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 
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 
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时 
珍)。 
【发明】宗 曰∶五灵脂引经有功,不能生血,此物入肝最速也。尝有人病目中翳。往 
来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也。用五灵脂之药而愈。又有 
人被毒蛇所伤,良久昏愦。一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仍以滓敷咬处,少顷复灌二钱 
,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耳。其后有中蛇毒者,用之咸效。 
时珍曰∶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浓,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诸痛皆 
属于木,诸虫皆生于风;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治惊痫,除疟痢,消积化痰 
,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 
,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百药不效者,俱 
能奏功。屡用屡验,真近世神方也。又案∶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只治血之药,乃去 
风之剂。风,动物也,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 
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附方】旧六,新三十一。 
失笑散∶治男女老少,心痛腹痛,少腹痛,小肠疝气,诸药不效者,能行能止;妇人妊 
娠 
熬成膏,入水一盏,煎至七分,连药热服。未止再服。一方以酒代醋。一方以醋糊和丸,童 
尿、酒服。(《和剂局方》) 
紫金丸∶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小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又治久有瘀血, 
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疗心痛,功与失笑散同。以五灵脂水淘净炒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 
,慢火熬膏,入真蒲黄末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以水与童子小便各半盏,煎至七分, 
温服,少顷再服,恶露即下。血块经闭者,酒磨服之。(《杨氏产乳》) 
五灵脂散∶治丈夫脾积气痛,妇人血崩诸痛。飞过五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一钱,温 
酒调下。此药气恶难吃,烧存性乃妙也。或以酒、水、童尿煎服,名抽刀散,治产后心腹、 
胁肋、腰胯痛。能散恶血。如心烦口渴者,加炒蒲黄减半,霹雳酒下。肠风下血者,煎乌梅、 
柏 
产后血晕∶治产妇血晕,不知人事。用五灵脂二两(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一钱,白水调 
下 
产后腹痛∶五灵脂、香附、桃仁等分研末,醋糊丸,服一百丸。或用五灵脂末,神曲糊 
丸,白术、陈皮汤下。(丹溪方) 
儿枕作痛∶五灵脂慢火炒,研末。酒服二钱。(《危氏》) 
血气刺痛∶五灵脂(生研)三钱,酒一盏煎沸,热服。(《灵苑方》) 
卒暴心痛∶五灵脂(炒)一钱半,干姜(炮)三分,为末。热酒服,立愈。(《事林广记》) 
心脾虫痛不拘男女∶用五灵脂、槟榔等分为末,水煎石菖蒲调服三钱。先嚼猪肉一二片。 
( 
小儿蛔痛∶五灵脂(末)二钱,白矾(火飞)半钱。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服。 
当吐虫出,愈。(阎孝忠《集效方》) 
经血不止∶五灵脂炒烟尽,研。每服二钱,当归两片,酒一盏,煎六分,热服,三、五 
度取效。(《经效方》) 
血崩不止∶颂曰∶用五灵脂十两,研末,水五盏,煎三盏,去滓澄清,再煎为膏,入神 
曲末二两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便止,极效。《集要》∶用五灵脂烧研 
,以铁秤锤烧红淬酒,调服。以效为度。 
胎衣不下,恶血冲心∶用五灵脂(半生半炒)研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产宝》) 
子肠脱出∶五灵脂烧烟熏之。先以盐汤洗净。(危氏) 
吐血呕血∶《总录》∶五灵脂一两,芦荟二钱,研末,滴水丸芡子大,捏作饼子。每龙脑 
浆水化服二饼。又治血妄行入胃,吐血不止。五灵脂一两,黄 半两。为末。新汲水服二钱。 
吐逆不止∶不拘男女,连日粥饮汤药不能下者,即效。五灵脂治净为末,狗胆汁和,丸 
芡子大。每服一丸,煎生姜酒磨化,猛口热吞,不得漱口,急将温粥少许 
化食消气∶五灵脂一两,木香半两,巴豆四十枚(煨熟去油),为末,糊丸绿豆大。每 
白汤下五丸。(《普济方》) 
久疟不止或一日一发,或一日二、三发,或二、三日一发∶用五灵脂、头垢各一钱,古 
城锻石二钱。研末,饭丸皂子大。每服一丸,五更无根水下即止,神效方也。(《海上》) 
消渴饮水∶竹笼散∶用五灵脂、黑豆(去皮、脐)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冬瓜皮汤下(无 
皮用叶亦可),日二服。不可更服热药,宜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若小渴者,二、三服 
即止。(《保命集》) 
中风瘫痪∶追魂散∶用五灵脂三两杵碎,以水飞去上面黑浊、下面沙石,挹干研末。每 
服二钱,热酒调下,日一服。继服小续命汤。(《奇效方》) 
手足冷麻∶寇曰∶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 
两 
草衍义》) 
骨折肿痛∶五灵脂、白芨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为末,熟水同香油调,涂患处。 
(《乾坤秘韫》) 
损伤接骨∶五灵脂一两,茴香一钱。为末。先以乳香末于极痛处敷上,以小黄米粥涂之, 
乃掺二末于粥上,帛裹,木片子夹定,三、五日效。(《儒门事亲》) 
五疳潮热,肚胀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损伤胃气,恐生别症。五灵脂(水飞)一两, 
胡 
咳嗽肺胀∶皱肺丸∶用五灵脂二两,胡桃仁八个,柏子仁半两,研匀,滴水和丸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甘草汤下。(《普济》) 
痰血凝结∶紫芝丸∶用五灵脂(水飞)、半夏(汤泡)等分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桐 
子大。 
酒积黄肿∶五灵脂末一两,入麝香少许。饭丸小豆大。每米饮下一丸。(《普济方》) 
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螵蛸各等分,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明目经验方》) 
重舌胀痛∶五灵脂一两,淘净为末,煎米醋漱。(《经验良方》) 
恶血齿痛∶五灵脂末,米醋煎汁含咽。(《直指方》) 
血痣溃血∶一人旧有一痣,偶抓破,血出一线,七日不止,欲死。或用五灵脂末掺上, 
即止也。(杨拱《医方摘要》) 
血溃怪病∶凡人目中白珠浑黑,视物如常,毛发坚直如铁条,能饮食而不语如醉,名曰 
血溃。以五灵脂为末,汤服二钱,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大风疮癞∶油调五灵脂末,涂之。(《摘玄方》) 
虫虺螫 ∶凡蜈蚣、蛇、蝎毒虫伤,以五灵脂末涂之,立愈。(《金匮钩玄》) 
毒蛇伤螫∶五灵脂为末,酒调二钱服。仍以少末掺疮口,妙。(《普济》)。 

禽部第四十九卷
禽之三
内容:(林禽类一十七种)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斑鸠
内容:(宋《嘉 》) 
【释名】斑隹(音锥)、锦鸠(《范汪方》)、鹁鸠(《左传》注)、祝鸠。 
时珍曰∶鸠也,鹁也,其声也。斑也,锦也,其色也。隹者,尾短之名也。古者庖人以 
尸祝登尊俎,谓之祝鸠。此皆鸠之大而有斑者。其小而无斑者,曰隹,曰 (音葵),曰荆 
鸠,曰楚鸠也。鸠之子曰 鸠,曰役鸠,曰糠鸠,曰郎皋,曰辟皋。扬雄《方言》混列诸鸠, 
不足据。 
【集解】禹锡曰∶斑鸠是处有之。春分化为黄褐侯,秋分化为斑KT 。黄褐侯,青 
KT也。 
宗 曰∶斑鸠有有斑者,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大者,有小者。虽有此数色,其用则 
一也。尝养之数年,并不见春秋分变化。 
时珍曰∶鸣鸠能化鹰,而斑鸠化黄褐侯之说,不知所出处。今鸠小而灰色,及大而斑如 
梨花点者,并不善鸣。惟项下斑如真珠者,声大能鸣,可以作媒引鸠,入药尤良。鸠性悫 
孝,而拙于为巢,才架数茎,往往堕卵。天将雨即逐其雌,霁则呼而反之。故曰鹪巧而危, 
鸠拙而安。或云雄呼晴,雌呼雨。 
x鸠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多食,益气,助阴阳(《嘉 》)。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宗 )。食之 
,令人不噎(时珍)。 
【发明】时珍曰∶《范汪方》治目有斑KT 丸,《总录》治目有锦鸠丸,倪惟德氏谓 
斑鸠补肾,故能明目。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古者仲春罗氏献鸠以养 
国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食之且复助气也。 
x血x 
【主治】热饮,解蛊毒,良(时珍)。 
x屎x 
【主治】治 耳出脓疼痛,及耳中生耵聍,同夜明沙末等分,吹之(时珍)。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青KT
内容:(音锥。《拾遗》 
【释名】黄褐侯(《拾遗》)。 
【集解】藏器曰∶黄褐侯,状如鸠而绿褐色,声如小儿吹竿。 
时珍曰∶鸠有白鸠、绿鸠。今夏月出一种糠鸠,微带红色,小而成群,掌禹锡所谓黄褐 
侯秋化斑隹,恐即此也。好食桑椹及半夏苗。昔有人食之过多,患喉痹,医用生姜解之愈。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蚁 恶疮。五味淹炙食之,极美(藏器)。 
安五脏,助气补虚损,排脓活血,并一切疮疖痈 (《嘉 》)。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拾遗》) 
【释名】布谷(《列子》)、 (音戛菊)、获谷(《尔雅注》)、郭公。 
藏器曰∶布谷, 鸠也。江东呼为获谷,亦曰郭公。北人名拨谷。 
时珍曰∶布谷名多,皆各因其声似而呼之。如俗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脱却破裤之类 
,皆因其鸣时可为农候故耳。或云∶ 鸠即《月令》 鸠也, 乃鸣字之讹,亦通。《禽经 
》及《方言》,并谓 鸠即戴胜,郭璞云非也。 
【集解】藏器曰∶布谷似鹞长尾,牝牡飞鸣,以翼相拂击。 
时珍曰∶案∶《毛诗义疏》云∶鸣鸠大如鸠而带黄色,啼鸣相呼、而不相集。不能为巢, 
多居树穴及空鹊巢中。哺子朝自上下,暮自下上也。二月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张华《 
禽经注》云∶仲春鹰化为鸠,仲秋鸠复化为鹰。故鸠之目,犹如鹰之目。《列子》云∶鹞之 
为, 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是矣。《禽经》又云∶鸠生三子。一为鹗。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安神定志,令人少睡(汪颖)。 
x脚胫骨x 
【主治】令人夫妻相爱。五月五日收带之,各一,男左女右。云置水中,自能 
相随也(藏器)。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食物》 
【释名】窃脂(《尔雅》)、青雀(郭璞)、蜡觜(雀)。 
时珍曰∶ 意同扈,止也。《左传》少 氏以鸟名官,九 为九农正,所以止民无淫也 
。桑 乃 之在桑间者,其嘴或淡白如脂,或凝黄如蜡,故古名窃脂,俗名蜡觜。浅色曰窃 
。陆玑谓其好盗食脂肉,殆不然也。 
【集解】时珍曰∶ 鸟处处山林有之。大如鸲鹆,苍褐色,有黄斑点,好食粟稻。《诗 
》云“交交桑 ,有莺其羽”,是矣。其觜喙微曲,而浓壮光莹,或浅黄浅白,或浅青浅黑 
,或浅玄浅丹。 类有九种,皆以喙色及声音别之,非谓毛色也。《尔雅》云春 , 
夏窃玄,秋 窃蓝,冬 窃黄,桑 窃脂,棘 窃丹,行 ,宵 啧啧,老 
,是矣。今俗多畜其雏,教作戏舞。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肌肉虚羸,益皮肤(汪颖)。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伯劳
内容:(宋《嘉 》) 
【释名】伯鹩(《夏小正注》)、博劳(《诗疏》)、伯赵(《左传》)、 (《豳诗》。音 
)、 (《孟子》。音决)。 
时珍曰∶案∶曹植《恶鸟论》云∶ 声KT KT ,故以名之。感阴气而动,残害之鸟 
也。谓其为恶声者,愚人信之,通士略之。世传尹吉甫信后妻之谗,杀子伯奇,后化为此鸟。 
故所鸣之家以为凶者,好事傅会之言也。伯劳,象其声也。伯赵,其色皂也,赵乃皂讹。 
【集解】时珍曰∶伯劳即 也。夏鸣冬止,乃月令候时之鸟。本草不着形状,而后人无 
识之者。郭璞注《尔雅》云∶ 似 而大。服虔云∶ (音辖轧),白项鸦也。张华注 
《 
禽经》云∶伯劳形似鸲鹆。鸲鹆喙黄,伯劳喙黑。许慎《说文》云∶鸲鹆似 而有帻。颜师 
古注《汉书》,谓 为子规。王逸注《楚词》,谓 为巧妇。扬雄《方言》,谓 为 。 
陈正敏《遁斋闲览》,谓 为枭。李肇国《史补》,谓 为布谷。杨慎《丹铅录》,谓 为 
驾犁。九说各异。窃谓 既可以候时,必非稀见之鸟。今通考其得失,王说已谬,不必致辩 
。据郭说,则似今苦鸟。据张、许二说,则似今之百舌,似鸲鹆而有帻者。然 好单栖,鸣 
则蛇结;而百舌不能制蛇,为不同也。据颜说则子规名 (音弟桂),伯劳名 (音决)。 
且 
月令起于北方,子规非北鸟也。据扬说 乃寒号虫,惟晋地有之。据陈说则谓其目击,断 
然以为枭矣,而不具其形似,与陈藏器 即枭之说不合。而《尔雅》鸱 一名 ,与此不 
同。据李说则布谷一名 ,字音相近,又与《月令》鸣鸠拂其羽相犯。据杨说则驾犁乃 
鸠,小如鸲鹆,三月即鸣,与《礼记》五月 始鸣、《豳风》七月鸣 之义不合。八说不 
同如此,要之当以郭说为准。案∶《尔雅》谓鹊、 之丑,其飞也 ,敛足竦翅也。既以鹊、 
并称,而今之苦鸟,大如鸠,黑色,以四月鸣,其鸣曰苦苦,又名姑恶,人多恶之。俗以 
为妇被其姑苦死所化,颇与伯奇之说相近,但不知其能制蛇否?《淮南万》毕术云∶伯劳之 
血涂金人不敢取。 
x毛x 
【气味】平,有毒。 
【主治】小儿继病,取毛带之。继病者,母有娠乳儿,儿病如疟痢,他日相继腹大,或 
瘥或发。他人有娠,相近亦能相继也。北人未识此病(《嘉 》)。 
【发明】时珍曰∶案∶《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情 
不相与往来也。盖情在腹中之子故也。继病亦作 病, 乃小鬼之名,谓儿羸瘦如 鬼也, 
大抵亦丁奚疳病。 
x踏枝x 
【主治】小儿语迟,鞭之即速语(《嘉 》)。 
【发明】时珍曰∶案∶罗氏《尔雅翼》云∶本草言伯劳所踏树枝鞭小儿令速语者,以 
其当万物不能鸣时而独能鸣之故,以类求之也。 
【附录】 鸠 时珍曰∶ 鸠,《尔雅》名 (音批及)。又曰∶ (音匹汲),戴 
胜也。一曰鹎 ,讹作批 鸟。 
罗愿曰∶即祝鸠也。江东谓之乌臼(音 ),又曰鸦 。小于乌,能逐乌。三月即鸣, 
今 
俗谓之驾犁,农人以为候。五更辄鸣,曰架架格格,至曙乃止。故滇人呼为榨油郎,亦曰铁 
鹦鹉。能啄鹰鹘乌鹊,乃隼属也。南人呼为凤凰皂隶,汴人呼为夏鸡。古有催明之鸟,名唤 
起者,盖即此也。其鸟大如燕,黑色,长尾有歧,头上戴胜。所巢之处,其类不得再巢,必 
相斗不已。杨氏指此为伯劳,乃谓批颊为 鸡,俱误矣。《月令》∶三月戴胜降于桑。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音劬欲。《唐本草》) 
【释名】鸲鹆(《周礼》)、 鸟(《广韵》)、八哥(俗名)、寒皋(《万毕术》)。 
时珍曰∶此鸟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王氏《字说》以为(其行欲也),尾而足勾, 
故曰鸲鹆,从勾、从欲省,亦通。 其声也。天寒欲雪,则群飞如告,故曰寒皋。皋者, 
告也。 
【集解】恭曰∶ 鹆,似 而有帻者是也。 
藏器曰∶五月五日取雏,剪去舌端,即能效人言,又可使取火也。 
时珍曰∶ 鹆巢于鹊巢、树穴,及人家屋脊中。身首俱黑,两翼下各有白点。其舌如人 
舌,剪剔能作人言。嫩则口黄,老则口白。头上有帻者,亦有无帻者。《周礼》鸲鹆不逾济 
,地气使然也。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寒。 
【主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唐本》)。炙食一枚,治吃噫下气,通灵(《 
日华》)。治老嗽。腊月腊日取得,五味腌炙食,或作羹食,或捣散蜜丸服之。非腊日者不 
可用(孟诜)。 
【附方】(原缺) 
x目睛x 
【主治】和乳汁研,滴目中,令人目明,能见霄外之物(藏器)。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百舌
内容:(《拾遗》) 
【释名】反舌、 (音辖轧)。 
时珍曰∶按∶《易通》卦验云∶能反复其舌如百鸟之音,故名。 ,亦象声。今俗呼 
为牛屎 哥,为其形似鸲鹆而气臭也。《梵书》名舍罗。 
【集解】藏器∶肖百舌,今之莺也。 
时珍曰∶百舌处处有之,居树孔、窟穴中。状如鸲鹆而小,身略长,灰黑色,微有斑点 
,喙亦尖黑,行则头俯,好食蚯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