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乃结苞于树枝。初若黍米大,入春渐长,大如鸡头子,紫赤色,累累抱枝,宛若树之结 
实也。盖虫将遗卵作房,正如雀瓮、螵蛸之类尔。俗呼为蜡种,亦曰蜡子。子内皆白卵,如 
细虮,一包数百。次年立夏日摘下,以箬叶包之,分系各树。芒种后苞拆卵化,虫乃延出叶 
底,复上树作蜡也。树下要洁净,防蚁食其虫。又有水蜡树,叶微似榆,亦可放虫生蜡。甜 
槠树亦可产蜡。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震亨)。入丸 
【发明】震亨曰∶白蜡属金,禀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 
中,用之神效,但未试其可服否也。 
时珍曰∶蜡树叶亦治疮肿,故白蜡为外科要药,正如桑螵蛸与桑木之气相通也。 
【附方】新一。 
头上秃疮∶蜡烛频涂,勿令日晒,久则自然生发。(《集玄方》) 

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
紫铆
内容:(音矿。《唐本草》) 
【校正】原与骐 竭同条,今自木部分入此。 
【释名】赤胶(苏恭)、紫梗。 
时珍曰∶ 
梗是矣 
【集解】恭曰∶紫 ,紫色如胶。作赤 皮及宝钿,用为假色,亦以胶宝物。云蚁于海 
畔树藤皮中为之。紫 树名渴廪,骐 竭树名渴留,正如蜂造蜜也。研取用之。《吴录》所 
谓赤 
曰∶《广州记》云∶紫 生南海山谷。其树紫赤色,是木中津液结成,可作胡胭脂, 
余滓 
志曰∶按别本注言∶紫 、骐 竭二物同条,功效全别。紫 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 
从叶上出。骐 竭色黄而赤,从木中出,如松脂也。 
颂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紫 树出真腊国,彼人呼为勒 。亦出波斯国。木 
高丈许,枝叶郁茂,叶似橘柚,经冬不凋。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有雾露及雨沾濡, 
其枝条即出紫 。波斯使者所说如此。而真腊使者言∶是蚁运土上于树端作窠,蚁壤得雨露 
凝结而成紫 。昆仑出者善,波斯次之。又《交州地志》亦云∶本州岁贡紫 ,出于蚁壤。 
乃知与血竭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医家亦罕用,惟染家须之。 
宗 曰∶紫 状如糖霜,结于细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则红。今人用造绵烟脂, 
迩来亦难得。 
时珍曰∶紫 出南番。乃细虫如蚁、虱,缘树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树上小虫造白蜡一 
般,故人多插枝造之。今吴人用造胭脂。按∶张勃《吴录》云∶九真移风县 
人视土知其有蚁,因垦发。以木枝插其上,则蚁缘而上,生漆凝结,如螳螂螵蛸子之状。人 
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谓之蚁漆赤絮。此即紫 也。血竭乃其树之脂膏,别见木部。 
【气味】甘、咸,平,有小毒。大明曰∶无毒。 
【主治】五脏邪气,金疮带下,破积血,生肌止痛,与骐 竭 
疮疥,宜入膏用(李 
【附方】新三。 
齿缝出血∶紫矿、乳香、麝香 
产后血晕,狂言失志∶用紫矿一两。为末。酒服二钱匕。(《徐氏家传方》) 
经水不止,日渐黄瘦∶紫 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杨氏家藏方》) 

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
五倍子
内容:(《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文蛤(《开宝》)、百虫仓(《拾遗》),法酿过名百药煎。 
时珍曰∶五倍当作五 ,见《山海经》。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 
百药煎,隐名也。 
【集解】志曰∶五倍子在处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内多虫。 
颂曰∶以蜀中者为胜。生于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 
黄。九月采子,曝干,染家用之。 
时珍曰∶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 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 
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详见果部盐麸子下)。此木生丛林处者, 
五 
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 
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 
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 
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 
药用,木性殊也。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五 
面鼻疳疮(《开宝》)。肠虚泄痢,为末,熟汤服之 
药(《日华》)。口 
吐 
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时珍)。 
【发明】震亨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 
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时珍曰∶盐麸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 
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 
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附方】旧二,新七十二。 
虚劳遗浊∶玉锁丹∶治肾经虚损,心气不足,思虑太过,真阳不固,漩有余沥,小便白 
浊如膏,梦中频遗,骨节拘痛,面黧肌瘦,盗汗虚烦,食减乏力。此方性温不热,极有神效。 
用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 
下,日三服。(《和剂 
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饼,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 
茶水,甚妙。(《集灵》) 
自汗盗汗∶常出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 
也。(同上) 
心疼腹痛∶五倍子生研末。每服一钱,铁杓内炒,起烟黑色者为度。以好酒一钟,倾入 
杓内,服之立止。(邵真人《经验方》) 
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危氏《得效》) 
小儿呕吐不定∶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煨过),同研为末。每 
服半钱,米泔调下,立瘥。(《经验后方》) 
小儿夜啼∶五倍子末,津调,填于脐内。(杨起《简便方》) 
暑月水泄∶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煎水下,即时见效。(余居士《选 
奇方》) 
热泻下痢∶五倍子一两,枯矾五钱,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邓 
笔峰《杂兴方》) 
泻痢不止∶五倍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集灵》∶用五倍子末,每 
服一钱。 
滑痢不止∶用五倍子醋炒七次,为末。米汤送下。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仓米(炒)一升,白丁香、细辛、木香各三钱,花椒五 
钱。为末。每服一钱,蜜汤下,日二服。忌生冷、鱼肉。(《集灵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乌梅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乌梅汤下。 
肠风下血∶五倍子、白矾各半两。为末,顺流水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忌酒。 
(《本事方》) 
脏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为末,大鲫鱼一枚,去肠胃鳞腮,填药令满,入瓶 
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王 《百一选方》) 
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全幼心鉴》) 
肠风脏毒∶下血不止。五倍子半生半烧,为末,陈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前粥饮送下,日三服。( 
酒痢肠风下血∶见百药煎。 
二十丸。(郑氏) 
大肠痔疾∶五倍子煎汤熏洗,或烧烟熏之,自然收缩。(《直指方》) 
脱肛不收∶《三因方》∶用五倍子末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立效。《简便》∶ 
用五倍子半斤 
济方》∶用五倍子、 
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妇人良方》) 
女人阴血,因交接伤动者∶五倍子末掺之,良。(熊氏) 
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钱,神效。(《朱氏集验方》) 
风毒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 赤烂,或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用 
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汁去滓,乘热洗。留 
滓再煎用。大能明目去涩。(《博济方》) 
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集简方》) 
风眼赤烂∶《集灵方》∶用五倍子 存性,为末。入飞过黄丹少许,敷之。日三上,甚良 
。《普济方》∶用五倍子研末敷之。名拜堂散。 
烂弦风眼∶五倍子、铜青、白 土等分,为末。热汤泡开,闭目淋洗。冷即再热洗之 
。眼弦不可入汤。(《济急方》) 
眼中 肉∶方同上。 
耳疮肿痛∶五倍子末,冷水调涂。湿则干掺之。(《海上名方》) 
耳出脓∶《普济方》∶用五倍子末吹之。《经验》∶用五倍子(焙干)一两,全蝎(烧存 
性)三钱,为末。掺耳中。 
鼻出衄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 
牙缝出血不止者∶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即止。(《卫生易简方》) 
牙齿动摇及外物伤动欲落者∶五倍子、干地龙(炒)等分。为末。先以姜揩过,然后敷 
之。(《御药院方》) 
牙龈肿痛∶五倍子一两,瓦焙研末。每以半钱敷痛处,片时吐去涎。内服去风热药。(杨 
子建《护命方》) 
风牙肿痛∶五倍子一钱,黄丹、花椒各五分,为末,掺之即止也。五倍末,冷水调,涂 
颊外,甚效。 
唇紧作痛∶五倍子、诃子等分,为末,敷之。(《端效方》) 
天行口疮∶五倍子末掺之,吐涎即愈。(庞氏《伤寒论》) 
咽中悬痈,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 
咽,其痈自破也。(《朱氏经验方》) 
口舌生疮∶《儒门事亲》∶赴筵散∶用五倍子、密陀僧等分,为末。浆水漱过,干贴之。 
《院方》加晚蚕蛾。《澹寮方》∶用五倍子一两,滑石半两,黄柏(蜜 
掺之,便可饮食。 
白口恶疮状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儿,并用五倍子、青黛等分,为末,以筒吹之。(《端 
效方》) 
走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柏等分。为末。先以盐汤漱净,掺之,立效。(《便 
览》) 
牙龈疳臭∶五倍子(炒焦)一两,枯矾、铜青各一钱,为末。先以米泔漱净,掺之。绝 
效方也。(《集简方》) 
疳蚀口鼻∶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掺之。(《普济方》) 
小儿口疳∶白矾装入五倍子内,烧过同研,掺之。(《简便方》) 
下部疳疮∶《全幼心鉴》∶用五倍子、枯矾等分。研末。先以齑水洗 
要》∶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各一钱,细辛(焙)三分。为末。先以葱汤洗净,搽之。 
一、二日生 
阴囊湿疮出水不瘥∶用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 
调搽,以瘥为度。(《太平圣惠方》) 
鱼口疮毒初起,未成脓者∶用南五倍子,炒黄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腊醋调,涂于患 
处。一日一夜即消。(《杏林摘要》) 
一切诸疮∶五倍子、黄柏等分,为末。敷之。(《普济方》) 
一切肿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之。《简便》∶治一切肿毒,初起无头者。五倍 
子、大黄、黄柏等分,为末。新汲 
一切癣疮∶五倍子(去虫)、白矾(烧过)各等分。为末。搽之。干则油调 
癞头软疖及诸热疮∶用五倍子七个,研末,香油四两,熬至一半,布绞去渣,搽之。三、 
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普济方》) 
风癞湿烂∶五倍子末,津调涂之。(同上) 
头疮热疮,风湿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 
调涂。(《卫生易简》) 
疮口不收∶五倍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效。 
一切金疮∶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敷之,皮肉自痊。名啄合山。(《拔萃方》) 
金疮出血不止者∶五倍子末贴之。若闭气者,以五倍子末二钱,入龙骨末少许,汤服, 
立效。(谈野翁方) 
杖疮肿痛∶五倍子,去穣,米醋浸一日,慢火炒黄,研末,干掺之。不破者,醋调涂之。 
(《卫生易简方》) 
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即安也。(《医方大成》) 
鸡骨哽咽∶五倍子末,掺入喉中,即化下。(《海上名方》) 
小儿脱肛∶五倍子为末。先以艾绒卷倍子末成筒,放便桶内,以瓦盛之。令病者坐 
于桶上,以火点着,使药烟熏入肛门,其肛自上。随后将白矾为末,复搽肛门,其肛自紧, 
再不复脱。 
鱼口便毒∶五倍子不拘多少,以净瓦器盛之,用陈醋熬成膏,用绵布摊贴之。如干即换, 
三五次即愈。 
火灰内,煨存性。为末,酒调服。 
染乌须发∶《圣济总录》∶用针砂八两(米醋浸五日,炒略红色,研末)。五倍子 
煎、 
没石子各二两,诃黎勒皮三两,研末各包。先以皂荚水洗髭须,用米醋打荞麦面糊,和针砂 
末敷上,荷叶包,过一夜,次日取去。以荞麦糊四味敷之,一日洗去即黑。《杏林摘 
五倍子一斤研末,铜锅炒之,勿令成块。如有烟起,即提下搅之。从容上火慢炒,直 
为度。以湿青布包扎,足踏成饼,收贮听用。每用时,以皂角水洗净须发。用五倍子一两, 
红铜末(酒炒)一钱六分,生白矾六分,诃子肉四分,没石子四分, 砂一分,为末。乌梅、 
酸榴皮煎汤。调匀碗盛,重汤煮四、五十沸,待如饴状。以眉掠刷于须发上,一时洗 
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油润之。半月一染,甚妙。 
中河豚毒∶五倍子、白矾末等分,以水调下。(出《事林广记》) 
x百药煎x 
【修治】时珍曰∶用五倍子为粗末。每一斤, 
和,器盛置糠缸中 之,待发起如发面状即 
嘉谟曰∶入药者,五倍子(鲜者)十斤舂细,用瓷缸盛,稻草盖 
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 一七。仍捣仍 
干者水渍为之。又方∶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两(滚水浸过),细茶一两,上共研末,入罐 
内封固,六月要一七,取开配合用。又方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细茶一把(研末)。 
上 
用小蓼汁调匀,入钵中按紧,上以长稻草封固。另用箩一个,多着稻草,将药钵坐草中,上 
以稻草盖,置净处。过一七后,看药上长起长霜,药则已成矣。或捏作丸,或作饼,晒干才 
可收用。 
【气味】酸、咸、微甘,无毒。 
【主治】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乌须发,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 
宣,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时珍)。 
【发明】 
时珍曰∶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 
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 
【附方】新二十一。 
敛肺劫嗽∶百药煎、诃黎勒、荆芥穗等分为末,姜汁入蜜和,丸芡子大。时时噙之。(《丹 
溪心法》)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时 
时干咽数丸,佳。(《濒湖医案》) 
清气化痰∶百药煎、细茶各一两,荆芥穗五钱,海螵蛸一钱,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 
妙。(《笔峰杂兴》) 
染乌须发∶川百药煎一两,针砂(醋炒)、荞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 
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妙。(《普济方》) 
沐发除 ∶百药煎末,干搽发上,一夜篦之。(同上) 
揩牙乌须∶川百药煎半两,玄胡索三钱,雄黄三钱,为末。先以烂研生姜擦牙去涎,用 
此揩牙,以津洗目。日日用之。甚佳。(《普济》) 
牙痛引头∶方同上。 
风热牙痛∶百药煎泡汤噙嗽。(《圣济总录》) 
牙龈疳蚀∶百药煎、五倍子、青盐( )各一钱半,铜绿一钱,为末。日掺二三次,神 
效。(《普济方》) 
炼眉疮癣∶小儿面湮疮,又名炼银疮,乃母受胎时,食酸辣邪物所致。用百药煎五钱, 
生白矾二钱,为末,油调搽之。(《外科精义》) 
脚肚生疮∶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脚相交,黄水出,痒不可忍,久成痼疾。 
用百药煎末唾调,逐疮四围涂之,自外入内(先以贯众煎汤洗之),日一次。(《医林集要》) 
乳结硬痛∶百药煎末。每服三钱,酒一盏,煎数沸,服之取效。(《经验 
肠痈内痛∶大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服,日一,取效。 
(《直指方》) 
大肠便血∶百药煎、荆芥穗(烧存性)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圣 
肠风下血∶百药煎二两,半生用,半炒存性,为末,饭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名 
大肠气痔作痛下血∶百药煎末,每服三钱,稀粥调服,日二次。(《集 
肠风脏毒下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