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凡使,勿误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二石俱似磁石,只是吸铁不得。而中麻石心有
赤,皮粗,是铁山石也。误服,令人生恶疮,不可疗。真磁石一片,四面吸铁一斤者,此名
延年沙;四面只吸铁八两者,名续采石;四面吸五两者,名磁石。
宗 曰∶磁石其毛轻紫,石上颇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 铁石。其玄石,即磁石之黑
色者。磁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缀
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
大火,庚辛受其制,物理相感尔。
土宿真君曰∶铁受太阳之气,始生之初,石产焉。一百五十年而成磁石,又二百年孕而
成铁。
【修治】 曰∶凡修事一斤,用五花皮一镒,地榆一镒,故绵十五两。三件并锉。于石
上捶,碎作二、三十块。将石入瓷瓶中,下草药,以东流水煮三日夜,漉出拭干,布裹再捶
细,乃碾如尘,水飞过再碾用。
宗 曰∶入药须火烧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
【气味】辛,寒,无毒。权曰∶咸,有小毒。
大明曰∶甘、涩,平。
藏器曰∶性温,云寒误也。
之才曰∶柴胡为之使,杀铁毒,硝金,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
独孤滔曰∶伏丹砂,养汞,去铜晕。
【主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 ,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本经》)。
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 ,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
人有子(《别录》)。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甄权)。治筋骨羸弱,补
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吞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吞,下之(大
明)。明目聪耳,止金疮血(时珍)。
【发明】宗 曰∶养肾气,填精髓,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
藏器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类是也。
时珍曰∶磁石法水,色黑而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
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
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
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乃道家黄婆媒合婴 之理,制方者宜窥造化之奥乎?方见孙真
人《千金方》神曲丸,但云明目,百岁可读细书,而未发出药微义也,孰谓古方不可治今病
耶?独孤滔云∶磁石乃坚顽之物,无融化之气,只可假其气服食,不可久服渣滓,必有大患。
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砒 犹可饵服,何独磁石不可服耶?磁石既炼末,亦匪坚顽之物,
惟在用者能得病情而中的尔。《淮南万毕术》云∶磁石悬井,亡人自归。注云∶以亡人衣裹
磁石悬于井中,逃人自反也。
【附方】旧三,新一十二。
耳猝聋闭∶ 铁石半钱,入病耳内,铁砂末入不病耳内,自然通透。(《直指方》)
肾虚耳聋∶真磁石一豆大,穿山甲(烧存性研)一字。新绵裹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块,觉耳
中如风雨声即通。(《济生方》)
老人耳聋∶磁石一斤捣末,水淘去赤汁,绵裹之。猪肾一具,细切。以水五斤煮石,取
二斤,入肾,下盐豉作羹食之。米煮粥食亦可。(《养老方》)
老人虚损,风湿,腰肢痹痛。磁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瓮盛,水二斗浸于露地。
每日取水作粥食,经年气力强盛,颜如童子。(《养老方》)
阳事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渍二七日。
每服三合,日三夜一。(《千金》)
眼昏内障∶磁朱丸∶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花,物成二体,久则光不
收,及内障神水淡绿、淡白色者。真磁石(火 、醋淬七次)二两,朱砂一两,神曲(生用)
三
两,为末。更以神曲末一两煮糊,加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饭汤下。服后俯视不见,
仰视微见星月,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永不更作。(倪
维德《原机启微集》)
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之。(《圣济录》)
子宫不收,名 疾,痛不可忍。磁石丸∶用磁石酒浸 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卧时滑
石汤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浸)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
钱,为末。
大肠脱肛∶《直指方》∶磁石半两,火 醋淬七次,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一钱。《简便方》∶
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去。
金疮肠出∶纳入,以磁石、滑石各三两。为末。米饮服方寸匕,日再。(《刘涓子鬼遗
方》)
金疮血出∶磁石末敷之,止痛断血。(《千金方》)
误吞针铁∶真磁石枣核大,钻孔线穿吞,拽之立出。(钱相公《箧中方》)
疔肿热毒∶磁石末,酢和封之,拔根立出。(《外台秘要》)
诸般肿毒∶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之。(《干
坤秘韫》)
磁石毛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补绝伤,益阳道,止小便白数,治腰脚,去疮 ,长肌肤,令人有子,宜入酒。
藏器曰∶《本经》言石不言毛,毛、石功状殊也。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玄石
内容:(宋《嘉 》)
【释名】玄水石(《别录》)、处石。
时珍曰∶玄以色名。
【集解】《别录》曰∶玄石生泰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铁者雄。
弘景曰∶《本经》磁石一名玄石。《别录》又出玄石,一名处石。名既同,疗体又相似,
而寒温铜铁畏恶有异。俗方不用,亦无识者,不知与磁石相类否?
恭曰∶此物,铁液也。磁石中有细孔,孔中黄赤色,初破好者能拾针吸铁。其无孔而光
泽纯黑者,玄石也。不能拾,疗体亦劣于磁石。颂曰∶今北番以磁石作礼物,其块多光泽,
吸针无力,疑即此玄石也。医方罕用。
时珍曰∶磁石生山之阴有铁处,玄石生山之阳有铜处,虽形相似,性则不同,故玄石不
能吸铁。
【气味】咸,温,无毒。
之才曰∶恶松脂、柏实、菌桂。
【主治】大人小儿惊痫,女子绝孕,小腹冷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有子(《别录》)。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代赭石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须丸(《本经》)、血师(《别录》)、土朱(《纲目》)、铁朱。
《别录》曰∶出代郡者名代赭;出姑幕者,名须丸。
时珍曰∶赭,赤色也。代,即雁门也。今俗呼为土朱、铁朱。《管子》云∶山上有赭,
其下有铁。铁朱之名或缘此,不独因其形色也。
【集解】《别录》曰∶代赭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采无
时。
弘景曰∶是代郡城门下赤土也。江东久绝,俗用乃疏,而为仙方之要,与戎盐、卤碱皆
是急须。
恭曰∶此石多从代州来,云山中采得,非城门下土也。今齐州亭山出赤石,其色有赤红
青者。其赤者亦如鸡冠且润泽,土人惟采以丹楹柱,而紫色且暗,与代州出者相似,古来用
之。
今灵州鸣沙县界河北,平地掘深四、五尺得者,皮上赤滑,中紫如鸡肝,大胜齐、代所
出者。
颂曰∶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古方紫丸治小儿用代赭,云无真,以左顾牡蛎代使,乃
知真者难得。今医家所用,多择取大块,其上纹头有如浮沤丁者为胜,谓之丁头代赭。《北
山经》云∶少阳之山,中多美赭。《西山经》云∶石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以涂牛
马无病。
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涂牛角,云辟恶。
时珍曰∶赭石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宋时虔州岁贡万斤。
崔 《外丹本草》云∶代赭,阳石也,与太一余粮并生山峡中。研之作朱色,可点书
,又可罨金益色赤。张华以赤土拭宝剑,倍益精明,即此也。
【修治】 曰∶凡使研细,以腊水重重飞过,水面上有赤色如薄云者去之。乃用细茶脚
汤煮一伏时,取出又研一万匝。以净铁铛烧赤,下白蜜蜡一两,待化投新汲水冲之,再煮一
、二十沸,取出晒干用。
时珍曰∶今人惟 赤,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飞过用,取其相制,并为肝经血分引
用也。
《相感志》云∶代赭以酒醋煮之,插铁钉于内,扇之成汁。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甘。权曰∶甘,平。之才曰∶畏天雄、附子。干姜为
之使。
【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本经》)。带下百
病,产难胞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
不起(《别录》)。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经不止,肠风痔 ,泻痢脱精,尿血遗溺,
夜多小便。小儿惊痫疳疾,金疮长肉(大明)。辟鬼魅(甄权)。
【发明】好古曰∶代赭入手少阴、足缺阴经。怯则气浮,重所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
虚逆。故张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用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
去滓,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时珍曰∶代赭乃肝与包络二经血分药也,故所主治皆二经血分之病。昔有小儿泻后眼上
,三日不乳,目黄如金,气将绝。有名医曰∶此慢惊风也,宜治肝。用水飞代赭石末,每服
半钱,冬瓜仁煎汤调下,果愈。
【附方】旧二,新一十四。
哮呷有声,卧睡不得∶土朱末,米醋调,时时进一、二服。(《普济方》)
伤寒无汗∶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
覆汗出,乃愈。(《伤寒蕴要》)
婴儿疟疾,无计可施∶代赭石五枚( 红,醋淬),朱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同以纸包
七
重,打湿煨干,入麝香少许为末。香油调一字,涂鼻尖上及眉心、四肢,神应。(《保幼大
全》)
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
每服一钱,或半钱,煎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儿脚胫上有赤斑,即是惊气已出,病当
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直指方》)慢肝惊风∶方见发明。
小肠疝气∶代赭石火 醋淬,为末。每白汤服二钱。(《寿域方》)
肠风下血∶血师一两,火 ,米醋淬,尽醋一升,捣罗如面。每服一钱,白汤下。(《斗
门》)
吐血衄血∶方同。
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
妇人血崩∶赭石火 醋淬七次,为末。白汤服二钱。(《普济方》)
赤眼肿闭∶土朱二分,石膏一分。为末。新汲水调敷眼头尾及太阳穴。(《直指方》)
喉痹肿痛∶紫朱煮汁饮。(《普济方》)
牙宣有 ∶土朱、荆芥同研,揩之,三日。(《普济方》)
诸丹热毒∶土朱、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蜜水调下,仍
外敷之。(《直指方》)
一切疮疖∶土朱、虢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
上。(《朱氏集验方》)
百合病发,已汗下复发者。百合七个(擘破,泉水浸一宿),赭一两,滑石三两。泉水
二
钟,煎一钟,入百合汁,再煎一钟,温服。(《伤寒蕴要》)
【附录】玄黄石 藏器曰∶出淄川、北海山谷土石中,如赤土、代赭之类,土人以当朱,
呼为赤石,一名零陵,恐是代赭之类。味甘,平、温,无毒。主惊恐,身热邪气,镇心。久
服令人眼明悦泽。
时珍曰∶此亦他方代赭耳,故其功效不甚相远也。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禹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白余粮《别录》。
时珍曰∶石中有细粉如面,故曰余粮,俗呼为太一禹余粮。见太一下。
承曰∶会稽山中出者甚多。彼人云∶昔大禹会稽于此,余粮者,本为此尔。
【集解】《别录》曰∶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弘景曰∶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佳。近年
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其佳处乃紫色靡靡如面,嚼之无复碜,《仙
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味似薯蓣,
谓为禹余粮,此与生池泽者复有仿佛。或疑今石即是太一也。
颂曰∶今惟泽州、潞州有之。旧说形如鹅鸭卵,外有壳。今图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
作卵状,与旧说小异。采无时。张华《博物志》言∶扶海洲上有 草,其实食之如大麦,名
自然谷,亦名禹余粮,世传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则 草与此异物同名,抑与生
池泽者同种乎?
时珍曰∶禹余粮乃石中黄粉,生于池泽;其生山谷者,为太一余粮。本衣冠文物白。陶引藤
生禹余粮,苏引草生禹余粮,虽名同而实不同,殊为迂远。详太一余粮下。
【修治】弘景曰∶凡用,细研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
曰∶见太一下。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平。权曰∶咸。
之才曰∶牡丹为之使。伏五金,制三黄。
【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本经》)。
疗小腹痛结烦疼(《别录》)。主崩中(甄权)。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 等疾。久服
耐寒暑(大明)。催生,固大肠(时珍)。
【发明】成无己曰∶重可去怯,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
时珍曰∶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曰∶下
焦有病患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抱朴子》云∶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后令人多气力,
负担远行,身轻不极。其方药多不录。
【附方】旧三,新六。
大肠咳嗽,咳则遗矢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方同下。(《洁古家珍》)
冷劳肠泄不止∶神效太一丹∶禹余粮四两(火 醋淬),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
脐,焙)。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温水下五丸。(《圣惠方》)
伤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
并碎之,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仲景《伤寒论》)
赤白带下∶禹余粮(火 醋淬)、干姜等分,赤下干姜减半。为末。空心服二钱匕。(《胜
金方》)
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禹余粮( 研)、赤石脂( 研)、牡砺( 研)、乌
贼骨、
伏龙肝(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葱、蒜。(张文仲《备急方》)
育肠气痛,妇人小腹痛∶禹余粮为末。每米饮服二钱,日二服,极效。(《卫生易简方》)
产后烦躁∶禹余粮一枚,状如酸馅者,入地埋一半紧筑,炭灰一斤 之。湿土罨一宿
,打破,去外面石,取里面细者研,水淘五、七度,日干,再研万遍。用甘草汤服二钱,一
服立效。(《经验方》)
身面瘢痕∶禹余粮、半夏等分。为末,鸡子黄和敷。先以布拭干,勿见风,日三。十日
,十年者亦灭。(《圣济录》)
大风疠疾,眉发堕落,遍身顽痹。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为末。罐子固济,
炭火一秤 之,从辰至戌。候冷研粉,埋土中,三日取出。每一两,入九蒸九曝炒熟胡麻末
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下,日二服。(《圣惠方》)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太一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石脑(《本经》)、禹哀(《吴普》)。
藏器曰∶太一者,道之宗源。太者大也,一者道也。大道之师,即理化神君,禹之师也。
师尝服之,故有太一之名。张司空云∶还魂石中黄子,鬼物禽兽守之,不可妄得。会稽
有地名蓼,出余粮。土人掘之,以物请买,所请有数,依数必得。此犹有神,岂非太一乎?
【集解】《别录》曰∶太一余粮生泰山山谷,九月采。
普曰∶生泰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采无时。
弘景曰∶本草有太一余粮、禹余粮两种,治体相同。而今世惟有禹余粮,不复识太一。
《登真隐诀》∶长生四镇丸云∶太一禹余粮,定六腑,镇五脏。合其二名,莫辨何者的是?
今
人亦总呼为太一禹余粮。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而色过
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涂物正如雄色。
恭曰∶太一余粮及禹余粮,乃一物而以精粗为名尔。其壳若瓷,方圆不定。初在壳中未
凝结,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赤,因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