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指轻轻敲击着膝上的翠绿竹,目光却看向了女娲娘娘。感应到明玉的目光,女娲心中有些不乐意,暗自叫骂一声。
“这明玉明显不愿得罪双方,却让做恶人。若真不开口,还不知他要说出什么难为的话来,一个个都不是好人,心机深沉。”
明玉不知女娲心中正是腹议自己,更把他骂个狗血喷头。盯着女娲看完后。面带微笑说道:“不知道友如何做想,道友自不周山造人后,便占了天地大势。幽冥界之事,道友意见也很重要嘛!”
“可恶!”
看到明玉面带微笑的样子,女娲心中不由愤恨。不过到这时候,她不开口也不太好了。一边骂着明玉太不知趣,一边想着如何回应。
众人随着明玉的话,也都看向女娲娘娘,想知道她对于五方鬼帝如何计较。
片刻之后,女娲才开口说道:“贫道一心修持,对于这等事情并不善长。便是来幽冥界之前,也没有多想,实在不知如何说法。此次幽冥界之事。因人劫而起,太清道人乃是人教教主,不如就由太清道人决定,众位道友觉得的如何?”
六道轮回之中,女娲占着畜牲道,凡由此道轮回转世者,若有机缘修行,便是妖族之属。因此,她心里是赞成承天娘娘的,只是这话不能明说。
“五位人皇入了幽冥,确实与其大功不符。这五方鬼帝正与他们相合,便依承天道友所议,由他们接任五方鬼帝一职。”
少数服从多数,准提道人见此,有些失望的看了一眼接引道人。这等结果,他来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西方教毕竟然不全,插手三界之事,能力不足。只是有些黯然,目光扫视了在座诸人一眼,低下头,眼皮也垂了下来,再不说话。
“甚好!”
接引道人突然开口说道,竟然没有反对。他的话一出,叫诸人一惊,不知接引心中倒底如何想的。如此一来。关于五方鬼帝之事差不多定论了。
明玉见此也点了点头,“善!”
“善!”
诸圣皆点头,幽冥界五方鬼帝终于定论。七圣言出,自有天象。轰隆一声,幽冥界凭空一声雷响,人间界更是异兆突显,红霞遍天。有善术数之道者,自然能隐隐推测到,定有大事发生,至于何事,天机被遮,就不是他们那般道行能算的出来了。
“五方鬼帝即定,幽冥界便有了根基。如此,六道轮回之事,诸位道友不知如何做想?”
承天娘娘见此议通过,又提起了六道轮回,此非刚才,怕是自己谋划之事大半都不可能成功。不过承天娘娘也早有准备,她毕竟是六道之主,就算六道轮回叫诸圣把持,也在她掌握之中。
“当初轮回建立,分属六道。贫道立人教,教化人族,人之一道要与人族气运相联。”太清道人突然与众人说道,刚才还一事不争的太清道人,如此对准了六道之人道。
他说的也在理,人道乃是人族转回之所,关乎人族,与人族气运相联,众人没理由反对,便点了点头。
“如此,天之一道,便由贫道持。天有天规,凡有一丝机缘成就仙道,名列仙藉者,均由天之一道轮回。凡神仙犯天规者,始于天之一道,终于天之一道,历六道七劫三灾,本心不动,其性不移者,可再入仙道。反则,只能沉沦于轮回,万世不得脱劫,无缘仙道。”
女娲娘娘执掌天人之规,天之一道该她。
听到女娲娘娘的话后,诸圣皆点头赞成。本来女娲娘娘便掌天帝监察之责,如今再得天之一道,正可谓名正言顺。天之一道,也只对列入仙藉的仙神有效,众圣门下弟子各有气运,道行根行深者,更是据有大罗尊位,得罗天紫气护佑,不入五行,不入轮回,有劫而无大难。因此同意女娲之意,皆开口应是。
“善!”
第四卷三皇五帝第三四四章诸圣齐聚幽冥(四)
六道之天人一道。由女娲执掌,以此执行天规,众圣人并无多大意见。便是承天娘娘也点头同意,这承天娘娘也非好权之辈,知道六道轮回的重要性,诸圣虽然此后要插手六道,但并不是占为己,更不会遣门人弟子来。只是拥有了优先使用权,并占了一份幽冥界气运。
明玉想到通天道人立截教,主张有教无类。门下弟子上万,飞禽走兽一应俱全,把畜牲道交由通天,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六道初立,畜牲道由娘娘主持。时巫妖战起,由畜牲道延续妖族血脉,保其气运。如今人劫将起,妖族气运如何,就要靠他们自身争取了,我等到不能太过偏向。”
听到明玉的话后,诸圣人以为明玉看中了畜牲道,均点点头。觉提让于明玉也无所谓。不料明玉又开口说道:“通天道友门下众多,且多为妖族,又主张有教无类,此道交由通天道友正合适。截教一脉与畜牲道气运联通,凡有仙缘者,或成仙道入仙藉,或拜圣人,为截教半个弟子。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好!”
听到明玉的话后,通天道人不由高声叫好,对于明玉的话极为赞同。六道并无好坏高下之份。凡入轮回者,六道皆应。更有甚者,六道轮入后,才能得了福缘善缘。此道与通天门下用处极大,自巫妖大战后,妖族众大妖后裔渐少,若能利用畜牲道延续这些稀缺妖族的血脉,实在好不过。
如此,众圣也便点头,畜牲道与截教。此后又有修罗道,恶鬼道等由交与其它圣人。在座七位圣人,接引与准提道人同居八宝灵山,互为一人,便由他们占了恶鬼道。
六道轮回与诸圣并不太重要,不过是要各圣人气运与三界相联的一种手段,日后若有异心者不利于幽冥界,圣人就有了出手的理由。算是上一种变相保护,承天娘娘也知这一层意义。只由着众圣商议各占一道,并无阻碍之心。怎么说她也是六道之主,偶尔为圣人大开方便之门,也无关紧要。
六道之后,便是十殿阎罗,与十八地狱。阎罗王之位,自然由五方鬼帝提名,天庭玉令任命,平时对天庭负责,又受五方鬼帝节制。说起来,权柄不大,可极为重要。正是因为重要,十殿阎罗才要受两方制约,以免其胡作非为。
冥河道人乃是九幽狱主,九幽地狱就是十八层地狱。其位于九阴山地脉之下,分列十八层,层层由修罗夜叉恶鬼当道,凡入此者,均交由他们处置。
九幽地狱之下就是无边血海,此狱交由冥河正合适,众圣人也无反对之心。加之承天娘娘也支持冥河入主九幽地狱。从此冥河道人便也成为一方之主。
这九幽地狱还有另一机缘,便是过十八层地狱没有魂飞魄散者,可入魔道。无边血海乃是天下间最最污浊之地,万恶由此生。冥河道人便是魔教之祖,只是现在时机不到,还要等人劫过后。
如此,幽冥河界各司职齐全,众圣人又一起出力,以一滴太一真水加入幽冥浊气,九阴之精炼成一口泉眼。此泉色呈土黄,能污仙者元神,神者道体,更为天地毒源,味如苦胆。
此泉眼炼好之后,就置于无边血海之底。沾上一丝血海之气的黄泉水经由血海流出,经过十八层地狱,最后流地幽冥界。此河乃是幽冥界与人界之界限,凡人有大机缘来到黄泉河边,若能渡过黄泉河,就可入地府。
黄泉河宽有一千二百九十六里,为无源之河,上接天河,下接血海。入中央天界便为天河,过人间一分为二,一为长江,一为黄河。乃是人间江河之源,湖泊之根。人间之水入幽冥,又汇入黄泉之河中。
黄泉之河保留一分一间生气,经由明孽台后。因生死苦各由一途经过六道轮回,最终近入无边苦海之中。
黄泉三分生死苦后,又名三途河。魂魄经生河直入轮回,为大善之果;魂魄经死河入九幽地狱,为大恶之果;魂魄经苦河入地府量刑,此非大善恶者。
每天入幽冥界的魂魄无数,三途河的作用便是初步分出善恶,清减地府工作量,也是不让大恶逃过罪罚,不让大善不得善果的防治措施。
经过数个月经营,幽冥地府模样大变,有山有水,有河有海。凡人间之魂魄不愿入轮回者,只要能横渡过黄泉河,就可留在幽冥界,成为幽冥界一员。此乃是诸圣人约定。
诸对布置完幽冥界后,再次回到后土宫。
太清道人坐下后,以诸人说道:“同仙神之流到幽冥界,非玉帝令符不可入。吾等门下弟子,也需圣人令符不可。若无令符私入幽冥地府者,犯天规,押往天庭受刑台,受刀剑加身之刑。雷霆击首刑,天火焚身之刑。能挨过三刑者,可免其罪。若无法挨过,就要入六道轮回走上一遭,过了七劫三灾之后,方可重入仙道。诸位意下如何?”
听到太清道人如此说,诸人思量片刻后,都觉有理。齐应道:“大善!”
此乃维护幽冥界之举,若是仙神之流胡乱进入幽冥界,因其私心扰乱幽冥,实非幸事。不过幽冥界也不是想进就能进来的。若没有大罗境道行,就得渡过黄泉河才能进来。大罗境以下者,没有天庭与圣人令符,根本过不了黄泉之河,就不要提进入幽冥界了。
只是百密一疏,不能不做预防。此规则谁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就这般定下。圣下所定规则,就是天规,不消仙神之流,就是天庭六御都不能犯之。
如此,幽冥界一行终于功德圆满。诸圣人开后土宫中才开始随意说话,各自叙旧。你说我笑,好不热闹。
此时,后土宫中,五方鬼帝十殿阎罗齐聚。诸圣人各论道法,各有所获。十数日后,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才与众人告辞回去八宝灵山,后又有女娲娲娘娘离开。
见到这三位离去,明玉也觉是时候离开,就起身与承天娘娘告辞:“此间无事,贫道便要与道友告****辞!”
看到明玉要离开,三清道人不由一愕,算算时间,他们来到幽冥界也有些日子了。幽冥界诸事完毕,确实该到了离开的时候了,也随着明玉一同起身,向承天娘娘拱手作别。
承天娘娘见到状,也不挽留,自云床上下来,与明玉三清等拱手道:“诸位要走,贫道也不做挽留,只望道友日后得空,能来此做客。”
“道友说的是,我等后会有期!”
说完后此话后,明玉转身走出后土宫。三清道人与承天娘娘告别后,随即也出了后土宫,四道回身再次与承天作揖后。招来详云,一同出了幽冥界。
站在后土宫门口,目送明玉等四道离开幽冥界,承天娘娘这才反身步入后土宫。一同送行的五方鬼帝与十殿阎罗见状,一声不语,跟着承天娘娘走回后土宫。
承天娘娘不同于圣人,她乃是幽冥界之主,是他们的直属上司。
回到座位后,看到宫中诸人,承天娘娘会心一笑。幽冥界从此以后,就各司其职,她之使命也完成,可以在九阴山潜居,再不问外事。
“尔等为幽冥一方之主,此次上任,当谨守各职,不可懈怠。五方鬼帝不可太过插手幽冥界之事。你等五位本是人间之皇,因有大功德,本宫才举你任职五方帝位。”
听到承天娘娘的话后,五方鬼帝齐声应道:“尊命!”
幽冥地府各有其职,他们虽为鬼帝,但只有监察权。不能直接插手幽冥诸事,好在他们以前都做过人皇,对于权利并不太过热衷。成了五方鬼帝之一,就等于得了长生。都已暗中决定,隐居五方帝宫中好生修行,对于幽冥界之事,才不会多加理会呢。承天娘娘的话正中他们下怀,各个面带观喜。
看出五方鬼帝心中所想,承天娘娘也不以为然。他们最大的职责就产镇压幽冥界,当然是道行越高越好。只是如今天地界并无鬼修之法,他们只能自行摸索修行。承天娘娘虽为幽冥之主,但她前身乃是后土,如今虽道行高深,可并无系统修行之法。
好在有诸圣论道,五方鬼帝得了不少道法神通,借此感悟一部鬼修道法,也有些基础,在后土宫再待半日后,一一向承天娘娘告辞,回了各自帝宫,紧闭宫门,再不与外界联系。
十殿阎罗命了各自印玺等,也去往地府任职,后土宫再次清静下来。
明玉与三清道人出了幽冥界,自人间出现。本来明玉想着要去三清道场做客,可一想到人劫将至,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它圣人不知人劫,他可是明白的很。此时已经到了夏王朝之末,商汤兴起。再往后,不就是商殷王朝嘛,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人劫就是所谓的封神之战。
此后,八百年,人族开始兴起。
明玉不可想参合到封神之战中去。众人都有圣人道行,要说通天道人不知自己截教大势,明玉怎么也不可能相信的。便是他的明教,明玉每当静坐入定,神游太虚时,也能自心神中感应到,日后当有一番机缘。只是明玉对此并不上心,就不有潜心推算过。在明玉想来,封神之战,怕是另有隐情,非通天道人被自家师兄算计那么简单。
现在,三清师兄弟虽然分了家,可明玉看他们感情还是很好的,并没有反脸之举。便是西方教三清也没有太过排斥,只是因三清乃玄门正宗,西方教与明教为旁门,与教义上并不同行,才有些义气之争,还没有到了生死相对的境头。
关于西方教与三清道人相对而争,明玉也是从传说听来。当然做为一个圣人,明玉也知道以前自己听到的传说根本做不得准,大部份都是人为杜撰。明玉自入洪荒后,也没有根据各种传说行事待人。
三清道人邀请明玉不成,便各自分头离开各回道场。明玉看了一眼三清离去,又向东海方向看去,片刻之后摇摇头,没有回瀛台山,而是向夏都走去。
第四卷三皇五帝第三四五章玉帝转世
因人劫将至;昊天玉帝需转世为人。入人间为人皇结束夏王朝统治。蟠桃会后,昊天玉帝去了娲皇天,拿了女娲娘娘令符后,入幽冥界六道轮回,开始历劫。
昊天玉帝原名为昊天,乃是道祖鸿钧与昆仑山成道后,行与三十三天外混沌之中,开辟紫霄宫后,占化的一块先天玉石,成为紫霄宫守门童子。与他同时被鸿钧老祖点化的还有一女童,其本体是一块瑶玉,化成人形后,鸿钧老祖为其取名,瑶池。与昊天一同值守紫霄宫,随同鸿钧老祖学道。
巫妖大战后,天庭无主。道祖招七圣在紫霄宫商议重立天庭,诸圣争执不下,后有鸿钧老祖指昊天为天庭。因其乃是先天之玉得道,又称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执掌天庭,其名传于人间,为众生所知。众生皆称其为玉皇或是玉帝。自昊天成为天帝后。坐镇灵霄宝殿,被众仙神称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昊天自号为玄穹高上玉皇大帝。
下界人皇,祭拜玉帝时,皆称呼他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玉帝转世为人,历劫圆满后,重回天界,人间界为其著书:《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再说昊天执女娲娘娘令符入了轮回,第一次转世,乃是一鹿。寿尽后,又入轮回,转世为蛇。再后又相续转世鱼、马、蛟、鹰等畜牲。
等到昊天重归天庭,人间才发现,玉帝曾转世为诸多动物,取这些动物合成一物,竟然是一神龙像。遂人间以龙的后人自称,其意为玉皇之后。上古时期,黄帝以龙为图腾,凡人流传至今,越发对龙尊敬。
昊天畜牲劫圆满后,又历恶鬼劫,曾为大恶人,入九幽地狱,因十层地狱刑罚,最后才得以轮回转世。初入人道,昊天化成一位奴隶,其寿三十六载。后又数次转世为人。皆无恶行,地府判官查其行为,终入人间大善之家。
在人间界,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於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
此时,因天机被蒙,诸道修行无果,入人间游历。多有道人居庙堂之上,修行善功。宝月光王后因此才遣的道人为其求子。
半年之后,家月光皇后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怀孕,不由大失所望。忽一夜;宝月光皇后于梦中见太上老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
太上老君安坐龙舆;怀中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
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太上老君面。听老君与其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太上老君应之。
又把怀中婴儿抱于之前,与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闻言大喜,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矣已;便从梦中归醒,觉腹中有异,遣医者来,才知怀孕。
一年后;宝月光皇后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子于王宫。其子生时;身有宝光肃穆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皆呼:“天赐之,为天之子!”
国王大喜,报于夏王,招诸诸候来驾,立其为太子。
太子长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极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残废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有民间歌谣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