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位置算是落袋为安,可是自己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庞明宇在吴胜勇家里并没有呆多久,既然自己的意思已经说清楚了,相信吴胜勇也能够想明白这事儿,老婆死了其实也不要紧,正所谓升官发财死老婆,这是人到中年的三大喜事儿,吴胜勇的年纪也就是三十出头,一下子升到了正处级的国税局长位置上,权也有钱也有,人的模样也不错,文凭也有,再找什么样儿的老婆找不到,实在是没有必要纠结在这个问题上,况且他又没有孩子,也算是没有负担了,正好去开始一段儿崭新的人生。
不过当庞明宇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发现麻烦事儿又上门儿了。
之前他跟省高院的副院长孙正东打过招呼,让他帮忙一定要尽快把季永清的金融投资案给了结掉,今天刚好是二审结束,果然在孙正东的引导之下,季永清二审又被判处死刑,因为速度太快了,以至于都没有通知到季永清的妻子杨丽丽。
等到杨丽丽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人都已经被他们给关起来不让再见面了。
感到自己很可能上了庞明宇的当的杨丽丽顿时暴走了,立刻找上门来,要跟庞明宇讨要说法。
庞明宇一听又是这事儿,不由得头大无比,“出来混,就是要承担风险的。当初我给季永清这个机会。大家有钱一起赚,这他也是同意了的,可是闹出这么大的窟窿来,你当我就很容易堵上吗?不错,之前我是说过要保他的话,可是这事情总是在变化的嘛,现在这个案子都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你说我一个副部级,难道还能左右得了中央领导的想法不成?”
“那你可是说过判五缓三的话的,怎么现在二审结果都出来了,还是死刑,你到底有没有在这里面说过话?还是你根本就是希望把季永清置于死地?”杨丽丽也不是傻子,事情到了现在,她怎么也不可能相信庞明宇的话了。
“这件事情,说起来它是非常复杂的——”庞明宇故技重施,想要先从身体上把杨丽丽给搞定,可是这一次伸手一捞却捞了一个空。
杨丽丽已经不在信任他了,警惕地跳到了一旁。
正文 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口吃不成胖子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6 15:57:32 本章字数:4111
因为旅途劳累,当晚并没有安排什么活动。范亨只是简单地见了见岭西省的主要领导们,在岭西电视台的新闻上露了一下面而已,至于央视那边儿,自然也通过卫星将新闻材料发了回去。
一般而言,重要的新闻素材都是央视先播出的,像范亨这个级别的领导,出行考察什么的,自然也是重点新闻题材,因此跟随着一块儿过来的随行人员当中,也有央视的记者。
这一次跟着过来出任务的,是央视的新生代记者蓝蓝,挺漂亮很敬业的一个女孩子,专业水准也很高,尤其是跟梓琪的关系不错,因此没事儿的时候就经常往范无病这边儿跑,顺便从他这里挖掘一些新闻素材。
不过蓝蓝记者已经有男朋友了,也是在央视工作的一个小伙子,范无病也见过,自然不可能对她有什么想法,再说他自己的麻烦已经够多了,两个人在一起。也就是聊聊各种新鲜事儿,谈一谈范氏投资集团的一些事情,倒是比较谈得来。
“范总你怎么不写小说了呢?我觉得你的小说对我们的影响,远比你的公司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一些。”蓝蓝有些好奇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写小说实在太累了,经常要熬夜,既是脑力活儿,又是体力活儿,一般人真的很难旷日持久地坚持下来,对于我而言,主要还是缺乏坚持下去的动力。”范无病回答道。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曾经问过范无病,似乎在他们的眼里面,作家写小说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要创作一部作品基本上就是灵光一崭就有了想法,然后一部巨著就问世了。
然后在实际当中,一部小说的问世需要经受的煎熬远远超过了普通人所能够想象的各种情节,这也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很难进行沟通的一件事情。
范无病笑着对蓝蓝说道,“有人总是喜欢把作家写东西比作是女人生孩子,来形容其中的艰辛,实际上说起来,写作比女人生孩子要困难多了,因为在很多时候,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东西,而作家要搞创作,纯粹就是无中生有啊。”
其实当记者也是很辛苦的,尤其是作为央视的记者,虽然可能在采访当中会得到很多第一手的材料。但是在真正发表的时候就需要被砍掉很大一部分,而只剩下那些符合主旋律的言论,就像是这一次跟着范亨出来到岭西省考察,一路上所见所闻,如果都写出来的话,怕是会引起轩然大*的。
可惜的是,这些事实都已经被刻意地抹杀掉了,观众们所能够了解到的事实,仅仅只是那些需要被谨慎地筛选出来摆放在面前以供参考的一小部分真的或者假的内容。
第二天一大早,范亨等一行就在省长关路平等人的陪同下,前去参观几家大型国企。
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一直关注的焦点。目前多数人都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即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当然也有些人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国有企业难以或不宜成为现代企业。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由于它的经营目标是社会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它的所有者既不是商务活动主体,也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因此。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合适的。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国有企业适应的环境决定着它不能成为现代企业。现阶段人们主张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对垄断性国有企业不按照营利性的法人企业制度规范进行改造,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则进行非国有化的法人企业制度改革。显然,前一类企业由于非营利性而丧失成为现代企业的可能,后一类企业虽有成为现代企业的可能,但由于“非国有化”而丧失了国有企业的身份。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难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从而也使国有企业不能成为现代企业。
范无病对于国企的改制工作,也是难以作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决断,毕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向国家的体制问题开刀了,这种事情却不是他可以插手的。
不过岭西省政府给范亨一行安排的车队就非常有意思,一水儿的范氏投资集团旗下汽车企业所生产的轿车,而且都是刚刚采购不久的,看上去非常新。
“这倒是,看起来很亲切啊——”范无病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得笑了起来,他也无法确定这是不是岭西省政府方面在向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示好?但是无论如何,岭西省政府采购了大量范氏投资集团的轿车却是真的。
一位陪同在范无病身边儿的工作人员就笑道,“哈,其实这样也不错。以前政府方面采购的轿车,基本上是以本田和丰田为主的,现在采购国产车,却也是对国内民族车企的一种有力支持。不过本田车和丰田车的名声却是不好,有个顺口溜儿说的好,车到坟前会有路,丰田就是刹不住。本田入坟出不来。丢命损车又去财。要想死的快,本田将你带。要想死的早,开着丰田跑。所以现在有了质量不错档次又高价格还适中的国产车,自然是政府采购的首选车型了。”
“哈哈——”范无病大笑道,“你就算是想要捧我们的车,也没有必要这么恶心日本车,实在是有点儿过了,平心而论,日本车虽然在大陆销售的都是低档配置居多,却也没有你形容的那么夸张。”
他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岭西省飞机制造厂,这边儿也是新中国建国之后比较有名的飞机制造基地,曾经出过不少成绩的。
当年全国解放前夕,刚刚组建的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使台湾的蒋介石如坐针毡,他命令空军对刚刚组建的人民海军狂轰滥炸,当时起义的九艘战舰被炸沉六艘,重庆号巡洋舰也被炸后,自沉于葫芦岛海域。共和国的决策者一直铭记这个惨痛的教训,一九五二年,总理在研究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规划时就提出要建设轰炸机厂的设想,并希望中国能早日生产轰炸机。
在这种大环境下,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岭西省飞机制造厂就按照中型轰炸机制造厂的规模全面加快了建设,岭西飞机制造厂所设计建造的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飞机,当年的这一批飞机投产后,全部装备了空军、海军轰炸机部队,成为保卫祖国的重要装备之一,也是空军、海军重要的威慑力量。
可以说,岭西省飞机制造厂对于中国防空力量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只不过近年来,由于投入的减少,以及研发设计能力的下降,使得岭西省飞机制造厂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变成了一个半死不活的大型国企。
这一次范亨等人前来视察的时候。从厂区内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现在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困窘来,范亨是从军工厂出来的,看到了这副情景,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无病,你觉得,这家厂子还有救吗?”范亨小声向范无病问计道。
范无病考虑了一下之后就说道,“如今的岭西省飞机制造厂,显然是不具备生产大型飞机的能力了,但是用来加工一些大型飞机的零配件,还是胜任有余的,毕竟多少年的技术积累放在这里,这是不需要怀疑的。最好的结果,就是跟西方的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合作,成为他们的零配件加工企业,同时在全力建设自己的设计研发队伍,一边儿给别人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儿自己搞自主研发设计,争取早日拿出自己的大飞机项目来。”
旁边儿的关路平对于岭西省飞机制造厂一直是非常关心的,毕竟这关系到几万名职工的生活问题,如今国内一直在购买国外的大飞机,需求量年年递增,可是作为国内很有名的飞机制造厂,岭西省飞机制造厂却拿不出像样儿的产品来,也分不到这一块儿蛋糕,看着多让人着急啊?
关路平可是对于范无病的范氏投资集团寄予厚望的,如果说他们能够从资金上对岭西省飞机制造厂进行扶持的话,这家企业重新腾飞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听到范亨和范无病父子俩谈论关于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话题,他就格外地关心。
范无病跟范亨说着话,就看到了关路平跃跃欲试的样子,便笑着对他说道,“”岭西省飞机制造厂肯定是可以重新崛起的,但是这需要时间,毕竟一口吃不吃胖子不是?”
关路平点了点头,不过心里面就想道,“如果靠上了范氏投资集团这棵大树,虽然一口吃不成胖子。可总是不用担心肚子挨饿了吧?”
正文 第八百四十章 钱真的不算什么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6 15:57:32 本章字数:5552
大概是提前得到了风声。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领导和工人们对范亨等人的到来表示出极大的热情,虽然说以范亨的地位是应该受到这样的欢迎的,但是从现场的气氛来看,工人们对整个考察团的欢迎程度,肯定是超越了对于一个常务副总理的热情。
而且很多人更是发现,与其说大家的目光是围绕着范亨转悠,不如说大家的心思都是放到了跟着范亨的范无病的身上。
范无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心里面就不由得想,估计这是岭西省将自己随团考察的事情给泄露了出去,基于对传奇中的国企救星范氏投资集团的迷信,以及对于自己的崇拜,才会导致了现在这种情况的出现。
其实范无病对于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确实是比较感兴趣的,作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受到高层接纳可以入股军工企业的私营大集团公司,范氏投资集团是可以对这些国企军工企业注资或者注入技术能力的,这也就是岭西省对于自己报以非常热切的期望的出发点。
不管是西飞也好,沈飞也好,实际上现在国内的飞机制造厂都可以生产一些民用的中小型飞机,以及一些第二代甚至是二代半的军用战机,可是要跟国际飞机制造企业相比较的话,差距就比较大了。
在很多关键性技术上面,西飞和沈飞等企业都达不到那种高精尖的技术水准。因而也就缺乏问鼎大飞机项目的实力。
实际上即使在文革期间,国内的大飞机研制能力也是丝毫不弱的。
中国首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客机是运10飞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一百一十吨,最大巡航速度九百七十四千米每小时,最大实用航程八千公里。客舱按全旅游、混合、全经济三极布置,可分别载客124、149、178人。运10飞机由上海飞机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总装,上海航空电器厂承制起落架,并得到上海市和航空部内外三百多个单位的协作支援。
运10飞机的研制工作自一九七零年开始,到一九八零年九月首次试飞一次成功。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美,英等国航空界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时,再也不能说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了。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使研制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但是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计报酬,日夜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使运10飞机飞上了蓝天。
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设计技术上,有很多个方面为国内首次突破,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使用。
经过大量试验和试飞实践,证明运10飞机具有较好的操稳特性和安全性,它不易进入尾旋并易于改出尾旋,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发散马赫数优于同类飞机,具有较好的机场适应性,在当时的机场条件下,可使用的国内机场较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为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改装发动机,加长机身,可提高其经济性。如在机身开个大舱门,可改作客货两用机或军用运输机,同时也是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合适的候选机。
通过运10飞机的研制,国内共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一百多项,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飞机设计任务时,主要从首长专机考虑。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达七千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数目减少。
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研制成功之后,上飞厂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
国务院曾就此问题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的建议。会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继续研制的四个方案,但未获批复,从次年起,运10飞机的研制基本上就陷入了停顿状态。
范无病对于国内的大飞机生产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假如国内可以生产出大飞机的话,那么自己的航空公司就可以节省下来很多的资金,现在向空客公司或者波音公司购买的数十上百架飞机,价值确实不菲,说实话,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儿心疼,与其拿出这么多钱让外国人赚去,还不如向国内投资几百个亿,造出自己的大飞机来,既满足了使用,又锻炼了设计和制造队伍,解决了大量的工作就业机会,又可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大飞机项目很能够锻炼工作队伍,不论是从设计上还试制造上,需要解决的难题都是很多的,更多地是讲究一个合作机制。往往是需要多家企业协同完成的,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中,想要达成这种效果确实非常不容易。
范无病的初步想法,就是将国内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和十几家飞机制造厂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大飞机项目开发组,一边儿通过替空客公司或者波音公司加工零部件,一边儿开始重新打造国内的大飞机项目,争取在十年之内就拿出可以同空客A380之类的飞机产品相提并论的大飞机产品来。
其实按照现在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来看,这个目标订的不算是很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要使资金到位,同时就是在飞机订单上向国内的飞机制造厂做出倾斜性政策,重点进行扶持。
在考察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时候,范无病就顺口提出了运10飞机的事情,表示对于当年停止这个项目有些疑惑。
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当年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参加过对于运10飞机的研制,对于运10飞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