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06章李路被停职了!
苟道乐和他那帮狗腿子终于尝到了生不如死的滋味。
军营不是县里的看守所,兵们也不知道怎样对待犯人,他们只有两种手段,一种是用来对待自己人的,一种是用来对待敌人的。
可想而知,苟道乐他们受到的是何种对待。
就别说什么不许殴打犯人了,那些知道苟道乐恶行的战士,只要能靠近的,都用铁拳和铁脚板狠狠地招呼。负责看守的战士,口袋里塞满了战友请的香烟,一个个都嘱咐他们好好地“关照”里面的王八蛋。
在被押金一处专门腾出来的空房子之后,苟道乐的脑袋上首先就挨了一枪托。那个在他看来面孔狰狞的战士,打完了还不忘扔下一句:“人渣!”
这时,门外呼啦地冲进一群士兵,围着苟道乐就是一阵猛踹。这些侦察营的战士,在老山之光行动中都有和第17侦察大队以及短刀突击队有过一起作战的经历,听了麦光华家的事情,一个个都火冒三丈。这下更是冲开了外面看守的战士,进来泄愤了。
幸亏许长征及时赶到,否则苟道乐会被活活打死。
兵们都是刚从战场上下来,下手哪有轻重之分,何况对着苟道乐这样的人渣,谁会手下留情!
以至于,省调查组的办案人员提审了苟道乐之后,看到的是鼻青脸肿几乎看不出本来面貌的样子。不过他们就当没看见,按照流程地来。就算看见了又怎么的,在军营里,命令就是王法。
搞不好是部队的首长让兵们动的手。
跟着苟道乐为非作歹的那帮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侦察营的战士都很好地照顾了他们,伤是肯定有的,但不致死。
曾镇长那边就没这么多事了,省厅的人一提他过来,还没开始问,他就哗啦啦地把自己的那些烂事往外倒了。省厅的人一听,就觉得这事恐怕要闹大了。麦家冤案并非涉及到县委书记那么简单,还跟市里的一些主要领导有关联。
就请示了带队的省政法委记没有犹豫,果断地命令深挖,必须把所有与麦家冤案有关联的人都挖出来!
他知道,麦家冤案已经引起了军区首长的关注,如果不来一个彻彻底底的清理,恐怕过不了这一关。像邢志这样的封疆大吏都不敢忽视军区首长的态度,尤其可见,任何事情涉及到了部队高层,那就是政治上的问题了。
谁也不敢在这方面耍小心眼。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只要用了心,办事的效率那是非常高的。两三天时间就把整个案件弄了个水落石出,牵扯出了两名厅级干部,七名处级干部,以及一批基层干部。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人都与苟道乐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以苟道乐为中心,结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苟道乐能够在当地称霸这么多年,杀了几个人还能逍遥法外,就不难解释了。
有军区副政委亲率的调查组在一旁协助推动,省调查组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麦家冤案的重新侦查阶段,至于因此牵扯出的贪污**案,就不是军区调查组关心的了,他们只盯着麦家冤案。
显然,用不着军区盯着,作为省委书记,邢志也会杀掉一批人的。
苟道乐被送出军营,转到省监狱的时候,只剩下半条人命了。他还得活着,等到法院判决下来,游行示众了之后,才会给他发死亡请柬。
得到了苟道乐以及几个主要凶手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之后,李路才重重地松了口气。他自己也深入调查了一番,知道几个主要罪犯,现在他们都被判处了死刑,他可以跟麦光华有个交代了。
也是这一天,国内几大报纸转载了《首都军区报》的关于麦家冤案的转体报道。普通百姓看的是案情的介绍,以及最后的结果。官员和学者看的是评论文章。
一篇题目为《从麦家冤案看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的肆虐》,引发了又一轮论战。因为有着麦家冤案这个血淋淋的引子,这一次论战,比三月的来得更加的凶猛和激烈。涉及的范围更加的广阔。
令政坛中枢的大佬们关注的是,这篇文章的署名为李路——老李家的大小子。
又是他!
李路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的肆虐,导致国民道德败坏,其中以基层干部为甚,如不采取措施解决,必将会动摇执政党的根基!
这样的话赫然出现在文章中。
舆论上交战激烈,吐沫横飞,不过李路自从发表了文章之后,就撒手不管了,以至于同意他发这篇文章的周一兵也不禁大骂这小子拉屎让别人给他擦屁股。
李路不理会那些跟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的争论,因为他很清楚,到明年,所有这些站在那位一方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前程输掉,有的还会搭上性命。
他注意的,是在争论浪潮之中,偶尔浮现出的几篇关于军队干部殴打地方官员,甚至导致致残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
显然,他甩曾镇长和邱书记耳光,以及赵小军砍掉邱书记一只手的事情,被人挖出来了。只是他们别有用心,把重点放在了地方官员遭到毒打和残害,却没有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用屁股去想,李路都能知道是谁在后面使阴招——除了老程家还有谁!
李路早有准备,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他以当事人的身份,完完整整地把整件事情说了出来!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甚至把一帮论战得如火如荼的专家们都吸引了过来。李路完全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叙说整件事,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说了出来。
这一下,再没有人敢跳出来驳斥这篇文章了。前几天,经过几大全国性报纸的报道,麦家冤案已经广为人知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起地方上官员相互勾结残骸百姓的恶性案件。
李路以站在正义一方的角度完整描述了整件事,又有案情的有力佐证,而且李路还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任何人都不能不相信,这才是事实!
甚至,李路在文章的最后杀气腾腾地写道:“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如果有个别人欺负人民的子弟,那么人民军队将会代表人民为他们讨回公道!”
他也真敢说!
不知不觉之中,李路把自己放在了军队高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已经犯了忌讳!当他意识到之后已经晚了,文章已经发了出去。事实上当时李路写到最后有些情绪化了,否则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就因为这句话,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反应就来了。
高大山亲自下令,暂停李路的职务,听候处理。这一天李路还在第9军军部,这些天他一直待在这里处理这些事情。
梁国栋转达了命令之后,就让人下了李路的配枪,扔下一把车钥匙和一句话:“回首都休息一段时间。”
即使梁国栋没跟他多说什么,他也明白,这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措施。李路敢肯定,停自己的职一定是高大山从老爷子或者周一兵司令员那里获得的指示,最大的可能是周一兵司令员先动的手。否则,等到总部责令下来,恐怕就不会是停职这么简单了。
这一天是7月8日。
李路摸着鼻子苦笑了一下,拿起钥匙开了那辆敞篷212吉普车,就往赵家村驶去。一路上,他在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忽然间发现,有些事情做得太过冲动,太过着急。
比如甩县委书记耳光,比如文章中的遣词用句,都显得太过冲动。
这会不会跟刚从战场上下来有关?
想着想着,李路的脸色凝重起来,他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
在后世,凡是参加过实战或者执行过特殊任务的军职人员,都必须按规定接受心理治疗。对军人进行心理治疗,在后世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了。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要承受常人不会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创伤。可能在当时不会暴露出来,一旦远离了战场的喧嚣,或者回到平和的社会,心理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普遍表现为脾气暴躁、性格冷血、热衷暴力,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李路却发现,他们撤离前线返回驻地之后,上面根本就没有安排什么心理治疗。事实上,李路也知道,1988年的国防军,压根就没什么心理治疗!
越想越觉得问题的严重,李路不由想,一定要找机会向上面反映反映……忽然想到自己已经被停职了,顿时又是一阵苦笑。
他现在能做的,估计只能找医生给自己的短刀突击队几个人做一下心理治疗,更大范围的,只能通过高大山或者梁国栋向上面反映了。
反正这件事必须得做,这不仅事关几万官兵的身心健康,还关乎到未来社会的稳定。他非常不想看到,以后会出现退伍兵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最终把性命搭上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情。
这件事情,和他之前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同等重要的。
想好了这件事,他加大了油门往前开,他要马上赶到赵家村,麦光华的妹妹弟弟,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儿子,都需要他去安置。
第007章小军是个好苗子
待在家里这几天,赵荣军基本上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二十四小时守在家里,一直到苟道乐一干人等被判决。
苟道乐被判决之后,消息传回两条村子里,那天,鞭炮声响个不停,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好几个人在同一天娶亲呢。
苟道乐的家人,和案子有牵连的,都被投进了监狱,没牵连的,当天就收拾了细软,悄悄地走了,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们人了。再不走,他们怕被群情汹涌的村民们打死,要不也会用吐沫淹死。
这时候,赵荣军才放下心来,苟道乐的下场震慑了很多人,相信以后不会有人敢到这两条村子里来惹事了。
这天中午,一家人正在吃午饭,就听见外面传来汽车的声音,赵荣军扔下碗筷就跑了出去。一定是队长来了。
“队长!”赵荣军笑着立正敬礼,很快就疑惑地问道,“牛二呢?”
李路摆了摆手,走进院子,说道:“我让他在侦察营那边看着,等会回去再过去接他。”
赵荣军看到队长情绪不高,压低声问道:“是不是不顺利?”
李路一愣,很快就知道,是自己的情绪引起了赵荣军的误会,当下笑了笑,说:“没有,该杀的杀了,该坐牢的坐牢了,很顺利。我只是想别的问题。”
听到不是案情的事情,赵荣军就放心了,至于队长在想什么问题,那不是他应该考虑的。
说话间,屋里冲出来一个少年,到李路面前啪地一个有模有样的敬礼,笑嘻嘻地问道:“首长,我能当兵吗?”
“屋里玩去!”
赵荣军一声呵斥。他是知道弟弟突然给邱书记来的那一下,给队长填了多大的麻烦。当时回到家,他就揍了他一顿,要不是麦明华他们拦着,赵荣军还不停手。
不用问,李路也知道这个少年就是赵荣军的弟弟赵小军。他虎头虎脑的样子,眉宇之间透着机灵劲,李路敢保证,这小子要培养出来,肯定会比赵荣军更加出色。
砍掉县委书记的手后还面不改色,当时还冲李路笑呢。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后生可畏!
赵荣军一脚踹过去,没想到赵小军嘻嘻哈哈地就躲开了,跑到了屋里。
看到了赵小军,李路就问赵荣军:“对小军你有什么打算?”
赵荣军愁眉苦脸,说道:“老爹老娘这几天都在为这事发愁,怕邱书记报复,又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唉。”
李路点点头,本来赵小军是要被劳教的,因为够不上刑法的年龄,刚十五岁出头。李路显然不会让老赵的弟弟去什么劳什子劳教,通过杜涛那边给冀北省某省级领导打了个招呼,这事就自然免了。
杜涛家族有人在冀北省委担任主要领导,这点事情杜涛帮忙就是举手之劳。
“对了,”李路想起什么来,从鼓鼓的口袋里摸出一叠东西,报纸包着的,递给赵荣军,“我估计邱书记的医药费要不少,是判了我们赔偿的,这些钱你交给家里吧。”
赵荣军慌忙摇着脑袋,摆手拒绝:“不行不行,队长,你已经帮了很多忙了,钱坚决不能要。”
李路也不说话,抬脚就往赵荣军身上踹,赵荣军屁股上胸口上挨了好几脚,他躲了一阵,不得不求饶:“队长我错了我错了,钱我要。”
李路这才停手,手里的钱就扔了过去。
这时候,赵光荣夫妇走了出来。其实他们一早就知道李路来了,看见他们在说话,就没贸贸然地出现。看到两人闹了起来,一急就跑了出来。
李路迎上去,问好:“叔叔阿姨,你们好。”
赵光荣弓着身子和李路握手,小心地打量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起码年轻四五岁的首长,热情地说道:“首长好首长好,快请进。”
现在赵家村谁不知道这个年纪轻轻的首长的威风,当众抽了镇长的耳光,又抽了县委书记的耳光,县委书记可是比县长还大的官儿啊!又听见那部队干部喊他首长,就认为这肯定是部队里来的大首长,只是年轻得有点过分了。
李路老脸一红,急忙说道,“叔你误会了,我不是什么首长,呵呵。”
赵荣军给自己的父亲介绍道:“这是我们连长,战斗英雄,国家……”
李路扫了他一眼,打断他的话,“国家的战士,呵呵。叔,我有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好好好,请坐请坐。”
在客厅里坐定,赵荣军的母亲把几个孩子都赶到了里屋去,在里面伸长了耳朵听。
李路拿出中华烟,双手递给赵光荣一根,给他点上,扔给赵荣军一根,自己点上一根,抽了几口,说道:“叔,关于小军的事情,我有个想法。”
赵光荣半边屁股坐着,听这话急忙说道:“首长你请讲。”
李路看了赵荣军一眼,说道:“荣军跟我说,小军不怎么爱上学,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送到部队去,当个兵。”
赵光荣眼睛一亮,随即又暗淡了一下,两只手掌搓着,望着李路说道:“首长,我不是不想让他去当兵,首长要他,是看得这个臭小子。可是,”说着看了赵荣军一眼,继续说,“我只有两个儿子,老大当兵去了,我就想让小的留在家里,万一有个好歹……”
李路点着头表示明白,赵光荣没说完他也明白了。当初赵光荣送赵荣军去当兵,就做好了他在战场上牺牲的心理准备,赵小军,无疑是给他们养老送终的人。再让赵小军进部队,他们就会觉得没了后路。
尤其是麦光华牺牲之后,赵光荣夫妇更是担心了。如果两个儿子都不幸牺牲了,以后叫他们两人怎么活?
再给赵光荣敬上了一支烟,李路笑着说道:“叔,其实你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我可以告诉你,以后不会再打仗了。荣军也好小军也好,是没什么机会上战场的。您实际上是多虑了。以后的部队,除了训练就是训练,慢慢的,部队也会向前发展,对个人的前途来说,也是极有好处的。”
顿了顿,他说道,“而且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起见,把小军送到部队去。以后荣军不在家,就怕出现意外的情况。”
李路最后一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让小军进部队,是为他好,也是为这个家好。当然,李路也有自己的一点私心,凭他的眼光,他看出赵小军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苗子。
赵荣军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考虑了一会儿,便叹了口气,答应了下来。赵荣军坐在边上屁都没能放一个,他老子跟他老大在说话,轮不到他插嘴。
赵小军的问题解决了,虽然说停职了,但是招个兵进部队,李路还是能做到的。就这点屁大点的事要做不到,叫他路三哥这个正儿半径的红色世家子弟怎么混下去?
接下来的事情,主要是李路在和赵荣军商量了,是关于麦光华的妹妹弟弟和儿子的安置。在这件事上赵光荣没什么发言权,只是从旁介绍点情况。事实上即使作为麦光华最好的朋友和战友,赵荣军在李路面前,对这件事也没多大的发言权。
要知道,李路可是麦光华的直接上级,麦家出事之后,他自己就把自己当成了麦家的责任人来看待了。
“他们家的几个亲戚都问了一圈,没有愿意抚养的,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赵光荣说着重重地叹气。
麦明华、麦蓉华两个姑娘还好,一个十六岁了,一个也有十三岁,这种年纪在农村里,就算是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了。麦明华那样的都可以嫁了的,在农村里。这姐妹俩又长得漂亮,不用找那些亲戚们都会愿意养他们。
不过麦明华和麦蓉华态度很明确,坚决不会离开弟弟和侄子,更不愿意寄人篱下。麦明华虽然是女孩子,但是骨子里透着和麦光华一样的骨气。如果不是赵光荣夫妇好生劝说管控,估计她早就为冤死的家人报仇去了。
听了赵光荣的介绍,李路也是唏嘘不已,心里更是暗暗叫好,都不愧是战斗英雄的胞妹胞弟,身体里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液。
赵光荣还说了一点,就是他们不愿意去别人家生活,在赵家,是因为他们平时本来就是走得频繁,心里面熟悉,才愿意过来。否则,就按照赵光荣说的那样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