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情人失落在六千万年前-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喝了两口水,闭目养了会儿神,待身体的感觉好些,就让阿城把出飞船工作的宇航服和所需的工作器具准备好,我费力地钻进庞大雍肿的特制宇航服,调好温度、供氧速度,然后爬出了长城号飞船。   
  由于失去了方位感,刚出飞船时,我一阵头晕目眩,赶紧扶着飞船闭上眼,待身体适应过来才睁开眼,璀璨的繁星如同镶嵌在纯净的黑缎上无言地环绕在我周围,时而感到它们很近,仿佛触手可及,时而它们又极远,星河邈然,“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我很快就找到了太阳,它远远的,缩成了五分钱硬币大小,但仍炽热刺目不可逼视。发现了太阳,我稍许松了口气,紊乱的心也平静了许多,这个世界没有疯狂,至少我还活着,地狱里好象不可能有太阳的存在,太阳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万物之母。太阳既然还在,它的行星们就飞不了,我满怀信心地四下寻觅海王星——但依然空空如也,我难以置信地不死心地反复在空旷的太空中寻找,海王星仍然顽固不化地匿去了她的倩影,而且我周围的星空似乎比我昏迷前远为密集和明亮,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心紧缩成一团。   
  我惶惶然地将长城号飞船的创损简单地修补了一下,就匆匆逃回飞船,不愿面对飞船外那不可思议的世界,作为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我难以接受眼见的令人骇异的事实:体积相当于地球57。1倍、质量相当于地球17。22倍的海王星以及它的卫星们无缘无故地不存在了,是这个世界出了毛病还是我自己出了毛病?“物质第一、意识第二”这一概念我从高中背到研究生,再熟谙不过了,所以我只能假设我的意识出了问题,海王星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客观世界在我的意识里作出了歪曲的反映。   
  我摸着自己真实的脸怀疑着自己是否真实的存在,“阿城,你认为我是否处在神智完全清楚的状态?”   
  “我需要出题目进行测试。”阿城摆开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式,看来这家伙对我说了她两句“笨蛋”“傻瓜”之类的尚难以释怀。我无奈地点点头“好吧,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就进行吧。”没办法,大人不记小人过吗,其实从小到大,我极少出口伤人,在大学的时候,我的室友们打赌谁说脏话谁掏钱请客看电影,他们很快就发现我从来都请不了客,索性把我开除出去了。刚才,我完全是在情急之中无意识吐出口的,并且已向她道了歉,不过想不到她的自尊心还挺强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以后和她说话确实得注意些,不能伤害她。   
  “第一道题,你最喜爱那一位唐朝诗人?”   
  “李商隐。”   
  “李商隐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哪一篇?请朗诵出来。”   
  “是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待可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很好,现在出第二道题:你在一条小路散步,对面有一个人走过来,你请他让一让路,他却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你怎么办?”   
  我一笑:“我会说‘而我相反’。”   
  “恭喜你通过了测试,你现在完全处在清醒状态。”   
  “可是海王星在哪里?”        
 第十二节    
  十几天的寒假一晃就过去了,我从家里带了不少土特产回到学校准备让同学们大快朵颐。寒假结束后学生们从家乡返回的那几天最热闹不过了,每个寝室均是各地的名优土特产萃集一堂,令人唾涎欲滴。男生们特别活跃,如同土匪一般,从一个寝室冲到另一个寝室,见什么吃什么,然后洗劫新来者的大包小包,找到好吃的,眨眼的功夫就如风卷残云般席卷一空。   
  我留了个心眼,上楼前在大衣里藏了两包最好的麻糖,我的那些室友均属虎狼之师,有好吃的东西落入他们眼中就如同饿虎嘴里的羔羊连碴碴都不会剩下。   
  我一走进寝室,“程老六,带了什么好吃的?”荆老四就喊了起来。我很老实地把行李包中的点心拿了出来一一摆在桌子上,室友们开心地蜂拥过来,忙碌着往嘴里塞各式点心,然后含含糊糊地冲我称赞两句,或者问候一下,旁边寝室的同学们也被吸引过来加入饕餮之列,我趁乱悄悄溜出寝室,上楼找雅雯去,我很想了解她新年过得怎么样。   
  雅雯寝室的门大开着,里面甚是热闹,众多的男生女生围坐在桌子两旁,吃着瓜果点心,正谈得热火朝天,里面的男生我基本上不认识,估计都是这帮女生的老乡,而且多半是高年级的。   
  阿莉眼尖,看见我在门前逡巡,就嚷嚷到:“阿航,快进来吧,站在门口小心吹着凉了有人会心疼的。”   
  坐在门边的阿惠忙说:“带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没有?要充公的。”   
  我从怀里拿出一包麻糖,双手恭恭敬敬地奉上,我一向惧怕这帮姑奶奶:“这是给你们的新年礼物,祝你们新年百事顺心。”   
  阿莉眼疾手快,闪电般攫走另一包麻糖,原来我不小心让它露了个角。阿莉得意地举着麻糖炫耀性地左右挥一挥:“哼,想在本小姐面前掖掖藏藏的,那可不是白骨精碰上孙悟空——自讨苦吃。”阿莉在我眼巴巴地注视下,三下五除二利索地撕开包装,拈起一块麻糖品尝着:“嗯,味道不错,看在你这个实心砣子还比较懂事的份上,既然你送给我们礼物,我们也礼尚往来还你一样。”说着就不由分说和阿惠合力把不知所措满脸绯红的雅雯搡到我怀里。   
  一股馥郁清爽的气息沁入我的肺腑,弄得我意乱神迷,一时傻愣愣地呆住了,雅雯在我的怀里轻轻一挣,我醒悟过来,忙向后退了一步,赶紧和雅雯往外走,身后一个男生问阿莉:“这个小男生是谁,这么厉害,一年级就晓得泡马子。”   
  出了宿舍楼,我连忙给雅雯道歉:“不好意思,让你为难了,你们寝室这些丫头片子也太厉害了。”   
  “没什么,你也不要见怪,她们一向如此,其实她们的人都挺好的,待人很真诚,没有恶意,就是嘴巴狠点,嗳,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雅雯脸上的绯红渐渐褪去,她充满灵气的秀目眺望着远处的山水。   
  “我刚到,你呢?”   
  “我没回家,在这里过的年。学校里也挺热闹的,许多老师都邀请我去玩,一点都不寂寞。”   
  “为什么没回家,你父母不想你吗?”   
  雅雯无奈地笑了笑:“就十几天假,还不够在路上折腾的。再说我联系了一份家教,可以挣点钱补贴学费。”   
  我一寻思,“你是不是手头缺钱?我这里有些富余的钱,你先拿去用吧。”   
  “我们瑶家从不接受外人的施舍。”雅雯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语气却很郑重。   
  “借给你总可以吧。”   
  “我向你借过吗?”   
  “没——有。”   
  雅雯一哂。我热心肠反讨了个没趣,自嘲地说:“我本想学雷锋做好事,没想到违反了民族政策,真是该死,该掌嘴。”   
  雅雯“哧”地一笑:“你少来这一套。”   
  我“嘿嘿”地陪着笑了笑,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来,这是我急于见雅雯的主要原因,忙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剪报来,“刚才被阿莉一闹,险些把主要的事给忘了,你看看这则消息,是我在家偶然从报上看到的,我就把它剪下来了。”   
  报载:俄罗斯地质、矿产学博士沃尔特诺夫说,美国和前苏联的火星着陆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厚达20米的风化浮土层因含有丰富的氧化铁而呈红色,并有   
  2米厚的氧化硫尘埃。要形成这样多的氧化物浮土层,至少需要   
  200万亿吨游离态的氧。就地貌来看,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稳定的水。这就是说火星上曾有过丰富的氧气和水源,具备了生命形成的必要条件。沃尔特诺夫认为,火星过去存在第三颗卫星——火卫三。火星表面数以百计的陨石坑表明火星曾受到这些卫星无数次的撞击。由于火星与其卫星间距离太近,强大的引力使卫星破裂,碎片撞击火星表面。大约在数百万年前,火卫三首先破裂,巨大的碎片在与火星撞击时产生高温,不仅熔化了岩石、毁灭了植被,也使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离子化,散逸到宇宙空间中,从而毁灭了火星上的生命,也毁灭了生命存在的条件。   
  雅雯看完剪报,眼中喜色盈盈:“这世界上并不光我是火星人迷。”   
  看到雅雯高兴,我的心中也是说不出的开心,我故意说:“这位俄罗斯学者可没说有火星人的存在哟。再说这位学者不是天文学家,火卫三的说法太牵强附会了,火星表面的陨石坑来自流星的袭击可能性更大一些,照他的说法,火卫三好好的围着火星转了几十亿年,倒会在几百万年前突然破裂?还不如一颗个头比较大的慧星撞击火星的可信性呢,哎,你为什么坚信有火星人的存在呢?”   
  雅雯把剪报叠好,夹进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里,“这是个大话题,我们找个地方坐着说。”   
  我左右一扫,发现一簇吐出嫩黄色苞蕾的迎春花中有空着的石椅,“我们去那边坐。”   
  雅雯挨着我坐好后,很认真地说:“我相信火星人的存在主要有两点,一是人类的史前文明之谜,二是人类起源之谜,我认为这些谜团的秘密就在于火星人上。”   
  我努力跟上雅雯的思维:“你的意思是在远古之时,火星人在火星的生态环境遭到意外破坏后迁移到地球,影响或者开创了地球文明?”   
  雅雯点点头:“至少是影响了地球文明。”   
  “但是火星人既然能从火星迁移到地球上,其文明程度至少达到了宇航时代,按照你的说法,人类的文明历史就应该从宇航时代开始起步而不是石器时代。”   
  “对,这的确是外星人理论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以为如果火星文明也象地球目前存在的文明一样发达,那必定也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打个简单的比方,像我校不少教授是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但是如果给他们一包棉花和一架农村常用的老式织布机,要求他们织出一匹象样的布来,恐怕没有一人能完成,同样的道理,能从火星意外灾难中逃出来的人们最有可能的是宇航员,他们有出色的天文知识,但不一定是合格的农艺师、建筑师、教师、医生或者是其它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地球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最要紧的是为生存而奋斗,他们的后代不可避免地缺乏系统教育,知识技能呈一代一代地退化趋势,天文知识因与宗教祭祀有关得以保存,而其它的科学技术和技能除了留下无数个历史之谜外,都渐渐地失传了。”雅雯说得很兴奋,她把小笔记本翻了几页,继续说:“像古埃及人就有很发达的天文知识,他们还遗留了一个最有名的历史之谜:金字塔之谜。”   
  我的兴致被她调动起来了,不甘心只当听众,补充道:“美洲的玛雅人和非洲的戴刚人也具有异乎寻常的天文知识,像玛雅人计算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与现在用的公历相差甚微,好象到小数点后第四位数字了(注:玛雅人计算值为365。2420日;现行公历为365。2422),戴刚人就更稀奇了,居然对天狼星的伴星知之甚详,而天狼星的伴星是肉眼根本看不见的白矮星,不知是不是西方人在愚人节搞的耸人听闻的节目,要知道戴刚人只是个连文字都没有的原始部落,到现在都不一定开化呢。”   
  “戴刚人之谜我也在图书馆里翻阅过。”雅雯把笔记本又向后翻了几页,停住了“找到了,在这儿,戴刚人还知道木星有   
  4颗卫星呢,资料来源……是苏联出版的书翻译过来的,不应该是愚人节的玩笑。”   
  “谁知道呢!”   
  雅雯把笔记本翻回原位:“金字塔就不可能是愚人节的玩笑了。”   
  “金字塔的许多数字之谜多是后人附会的,只要动脑筋找,总能找到金字塔长宽高和一些神秘数字的联系。”辨论总是需要一个反方的,不然就进行不下去。   
  “金字塔最大的谜是怎么把它修建起来的,像胡夫金字塔是由大约250万块12吨重的巨大石块堆成的庞然大物,它是怎么建成的?怎样从采石场锯下这些石块?怎么做到棱角分明、侧面平整呢?怎么搬运这些巨石,且分毫不差地将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既使是动用十万以上的民工,以每天摞起10块巨石的惊人效率,也需要644年的功夫啊!而且凭尼罗河三角洲的微薄收入,人口承载能力也很成问题,其中一定有不为我们所知的神秘技术的。”   
  “如果按教科书的说法,那些石块是民工们沿斜面在滚动式辊具上借助于绳索往上推拉的,效率确实成问题,不过我知道在过去的中国,运送巨大的石块有个好办法:用冰道运送。修建金字塔如果用冰道的话,效率会大大提高。”   
  “埃及有冬季吗?”“古埃及可能有吧,那时的气候和现在不一定相同。”   
  “强词夺理!”雅雯一笑:“我们再看一个例子,1722年荷兰人罗格文在复活节岛上发现的石像,这些石像有1000多尊,最大的一尊石像高22米重400吨以上,最轻的也有几吨重,平均重量60吨左右。复活节岛是一个远离大陆的面积仅118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火山密布,土壤贫瘠,最多可供5000人生存,这么一点人有什么力量来雕凿这些平均重量达60吨的巨大石像?又怎样把这些石像从几公里、十几公里外的采石场送到陡峭的海岸边?在岛上你可没办法凿井汲水做冰道的。”   
  我苦笑一声:“古人专爱把巨石搬过来搬过去的,给现在的考古学家出难题。”   
  雅雯合上笔记本,托着圆润的香腮若有所思地说:“说不定传教士遗留的那幅星图也是历史之谜,如果   
  2。8天文单位处的小行星带是一颗大行星爆炸后的残渣,那么火星的意外灾难很有可能是这颗大行星爆炸引起的,这幅星图就有可能是以前的太阳系。”   
  “那本传教士的日记说的什么?应该有所提示吧。”   
  “日记是用英语写的,看起来挺费劲的。”   
  “那就把它翻译出来,现在刚开学,功课不会紧张,我们有时间,小人物说不定有大发现呢,哎呀,现在几点种了,天都快黑了!”   
  我们讨论得十分投入,竟然不知不觉从上午一直谈到傍晚,中饭都没吃。   
  雅雯乐了:“好嘛,省了一顿饭。”        
 第十三节    
  翻译比我预想的要艰难多了,传教士的笔迹非常潦草,简直就是龙飞凤舞,一团乱麻,上帝没有赐给他忠实的信徒一手漂亮的书法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而且尽管雅雯精心地保存着这本笔记本,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很淡了,辨识起来十分费力,我们抱着字典连蒙带猜,像蚂蚁啃骨头一般,每前进一行都甚是不易。每天晚自习,我们做完作业后,剩余的时间基本上全耗在传教士的日记上。   
  日记开头一部分是作者的自吹自擂,充满深情地描绘自己如何在上帝的感召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向一些尚未开化的民族传递福音,使他们信奉主,享受主的恩泽等等,读来甚是无趣,若不是考虑到这本貌不惊人的笔记本有可能隐藏着大秘密,我真想劝雅雯放弃算了。   
  幸好随后的内容是谈论某个原始部落的风土人情,主要是民俗习惯的见闻,颇有引人入胜之处,雅雯很快就发觉传教士实际上在描述她的家乡,雅雯对自己村寨的风俗习惯当然熟悉,因此每句话只要弄懂一、两个关键词,就大致上能猜出整句话的内容,进度大大加快了。   
  作者说这个部落的风俗与周围其它山地部落很相似,而与汉人迥异,部落里的男女老少一般居住在用竹子或木板拼成的吊脚楼上,只有比较富裕的上层人物如土司、长老、巫医之类的居住在砖柱瓦顶的房子里。吊脚楼通常有两层,由二十多根粗大的竹子或木料支撑,离地七八尺处铺以竹篾或木板,顶上盖以茅草编织的草排。楼下四周空无遮拦,一般用来喂养猪羊鸡狗,楼上住人,四周以篾为墙,开有小窗,屋里一般少有家具,最重要的是火盆,无论冬夏燃烧不熄,做饭烧水都在火盆上。卧室常用竹篾隔开,男女老少共住一室,一般在一块竹席上休息,没有床。   
  男人们打猎,女人们种植和采集植物果实来维持生计,与汉人的精耕细作不一样,她们通常是在山坡上选个稍平的地方,烧去野草灌木,然后挖些小坑,撒几粒种子,任其生长,到秋天来收割,当然收成菲薄,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   
  这个部落的男女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