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部分
牡丹的由来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王”,花硕大而艳丽,雍容华贵,千百
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牡丹源于我国。最早载于东汉早期的武威医简。
唐时已有栽培。武则天登基后,由其故乡将牡丹移至长安。此后,便在长安
城兴盛起来。宋代,洛阳牡丹称雄于世。传说一个雪花飞舞的冬日,武则天
想让百花同时开放,于是写下了“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需连夜发,
莫待晓风催”的诏书,百花不敢违命,只得开放,唯独牡丹纹丝不动。武则
天恼羞成怒,把牡丹贬至洛阳。谁知到洛阳后,牡丹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
烧死牡丹,但没想到,牡丹反而越烧越红,越烧越艳,从此“洛阳牡丹甲天
下”。
… Page 2…
兰花的由来
我国人民所喜爱和长期栽培的兰花,主要是“中国兰”,即春兰、蕙兰、
墨兰一类。它们的花朵多半并不十分艳丽,而是清香素淡,适合东方人鉴赏
的传统。
植物学上这一类兰花都属于兰科的一个属,即兰属。这个属总共有 50
种,我国有21种以及一些变种品种,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区。实际上它
在兰科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植物界兰科是一个非常奇特和十分进化的大
家族,全世界共有700个属、25000种,在被子植物中只有菊科可与之媲美,
并列为世界冠军。
兰科的大多数成员,不是生长在地上,而是附生在悬岩峭壁、巨树高枝
之上,通常称之为热带兰。不少热带兰有艳丽的花朵,但也并不尽然。所谓
“中国兰有香而无色,热带兰有色而无香”,大致是指常见的栽培种类而言,
实际上热带兰也有“有香而无色”的,反之亦然。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与
温带,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据研究,全国共有158个属近1000种之多,
其中不少是我国特有的珍品。
… Page 3…
菊花的由来
深秋季节,百卉凋谢,独有菊花霜中争艳。
菊花又名延年、更生、帝女花等,是源于我国的名花。远在四五千年前,
它就野生在山川上或沼池边,《神农本草经》中记述了菊花能药用。秦汉时,
更为注重菊花的医用和食用,特制的菊酒、菊茶、菊花糕、菊花肉等,成为
一时名菜佳肴。后来,随着菊花的普遍栽培,逐渐成为观赏花卉。
我国古籍《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句。“鞠”是
菊的古写,“华”者“花”也。历代写菊的诗人众多,晋代陶渊明爱菊成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唐宋时期,种菊赏花,
蔚然成风,“菊社”、“菊展”年年举行,记载菊花栽培技术的专著《菊谱》、
《范村菊谱》等相继问世。元、明、清以来,又有《黄花传》、《广群芳谱》、
《艺菊书》、《花镜》等书籍出版,列述菊花近500种。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杂交育种,我国菊花已有3000多个品种,深
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与兰、水仙、菖蒲被誉为“花草四雅”。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菊花,都是从我国传去的,大概在 10世纪初传至日
本,16世纪后传至欧洲,19世纪传至美洲,日本等国还把菊花作为长寿的象
征。
… Page 4…
杜鹃的由来
杜鹃和报春花、龙胆花被称为我国天然“三大名花”,而杜鹃花又位居
其首。杜鹃花多数品种源于北半球山区,我国是世界杜鹃的分布中心。杜鹃
花在我国分布极广,北从兴安岭,南至海南岛,西至西藏,东至台湾,到处
都有它的踪迹。全世界的杜鹃花共有850余种,而我国就占650多种。云南
省是我国杜鹃花品种最多的地区,共有420种。杜鹃花属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其中主要种类有:映山红、满山红、蓝荆子、白花杜鹃、马银花、石岩、云
锦杜鹃、照山白、锦绣杜鹃、麂角杜鹃、大树杜鹃等。
… Page 5…
梅花的由来
梅花品种繁多,花色绚丽,耐寒性极强,是我国人民自古即喜爱的园林
植物。梅花源于我国,由野生杏演化而来。约3000年前,我国人民把野生杏
培育驯化成家杏,或仅作赏花的品种,后者有一支迁到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
又经培育驯化,发展成为傲视冰雪的梅花品种。梅核的遗物曾在战国墓和秦
墓中发现。
… Page 6…
月季的由来
月季色彩纷繁多变,品种极多,无论古今中外都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国
外,月季花被尊为花中之皇后,位列群芳之魁。
月季源于我国。其原产地在湖北、四川、云南、湖南、江苏、广东等省。
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传至欧洲。园艺家把中国月季与其它蔷薇植物杂交
繁育出成千上万的月季品种。我国目前栽培的月季品种约有500多个。过去
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省,今上海、南京、杭州、常州、北京等地都有许
多培育的品种。
… Page 7…
桂花的由来
桂花是一种名贵的观赏花木,原产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现在两广、两
湖、四川、云南等省都有野生的桂树。由于人们的爱赏和培植,现在已遍植
于南北各地。山川俊秀的桂林,就是因桂树成林而得名的。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常把桂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不少神话。尤
其是吴刚伐桂的故事,一直成为脍灸人口的美谈。由于传说月中有桂,古代
便称月亮为“桂魄”。
桂树花发于秋。我国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
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
是,“蟾宫折桂”,便成为旧中国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
外国人还把桂看做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桂是
用来献给科学和艺术之神“阿伯隆”的“圣物”。古希腊人还用桂叶编织成
花冠,称为桂冠,授予才华卓越的诗人或竞技能手。从1615年开始,英国王
室便把选拔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近代,人们还给奥运会的优
胜者赠桂枝,以示荣誉。
… Page 8…
西湖荷花的由来
“东湖的碧波,西湖的水,比不上西湖的荷花美”。每到春夏之交,望
西湖,高低参差的荷花梗,大小相间的荷花叶,给人以清新、愉快的感觉。
到了盛夏,散步的人、观花的人络绎不绝。到了秋天,你又会发现密密麻麻
的荷花缝里,挺立着一杆杆的小“蜂窝”,里面藏有白胖胖的莲子,这是一
种很有营养的东西。秋后,荷叶干了,藕也成熟了,人们又开始品尝藕的滋
味。
荷花的由来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说,以前,天上有一位仙女,羡
慕人间生活。她在天上听说西湖的美丽,就一心想逃出天宫亲眼看一看。有
一天,她趁王母不在家,就下凡来到西湖上空。她俯瞰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果然名不虚传。仙女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住了,再也不想回天宫。这一来,被
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她。可是仙女实在不愿离开西湖,
痛哭流涕,恨自己不该在天宫,恨王母不该那么严。在天兵天将的簇拥和威
吓下,仙女的眼泪滴到西湖里,又把头上的玉簪投在西湖中,表示恋恋不舍
之意,悻悻离开西湖回到了天宫。一会儿,西湖里长满了盛开的荷花。从此
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 Page 9…
杏花的由来
“落梅香断无消息,一树春风属杏花。”红梅落尽,春色正浓,这时候,
杏花盛开了。
杏原产我国,估计起码也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在公元前685年问
世的《管子》一书中,就记载说:“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我国古农书《大
戴礼记·夏小正》中谈到:“正月,梅、杏、囿、桃则华”,“四月,囿有
见杏”。可见,我国在公元前,杏已成为园林中的栽培果木。
… Page 10…
丁香花的由来
丁香花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
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据说在宋代就已广泛栽培,那时有人在土岗上用
丁香点缀假山园景,称为“丁香嶂’。丁香成嶂,一定是丛植甚密了。章回
小说《镜花缘》列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也是其中之一。
丁香原产我国东北北部至西南地区,现在仍有许多野生种,如小叶丁香、
毛叶丁香、裂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
丁香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用以露植在庭
院、园圃,用以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或者作为切花插瓶,都会令人感到
风彩秀丽,清艳宜人。
… Page 11…
迎春花的由来
迎春花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古人咏之于词章,形之于绘画的比比
皆是。如白居易赠杨郎中的迎春诗:“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韩琦题迎春的诗:“夏阑纤弱绿条长,
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带雪冲寒”,其
品质已是十分可贵,又能迎得春来而不自足,与百花千卉在东风世界里共吐
芬芳,这种风格就更为难得了。这首诗从精神领域里写出了迎春的妙处。
… Page 12…
山茶花的由来
山茶花,称玉茗花。它四季长青,色泽绚丽,品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
观赏花木之一。山茶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栽培,到了宋代已闻名
遐迩了。自从1677年英国甘宁医生从我国引种后,欧洲人方知道此花。后来
山茶花又陆续传到日本、美洲、澳洲,引起各国园艺界的重视。近代各国园
艺家们通过科学管理和有目的的人工杂交,形成更多花型。花色除蓝色外,
可说色色俱全,且多串色 (浓淡混杂、掺点条、斑晕等)。近年在我国广西
南部山区发现的单瓣金茶花,填补了国际上梦寐以求的黄色系茶花的空白
点。
… Page 13…
竹子的由来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掘表明,我国
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种植竹子。
目前,全世界竹子有50多属,我国就占20多属、200多种。全国有竹
林近3000万亩,各类竹子62亿多株,平均每人约有6株竹子。无论从竹的
种类,还是从产量来看,中国均居世界第一。
… Page 14…
欤B草得名的由来
长白山的欤B草便宜、用途大,可以和泥垒墙,可以垫在鞋子里冬天保
暖御寒,并且经久耐用,柔软如麻。
传说,很早以前,在长白山下住着母子三人,靠打柴为生,又累又穷。
有一年,老母有病,再加上没吃没穿,就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弟兄俩掩埋好
母亲的遗体,又上山砍柴。一天,弟兄俩突然想起挖点人参能多卖点钱。于
是,他们从东山到西山,到处寻找。一次,弟兄俩走迷了路。眼看吃的东西
找不到,穿的衣服也露出了棉花,冷得两人直打哆嗦。哥哥看看弟弟,弟弟
瞅一下哥哥,两个人偎依一起谁也没有办法。到了夜晚,寒气逼人,兄弟俩
谁也睡不了觉,实在困得不行,弟弟入睡了。哥哥想:“今晚说不定要把我
弟兄二人冻死在这里,怎么办?”哥哥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全盖在弟
弟的身上,又用刀子削掉自己的头发放到弟弟的破欤B里。好心的哥哥离开
弟弟几步就冻死在树林里。弟弟一觉醒来,发现哥哥不见了,就到处寻找。
他看到哥哥赤着身子冻死在树林里,又看看自己身上盖着哥哥的衣服,欤B
里垫有哥哥的头发,更加怀念哥哥。弟弟抱头大哭,把哥哥的尸体用土块盖
好,自己走出了树林,又去寻找新的生活。
第二年春天,弟弟来到哥哥坟前,看到哥哥的坟上长出了像头发一样的
嫩草,眼看着往上长。弟弟想,这可能是哥哥怕我冬天冷,又早给我准备暖
脚的草,于是就割下来。到了冬天,弟弟用这草放在欤B里暖脚,脚一点也
不觉着冷了。因为这草在欤B里取暖用,就叫它“欤B草”。
… Page 15…
莲的由来
莲,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讴歌赞美的对象。不仅因为它拥有极广泛的用
途,更重要的是它的花和叶“出污泥而不染”。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画龙
点睛地突出了莲的这一特色,因而《爱莲说》这篇小品,至今传诵不衰。中
国人民对莲的颂赞,可以上溯到《诗经》。著名的古诗《涉江采芙蓉》,所
咏的也是莲花。原来古代诗人笔下的“芙蓉”,大半都是指“水芙蓉”(莲
花的别称)。在提到今天我们所说的“芙蓉”时,一般都指明为“木芙蓉”,
以示区别。近年来中国出土的古莲,经过放射性碳的测定,证实它的年龄在
1000年上下。而这个测定的结果,和元末孔齐在《静齐至正直记》中所说的
古莲子的年龄相近。中国出土的古莲子和它的开花吸引了全世界的植物学
家。
… Page 16…
艾草的由来
每到端阳,人们便天不亮起身,踏着初夏的清凉到近郊或公园采艾草,
回来插在屋门、窗户上,有的人还插在头发上,带在身上。这风俗多年不变,
很有情趣。
艾为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只是名称不同而
已。河南称“北艾”,浙江、宁波一带称“海艾”,北方也有叫“苦艾”的,
但是“艾蒿”是尽人皆知的名字。艾可入药,而以湖北蕲州的“蕲艾”为上
品,药书上称为“艾叶”。早在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五月五日,
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原来,艾草能
避邪祛毒,人们对它有个美好的寄托。医书记载,“艾叶苦温,暖子这宫,
散寒逐湿调经用,能理血气,可安胎,又有止痛之用。”现代医学认为它是
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含有辛味软性树脂、挥发性精油、鞣酸、菊糖、氯化钾
和维生素B、维生素C等。此外,也有人用艾草治头痛、牙痛、胃痛等,都
有一定效果。针灸疗法中的灸,就是把艾草切碎,用纸卷成条条,点燃后以
草熏灼穴位。这是颇受人欢迎的一种医疗方法。
人们在端阳采艾,门户插艾,意在驱除病害。因为端阳一过,天就炎热
了,蚊、蝇等害虫开始繁生、传播。所以,在端阳节做次驱毒祛害之举,是
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 Page 17…
荆棘的由来
荆棘是现在常用的一个词语,它原来是指两种植物:荆和棘。
荆现名牡荆,是马鞭草科的一种落叶灌木。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
鞭打犯人。因此楚又称“荆楚”,受鞭打叫“受楚”。“受楚”是件痛苦的
事,所以“楚”字又引申有“痛苦”的意思,如痛楚、苦楚。荆在古代还用
来制作妇女的发钗,称为“荆钗”。后来还演变成谦称自己的妻子为“荆室”、
“拙荆”,或简称为“荆”。
棘是鼠李科的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枝条多荆,民间常用它作围篱。最早
囚拘奴隶也以棘丛围绕。以后“丛荆”也成了囚拘之所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