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玄奘一生修行历程-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赐教)既然我横竖是恶人,索性率领象军前来,踏于那烂陀寺,把它碎成尘土。我说得到做得到,你们等着瞧好了!

    戒贤法师急忙把唐僧请来,用商量的口气说:“鸠摩罗王性子暴躁,这件事咱们得认真对待,我想,他几次来邀请你,确实是诚心诚意的。你是不是考虑一下,如果能到他那儿去讲些日子佛经,不但可以使本寺避免遭难,还能趁机在迹摩缕波国宣扬我大乘佛教,你看怎么样?”

    唐僧想想,也只有如此,就回答说,“正法藏说得有理。既然如此,弟子即刻前往就是了。”

    戒贤法师打发使者先回去报告鸠摩罗王,然后,派人护送唐僧往迦摩缕波国而去。

    玄奘到迎摩缕波国后,受到了鸠摩罗王的热烈欢迎。他抓紧时间为当地僧人和百姓讲开了大乘佛教的经文。鸠摩罗王听得出神,渐渐萌发了信奉大乘佛教的念头。

日子过得很快,唐僧在迹摩缕波国讲了一个多月的佛经。这时,戒日王已经结束了对恭御陀国的军事行动,班师回到曲女城。他派使者到那烂陀寺请唐僧。找贤法师只好向使者说明,鸠摩罗王以武力威胁,不寻已已经让唐僧到迹摩缕波国去了,戒日王信仰佛教,听说鸠摩罗王这么无礼,气上心头,马上派使者到迦摩缕波国,向鸠摩罗王传言:

“我与玄奘法师有约在先,没想到你倒抢在前头了。你赶快把法师送到曲女城来广

    鸠摩罗王没想到戒日王突然派来使者要唐僧赶快去曲女城,说话的口气又那么大,伊然是发布命令。

    鸠摩罗王想:“我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就听你这么颐指气使?”他心里一火,话就冲口出来了:

    “赶快送去?哪有这么便当的事!你回去对戒日王说:我的头可以给你,要我立刻把法师送去,办不到!”

    使者碰了钉子,回去把经过一说,戒日王勃然大怒:“好个大胆的鸠摩罗王!你先是扬言要踏平那烂陀寺,已是对佛法的大不尊敬;现在又敢违抗我的命令,分明是不把我全印度的领袖戒日王放在眼里!”说着,他把佩刀交给使者:

    “你再去,传我的话:‘既然你说头可以给,送法师来办不到,那就割下你的头,交使者带来给我!’”

    使者接过佩刀,立即出发,赶到迦摩缕波国,一字不漏地把戒日王的原话作了转告。

    鸠摩罗王上回在火头上对戒日王的使者说过那过分的气话以后,心里也很懊悔,如今戒日王真的要头颅来了!他思前付后,只好向使者赔笑,说:

“你回去禀告大王,就说我将亲自把玄奘法师送去。”

戒日王的使者走了,鸠摩罗王心中还忐忑不安,他恐怕戒日工到那时再翻脸,就调集了象军二万乘战船三万艘,名义上是为欢送唐僧壮行色,暗中也为万一戒日玉要大动干戈做好准备。

    鸠摩罗王率领着象军船队,到了兢伽河北岸驻下。他请唐僧先休息休息,自己渡过河去见戒日王。

    戒日王先前听了使者的回报,现在又见鸠摩罗王亲自护送唐僧来到,气儿全消了,就问他。

   “玄奘法师怎么不和你一一同过河来呢?”

    鸠摩罗王听对方的口气已经不再怪罪,心上的石头也就落了地。他想挽回一点前来赔罪的面子,于是借唐僧的威望说:

    “玄奘法师现在河北岸。但是,大工既然仰慕玄奘法师,理当亲自过河去,恭恭敬敬地迎接法师。怎么可以拿大国之王的架子,要法师来见大王呢?”

    “对,对!”戒日王听了这话,连连点头,“这么吧,你先回去,禀告玄奘法师,就说我明天一早就亲自渡过河去,恭迎法师。”

    鸠摩罗王回到北岸,对唐僧说:“戒日王不生气了。他虽然说自己明天过河来迎接法师,但我瞧他那副心急的样子,说不定今天夜里就等不及要过河来呢!”

唐僧听了这话,高兴地说:“那咱们就别睡觉了,省得他突然到来时措手不及。”

“那倒不必。戒日王的仪杖有一点与众不同:他行动的时候,总是带着几百面金鼓;每走一步,几百名鼓手就一齐击一下鼓,叫做节步鼓。这个仪仗是戒日王独占的,别的国王都不许用。只要听到节步鼓声,就知道戒日王来了。”

说完,鸠摩罗王吩咐卫队长注意动静,自己和唐僧等人各自安息去了。

当天半夜一更多,  伽河南岸出现了一片辉煌灯火,庄严的节步鼓声由远渐近。鸠摩罗王得到报告,连忙和唐僧等人穿好衣服,点燃灯煜,前往河岸边迎接戒日王。

戒日王一见到唐僧,就向他献上鲜花,恭敬地行礼致意,并问起了关于中国的情况。唐僧根据自己叫知道的,向戒日王介绍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唐朝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戒日王听了,非常满意。

天亮以后,唐僧和鸠摩罗王随着戒日王,又渡过  伽河,来到戒日王的行宫。唐僧将自己写的《制恶见论》呈上,并为戒日王讲了一会儿佛经。戒日王听了,十分赞赏,说:“太阳出来了,萤火灯煜就不再明亮了;天雷轰鸣了,锤凿敲击的声音就听不见了。”意思说大乘佛教是太阳、天雷,小乘佛教是萤火、灯煜、锤凿,两者是无法相比的,更不要说佛教以外的“外道”了。

戒日王请唐僧来,本来是要他和乌荼国的小乘佛教徒辩论的;现在读了他写的《制恶见论》,听了他讲解的佛经,就想把辩论的范围扩大到全印度。他对唐僧说:

“法师讲的道理好极了。弟子听了不胜钦佩,并且认为,这些道理应该让各地的小乘教徒和‘外道’都知道,否则他们是不肯信服的。我想在曲女城召开一次大法会,邀请五印度的和尚、婆罗门教徒,以及教外人士来听你讲经,展开辩论,使大乘佛教以外的各教各派从此信服,不再攻击大乘佛经。”

唐僧听了,又惊又喜,举行全印度规模的大法会,一定可以结识到不少印度最有学问的学者,使自己的佛学知识更上一层楼,这将是多么有益啊!但是他很谨慎也很谦虚,对戒日王说:

“大王有此盛举,贫僧实在感到高兴。只怕我年纪尚轻,佛学根底还浅,大法会的主讲人,大王最好另外考虑。”

“这你就别客气了!”戒日王连连摇头,“依我看,只有你主讲,才是最适当的!”

鸠摩罗王也在一边鼓吹说:“法师不必过谦。我本来并不专信大乘佛教,听你讲了经后,已经成为大乘佛教的信徒,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你的佛学根底和雄辩艺术吗?”

唐僧听了,只好合掌说:“那就听凭大王安排吧!”

当天,戒日王就发出文书,通知各国,邀集佛教等各界人士,某月某日在曲女城举行大法会。

应邀参加曲女城大法会的,有五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以及各国的高僧和学者;大乘和小乘介教徒三千多人,婆罗门教和其他宗教的教徒二千多人;那烂陀寺也有一千多僧人出席大法会。这些人士,再加上他们的随行人员和想听唐僧讲经的百姓等人,总共有一万多人。他们赴会时,有的乘象,有的坐车,有的执幢,有的举幡,浩浩荡荡,盛况空前,几十里路都没有一点空隙。

戒日王先叫人在会场上搭了两从可以容给一千人的便殿,并在自己的行宫里铸了一个金佛像。大法会召开这天,他叫人把金佛像放在一头大象的北上,然后自己手执白拂,站在佛像的右方;鸠摩罗王手执宝伞,站在佛像的左方。载金佛像的大象后面,又装饰了两头大象,满载鲜花,一路前行,一路散花。唐僧和其他一些有名望的法师,每人乘了一头大象,排在载鲜花的大象后面。再后面是十八国国王和他们的大臣们,乘坐着三百头大象。整个象队以开路,稳稳当当地走向会场。

到了会场门口,大家下了象。戒日王亲自捧了金佛像走上便殿,把它安放在宝座上。然后,他和鸠摩罗王及唐僧等人,依次上前行礼;十八国国王和各国有名望有帝问的法师一千人有名望的婆罗门教徒五百人、各国大臣二百人,也都入了殿,集体向金佛像行礼。

戒日王恭请唐僧为论主(主讲人),坐下开讲。

唐僧讲的主要内容,是他写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他用这两篇论著,阐发大乘佛教的精义,驳斥小乘佛教及其他宗教对大乘佛教的非难和攻击。他在便殿里开讲的时候,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就站在门外,向大众宣读唐僧所讲的内容。戒日王还叫人把《会宗论》和《制恶见论》抄出来,悬挂在大法会会场门口,并依照辩论的习惯声明:

“如果有人发觉这两篇论文中有一个字没有道理,并能够据理把玄奘法师驳倒的,就斩论主的头,向大家谢罪。“

当天直到傍晚,没有人提出意见,戒日王大为欢喜,宣布散会,明天继续再讲。

第二天开讲的仪式,和第一天一样,到晚上,还是没人反驳。

第三天过去了,仍旧没有一个反对的,唐僧精彩的论述赢得了各方面人士的钦佩和敬仰。

第四天,有一个精通小乘佛教的慧天法师,向唐僧提出了几点异议;另外还有几个一向自以为博学而雄辩的人,趁慧天发难的机会也说了几句不同意大乘佛教的话。但唐僧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一一作了答辩。结果,慧天法师等人全都哑口无言,只有向唐僧行记表示折服。

第五天是最后一天,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人出来辩论的。

唐僧的声誉达到了高峰。

戒日王高兴极了。不料,正当他要宣布大法会将进入下一个议程——各教各派自由讨论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消息:有人要暗害唐僧!

原来,参加曲女城大法会的人,虽然属于各教各派,信仰不同,但大多学问渊博而又擅长雄辩。他们听了唐僧的演讲,都认为这是自己平生听到的论据最充足、说服力最强的演讲,心中非常佩服。可是,有极少数的人,没有本领驳倒唐僧的论点,却又嫉妒他赢得的声誉,于是打算暗害唐僧。他们还没动手,就被戒日王的卫士得知了消息。

戒日王听说有人要搞阴谋,气得脸都发了青,马上宣布了一道命令:

“中国法师为颂扬大乘佛教来到这里。凡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的,都可以出来发言,辩论。但如果有人底毁法师,我要割他的舌头,如果有人伤害法师,我要斩他的脑袋!”

戒日王是全鳊的盟主,他的厉害谁不晓得?这么一宣布,那些坏家伙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曲女城大法会一连开了十八天,直到散会,再没有一个人对唐僧的论点和论据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许多人还因为受到唐僧演讲的鼓动,转而信奉了大乘佛教。

这次大法会可以说是佛教史上的一次盛典,鳊人民至今还津津乐道,把它看做是中屯两国人民友谊的纪念。

散会的那天,戒日王送给唐僧金钱一万、银钱三万、一等僧衣一百件;各国国王也纷纷赠送给唐僧许多珍贵的礼品。但唐僧统统谢绝了。

戒日王只好对唐僧说:

“法师不受礼物,弟子勉强不得。但按照印度古法,凡是辩论得胜的,应骑象游行一周。为了显扬法师以义服人、独立不倚的精神,这一点请法师不要推辞。”

唐僧是个谦虚的人,听说要请他骑上大象游行,让万众瞻仰,脸都红了,他再三谦让,戒日王就是不让步,最后他只好同意了。

于是,唐僧乘上那头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大家走在大象的两边,掀舞着唐僧的袈裟,并高声宣唱:

“中国大法师发扬大乘教义,破除一切异见,十八天来没人敢和他争论,普天下的人都应当知道这件事呵!”

人们捧着香和鲜花,向唐僧欢呼跳跃,还争着给唐僧赠送荣誉的称号。大乘佛教方面称颂他为“摩诃耶那提婆”(意见是大乘天),小乘佛教方面称颂他为“木叉提婆”(意思是解脱天)。

曲女城大法会闭幕时,唐僧已四十二岁了,他虽然身在国外游历了士 一年,但心中却一直萦念着遥远的祖国。现在,取佛经求佛法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他也就更加急着想回大唐,于是他向戒日王表示了这一心愿。

戒日王见唐僧归心似箭,不再阻拦,只是诚恳地说:

“这里每五年召开一次无遮大会,先前开了五次,现在弟子已在大施场准备了无数财物,即将开第六次。法师何不暂留些日子,等开过无遮大会再启程呢?”

主人盛情难却,唐僧也就只好同意。他随着戒日王等到了  伽河与朱木拿河之间的钵罗耶伽国大施场,参加了历时七十五天的规模宏大而又非常奇特的无遮施舍大会。到会的僧人,百姓等有五十万人,戒日王和各国国王等都布施了财物。这次无遮大会,成为印度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无遮大会。

  

十五  载誉归国

  

无遮大会开过后,唐僧提出要回国去,这一回戒日王再也不好留他了。

可是鸠摩罗王还舍不得,他对唐僧说:“法师要是能留在弟子国内,弟子要为法师造一百座寺院。”

“大王的好意,贫僧心领了。”唐僧婉转地表示谢绝,并且再三向鸠摩罗王等说明,自己回国去,是为了翻译佛经,光大佛教,印度人民的深情厚谊,自己是终生也不会忘怀的。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就不再勉强了。

戒日王问唐僧:“法师返回大唐,打算走陆路呢,还是走海路?如果走海路,我叫人准备船只,送法师回国。”

唐僧说:“贫僧当年来印度时,路过高昌国,高昌国王  文泰待我很好,而且我与他有留在高昌讲三年经的约定,所以打算还是从原路回去。”

戒日王见唐僧这么遵守诺言,讲究信用,更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和鸠摩罗王要把许多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唐僧,可是唐僧怎么也不肯收下,最后,接受了戒日王赠送的一头大象,鸠摩罗王赠送的一件披肩;另外,为了沿途花费需要,他还收下了金钱三千、银钱一万。

唐僧动身那天,戒日王、鸠摩罗王和其他一些国王,还有僧侣和百姓等等,都来送行,一时万人空巷,气氛极其热烈。唐僧用大象、马匹驮运他多年来访求收集到的佛经、佛像和中亚、南亚特产的奇花异果种子,满载着荣誉和中印人民的友谊,踏上了归途。

送行的人们一直把唐僧送出城外好几十里路,才依依不舍地挥泪告别,戒日王再三祝愿唐僧归途平安,并写了一封信,命四名官员带上信件伴送唐僧,信中写明,要求沿路中、北印度各国,节节护送中国法师出境。

唐僧刚到印度时,曾在北印度遇到强盗。他恐怕回去时再碰上意外,致使佛经等遭受损失,到了北印度一些不大安宁的地区,就派一名和尚先走一步,大声宣布:“后面来的法师,是从大唐到印度来取经的,现在回东土大唐去,携带的只是一些经典佛像,并无财物!”唐僧的名志早已响彻了五印度,这么喊过以后,他后来在路上虽也遇到过强盗,可是都不动掠他。

当他们走到  叉尸罗国,横渡信度河时,船到中流,忽然刮起了大风,船身被波浪颠摇,五十夹经本和那些奇花异草的种子掉进了河里。这件事让唐僧心里不痛快了好多天。

这时,迦毕试王正在渡口附近的乌铎迦汉荼城。他听说唐僧到了,连忙亲自走到河边迎接,一同回到城里。唐僧为了搜求失落的经文,在这里停留了五十多天;然后随同迦毕试王向西北行,途中又因迦毕试王举行无遮大会,耽搁了两个多月。

从迦毕试国朝北走,是铁门关,再依当初西行的原路反方向前行,就可以到高昌国。但是唐僧在这里得到一个消息:就在他动身回国去的一年前,由于高昌伙同西突厥阻截“丝绸之路”,唐太宗已经举兵灭了高昌,  文泰则早在城破前就病死了。既然如此,也就用不着再走原路去高昌国践约了;不过铁门关,向东北行,翻越大雪山,路要近不少。

翻越雪山又是一段艰难的历程。特别是山上,冰天雪地,随时有滑入深谷的危险;凛冽的寒风刺入肌骨,吹得身子都站不稳。他们好容易才走出雪山,又经过几个小国,到达葱岭。

当唐僧一行到  盘陀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时,发现有强盗的踪迹,只好匆匆忙忙地登山躲避。结果,强盗倒是给避开了,戒日王送的大象却溺死在一条河里,象背上驮的一部分佛经也遭到了损失。

他们费力地到了于阗。于阗王得到消息,特地在中处迎接,并殷勤地邀请唐僧住些日子,为僧人们讲经。唐僧也想派人到屈支、疏勒等国访求和补抄失去的经文,于是在一座佛寺里暂住下来。

在于阗,唐僧回顾了一二十年来的经历,心想,当初自己是违反禁令冒险出国的,现在虽说已功成名就,可是,朝廷会谅解自己吗?他踌躇再三,最后,提笔写了封信,请于阗的商队带到长安,呈递给唐太宗。

唐僧在信中写道,贞观元年秋天,他为了要深入研究佛学,寻求佛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