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文学史-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有机会接触农民,对农民的思想感情有了一些体会, 

这对以后的创作起了积极作用。 



      (2)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歌126首,辞赋、散文12篇。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 

要是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大类。 

     最能代表陶渊明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成就的是田园诗。田园诗按其内容可 

分为三方面。有表现农村恬美的景色和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的,如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蓠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 

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悠然自得的生活中,感到获得了归宿,心境自由而 

恬静。又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描绘出一幅典 

型的田园风光,庆幸自己终于冲破“尘网”、“樊笼”,复得返自然,表现 

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和重返故乡的喜悦。 

     田园诗也有歌颂农业劳动、抒发诗人躬耕感受的,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 

改变了剥削阶级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劳 

动中对农民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劳动才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 

颂。诗人劳作了一天,虽然辛苦,但内心却很充实,企望庄稼取得好收成。 

随着生活的日渐贫困,陶渊明更多地参加了劳动。他在《于西田获早稻》中 

写道:“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田家难道 

就不觉得辛苦吗?只是没有办法摆脱这种艰苦的劳作罢了。诗人道出了劳动 

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这种体会显然比“带月荷锄归”要深刻得多了。 

     田园诗还有反映农村的凋蔽和自己生活的困窘的,如《庞主簿邓治中》: 

      “炎人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夏日干旱,又遭虫灾,收割季节, 

风雨纵横,从诗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困苦的状况。诗中描述了诗人晚年每逢天 


… Page 89…

  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诗人归田初期那种悠然闲散的生活不见了,而是对 

  劳动有了深切的感受。也正是在这种贫困劳顿中使诗人的认识提高了,他不 

  再说早期说过的“民生不勤,勤则不匮”以及“力耕不吾欺”的话了,而是 

  真正体验到“躬身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粱。御冬足 

  大布,粗絺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这时,他“倾壶绝余沥, 

  闚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早期那种“息交游闲业,卧起弄 

  书琴”的闲情逸致也一扫而光了。这是真诚可贵的。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阮籍、左思的传统,表达了他“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聘”的苦闷,借咏贫士安贫守贱曲折地暴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表 

  达了自己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情怀。陶渊明在诗歌中也流露出一些消极思 

  想和颓唐无奈的情绪。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田园诗这块艺术园地。他的田园诗题材 

  广、数量多、描写深刻,其基本风格是平淡自然。“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 

                                                                   ① 

  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他的创作内容主要 

  是农村平淡的田园风光,所描写的生活景物都是农村的日常生活,普普通通, 

  而出自诗人的笔下却又耐人寻味。如“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话极平常,事极常 

                                                    ① 

  见,“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但自有一种真纯的美蕴涵其中。 

  写雪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看似平淡,却匠心独具。他的诗在使 

  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入到一种境界中去。在他诗中出现的方 

  宅茅舍、远村近烟、鸡鸣狗吠这一类宁静安祥的画面,无一不经过诗人生活 

  理想的洗涤,无一不反射着诗人的希望和情趣,无一不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 

  意境。它们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 

  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他的诗由于内容不同,风格 

  也不尽相同。田园诗平淡自然,咏史诗却豪放有力,抒写了诗人的满腔悲愤 

  和抗争。所以龚自珍说:“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诗品》说他的诗“又协左思风力”。 

       陶渊明在经历了长期劳动和日益贫困的生活之后,向往着理想世界。他 

  的《桃花园诗并记》就是诗人晚年在田园诗内容上的新发展,标志着诗人思 

  想发展的新境界。陶渊明的文章中最为传诵的是《桃花源记》,这是一篇思 

  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很高的散文,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 

  全文如下: 

                  ②          ③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①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 



① 许学夷: 《诗源辩体》。 

① 《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 

② 太元 (公元376—396 年),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③ 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县一带。 

① 要:通“邀”。 


… Page 90…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② 

  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津者。”《桃花源记》不过300多字,却生动地展现了“桃花源”理想社会 

  的生活图景。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大家都过着和平富庶 

  的生活,令人悠然神往。诗人深沉的希望和失望,都通过渔人的奇遇细腻的 

  表现出来了。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 

  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 

  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它虽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 

  想,但却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社会弊端的斗争。这 

  篇散文笔法疏淡,语言隽永,脍炙人口,备受后人推崇。王维、韩愈、刘禹 

  锡、王安石等均以“桃花源”为题写过诗,抒发自己的社会理想。 



        (3)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在玄言诗统治文坛的当时,并未能震动贵族文坛,他对后世 

  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扩大的。南朝梁时钟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 

  到了唐代,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方得到承认。唐以后,他在文学史上发生了 

  深广的影响。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辛弃疾、陆游,直到晚清的 

  黄遵宪,都十分推崇他,并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不为当时风尚所囿,独能以清 

  新的诗歌打破玄言诗的统治。他的咏怀、咏史诗,发扬建安文学的精神,继 

  承阮籍、左思的传统,使后世重新确认了他的价值,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应 

  有的重要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他的田园诗和稍后的 

  谢灵运的山水诗一起,改变了玄言诗统治文坛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的 

  发展,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就是在学陶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创作风貌的。 

  后世有成就的诗人极少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和对他表示推崇的,如唐代大诗 

  人李白曾用“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诗句来表示自己的仰慕之情;杜 

  甫也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陆游自云“我诗慕渊明”; 

  黄遵宪以陶有“结庐在人境”的诗句,名其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可见陶 

  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陶渊明对后人的思想影响也很深远,他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的气节和高洁不群、光明坦荡的人格,给后世作家以良好的榜样。李白“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性格,便与陶渊明一脉相通。 

  宋代苏轼将陶诗抄录自勉,在晚年尤觉“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大思想家朱熹也对陶渊明的文章道德极其崇拜,自称“平生尚友陶彭泽,未 

  肯轻为折腰客”。陶渊明的“桃花源”理想也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鼓励着 

  人们去追求自由、和平的生活。但他的有些作品流露了人生无常、乐天安命 

  的消极思想,也产生了不良好影响。 



② 刘子骥: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人,隐居不仕,爱游山水。 


… Page 91…

                               5。南北朝诗歌 



     西晋末年以来,黄河流域兵荒马乱,社会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具有 

传统文化修养的士大夫大多数集中在较安定的江南一隅,因此,整个南北朝 

时期,江南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南北朝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南朝宋齐时代谢 

灵运、谢脁的山水诗和鲍照的乐府诗。梁陈时代宫体诗流行,形式主义诗风 

泛滥。北朝文人诗坛自庾信由南入北后才有了一点生机。 



      (1)“二谢”和山水诗 

     南朝宋代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人,齐代谢脁继承并发展了山水诗,他 

们二人又是同族,故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世居会稽 

 (今浙江绍兴)。南朝宋著名诗人。出身门阀世家,东晋名将谢玄孙。幼年 

笃志好学,博览群书。18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在世族豪门夺取 

政权的斗争中,谢家与刘裕矛盾尖锐。刘裕灭东晋建宋,逐渐压抑世族,排 

斥异己。先降谢灵运公爵为侯爵,任散骑常侍。少帝时贬为永嘉太守。后以 

谋反罪遭杀于广州。 

     谢灵运在政治上失意,心怀愤恨,便肆意游山玩水,将其精神寄托于对 

山水的纵情游赏,并以富艳的才华描绘出奇秀的山水状貌,给人以豪迈的启 

迪和美的享受。他大量创作山水诗,开辟了山水诗一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个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大量创作的诗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写在任永嘉太守以后,语言富丽精工,写景、抒 

情结合自然,如《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 

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 

在今。”诗人先写仕途的失意,又写登楼眺望宜人的春色,“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两句自然清丽,最后抒写了意欲归隐的心情。全诗通篇对偶, 

着意雕琢,正是当时骈俪文风的体现。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 

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 

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诗人用洗练的笔法描绘了薄暮时分的湖山景致,精美而不失自然。鲍照 

称赞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但结尾依然残留玄言诗的痕迹,表 

明这一时期的山水诗还没有彻底清除玄言诗的影响,在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谢灵运的作品不乏秀句,但少佳篇,也有过于雕琢的毛病,但对玄言诗 

是一个进步。像“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泽兰 

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 

去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云日相辉映,空 

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句。他用华丽精工的 

语言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追求。 

     谢灵运的山水诗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一统天下,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丰 


… Page 92…

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后来的诗人如南朝的谢脁、唐朝的王维、孟浩然 

等都受其影响,相继创作出许多优美的山水诗篇。 

     谢脁(公元464—499年),字玄辉,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 

齐著名诗人。曾任宣城大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少好学,有美名。曾 

在随王萧子隆、竟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深得赏识,为“竟陵八 

友”之一。明帝时任中书郎,官至尚书吏部郎。后为人陷害,死于狱中。 

     谢脁的诗歌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风,不过风格更加清新流丽了。他的 

作品中最出色的是那些描写山水风景的作品,如他的名篇 《晚登三山还望京 

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 

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诗中描绘了春江日暮景色。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为历代所传诵。 

     谢脁的山水诗也和谢灵运一样,“有句无篇”,脍炙人口的佳句特别多, 

如“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游东田》);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余雪映青山,寒雾 

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这些诗句,很像一 

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平淡而又富有思致,特别清新自然。李白称赞他说: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 

辉。” 

     谢脁的新体诗中,还有模仿南朝乐府民歌而写的小诗,尤为著名。如《玉 

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描写思 

妇在深夜怀着无尽的情思缝制罗衣,语言精练,情味隽永,艺术上比乐府民 

歌有所提高。谢脁的新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