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屑,同渍一宿,则凝结如白石英者,芒硝也。扫地霜煎炼而成,试竹上如解盐,而味辛苦,
烧之成焰都尽者,硝石也,能消金石,又性畏火,而能制诸石使拒火,亦天地之神物也。牙
硝,即是芒硝也。又有生硝,不因煮炼而成,亦出蜀道,类朴硝而小坚也。其论虽辨,然与
古人所说殊别,亦未可全信也。
好古曰∶硝石者,硝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硝、朴硝;经火者,谓之芒硝、盆
硝。
时珍曰∶诸硝,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都无定见。惟马志《开宝本草》,以硝
石为地霜炼成,而芒硝、马牙硝是朴硝炼出者,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诸家盖因硝石一名芒
硝,朴硝一名硝石朴,之名相混,遂致费辨不决。而不知硝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
别也。惟《神农本经》朴硝、硝石二条为正。其《别录》芒硝、《嘉 》马牙硝、《开宝》生
硝,俱系多出,今并归并之。《神农》所列朴硝,即水硝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
硝;结出马牙者,为牙硝;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硝,其气味皆咸而寒。《神农》所列硝石,
即火硝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硝,结出马牙者,亦名牙硝,又名生硝;其凝
底成块者,通为硝石。其气味皆辛苦而大温。二硝皆有芒硝、牙硝之称,故古方有相代之说。
自唐宋以下,所用芒硝、牙硝,皆是水硝也。南医所辨虽明,而以凝水石、猪胆煎成者为芒
硝,则误矣。今通正其误。其石脾一名硝石者,造成假硝石也。见后石脾下。
【修治】大明曰∶真硝石,柳枝汤煎三周时,如汤少,即加热者,伏火即止。
曰∶凡使硝石,先研如粉,用鸡肠菜、柏子仁共二十五个,和作一处,丸如小帝珠子
,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 赤,投硝石四两于瓶内,连投药丸入瓶,自然伏火也。
《抱朴子》曰∶能消柔五金,化七十二石为水。制之须用地莲子、猪牙皂角、苦参、南
星、巴豆、汉防己、晚蚕砂。
时珍曰∶熔化,投甘草入内,即伏火。
硝石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辛,大寒,无毒。普曰∶神农∶苦;扁鹊∶
甘。权曰∶咸,有小毒。
时珍曰∶辛、苦、微咸,有小毒,阴中之阳也。得陈皮,性疏爽。
之才曰∶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杏仁、竹叶。
【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本经》)。
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 蚀疮。天
地至神之物,能化七十二种石(《别录》)。破积散坚,治腹胀,破血,下瘰 ,泻得根出
(甄权)。含咽,治喉闭(大明)。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
痛,赤眼,头痛,牙痛(时珍)。
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
生硝
内容:【气味】苦,大寒,无毒。时珍曰∶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风热癫痫,小儿惊邪螈 ,风眩头痛,肺壅耳聋,口疮喉痹咽塞,牙颔肿痛,
目赤热痛,多眵泪(《开宝》)。
【发明】土宿真君曰∶硝石,感海卤之气所产,乃天地至神之物,能寒能热,能滑能涩,
能辛能苦,能酸能咸,入地千年,其色不变,七十二石,化而为水,制服草木,柔润五金,
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也。
时珍曰∶土宿所说,乃硝石神化之妙。《别录》列于朴硝之下,误矣。朴硝属水,味咸
而气寒,其性下走,不能上升,阴中之阴也。故惟荡涤肠胃积滞,折治三焦邪火。硝石属火,
味辛带苦微咸,而气大温,其性上升,水中之火也。故能破积散坚,治诸热病,升散三焦火
郁,调和脏腑虚寒。与硫黄同用,则配类二气,均调阴阳,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热缓急之
病。 制礞石,则除积滞痰饮。盖硫黄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之性暖而散,其性上行。
礞石之性寒而下,硝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阴一阳,此制方之妙也。今兵家造烽火铳
机等物,用硝石者,直入云汉,其性升可知矣。《雷公炮炙论》序云∶脑痛欲死,鼻投硝末,
是亦取其上升辛散,乃从治之义。《本经》言其寒,《别录》言其大寒,正与龙脑性寒之误相
似。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况此物得火则焰生,与樟脑、火酒之性同,安有性寒、大寒之理
哉?《史记·仓公传》云∶ 川王美人怀子不乳,来召淳于意。意往饮以茛菪药一撮,以酒
饮之,旋乳。意复诊其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硝石一剂,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而安。
此去血结之验也。
【附方】旧四,新十。
头痛欲死∶硝石末吹鼻内,即愈。(《炮炙论》)
诸心腹痛∶焰硝、雄黄各一钱。研细末。每点少许入 内。名火龙丹。(《集玄方》)
腰腹诸痛∶方同上。
赤眼肿痛∶硝石末,卧时,以铜箸点黍米大入目 。至旦,以盐水洗去之。(《圣惠方》
)
眼目障翳∶男女内外障翳,或三、五个月不见效者,一点复明。好焰硝一两,铜器熔化,
入飞过黄丹二分,片脑二分,铜匙急抄入罐内,收之。每点少许,其效如神。兖州朱秀才忽
不见物,朝夕拜天,因梦神传此方,点之而愈。(《张三丰仙方》)
风热喉痹及缠喉风病。玉钥匙∶用焰硝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一字。为
末。吹之。(《三因方》)
重舌鹅口∶竹沥,同焰硝点之。(《普济》)
伏暑泻痢及肠风下血,或酒毒下血,一服见效,远年者不过三服。硝石、舶上硫黄各一
两,白矾、滑石半两,飞面四两,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新汲水下三、五十丸。名甘露丸。
(《普济方》)
五种淋疾∶劳淋、血淋、热淋、气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透格散∶用硝石一两,
不夹泥土雪白者,生研为末。每服二钱,各依汤使。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出,小腹急痛,
葵子末煎汤下,通后便须服补虚丸散。血淋,小便不出时,下血疼痛满急;热淋,小便热,
赤色,脐下急痛,并用冷水调下。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沥,木通煎汤下。石淋,茎
内痛,尿不能出,内引小腹膨胀急痛,尿下砂石,令人闷绝,将药末先入铫内,隔纸炒至纸
焦为度,再研,用温水调下。小便不通,小麦汤下。猝患诸淋,只以冷水下。并空心,调药
使硝如水,乃服之。(沈存中《灵苑方》)
蛟龙症病∶方见雄黄发明下。
服石发疮疼不可忍∶用纸圈围之,中心填硝石令满,以匙抄水淋之。觉不热痛,即止。
(《兵部手集》)
发背初起∶恶寒啬啬,或已生疮肿瘾疹。硝石三两,暖水一升,泡化,待冷,青布折三
重,湿拓赤处,热即换,频易取瘥。(《外台秘要》)
女劳黑疸∶仲景曰∶黄家日晡发热,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小腹满,身尽黄
,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腹胀如水,大便黑,时溏,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
石(烧)等分。为末。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病随大小便去,小便黄,大便黑,是
其候也。(《金匮》)
手足不遂大风,及丹石热风不遂。用硝石一两,生乌麻油二斤。置铛中,以土堑盖口,
纸泥固济,火煎。初时气腥,熟则气香。更以生麻油二升,合煎得所,收不津器中。服时坐
室中,重作小纸屋,燃火于内,服一大合,发汗,力壮者日二服。三七日,头面 疮皆减也,
然必以火为使。(波罗门僧方)
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
砂
内容:( ,音铙。《唐本草》)
【释名】 砂(音 )、狄盐(《日华》)、北庭砂(《四声》)、气砂(《图经》)、透骨将
军(《土宿》)。
时珍曰∶ 砂性毒。服之使人 乱,故曰 砂。狄人以当盐食。土宿本草云∶ 性透物
,五金借之以为先锋,故号为透骨将军。
炳曰∶生北庭者为上,人呼为北庭砂。
【集解】恭曰∶ 砂出西戎,形如牙硝,光净者良。
颂曰∶今西凉夏国及河东、陕西近边州郡亦有之。然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有如拳,
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紧。边界出者,杂碎如麻豆粒,又夹砂石,用之须水飞澄
去土石讫,亦无力,彼人谓之气砂。
时珍曰∶ 砂亦硝石之类,乃卤液所结,出于青海,与月华相射而生,附盐而成质,虏
人采取淋炼而成。状如盐块,以白净者为良。其性至透,用黝罐盛悬火上则常干,或加干姜
同收亦良。若近冷及得湿,即化为水或渗失也。《一统志》云∶临洮兰县有洞出 砂。张匡
邺《行程记》云∶高昌北庭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光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
色,谓之火焰山。采 砂者,乘木屐取之,若皮底即焦矣。北庭,即今西域火州也。
【修治】宗 曰∶凡用须水飞过,去尘秽,入瓷器中,重汤煮干,则杀其毒。
时珍曰∶今时人多用水飞净,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
【气味】咸、苦、辛,温,有毒。
恭曰∶不宜多服。柔金银,可为焊药。
权曰∶酸、咸,有大毒。能消五金八石,腐坏人肠胃。生食之,化人心为血。中其毒者
,生绿豆研汁,饮一、二升解之。畏浆水,忌羊血。
大明曰∶辛、酸,暖,无毒。畏一切酸。凡修治,用黄丹、锻石作柜, 赤使用,并无
毒。世人自疑烂肉,而人被刀刃所伤,以之罨敷,当时生痂。
藏器曰∶其性大热,服之有暴热损发,云温者误也。
《抱朴子》曰∶伏 药甚多∶牡蛎、海螵蛸、晚蚕砂、羊 骨、河豚鱼胶、鱼腥草、萝
卜、独帚、卷柏、羊蹄、商陆、冬瓜、羊踯躅、苍耳、乌梅。
曰∶ 遇赤须,汞留金鼎。
【主治】积聚,破结血,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烂胎。亦入驴马药
用(《唐本》)。主妇人丈夫羸瘦积病,血气不调,肠鸣,食饮不消,腰脚痛冷, 癖痰饮,
喉中结气,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藏器)。除冷病,大益阳事(甄权)。补水脏,暖子宫,
消瘀血,宿食不消,食肉饱胀,夜多小便,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妇人血气心疼,气块
癖,及血崩带下,恶疮息肉。敷金疮生肉(大明)。去目翳弩肉(宗 )。消内积(好古)。
治噎膈症瘕,积痢骨哽,除痣 疣赘(时珍)。
【发明】藏器曰∶一飞为酸砂,二飞为伏翼,三飞为定精,色如鹅儿黄。入诸补药为丸
服之,有暴热。
颂曰∶此药近出唐世,而方书着古人单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黄、马牙硝辈合饵
者,不知方出何时?殊非古法。此物本攻积聚,热而有毒,多服腐坏人肠胃,生用又能化人
心为血,固非平居可饵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当盐,食之无害,盖积习之久,自不毒也。
宗 曰∶金银有伪,投 砂锅中,伪物尽消化,况人腹中有久积,岂不腐溃?
元素曰∶ 砂破坚癖,不可独用,须入群队药中用之。
时珍曰∶ 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症之病,用之则有神功。盖此疾皆起于七
情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其性善
烂金银铜锡,庖人煮硬肉,入 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所谓化人心为血者,亦甚言其不
可多服尔。张果《玉洞要诀》云∶北庭砂秉阴石之气,含阳毒之精,能化五金八石,去秽益
阳,其功甚着,力并硫黄。独孤滔《丹房镜源》云∶ 砂性有大毒,为五金之贼,有沉冷之
疾,则可服之,疾减便止,多服则成拥塞痈肿。二说甚明,而唐宋医方乃有单服之法,盖欲
得其助阳以纵欲,而不虞其损阴以发祸也。其方唐慎微已收附本草后,今亦存之,以备考者
知警。
【附方】旧四,新二十三。服食法∶ 砂丸∶ 砂不计多少,入罐子内,上面更坐罐子
一个,纸筋白土上下通泥了,晒干。上面罐子内盛水,以苍耳干叶为末,铺头盖底,以火烧
之。火尽旋添火,水尽旋添水,从辰初起至戌一伏时,住火勿动。次日取出研,米醋面糊和
丸梧子大。每服四、五丸,温酒或米饮下,并无忌。久服进食无痰。(《经验方》)
元脏虚冷,气攻脐腹疼痛∶用 砂一两,以纤霞草末二两和匀,用小砂罐不固济,慢火
烧赤,乃入 在罐内,不盖口,加顶火一秤,待火尽炉寒取出。用川乌头(去皮脐,生研末)
二两,和匀,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木香汤、醋汤任下,日一服。(陈巽方)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青足冷∶ 砂二两,桃仁一两(去皮)。酒一小盏,煎
十余沸,去砂石,入桃仁泥,旋旋煎成膏,蒸饼和丸梧子大。每热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积年气块,脐腹痛疼∶ 砂(醋煮)二两,木瓜三枚(切,须去瓤)。入 在内,碗盛,
于日中晒至瓜烂,研匀,以米醋五升,煎如稀饧,密收。用时旋以附子末和丸梧子大。热酒
化下一丸。(《圣惠方》)
癖症块 砂丸∶治 癖症块,暖水脏,杀三虫,妇人血气,子宫冷。腊月收桑条灰,
淋去苦汁,日干。每 砂一两,用灰三两,以水化 ,拌灰干湿得所。以瓶盛灰半寸,入
于内,以灰填盖固济,文武火 赤,冷定取出,研。以箕铺纸三重,安药于上,以热水淋之,
直待 味尽即止。以钵盛汁,于热灰火中养之,常令鱼眼沸,待汁干入瓶,再 一食顷,取
出重研,以粟饭和丸绿豆大。每空心。酒下五丸,病去即止。(《圣惠方》)
噎膈反胃 邓才清兴∶用北庭砂二钱,水和荞麦面包之, 焦,待冷,取中间湿者,焙
干一钱,入槟榔二钱,丁香二个,研匀。每服七厘,烧酒送下,日三服,愈即止。后吃白粥
半月,仍服助胃丸药。《孙天仁集效方》∶用北庭砂二两(一两,用人言末一两,同入罐内,
文武火升三炷香,取出,灯盏上末;一两,以黄丹末一两,同入罐内,如上法升过,取末),
用桑灰霜一两。研匀。每服三分,烧酒下,愈即止。又方∶平胃散各一钱,入 砂、生姜各
五分,为末。沸汤点服二钱,当吐出黑物如石,屡验。一切积痢∶灵砂丹∶用 砂、朱砂各
二钱半。为末。用黄蜡半两,巴豆仁三七粒(去膜),同入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豆紫
色
为度。去二七粒,只将一七粒同二砂研匀,溶蜡和收。每旋丸绿豆大。或三丸、五丸,淡姜
汤下。(《本事方》)月水不通∶脐腹积聚疼痛。 砂一两,皂角五挺(去皮子)。锉为末,以
头醋一大盏,熬膏,入陈橘皮末三两,捣三百杵,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五丸。(《圣惠方》)
死胎不下∶ 砂、当归各半两。为末。分作二服,温酒调下,如人行五里,再一服。(《瑞
竹堂方》)喉痹口噤∶ 砂、马牙硝等分,研匀,点之。(《圣济方》)悬痈猝肿∶ 砂半两,
绵裹含之,咽津即安。(《圣惠方》)牙齿肿痛∶老鼠一个去皮,以 砂淹擦,三日肉烂化尽,
取骨,瓦上焙干,为末,入樟脑一钱,蟾酥二分。每以少许点牙根上,立止。(《孙氏集效
方》)偏头风痛∶ 砂末一分,水润豉心一分。捣丸皂子大。绵包露出一头,随左右内鼻中,
立效。(《圣惠方》)损目生瘀,赤肉弩出不退∶杏仁百个,蒸熟去皮尖研,滤取净汁,入
砂末一钱,水煮化。日点一、二次,自落。(《普济方》)鼻中息肉∶ 砂点之,即落。(白
飞霞方)鼻中毛出∶昼夜可长一、二尺,渐渐粗圆如绳,痛不可忍,摘去复生,此因食猪羊
血过多致生。用乳香、 砂各一两,为末,饭丸梧子大。每空心临卧各服十丸,水下。自然
退落。(夏子益《奇疾方》)鱼骨哽咽∶ 砂少许,嚼咽立下。(《外台秘要》)蚰蜒入耳∶
砂、胆矾等分。为末。每吹一字,虫化为水。(《圣济录》)割甲侵肉久不瘥∶ 砂、矾石,
为末。裹之,以瘥为度。(《外台秘要》)蝎虿叮螫∶水调 砂涂之,立愈。(《千金方》)
代指肿痛∶唾和白 砂,以面作碗子,套指入内,一日瘥。(《千金方》)面上疣目∶ 砂、
硼砂、铁锈、麝香等分研,搽三次自落。(《集效方》)疔疮肿毒∶好 砂、雄黄等分研。以
银篦刺破疮口,挤去恶血,安药一豆入内,纸花贴住即效。毒瓦斯入腹呕吐者,服护心散。(《
瑞竹堂方》)疝气卵肿,胀痛不可忍。念珠丸∶用 砂、乳香各二钱,黄蜡一两。研溶和丸,
分作一百单八丸,以绵缝,露一夜,次日取出,蛤粉为衣。每用一丸,乳香汤吞下,日二服,
取效。(《本事方》)诸劳久嗽∶方见兽部下。
【附录】石药(拾遗。)〔藏器曰〕味苦,寒,无毒。主折伤内损瘀血烦闷欲死者,酒消
服之。南人毒箭中人,及深山大蝮伤人,速将病者顶上十字厘之,出血水,药末敷之,并敷
伤处,当上下出黄水数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