黄而明莹者名蜡珀,色若松香红而且黄者名明珀,有香者名香珀,出高 
丽、倭国者色深红。有蜂、蚁、松枝者尤好。 
【修治】 曰∶入药,用水调侧柏子末,安瓷锅中,置琥珀于内煮之,从巳至申,当有 
异光,捣粉筛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别录》)。 
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疗蛊毒,破结瘕,治产后血枕痛(大明)。止血生肌, 
合金 
【发明】震亨曰∶古方用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肺气下降,故小便可通。 
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弘景曰∶俗中多带之辟恶。刮屑服,疗瘀血至验。《仙经》无正用。藏器曰∶和大黄、 
鳖甲作散,酒下方寸匕,下恶血、妇人腹内血,尽即止。宋高祖时,宁州贡琥珀枕,碎以赐 
军士,敷金疮。 
【附方】旧四,新五。 
琥珀散∶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症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并宜饵此方。琥 
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 
三钱匕,日再服。神验莫及。产后即减大黄。(《海药本草》) 
小儿胎惊∶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为末。猪乳调一字,入口中,最妙。(《 
指方》)。 
小儿胎痫∶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直指方》 
小便转胞∶真琥珀一两,为末。用水四升,葱白十茎,煮汁三升,入珀末二钱,温服。 
沙石诸淋,三服皆效。(《圣惠方》)。 
小便淋沥∶琥珀为末二钱,麝香少许。白汤服之,或萱草煎汤服。老人、虚人,以人参 
汤下。亦可蜜丸,以赤茯苓汤下。(《普济方》) 
小便尿血∶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下。(《直指方》)。 
从高坠下,有瘀血在内∶刮琥珀屑,酒服方寸匕。或入蒲黄三、二匕,日服四、五次。 
(《外台秘要》)。 
金疮闷绝不识人∶琥珀研粉,童子小便调一钱。三服瘥。(《鬼遗方》)。 
鱼骨哽咽,六、七日不出∶用琥珀珠一串,推入哽所,牵引之即出。(《外台秘要》)。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内容:(音黟。宋《嘉 》) 
【释名】 珀。 
曰∶ 是众珀之长,故号 珀。 
时珍曰∶亦作KT 。其色 黑,故名。 
【集解】恭曰∶古来相传松脂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 。二物烧之皆有 
松气。状似玄玉而轻。出西戎,而有茯苓处无此物。今西州南三百里碛中得者,大则方尺, 
黑润而轻,烧之腥臭。高昌人名为木 ,谓玄玉为石 。洪州土石间得者,烧作松气,功同 
琥珀,见风拆破,不堪为器。恐此二种及琥珀,或非松脂所为也。慎微曰∶《梁四公记》∶杰 
公云∶交河之间平碛中,掘深一丈,下有 珀,黑逾纯漆,或大如车轮。末服,攻妇人小肠 
症瘕诸疾。时珍曰∶ 即琥珀之黑色者,或因土色熏染,或者一种木沉结成,未必是千年琥 
珀复化也。《玉策经》言∶松脂千年作茯苓,茯苓千年作琥珀,琥珀千年作石胆,石胆千年 
作威喜。大抵皆是神异之说,未可深凭。雷 琥珀下所说诸珀可据。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心安神,破血生肌,治妇人症瘕(《唐本》)。小儿带之辟恶,磨滴目翳赤障 
(藏器)。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四
猪苓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 猪屎(《本经》)、豕橐(《庄子》)、地乌桃(《图经》)。 
弘景曰∶其块黑似猪屎,故以名之。司马彪注《庄子》云∶豕橐一名苓,其根似猪矢 
。是也。 
时珍曰∶马屎曰通,猪屎曰零(即苓字),其块零落而下故也。 
【集解】《别录》曰∶猪苓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二月、八月 
弘景曰∶是枫树苓,其皮黑色,肉白而实者佳,削去皮用。 
颂曰∶今蜀州、眉州亦有之。生土底,不必枫根下始有也。 
时珍曰∶猪苓亦是木之余气所结,如松之余气结茯苓之义。他木皆有,枫木为多耳。 
【修治】 曰∶采得,铜刀削去粗皮,薄切,以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 
麻叶对蒸一日,去叶,晒干用。 
时珍曰∶猪苓取其行湿,生用更佳。 
【气味】甘,平,无毒。 
普曰∶神农∶甘。雷公∶苦,无毒。 
权曰∶微热。 
元素曰∶气平味甘,气味俱薄,升而微降,与茯苓同。 
杲曰∶淡、甘,平,降也,阳中阴也。 
好古曰∶甘重于苦,阳也。入足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本经 
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甄权)。治渴除湿,去心中懊 (元素)。泻 
膀胱 
【发明】颂曰∶张仲景治消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者,猪苓散发其汗。病欲饮水而复 
吐,名为水逆,冬时寒嗽如疟状者,亦与猪苓散,此即五苓散也。猪苓、茯苓、术各三分, 
泽泻五分,桂二分,细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诸汤剂,无 
若此快,今人皆用之。 
杲曰∶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宗 曰∶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久服者宜详审之。 
元素曰∶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症者勿服之。 
时珍曰∶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 
茯苓也。 
【附方】旧五。 
伤寒口渴∶邪在脏也,猪苓汤主之。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每服七合,日三服。呕而思水者,亦主之。(张仲景方)。 
小儿秘结∶猪苓一两,以水少许,煮鸡屎白一钱,调服,立通。(《外台秘要》)。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猪苓五两,为末。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杨氏《产乳》)。 
妊娠肿渴∶从脚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饮。方同上法。(《子母秘录》)。 
妊娠子淋∶方同上法,日三夜二,以通为度。(《短剧方》) 
壮年梦遗∶方见草部半夏下。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四
雷丸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雷实(《别录》)、雷矢(同上)、 
时珍曰∶雷斧、雷楔,皆霹雳击物精气所化。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 
丸也。竹之余气所结,故曰竹苓。苓亦屎也,古者屎、苓字通用。 
【集解】《别录》曰∶雷丸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 
恭曰∶雷丸,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无相连者。今出房州、金州。 
时珍曰∶雷丸大小如栗,状如猪苓而圆,皮黑肉白,甚坚实。 
【修治】 曰∶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夜,铜刀刮去黑皮,破作四、五片。以甘草水再浸 
一宿,蒸之,从巳至未,晒干。酒拌再蒸,晒干用。 
大明曰∶入药炮用。 
【气味】苦,寒,有小毒。 
《别录》曰∶咸,微寒,有小毒。赤者杀人,白者善。 
普曰∶神农∶苦;黄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 
李当之∶大寒。 
权曰∶苦,有小毒。 
时珍曰∶甘、微苦,平。 
之才曰∶荔实、浓朴、芫花为之使,恶蓄根、葛根。 
【主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本经》)。 
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 
令人阴痿(《别录》)。逐风,主癫痫狂走(甄权)。 
【发明】弘景曰∶《本经》云利丈夫, 
《别录》曰∶久服阴痿,于事相反。 
志曰∶《经》言利丈夫不利女子,乃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故曰久服令人阴 
痿也。 
时珍曰∶按∶范正敏《遁斋闲览》云∶杨 中年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 
渐声大。有道士见之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 
数粒而愈。 
【附方】旧一,新一。 
小儿出汗有热∶雷丸四两,粉半斤,为末扑之。(《千金方》)。 
下寸白虫∶雷丸,水浸去皮,切焙为末。五更初,食炙肉少许,以稀粥饮服一钱匕。须 
上半月服,虫乃下。(《经验前方》)。 
筋肉化虫∶方见石部雄黄下。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四
桑上寄生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寄屑(《本经》)、寓木(《本经》)、 
时珍曰∶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曰寄生、寓木、茑木。俗呼为寄生草。《东 
方朔传》云∶ 
【集解】《别录》曰∶桑上寄生,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 
弘景曰∶寄生松上、杨上、枫上皆有,形类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则各随其树名 
之。生树枝间,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旁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 
月实赤,大如小豆。处处皆有,以出彭城者为胜。俗呼为续断用之,而《本经》续断别在上 
品,主疗不同,市人混杂无识者。 
恭曰∶此多生枫、槲、榉柳、水杨等树上。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浓脆。茎粗短。子黄 
色,大如小枣。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九月始熟,黄色。陶言五月实赤, 
大如小豆,盖未见也。江南人相承用其茎为续断,殊不相关。 
保升曰∶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云是乌鸟食一物子,粪落树上,感气而生。叶 
如橘而浓软,茎如槐而肥脆。处处虽有,须桑上者佳。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视之, 
色深黄者为验。又《图经》云∶叶似龙胆而浓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 
白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 
大明曰∶人多收榉树上者为桑寄生。桑上极少,纵有,形与榉上者亦不同。次即枫树上 
者,力与榉树上者相同,黄色。七月、八月采。 
宗 曰∶桑寄生皆言处处有之。从官南北,处处难得。岂岁岁斫践之,苦不能生耶? 
抑方宜不同耶?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生此 
一物也。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惟取桑上者,是假其气尔。第以难得真者,真者 
下咽,必验如神。向有求此于吴中诸邑者。予遍搜不可得,遂以实告之。邻邑以他木寄生送 
上,服之 
震亨曰∶桑寄生药之要品,而人不谙其的,惜哉。近海州邑及海外之境,其地暖而不 
蚕,桑无采捋之苦,气浓意浓,自然生出也。何尝节间可容他子耶?时珍曰∶寄生,高者二、 
三尺。其叶圆而微尖,浓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者。他 
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 
郑樵《通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者,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 
似。大者曰茑,小者曰女萝。今观《蜀本》、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说同。 
【修治】 曰∶采得,铜刀和根、枝、茎叶细锉,阴干用。勿见火。 
【气味】苦,平,无毒。 
《别录》曰∶甘,无毒。 
【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安胎(《本经》)。去女子 
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疮,去痹(《别录》)。助筋骨,益血脉(大明)。主 
怀妊漏血不止,令胎牢固(甄权)。 
【附方】新四。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集简方》)。胎动腹痛∶桑寄生一 
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或去艾叶。(《圣惠方》)。 
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宜以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铢。 
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子建《护命方》)。 
下血后虚∶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 
非时白汤点服。(杨子建《护命方 
x实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轻身,通神(《本经》)。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四
松萝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女萝(《别录》)、松上寄生。 
时珍曰∶名义未详。 
【集解】《别录》曰∶松萝生熊耳山谷松树上。五月采,阴干。 
弘景曰∶东山甚多。生杂树上,而以松上者为真。《诗》云∶茑与女萝,施于松上。茑 
是寄生,以桑上者为真,不用松上者,互有异同尔。 
时珍曰∶按∶毛苌《诗注》云∶女萝,菟丝也。《吴普本草》∶菟丝一名松萝。陶弘景谓 
茑是桑上寄生,松萝是松上寄生。陆佃《埤雅》言∶茑是松、柏上寄生,女萝是松上浮蔓。 
又言∶在木为女萝,在草为菟丝。郑樵《通志》言∶寄生有二种∶大曰茑,小曰女萝。陆机 
《诗疏》言∶菟丝蔓生草上,黄赤如金,非松萝也。松萝蔓延松上生枝正青,与菟丝殊异。 
罗愿《尔雅翼》云∶女萝色青而细长,无杂蔓。故《山鬼》云∶“被薜荔兮带女萝”,谓青长 
如带也。菟丝黄赤不相类。然二者皆附木而生,有时相结。故《古乐府》云∶南山幂幂菟丝 
花,北陵青青女萝树。由来花叶同一根,今日枝条分两处。《唐乐府》云∶菟丝故无情,随 
风任颠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据此诸说,则女萝之为松 
上蔓,当以二陆、罗氏之说为的。其曰菟丝者,误矣。 
【气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嗔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本经》)。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 
利水道(《别录》)。治寒热,吐胸中客痰涎,去头疮、项上瘤瘿,令人 
【发明】时珍曰∶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非松萝能吐人也 
。葛洪《肘后方》∶治胸中有痰,头痛不欲食,气壮者。用松萝、杜蘅各三两,瓜蒂三十枚 
,酒一升二合渍再宿。旦饮一合,取吐。不吐,晚再服一合。孙思邈《千金方》∶治胸膈 
痰积热,断膈汤∶用松萝、甘草各一两,恒山三两,瓜蒂二十一枚,水、酒各一升半,煮 
取一升半。分三服,取吐。 

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四
枫柳
内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枫柳出原州。叶似槐,茎赤根黄。子六月熟,绿色而细。剥取茎皮用。 
时珍曰∶苏恭言枫柳有毒,出原州。陈藏器驳之,以为枫柳皮即今枫树皮,性涩能止水 
痢。按∶《斗门方》言即今枫树上寄生,其叶亦可制粉霜,此说是也。若是枫树,则处处甚 
多,何必专出原州耶?陈说误矣。枫皮见前枫香脂下。 
x皮x 
【气味】辛,大热,有毒。 
【主治】风,龋齿痛(《唐本》)。积年痛风不可忍,久治无效者。 
细锉焙,不限多少,入脑、麝浸酒常服,以醉为度(《斗门方》)。 

木部第三十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