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皇静太妃一死,王家已日落西山。王璋此时选择留在高阳公主身边,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夫妻两人低语数句,便不再多言。转而说起了边关战事。
“……这几个月来,边军已彻底扭转战局,占了上风。屡屡打胜仗。平西伯父子也立下大功,前几日送来的战报上,平西伯父子大胜一场,斩敌首一万余。”
萧诩目中射出愉悦的光芒,语速也快了起来:“突厥伤亡惨重,已萌生退意。吐蕃却不肯退兵,联军已生出嫌隙。”
联军离心,战力愈发不如从前。
此消彼长之下,边军却是气势大盛,接连打胜仗。照此下去,将敌军彻底赶出边关指日可待!
这样的好消息,令顾莞宁沉闷了多日的心情也好了起来,抿唇笑道:“大哥虽是初次领兵,倒是出乎意料的沉稳。”
用沉稳两个字来形容顾谨行,再合适不过!
不贪功,不冒进,心思缜密。
顾谨行或许不及当年的定北侯顾湛骁勇,却更适合做一个坐镇后方的主将。
萧诩笑着赞道:“顾家儿郎,个个都是好样的!大舅兄此次表现,确实十分出色。待他大胜归来,我便下旨,让他承袭定北侯的爵位。”
顾莞宁点点头,又低声笑问:“阿言此次也立下大功,你这个做姐夫的,打算如何赏他?”
此次军中闹瘟疫,沈谨言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住进军营研制药方,及时遏制住瘟疫扩散。这份功劳,绝不比任何一个冲锋陷阵打了胜仗的将军逊色!
萧诩挑眉一笑:“他想留在军中,我便给他正式的官身,让他统领军中所有军医。”
沈谨言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这份军功,已足以令他堂堂正正地立于人前,再无人会用鄙夷嘲弄的目光看他。
想到沈谨言,顾莞宁目光一柔,嘴角微微扬了起来。
……
那朵温柔绽放的笑靥,如斯动人。
萧诩心中微动,俯身过去,在她唇边落下轻轻一吻。
自他病了之后,两人再未同过房。此时柔情蜜语,气氛正好,病情渐有起色精力胜过从前的萧诩,不免动了心思。
顾莞宁却及时地抽身而退,嗔责地瞪了他一眼:“徐沧特意叮嘱过,病症未痊愈之前,一定要清心寡欲安心静养。你病症刚有好转,不得枉动。”
萧诩哑然片刻,无奈一笑:“好好好,我都听你的。”又哀怨地看了过来:“不能同房,搂着说会儿话总无大碍吧!”
这副可怜又幽怨的口吻,令顾莞宁情不自禁地抿唇而笑。
她主动凑上前,在他的唇上辗转亲吻。
熟悉的气息在彼此口中交融流转,没有一触即发的激烈热情,缠绵悱恻的温存如潺潺溪水,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顾莞宁终于抬起头来,眼眸灿若星辰,红唇润泽妩媚:“萧诩,不必急在一时。我们是夫妻,要携手白头过一辈子。以后相守的日子还长得很。”
萧诩心中似被滚热的岩浆浸透,他紧紧地握着顾莞宁的手,轻声道:“你说的对。我们还要携手白头,地久天长。”
……
夫妻依偎在一起,偶偶私语许久。
这样的安谧宁静,对他们来说,也是颇为难得。
自萧诩病症好转之后,送往福宁殿里的奏折越来越多。王阁老崔阁老等人来觐见议事的时间也越来越久。
顾莞宁要照顾儿女,打理后宫,也十分忙碌。这一个月里,接连操办两桩丧礼,更耗费了诸多时间精力。
直到今日晚上,夫妻才有了独处相聚的时间。
“说来,我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顾莞宁忽地轻叹一声:“阿娇阿奕出生时,我亲自喂养他们姐弟。阿淳出生的时候,我身子不佳,不能喂养,心中已颇为遗憾。现在轮到小四,倒是愈发不如他们三个。”
因为太过忙碌,精力不济,每日只能抽出空暇见上几回罢了。
萧诩无奈地叹道:“如此说来,我这个亲爹就更不合格了。小四已有五个多月,我见他的次数还不足十回。”
小四还小,一直养在椒房殿里。极少抱到福宁殿来。萧诩每隔数日才见一回幼子。
顾莞宁见不得他这般自责,温和地安抚道:“孩子还小,不宜见风。待孩子大了,我每日都带他过来见你。”
大约是萧诩幼时欠缺父爱之故,有了儿女之后,萧诩对孩子极好,几乎到了娇惯宠溺的地步。
阿娇阿淳出生之际,萧诩还是皇太孙,陪伴孩子的时间颇多。到了阿淳,萧诩已登基,再忙碌也会抽出空闲来陪伴孩子。
唯有小四,最是可怜。出生的时候,萧诩已患上重病,顾莞宁也过于忙碌。几乎都无时间伴在他身边。
萧诩笑着嗯了一声,顿了顿说道:“再有两个月,阿娇阿奕便满十岁了。”
十岁,对皇室血脉来说,是一个极鲜明的分水岭。
十岁之前,都是孩童,可以随亲娘居住。过了十岁,便要搬出亲娘的寝宫,独自居住。萧麒萧麟兄弟两人,便是在十岁的时候搬进自己的王府。
现在,轮到阿娇阿奕了。
顾莞宁心中虽然不舍,却知这是宫中规矩,很快点了点头:“我会在这两个月里挑好寝宫,等他们过了十岁生辰,便搬出椒房殿。”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夫妻相依偎的宁静美好。
萧诩皱了皱眉。
没等萧诩出声,顾莞宁已扬声问道:“有何急事禀报?”
帝后独处时,若没有紧急的事,无人会来惊扰。
小贵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启禀皇上和娘娘,边关送来急报。”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惊喜(二)
这一年多来,边关几乎每日都有战报送达京城。这些战报会送至内阁,待阁老们阅过之后,挑出要紧的再送到福宁殿。
只有一种战报,会不经内阁,直接送到福宁殿来。
这是顾谨行亲手写的密奏!
顾莞宁心跳莫名地快了几拍,忽然生出了一种预感。这份奏折,一定会是个令人惊喜的大好消息!
萧诩也有相同的预感,和顾莞宁迅速对视一眼,俱都看到彼此眼底跳跃的光芒。
“你等着,我去开门。”顾莞宁抢先一步起身,亲自去开门。
小贵子匆匆跑来,额上已冒了汗,恭敬地将手中的密奏呈上:“请娘娘呈给皇上过目。”
顾莞宁嗯了一声,接了奏折。
为了保证密奏的隐秘,防止半路被拆开窥见,奏折经过特殊的处理。打开之后,空白一片。用特殊的药水浸泡过后,才会显出字迹。
一盏茶后。
空白的奏折上,显出顾谨行熟悉的字迹。
顾谨行生性持重,字迹也格外沉稳。这一封奏折却写得龙飞凤舞酣畅淋漓,飞舞的墨迹中透出顾谨行掩饰不住的狂喜。
“……季同在暗中潜伏数月,虽未能擒获吐蕃国师和萧睿。却另立大功!他领着暗卫在暗中躲藏数月,终于窥中时机,刺杀了吐蕃太子!”
吐蕃太子被刺杀身亡!
这等惊人的喜讯,便是萧诩和顾莞宁也始料未及,几乎同时站起身来,目中俱闪过惊喜。
突厥已萌生退意,执意不肯退兵的吐蕃死了主将。边军已彻底占了上风,这一仗结果如何,已无需多言!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萧诩激动之下,颇有些语无伦次:“真没想到,季同竟立下这等大功!”
心中压抑了许久的沉闷阴郁,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巨大的喜悦充盈胸膛。
顾莞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嘴角高高扬起:“这个季同,上次刺杀萧睿未成,反而颇多损伤。心里不知憋了多少劲,这一回果然立下奇功!”
“要赏!一定要重重厚赏!”萧诩不假思索地接了话茬。
顾莞宁抿唇笑了起来:“等他们大胜而归,自然论功行赏。我们先将这份密奏看完。”
萧诩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奏折上。
……
“这一役,十分惨烈。吐蕃太子的一千亲兵,折损大半。季同统领的三百余暗卫,也几乎死伤殆尽。”
“季同身带重伤,连夜逃了回来。幸有医术高超的沈谨言在,当日徐沧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伤药和名贵药材。勉强将季同的性命抢了回来。”
“不过,能有此战果,便有再多的牺牲也值得。”
以顾家暗卫的数百性命,换来吐蕃太子的殒命,确实值得!
只是,想到一个个年轻英勇的顾家儿郎就此魂归他乡,顾莞宁心里沉甸甸的,唇角的笑意也渐渐收敛。
顾谨行此次前去边关,顾家再无保留,已动用了所有能用之人。
每一个死在边关的暗卫,都是顾家耗费数年之功精心培养出来的。如今几乎死伤殆尽,对顾家而言,无疑是悲恸又沉重的打击!
萧诩也沉默下来,过了片刻才低声说道:“阿宁,顾家赤胆忠心,我一定会昭告天下。也会令顾家永享尊荣富贵。”
这是大秦天子的承诺!
顾莞宁目中闪过一丝水光。她轻轻嗯了一声,垂下眼睑。
……
这份战报,显然是顾谨行匆匆写就,和平日的严谨持重截然不同。颇有几分家书的意味。
顾谨行又写道:“臣学兵法多年,到了边关,始知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一年多来,臣一直坐镇后方,统领边军,并未领兵上阵。不过,却学到了许多东西。”
“待臣平定边关,领兵回京之时,再亲自向皇上一一阐明。”
“皇上病症之事,涉及吐蕃国师和萧睿。臣一定会将他们两人带回京城!也恳请皇上多保重龙体,静待我大秦边军胜利归京!”
最后几句话,看得萧诩心怀激荡。
顾莞宁也振作起来,笑着说道:“战争最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大哥如今已是一个合格的军中主将了!”
萧诩笑道:“我也有此感受。希望他早日得胜回京。”
……
隔日清晨,萧诩召重臣们进福宁殿,将密奏上的好消息公之于众。
一时间,人人都是一脸喜色。
主将身亡,对军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当日顾淙身亡,若不是一众顾家家将在军中稳住局面,边军早已军心溃散。
吐蕃太子一死,吐蕃军心必乱。突厥又死伤惨重有了退意。局势一片大好,边军胜利在望!
王阁老满脸喜色地拱手:“如此看来,边军很快便会大胜而归。恭喜皇上!”
群臣一起拱手:“恭喜皇上!”
萧诩精神极佳,笑着说道:“好,朕和诸爱卿一起等待边军大胜的好消息!”
一片欢腾中,身为吏部尚书的顾海,神色间却略略有些沉重。
顾家暗卫,原本俱由他暗中掌管。此次为了边军战事,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命所有暗卫随顾谨行同行。
下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便已有了心理准备。这一刻真的来临之际,他才知道自己是何等心痛心酸。
赤胆忠心,大胜而归。
这八个字里,浸透着无数顾家儿郎的鲜血。
这份悲恸,不能显露出来,只能藏在心底。
顾海深呼吸一口气,竭力将心头的纷乱按捺下去,逼着自己露出合宜的喜悦神情。
直至傍晚。
回到定北侯府,顾海才将戴了一整日的面具卸下,露出疲惫和痛楚。
太夫人一见顾海这般模样,心中倏忽一沉:“老三,出什么事了?你为何这般神情?”
顾海打起精神,将季同领暗卫刺杀吐蕃太子之事说了出来:“……季同杀了吐蕃太子,立下大功。皇上十分振奋,众臣群情激昂。边军已彻底占据上风,要不了多久,便能打完这场仗了。”
边军大胜,指日可待!
而死在边关的顾家暗卫们,永远都回不来了。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约束(一)
顾海竭力用轻快的语气,将这个沉痛的消息说了出来。
太夫人所有的笑容,都凝在了脸上,目中满是悲戚。
这些暗卫,大多是顾家家将的后人,也有不少是边军将士遗孤。大多年轻骁勇,尚未成家。
换在平日,顾家轻易不会派他们上真正的战场。除非成亲生子留下子嗣,才会挑出其中善战之人送去边军。
这一回,顾家暗卫倾巢而出,能活着回来的,还能有几个人?
顾海心中一酸,低声道:“母亲,只要打了这场胜仗,国泰民安。我们顾家儿郎死得再多,也值得了。儿子日后自会慢慢培养新一批暗卫,不令顾家的英勇热血断了传承。”
过了许久,太夫人才缓缓点头。
太夫人未曾落泪,目中露出巨大的悲伤,却比落泪更令人伤怀。
顾海眼眶也有些发热。他想说些什么来安慰太夫人,喉头哽咽,再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落日的余晖洒落进来,一点点昏黄的光芒,很快暗淡下来。
正和堂里,母子两人的身影俱被笼罩其中。
相对无言。
许久之后,太夫人终于张口道:“不管如何,杀了吐蕃太子,总是一桩大好消息。于边军于谨行而言,都是好事。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吴氏崔氏婆媳,免得她们两人日夜为谨行担心。”
顾海点点头,应了下来。
……
吴氏崔瑶婆媳两人,很快听闻了吐蕃太子被刺杀的喜讯。
她们两人一时未想及这个喜讯后的阴暗血光,两张脸孔上几乎同时泛起喜悦的光芒。
“这么说来,边军很快就要打打胜仗了?”吴氏满怀希冀地问道:“待敌军被撵走之后,是不是谨行就能回来了?”
崔瑶未曾出口,目中露出同样的期待。
顾海避重就轻地应道:“若边军打了胜仗,谨行必要班师回京,接受皇上封赏。”
顾谨行已充分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边军主将。待论功行赏承袭爵位之后,依旧要远赴边关镇守。
这些话,顾海自不会在此时说出来,扫吴氏崔瑶婆媳的兴致。
果然,吴氏那张满是皱纹的脸宛如放光一般,瞬间亮了起来,一把攥紧崔瑶的手:“崔氏,你听到你三叔的话没有?谨行就快打胜仗回来了!”
崔瑶目中迅疾闪过一丝水光,唇边漾开一抹笑意,久久未散。
俊哥儿也闻讯而来,清俊斯文的小脸上满是雀跃欣喜的笑容:“三叔祖,我爹真的要回来了吗?”
九岁的俊哥儿,身量已经长开,有了少年的卓然神采。
顾海十分疼爱这个听话懂事的侄孙,笑着摸了摸俊哥儿的头道:“只要战事顺利,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你爹就能回京了。”
还要等这么久。
俊哥儿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很快又高兴起来:“好,那我再耐心等一等。”
一句话,顿时让大人们都开怀一笑。
……
之后的一个月里,边关捷报连连。
吐蕃太子一死,吐蕃果然军心溃散,战力远不如前。伤亡颇多的突厥军队,也不愿再出全力。
反之,边军士气大振,势如破竹。
短短一个月之内,吐蕃突厥联军已连吃了数场败仗,死伤不计其数,还有许多被俘虏的。边军大胜之势已十分明显。端看吐蕃和突厥军队何时肯退出边关而已。
朝臣们如何欢欣不必说,便连街头巷尾的百姓们,也是满心欢腾,见了面少不得要议论几句。
“顾家儿郎个个都是好样的。”
“那是当然。当年的定北侯顾湛,后来的定北侯顾淙,都是骁勇善战之辈。也都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如今这位定北侯世子,虽说年轻一些,丝毫不逊色。”
“那个刺杀了吐蕃太子的季同,也是个血性男儿。听闻他也是顾家家将后人。”
“顾家一门忠烈。有顾家在,我们大秦便稳如泰山。”
……种种赞誉之词,不必一一列举。
定北侯府的声名也随之到达顶峰。
太夫人将所有顾家儿孙召至正和堂,尚在牙牙学语的胜哥儿也未能例外。
太夫人肃容说道:“顾家声势正盛,少不得会遭人眼热猜忌。人心难测,你们切勿被几句追捧夸赞就冲昏头脑。说话行事,当慎之又慎,切不可口出妄言,得意忘形,为顾家招惹祸端,更不宜为宫中的皇后娘娘惹祸。”
众人立刻齐声应下。
太夫人目光一一掠过去。
长房的崔瑶母子三人,顾谨知夫妻领着两个孩子,三房的顾谨礼夫妻……然后,目光就落在顾谨礼的脸上。
“谨礼,”太夫人沉声点了顾谨礼的名字:“你在宫中当值,更忌张扬!”
顾谨礼不假思索地应道:“祖母放心,孙儿绝不是那等不知轻重的张狂之人。”
这倒也是。
顾谨礼年轻,性子也活泼,却是胆大心细,绝不鲁莽冲动。说话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