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首先给了重庆备忘录后,该计划逐渐因其密码代号〃延电4号〃而闻名。该计划预计至少要有三到五个设立在延安的独立发报和接受台来发送、接收和协调所有发报活动,首先要准备人员和设备用的窑洞。一旦电台开始运行,将每天24小时不停活动,电台要设立在离延安城远一点的地方以防止空袭。
只要有好品级的油和一些标准辛烷气体,日常的柴油发动机可以为〃延电4号〃提供动力。延安的柴油多而且效果不错,但当地生产的豆油不能为高速马达提供润滑,所以必须从外部带进来润滑用油。又由于冬天、春天和夏天的大量黄土粉尘,这里所有的马达保养变得困难。
多姆克认为,美国人在延安的主要活动是与八路军的发报员密切合作。中国共产党最初觉得他们负责建立战区情报搜集站,然后由中国共产党负责维护这些情报搜集站。
来自延安的报告很好地服务了战争的进行,尤其是第二十轰炸队和空地救援队。在一个1944年9月12日的报告里,第二十轰炸队的福斯(Foss)上校提到,在那个星期里,收到三份不同以往的报告。第一份报告说,7月有四架飞机轰炸了铁路附近的货场,炸死了17个日本人,幸存者吓得要求增加空防。当地人看到美国飞机〃高兴得拍手〃。第二个8月22日的报告说,超过80架的敌人飞机在石家庄的机场演习。
来自华中东部海岸的第三个报告上面有叶剑英的签字,说第二十轰炸中队的26264飞机落地的情景。该报告描述了编队中一架飞机突然爆炸起火落地的情景。中国共产党独立大队的部队赶去营救。途中他们遭遇了200多人的敌军,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后击退了敌人,在这次遭遇中,中国方面牺牲了五人而敌军死了十几个人。在电报发出时,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搜救活动。尽管有一人已经落在敌占区,但9月1日已经找到五个。第二十轰炸中队当然高兴得到关于此次事件的报告,尤其还包括了飞机的编号。
空地救援队还赞同扩展中国共产党的通讯网络,但倾向于将一些设备设在靠近营救活动的地方以获取消息。此外,空地救援队相信,应该建立电台来搜集与战俘营有关的消息。可以理解,这样的网络会帮助战俘并能帮助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避难者。电台联系还能减小和避免浪费。
埃默森曾经认为,增容后的中国电台网络可以先向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广播,还能够在进攻日本本土时散布失败情绪,减少敌人抵抗。他建议在山东省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建立发射台,因为那里〃日本人民解放组织〃有强大的军队并要建立学校。他说,中国共产党有可靠的日本人来运作这样的电台,也可以从延安的学校里招募经过训练的人。埃默森认为,如果该电台以一个名为〃自由日本〃的团体的名义而不是以敌对的美国人的名义广播,可以产生无可估量的巨大效果。
每个人都认为,尽管中国共产党缺少搜集美国所需要情报的经验,但他们急于取悦美国人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们的一个缺陷是因为没有空军,所以不注意搜集空军情报。不只一个美国人认为,帮助他们获得一个好电台将是把他们战争努力的潜力最大化的第一步。事实上,电台通讯经常中断和缓慢,结果,中村中士在战地准备的东西要在三周后才到达延安,使得战斗人员觉得不可能及时了解日本军队的动向。
通讯联络(4)
渴望合作的愿望的确帮助中国共产党克服了一些不利条件。他们从〃迪克西使团〃那里获得了关于各种各样军事情报的清单,他们翻译这些清单,并就有关细节咨询美国人,然后将它们发给前线。许多〃迪克西使团〃成员对中国共产党报告的精确性和获得情报的潜力印象深刻,这都被从战区得到的东西所证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斯特尔认为中国共产党重要,想把〃迪克西使团〃永久化。
正是一种政治权宜之计导致了宏伟的〃延电4号〃计划。斯特尔急于让网络运转和未雨绸缪地培训代理人,经包瑞德同意后,于1944年10月5日经由重庆前往昆明。他要安排设备的事情,月底第十气象中队经过成都直接飞往延安。他觉得同意运送货物将是项目启动以来的一个重要的运作进展。
到11月,很明显,政治谈判将是漫长的,所以战略情报局马上要进行的战区行动将延迟。多亏包瑞德,得以制订一个更加合理的计划即在延安建立一个可以为20~25个战区电台服务的中心电台。该计划以战略情报局和第十气象中队的联合形式上报,因为第十气象中队想比有限的中国共产党电台网更快得到有关战场的报告。迪奇上校考虑到,这是在〃迪克西使团〃指挥部的指导下,并可能将与更大的项目协调,所以同意了该计划。到1945年1月,在延安建立中心电台的培训已经完成了。有关人员相信,新的设备将实现计划、帮助战略情报局以后的活动,并通过减轻中国共产党的负担而将创造良好的意愿。
接着,斯特尔和雷米尼等正在昆明安装设备的人知道了魏德迈将军出人意料地批准了〃延电4号〃计划。他们两人预计,在更大项目安排的设备准备就绪前还有相当的时间。他们还觉得,只要有局部的好处,把战略情报局的有些设备立即运往延安是有益的。因此,他们继续进行小的计划,并相信在系统开始运转时已经进行的工作将被合并入〃延电4号〃计划。
期间,彼得金上校已经接替了包瑞德。他频繁来往于重庆和昆明之间,并减少为延安所准备的〃延电4号〃计划所要求的时间。到斯特尔返回延安时,大项目的设备已经上路了。当雷米尼带着战略情报局的设备返回时,有的随身用具已经由飞机带到了延安。
很明显,先运作小设备将是浪费时间,尤其战区正在考虑将〃延电4号〃的管理转交给战略情报局。常识要求在中国共产党坚守的前方只能有一个联合网络。更好的做法似乎是将战略情报局的小部分设备与〃延电4号〃的设备集中在一起。重庆战略情报局负责人赫普纳对魏德迈将军谈及该计划。在同意战略情报局的人员开始项目之前,魏德迈将军想与赫尔利和总司令谈谈。他关心派什么人去延安,所以赫普纳建议把战略情报局的人员限制在特别行动和秘密情报上,因为〃这样将不会受到政治的影响,而且在行动上也不会有障碍〃。特别行动处(SO…SpecialOperations)的目的是通过破坏活动和支持抵抗团体而造成敌人的倒台;秘密情报处(SI…SecretIntelligence)则是通过秘密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来获得情报。
结果,根据魏德迈将军的命令,〃延电4号〃于1945年4月25日由战略情报局来控制。备忘录写道,大约5。8万磅用于该计划的设备中,1。4万磅已经到了延安。这些物资是从别的项目上调拨的,不能转交给中国共产党私自使用,只能用于美国机构的情报传送和收集目的。后来,战略情报局希望被授权在同一地区也进行情报和地下破坏活动。
到1945年5月,在延安有25个经过培训的发报员,还有相当数量的发报机和气象设备进行简单的野外观测。由于急需设备而到达的设备却被闲置起来,中方人员不耐烦了。在战区决定〃延电4号〃如何建立的过程中,第十气象队也对漫长的等待非常生气。中国人曾经报告了日本人的位置和伪军控制地区的发报台,有的电台相当大,人员多达60人。他们能经常向美国人提供这些电台的图纸。他们提供的电台和战斗命令都被认为是可靠的,并按其价值进行分级。当一个特工没有无线电或电子背景时,这种情报尤其重要。
期间,〃迪克西使团〃的电台尽力满足重庆的行政管理和情报要求,并将相当数量的气象资料发送到重庆。彼得金要求派通讯部队的马尔斯伯利(Malsbary)上尉来延安安装〃延电4号〃。他预计在一个月内将有三个情报搜集电台。一个在晋绥根据地,其他的将在太行山根据地(瓦洛夫机场附近)和阜平。彼得金计划将所有的气象站和战斗行动都与该系统结合。他用雷米尼中尉训练的两名中国发报员取代了机场的两名美国发报员。
扩大电台网的计划没有让美国人和中国人满意。中国共产党认为无线电设备是用来减轻他们已经负荷过重的通讯网,而实际上,效果正相反,一旦开始传送气象消息,中国的网络就比以往更拥挤了。到6月初,〃迪克西使团〃不得不通知战略情报局总部,在正式的情报或其他活动的总体计划出来之前,中国共产党不愿意建立一个网络。中国共产党想知道美国人计划在他们的地盘要干什么。彼得金觉得,这样的话,需要一位司令部的官方高级代表来讨论整个计划。
为打破僵局而让〃延电4号〃计划顺利进行,彼得金、斯特尔和斯文森(Swenson)与叶剑英进行协商,他们要求建立一个无线电监测站,派战斗人员去太行,派一个美国气象人员到晋绥以及有一位美国战斗人员会见当地的统计委员会。当计划起草后,叶剑英说需要太多的八路军士兵来保卫美国人。美国人告诉他说,他们既不需要保护也不想被保护。与以往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次叶要求推迟做出决定直到他与上级请示后才行。
通讯联络(5)
尽管中国共产党的拖延并没有耽搁行动,但没有他们的同意,美国人不能在前线地区行动。〃延电4号〃要等战区当局向中国共产党保证美国人尊重他们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能力才能继续进行。有关的正式会谈还能消解存在于〃迪克西使团〃人员和他们的中国共产党主人之间的非正式气氛。
日本战俘是另外一个消息来源。例如,一个被俘虏的日军士兵描述了信鸽和信鸽兵是怎样训练的。还有,1942年之前,日本人还用狗在据点或炮楼之间传递信息。八路军捕获了狗后,日本人停止了该项活动。
日本人和伪军在平原上都用鸽子,尤其是在河北中部和山西。它们可以向根据地通报扫荡部队的情况,比如,在紧急情况下,当碉堡和据点之间的有线通讯被破坏时,鸽子很有用。在战争初期,每支日本步兵部队都有40~50只鸽子。在这方面,因为各自可以被拦截,捕获和杀死其中的一些鸽子,联系就中断了。因此中国共产党认为用鸟来进行通信联络是不可靠的。
1945年1月,多兰上尉在河北中部的第九分区司令部发现伪军使用信鸽。一支日伪部队在黎明时进攻司令部。多兰和司令部人员躲进村庄的地道里,在地道里待了整整一天。后来,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撤出了。一周后的1月27日,八路军就在另外一个伪军据点外抓获了一只信鸽,它身上带着要交给另外一个兵营的信息,信息说一个外国人,可能是美国人,正在和八路军一起向南移动。多兰在和他一块的人到达东边的一个小山村后才知道抓住了这只鸟和它身上的消息。
信号包括红色、绿色和白色的闪光,单独或组合使用。华北的日军还使用烟熏或蜡烛这类烟火信号。日本人有一套视觉通讯系统,它使用灯笼和日本国旗,或者是两面小旗,一红一白。
八年抗战中,在美国人来到之前,八路军刚开始很少对日本人的通讯情报给予战术或技术注意,甚至根本不注意。从战术上说,中国共产党进行的这种游击战并没有迫使他们去了解敌人的通讯。他们的兴趣只是在获得敌人的装备来补充自己不充足的有线和无线通讯补给。除了一些有线设备外,敌人的装备很少能不经过部分或整体改换就能使用的。对于小型快速的游击队来说,它的优点在于突袭、巧妙和快速的战术欺骗,这些敌人的装备要么太大,要么太笨重而无法直接使用。
信号团的延安人能够给司令部发送已经翻译和缩微的缴获的密码文件。日本人交替使用各种密码。在华北,野外电台大部分使用的暗语系统是数字的,包括使用旗语、信号灯和信号板。不过日本人没有使用这些来给即将到来的空袭发出警报。只要一有空袭警报,他们关闭电话网与其他联系的所有重要干线而优先发出空袭警报。
美国从一份缴获的文件上知道日本的空袭警报系统。该文件命令军事电台要在看到敌人飞机的3分钟内发出警报,包括解码的时间。商业电台也要向民众传送这种警报,在北平和其他大城市的电台发出警报,宣布敌人飞机的接近,并敦促居民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根据杨将军的话,敌人的有些主要机场都有安装在高塔上的像〃机器耳〃的声音探测器。它们能够探测100公里外的敌人飞机。当杨将军被问到这些〃耳朵〃是否可能是雷达时,他说他觉得它们更可能是声音探测器,因为杨和他的人都不知道雷达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安装的雷达看起来像什么。
铁路安全给日本人提出了特殊的难题。火车在华北的主要铁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没有与火车站的联系。很多情况下,盟国军队截听到火车离开一个车站,而在火车离开之前没有关于其方位的消息。
中国密码的安全性让美国有点担心,但它们一般来说是可靠的。在观察团成员在敌后活动的消息发出后,美国人关心密码的安全性,因为抓到军事观察组的成员会得到日本人的重赏。而且,有关飞行员在虎口跳伞的消息总是发给延安,结果,这些人总是安全地疏散。
要进行〃迪克西使团〃时期华北情报搜集网络的总体评价,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的效率和〃延电4号〃计划进行评估。鉴于过时的方法和设备,中国人的成绩是巨大的。他们在中国的沿海活动。理论上说,从广东或海南通过电台、信使或其他方式传递信息是可能的。没有可靠的方法来检查这种信息的存在,不过,有时候,无线电的消息意义含混,时间太迟而没有多大作用。〃延电4号〃一直计划要纠正这些问题。要是战争再持续长一点,〃延电4号〃投入运行就会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不过,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感到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承认,而且在决定中国未来的进程中不会有自己的声音。这样,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参加他们原来相信不只是自己受益的项目,一个美国原先计划而没有完全告诉中国共产党如何使用的通讯网络扩建项目。
1945年8月8日,伊顿那时是〃迪克西使团〃的头,他给叶剑英将军送去两个计划以〃增加情报传送的数量和质量〃。这个马上扩建通讯网络的计划被标为蓝色因此被称为〃蓝色计划〃。另外一个计划是时间更长的〃红色计划〃,它建议美国继续留在华北。提供的马上扩建通讯网络的蓝色计划包括增加两到五个发报员和修理员,并认为建立新站要更多的人。其他服务机构,像空地救援队,随着他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需要更多的人员。备忘录的末尾给叶剑英将军描述了两个计划,伊顿的计划暗示蓝色计划将使情报数量和敌人重要情报的传送速度开始有重要的提高。他强调蓝色和红色计划的起草是根据击败日本的要求来进行的,既没有计划的也没有谋划的背后或破坏活动。
通讯联络(6)
蓝色和红色计划的筹备正好与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和亚洲战争的结束同时进行。上述活动消除了进一步扩大网络或继续进行情报搜集活动的需要,而这正是扩大的首要目的。第十气象队也被命令缩减人员到最小限度并使用中国的发报员。美军航路通讯系统隶属人员被要求将其所有的设备交给任何一支美国部队管理,自己收拾行装,乘下一架飞机离开。与上海和北平的日常无线电联系仍旧维持,即使在所有的设备都转交给中国共产党后,美国人仍继续操作电台。
最后,90多箱设备都躺在库房里,都是手动的野外发报机。〃迪克西使团〃当时的团长杨照辉请示战区怎么处理它们。他还需要处理给飞机导航的发射机、照相机和信号设备、发电机以及车辆。
到结束时,〃迪克西使团〃有两辆战车、两辆吉普车以及载重3。5吨的卡车和上面提到的一些东西,还有山顶的雷达气象设施。战区指示杨照辉拆卸雷达,并自己处置这些东西。由于杨照辉需要飞机将这些东西运走,这些东西的运费可能比它们本身花费更大,所以他把除了雷达之外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高兴极了。战略情报局在这些机器上训练了他们,他们熟悉它们。这是美国直接送给他们的惟一设备。
第五章外交、分歧与赫尔利 外交、分歧与赫尔利(1)
正如前面所说的,美国并不总是认为蒋介石是一位最满意的战时盟友。蒋与毛泽东之间的长期分歧清楚地表明:一俟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内战将是不可避免的。
蒋介石与史迪威将军也发生了争吵。1944年7月,他越过史迪威将军请罗斯福总统派一位有影响力的人来中国,该人要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