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亦未可以臆断也。而《山海经》云∶从水多三足鳖,食之无蛊疫。近亦有人误食而无恙
者,何哉?盖有毒害人,亦未必至于骨肉顿化也。
【主治】折伤,止痛化血,生捣涂之。道家辟诸厌秽死气,或画像止之
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
朱鳖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南海。大如钱,腹赤如血。云在水中着水马脚,皆令仆倒也。
时珍曰∶按∶《淮南子》云∶朱鳖浮波,必有大雨。
【主治】丈夫佩之,刀剑不能伤。妇女佩之,有媚色(藏器)。
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
珠鳖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按∶《山海经》云∶葛山澧水有珠鳖。状如肺而有
统志》云∶生高州海中。状如肺,四目六足而吐珠。《吕氏春秋》云∶澧水鱼之美者,名曰
珠鳖,六足
腹。皆指此也
【气味】甘,酸,无毒。
【主治】食之,辟疫疠(时珍)。
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
鼋
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按∶《说文》云∶鼋,大鳖也。甲虫惟鼋最大,故
也。
【集解】颂曰∶鼋生南方,江湖中。大者围一、二丈。南人捕食之
其卵圆大如鸡、鸭子,一产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盐淹食,煮之白不凝。
藏器曰∶性至难死,剔其肉尽,口犹咬物。可张鸟鸢。
弘景曰∶此物老者,能变为魅,非急弗食之。
时珍曰∶鼋如鳖而大,背有 ,青黄色,大头黄颈,肠属于
故曰鼋鸣鳖应。淮南万毕术云∶烧鼋脂以致鳖。皆气类相感也。张鼎
或云∶此物在水食鱼,与人共体,具十二生肖肉,裂而悬之,一夜便觉垂长也。
x甲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炙黄酒浸,治瘰 ,杀虫逐风,恶疮痔 ,风顽疥瘙,功同鳖甲(藏器)。五
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x肉x
【气味】甘,平,微毒。
【主治】湿气、邪气,诸虫(藏器)。
x脂x
【主治】摩风及恶疮(孟诜)。
x胆x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喉痹,以生姜、薄荷汁化少许服,取吐(时珍)。
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
蟹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螃蟹(《蟹谱》)、郭索(扬雄《方言
朴子》),雄曰螂 ,雌曰博带
宗 曰∶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如蝉蜕解。名蟹之意,必取此义。
时珍曰∶按∶傅肱《蟹谱》云∶蟹,水虫也,故字从虫。亦鱼属也,故古文从鱼。以其
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
【集解】《别录》曰∶蟹生伊芳洛池泽诸水中。取无时。
弘景曰∶蟹类甚多,蝤蛑、拥剑、蟛 皆是,并不入药。海边又有蟛蜞,似蟛
似蟹而小,不可食。蔡谟初渡江,不识蟛蜞,啖之几死。叹
者所误也。
颂曰∶今淮海、汴东、河北陂泽中多有之,伊芳洛乃
八月一日取稻芒两枝,长一二寸许,东行输送其长。
输芒方可食之,否则毒尤猛也。其类甚多∶六足者名 (音跪),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
不
可食。其壳阔而多黄
大,后足阔者,名蝤蛑,南人谓之拨棹子,以其后脚如棹也。一名
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盏碟。两螯如手,
也。一螯大、一螯小者,名拥剑,一名桀步。常以大螯斗,小螯食物。又名执火,以其螯赤
也。其最小无毛者,名蟛 (音越),吴人讹为彭越。
《尔雅》云∶ ,小者 。郭璞注云∶即蟛
时珍曰∶蟹,横行甲虫也。
外刚内柔,于卦象离。骨眼蜩腹, 脑鲎
星点。雄者脐长,雌者脐团。腹中之黄,应月盈亏。其性多躁,引声 沫,至死乃已。生于
流
有毒,霜后将蛰故味美。所谓入海输芒者,亦谬谈也。蟛蜞大于蟛 ,生于陂池田港中,故
有毒,令人吐下。似蟛蜞而生于沙穴中,见人便走者,沙狗也,不可食。似蟛蜞而生海中,
潮至出穴而望者,望潮也,可食。两螯极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生溪涧石穴中,小而
壳坚赤者,石蟹也,野人食之。又海中有红蟹,大而色红。飞蟹能飞。善苑国有百足之蟹。
海中蟹大如钱,而腹
可食。蟹腹中有虫,如小木鳖子而白者,不可食,大能发风也。
宗 曰∶取蟹以八九月蟹浪之时,伺其出水而拾之,夜则以火照捕之,时黄与白满壳也。
【修治】时珍曰∶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
但久留易沙,见灯亦沙,得椒易 。得皂荚或蒜及韶粉可免沙
葱及五味子同煮
x蟹x
【气味】咸,寒,有小毒。
弘景曰∶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
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头
紫苏汁、蒜汁、豉汁、芦根汁,皆可解之。
杨归浓曰∶娠妇食之,令子横生。
宗 曰∶此物极动风,风疾人不可食,屡见其事。
时珍曰∶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解。详柿下。
【主治】胸中邪气,热结痛, 僻面肿。能败漆。烧之致鼠(《本经》。弘景曰∶仙方用
之,化漆为水,服之长生。以黑犬血
故涂漆疮用之。其螯烧烟,可集鼠于
诸
肚
痛血不下者,以酒食之。筋骨折伤
烂,微炒,纳入疮中,筋即连也
)。杀莨菪毒,解鳝鱼毒、漆毒,治
x蝤蛑x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解热气,治小儿痞气,煮食(《日华》)。
x蟛蜞x
【气味】咸,冷,有毒。
【主治】取膏,涂湿癣、疽疮(藏器)。
x石蟹x
【主治】捣敷久疽疮,无不瘥者(藏器)。
【发明】慎微曰∶蟹非蛇鳝之穴无所寄。故食鳝中毒者,食蟹即解,性相畏也。沈括《笔
谈》云∶关中无蟹,土人怪其形状,收干者悬门上辟疟。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时珍曰∶诸蟹性皆冷,亦无甚毒,为 最良。鲜蟹和以姜、醋,侑
略赏风味,何毒之有?饕嗜者乃顿食十许枚,兼以荤膻杂进,饮
利,亦所必致,而归咎于蟹,蟹亦何咎哉?洪迈《夷坚志》云∶襄阳一盗,被生漆涂两目,
发配不能睹物。有村叟令寻石蟹,捣
之畏蟹,莫究其义。
【附方】新三。
湿热黄胆 蟹烧存性研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集
简方》)
即好。干蟹烧灰,酒服亦好。(唐瑶《经验方》)
中鳝鱼毒∶食蟹即解。(董炳验方)
x蟹爪x
【主治】破胞堕胎(《别录》)。破宿血,止产后
安胎(鼎。颂曰∶《
魅(时珍)。
【附方】新二。
《千金》神造汤∶治子死腹中,并双胎一死一生,服之令死者出,生者安,神验方
也。用蟹爪一升,甘草二尺,东流水一斗,以苇薪煮至二升,滤去滓,入真阿胶三两令烊,
顿服或分二服。若人困不能服者,灌入即活。
下胎蟹爪散∶治妊妇有病欲去胎。用蟹爪二合,桂心、瞿麦各一两,牛膝二两,为末。
空心温酒服一钱。(《千金
x壳x
【主治】烧存性,蜜调,涂冻疮及蜂虿伤。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
珍)。
【附方】新三。
崩中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服一钱。(《证治要诀》)
蜂虿螫伤∶蟹壳烧存性,研末,蜜调涂之。(同上)
熏辟壁虱∶蟹壳烧烟熏之。(《摘玄》)
x盐蟹汁x
【主治】喉风肿痛,满含细咽即消(时珍)。
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
鲎鱼
内容:(音后。宋《嘉 》)
【释名】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鲎者,候也。鲎善候风,
【集解】藏器曰∶鲎生南海。大小皆牝牡相随。牝无目,得牡始行。牡去则牝死。
时珍曰∶鲎状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广尺余。其甲莹滑青黑色。鏊背骨眼,
口在腹下,头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两旁
茎。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状。每过海,相负于背
亦曰鲎 。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米,可为醯酱。尾有珠
雄即不动。渔人取之,必得其双。雄小雌大,置之水中,
伏沙上,亦自飞跃。皮壳甚坚,可为冠,亦屈为杓,入香
之可集鼠。其性畏蚊,螫之即死。又畏隙光,射之亦死,
其肉作 酱。小者名鬼鲎,食之害人。
x肉x
【气味】辛、咸,平,微毒。藏器曰∶无毒。
诜曰∶多食发嗽及疮癣。
【主治】治痔杀虫(孟诜)。
x尾x
【主治】烧焦,治肠风泻血,崩中带下,及产后痢(《日华》)。
【发明】藏器曰∶骨及尾烧灰,米饮服,大主产后痢。但须先服生地黄、蜜煎等讫,然
后服此,无不断。
x胆x
【主治】大风癞疾,杀虫(时珍)。
【附方】新一。
鲎胆散∶治大风癞疾。用鲎鱼胆、生白矾、生绿矾、腻粉、水银、麝香各半两,研不见
星。每服一钱,井华水下。取下五色涎为妙。(《圣济总录》)
x壳x
【主治】积年呷嗽(时珍)。
【附方】新一。
积年咳嗽,呀呷作声∶用鲎鱼壳半两,贝母(煨)一两,桔梗一分,牙皂一分(去皮酥
炙),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含一丸,咽汁。服三丸,即吐出恶涎而瘥。(《圣惠》)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内容:(蛤蚌类二十九种)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牡蛎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牡蛤(《别录》)、蛎蛤(《本经》)、
弘景曰∶道家方以左顾是雄,故名牡蛎,右顾则牝蛎也。或以尖头为左顾,未详孰是。
藏器曰∶天生万物皆有牡牝。惟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
言牡者,应
宗 曰∶《本经》不言左顾,止从陶说。而段成式亦云∶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且如
丹,岂有牝丹乎?此物无目,更何顾 ?
时珍曰∶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曰 ,言
其粗大也。
【集解】《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云是百岁雕所化。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
皆以口在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不堪
用也。丹方及煮盐者,皆以泥釜,云耐水火,不破漏。皆除其甲口,止取
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
蛎房。晋安人呼为
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
充腹。海人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
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之蛎黄。
保升曰∶又有 蛎,形短,不入药用。
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
夫服之,令人无髭也。其真牡蛎,用火 过,以 试之,随手走起者是也。 乃千年琥珀。
【修治】宗 曰∶凡用,须泥固烧为粉。亦有生用者。
曰∶凡用牡蛎,先用二十个,以东流水入盐一两,煮一伏时,再入火中
时珍曰∶按∶温隐居云∶牡蛎将童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换),取出,以硫黄末和米醋
涂
上,黄泥固济, 过用。
【气味】咸,平,微寒,无毒。
之才曰∶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辛夷、吴茱萸。伏
砂。
【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杀邪鬼,延年(《本经》)。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心痛气结,止汗止渴,
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别录》)。
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藏器)。治女子崩中,止
热温疟,鬼交精出(甄权)。男子虚劳,补肾安神,去烦热,小儿惊痫(李
瘰,一切疮肿(好古
瘿疾结核(时珍)。
【发明】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
好古曰∶牡蛎入足少阴,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项上
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血分之药也。
成无己曰∶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以泄水气,使痞者消,硬者软也。
元素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附方】旧七,新十四。
心脾气痛,气实有痰者∶牡蛎 粉,酒服二钱。(《丹溪心法》)
疟疾寒热∶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普济方
气虚盗汗∶上方为末。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虚劳盗汗∶牡蛎粉、麻黄根、黄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
一。(《本事方》)
产后盗汗∶牡蛎粉、麦
消渴饮水∶腊日或端午日,用黄泥固济牡蛎, 赤研末。每服一钱,用活鲫鱼煎汤调下。
只二三服愈。(《经验方》)
百合变渴∶伤寒传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
口苦,小便赤色,得药则吐利,变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蛎(熬)二两,栝蒌根二两,为
细末。每服方寸匕,用米饮调下,日三服取效。(张仲景《
病后常衄,小劳即作∶牡蛎十分,石膏五分,为末。酒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日三服。
(《肘后方》)
小便淋 ,服血药不效者∶用牡蛎粉、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
取效。(《医学集成》)
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小便三升,煎二升,分三服。神效。(《乾坤生意》)
梦遗便溏∶牡蛎粉,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二服。(丹溪方)
水病囊肿∶牡蛎( )粉二两,干姜(炮)一两。研末,冷水调糊扫上。须臾囊热如火,
干则再上。小便利即愈。一方,用葱汁、白面同调。小儿不用干姜。(初虞世《古今录验方》)
月水不止∶牡蛎 研,米醋搜成团,再 研末。以米醋调艾叶末熬膏,丸梧子大。每醋
艾汤下四五十丸。(《普济方》)
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
破伤湿气,口噤强直∶用牡蛎粉,酒服二钱,仍外敷之,取效。(《三因方》)
发背初起∶古贲粉灰,以鸡子白和,涂四围,频上取效。(《千金方》)
痈肿未成,用此拔毒∶水调牡蛎粉末涂之。干更上。(姚僧坦《
男女瘰 ∶《经验》∶用牡蛎( ,研)末四两,玄参末三两,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酒下,日三服。服尽除根。初虞世云∶瘰 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
末。每食后,用腊茶汤调服一钱。其效如神。
甲疽溃痛∶ 肉裹趾甲,脓血不瘥者。用牡蛎头浓处,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红花煎酒
调下,日三服。仍用敷之,取效。(《胜金方》)
面色黧黑∶牡蛎粉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日一服。并炙其肉食之。
(《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煮食,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妇人血气。以姜、醋生食,治丹毒,酒后烦热,
止渴(藏器)。炙食甚美,令人细肌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蚌
内容:(宋《嘉 》)
【释名】时珍曰∶蚌与蛤同类而异形。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故蚌从丰,蛤从合,
皆象形也。后世混称蛤蚌者,非也。
【集解】弘景曰∶雉入大水为蜃。蜃即蚌也。
藏器曰∶生江汉渠渎间,老蚌含珠,壳堪为粉。非大蛤也。
时珍曰∶蚌类甚繁,今处处江湖中有之,惟洞庭、汉沔独多。大者长七寸,状如牡蛎辈;
小者长三、四寸,状如石决明辈。其肉可食,其壳可为粉。湖沔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
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 墓圹,如今用锻石也。
x肉x
【气味】甘、咸,冷,无毒。
宗 曰∶性微冷。多食,发风动冷气。
震亨曰∶马刀、蚌、蛤、蛳、蚬,大同小异。寇氏止言冷,而不言湿。湿生热,热久则
气上升而生痰生风,何冷之有?
【主治】止渴除热,解酒毒,去眼赤(孟诜)。明目除湿,主妇人劳损下血
烦,解热毒,血崩带下,痔 ,压丹石药毒。以黄连末纳入取汁,点赤眼、眼暗(《日华》)。
x蚌粉x
【气味】咸,寒,无毒
《日华》曰∶能制石亭脂。
《镜源》曰∶能制硫黄。
【主治】诸疳,止痢并呕逆。醋调,涂痈肿(《日华》)。烂壳粉∶治反胃,心胸痰饮,
用
疮
痱痒(时珍)。
【发明】时珍曰∶蚌粉与海蛤粉同功,皆水产也。治病之要,只在清热行湿而已。《日
华》言其治疳。近有
【附方】新六。
反胃吐食∶用真正蚌粉,每服称过二钱,捣生姜汁一盏,再入米醋同调送下。(《急救
良方》)
痰饮咳嗽∶用真蚌粉新瓦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类编》
云∶徽宗时,李防御为入内医官时,有宠妃病痰嗽,终夕不寐,面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