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徐海东-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分的准备;会上要有民主的精神又要有集中的原则。他也参加过张国焘主诗的会议,可是往往争而不决,或立决即错,徐海东深深地感到:毛主席的水平就是比张国焘高!   
  第二天一早,彭德怀、徐海东率领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的团以上干部,踏着地上薄薄的早霜,登上了直罗镇西南面的一座山岭。   
  直罗镇尽收眼底。它不过是个百十户人家的小镇,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庆(阳)(鹿阝)(县)公路的咽喉,是西路敌军东进的必经之地。三面环山,一条从西面来的大道,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铺向镇子中央,穿镇而过。镇子东头,有座古老的小寨,里面的房屋虽然倒塌,石头砌的寨墙却大部完好;镇子北面,是一条流速缓慢而平静的小河。   
  徐海东等几十架望远镜举在眼前 ,从左到右,从东到西,细心地观察着道路、山头、村庄和河流。一个小山、一棵小树、一条小沟、一家独立房屋,都是指挥员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大家深深知道,在战前察看地形时疏忽一条小沟、漏掉一幢房子,说不定就会失去一个排、一个连,甚至一个营。 指挥员们一边观察,一边小声交谈着:   
  “这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   
  “敌人进了直罗镇,就像钻进了口袋!”   
  “这是个打歼灭战的好地方!”   
  徐海东暗想:毛主席真是高明,把阵地选在这里,对我们太有利了!   
  彭德怀绷着脸,不多说一句话。他走到徐海东面前,指着镇东那个小寨子说,“敌人可能会占它!”   
  “确是个可以利用的固守据点!”徐海东说。   
  “最好能把它拆了!”有人提议。   
  “工程不心呀!”有人说。   
  徐海东看着彭德怀,果断地说,“今晚,我派一个营,把它拆掉!”随即把任务交给身边的一位团长。   
  经过现场勘察,一个巧妙的作战计划形成了:把敌人引进直罗镇,南北两面夹击,一举歼灭它!   
  11月20日。直罗镇。   
  杰出的军事家,既能善于指挥自己的部队,做到战无不胜;又能牵着敌人的鼻子,让敌人乖乖就范。毛泽东就是牵牛鼻子的高手。   
  先派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二四一团围攻甘泉,达十天之久,以引西路敌人东进:   
  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先头部队一○九师在六架飞机的掩护下,进入直罗镇。牛元峰是东北军中有名的一头“牛”,很有一股牛劲,是张学良手下的一员虎将,很得张学良的赏识。此时的牛元峰心想中央红军初来乍到,地形、人情不熟;徐海东红十五军团又连续作战,疲惫已极,都不堪一击。他想露一手,给毛泽东、彭德怀一个下马威,也替张学良在蒋介石面前壮壮脸。所以,求胜心切,却万没想到落进了毛泽东给他布下的天罗地网。   
  牛元峰简单地部署完直罗镇四周的岗哨,走进寝室,做他的美梦去了。   
  徐海东留下一个排在直罗镇担任警戒,把红十五军团主力集中到张村驿一带,以逸待劳。他一时也闲不住,到各个连队察看情况,并鼓励全体指战员:   
  “打了胜仗庆祝会师!”   
  “以战斗的胜利欢迎毛主席!”   
  “在战斗中向中央红军学习!”   
  “军团长!毛主席的电报!”警卫员叫住正在和士兵交谈的徐海东。   
  徐海东心想:可能是下达战斗命令啦!他三步并做两步,向指挥部跑去,接过电报,上面清晰地印着毛泽东的进军命令:敌牛元峰一○九师已进口袋。徐海东第十五军团从南向北,急速前进;林彪第一军团从北向南立即出发。拂晓前进入阵地。落款是毛泽东、彭德怀。   
  徐海东看完电报,对毛泽东的军事部署十分钦佩,心想,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就像一把钳子,有毛泽东操纵钳柄,非把牛元峰这只野牛夹成肉泥不可!   
  拂晓,西路红军包围了直罗镇。攻击开始,毛泽东又发出一道命令:“要的是歼灭战!歼灭战!”   
  徐海东亲自指挥一个团,从一个山后,攻进直罗镇。他估计要在这里打一场恶仗,连大衣都脱掉了。不料,战斗进展十分顺利。10时许,南线将敌第六二七团歼灭大部,残敌向直罗镇溃退;第七十八师以部分兵力堵住敌人向东的去路,其第二三二团协同主攻军第七十五师歼灭南山之敌后也突入镇内。   
  与此同时,林彪的红一军团已将直罗镇北山之敌第六二六团大部歼灭,并击溃了由镇内增援之敌第六二五团两个营,残敌退守镇北小高地。敌师长牛元峰几次率部向北突围,均被击退。   
  12时左右,牛元峰率领第一○九师残部五百余人,退入镇东土围子固守待援。   
  下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来到红十五军团指挥部。   
  “海东同志!你打得好啊!”老远处,毛泽东就伸出了手,向徐海东表示祝贺,“‘老虎’碰上了‘蠢牛’,可要饱餐一顿喽!”   
  “是主席和司令员指挥有方!”徐海东纳闷,主席怎么知道我的外号啦?!没待多想,徐海东关心地说,“快进窑洞,这里危险!”   
  “你们身临战场,指挥打仗,比我们在后方的危险多啦!”周副主席握着徐海东的手激动地说,“就在这里吧!主席和我们一起来看望大家!”   
  徐海东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不知说什么好。他内疚地望着彭德怀说:“就是那个该死的小寨子,确实让你说中了,敌人的确利用上了。恨我当时派人拆后,没及时亲自检查,现在给我们造成……”   
  “不怪你!不怪你!要怪得怪祖先喽!谁让他们在这建围子的?盖几处房住就行啦!还建什么围墙?!”彭德怀拍着徐海东的肩膀宽慰他说。   
  “你们没拆彻底,这是好事!”周恩来接过话题说,“没有这个‘牛饵’,怎么能把敌人三个师调来呢?!也就没有主席的‘围点打援’啦!”说着,他看了看毛泽东,两人哈哈大笑。   
  徐海东这才明白,为什么叫他们“围而不歼?”原来是毛泽东想扩大战果:把对牛元峰的围歼战扩大成“围点打援”的截击战。徐海东再次从心底发出:毛主席的水平就是高!   
  战场出现僵持状态,双方放着冷枪,谁也不冒然主动进攻!   
  敌西路第一○六师沿安家川东援直罗镇;敌东路第一一七师向羊泉塬、张村驿进击;第一○七师向么家塬、丁家塬推进,以图解敌一○九师之围。毛泽东决定首先击退东路援兵,再争取歼西路敌人一部。西路敌军见东路敌军被红军击退,也仓皇向太白镇撤退。   
  彭德怀派红一军团二师和红十五军团二二五团,分三路猛烈追击,歼灭敌第一○六师后卫六一七团于羊角台至张家湾中。   
  牛元峰呼救不灵,求援无望,决心孤注一掷,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一出土围寨就四处逃窜,被徐海东所部全歼,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战后,打扫战场时,徐海东还是提着马鞭到处找敌人的大官,当听说牛元峰被打死了,他垂头丧气地骂道:“娘卖匹的!谁他妈的这么准的枪法!”手枪排的战士嘿嘿地笑,谁也不敢说是谁打死的。   
  11月30日。(鹿阝)县东村。   
  中共中央在这里举行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庆祝会师昨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毛泽东作了《直罗镇战役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他指出:   
  (直罗镇战役)我们胜利的原因:一、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这是基本的);二、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葫芦河与直罗镇);三、战斗准备的充分;四、群众与我们一致。(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页。)   
  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迫使敌第五十七军退回陇东,敌第六十七军退回(鹿阝)县。此役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攻,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时隔一年,毛泽东深刻论述了歼灭战对敌人的破坏力:   
  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页。)      
掏家底保中央 英名传四方 
  陕北。保安。   
  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西北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在灰黄的山谷中保安那一片古老城墙,会使人感到十分新奇。   
  在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保安曾是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边防要塞。至今人们犹可在一条狭窄的隘口两旁,看到堡垒的残迹,被下千的阳光染成一片火红色。当年蒙古人的征略大军,就是通过这条隘口倾入山谷里来的。保安还有一座内城,从前驻扎过国民党边防军;近年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陕北红军攻占了这座古城,经红军修缮的一道高厚的防御砖墙,围绕着大约两公里见方的城池,这就是保安城。毛泽东暂时住在一个逃走的地主家里。地主逃去时很慌张,墙上的古画、橱里的古玩、还有丝绸棉絮的大花被……都留给了红军。   
  毛泽东和徐海东分别坐在棕色油漆的木椅上,正在谈话。毛泽东亲切地问到徐海东的家庭、亲人等情况。   
  徐海东略有伤感,坦率地说:“我家七代窑工,母亲为我受了许多的苦,我十分怀念被国民党惨杀的母亲。为了革命,尽忠而不能尽孝呀!”说着,他的眼睛模糊了。   
  徐海东感慨地说:“你是个好共产党员,又是一个大孝子啊!”   
  当毛泽东关心地问起他个人的婚姻时,徐海东将与童养媳田德载和长征路上的周少兰相处的经过说了一遍。毛泽东仔细地听着,最后,满怀深情地说:“要多关心爱护长征过来的女同志,她们一路走下来就很了不起啦!如果合适,选个良辰吉日就完婚吧!”   
  徐海东没有马上回答,红红的脸,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说:“她和我一样,从小受苦,没念过书,也是个‘粗人’!”   
  毛泽东笑了,站了起来踱了几步,转过脸来说:“我们今天的革命,就是粗人的革命,工人、农民的革命。等情况好转了,我们要办些学校,让‘粗人’都变成‘细人’!”   
  直罗镇战役后,徐海东经常和毛泽东在一起。他觉得:徐海东有知识、有学问,难懂的道理经他一讲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了;毛泽东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全面精辟,使徐海东耳目一新;徐海东指挥打仗也是行家里手、经常谈论古今中外的兵书战策,尤其是红军的游击战、运动战、击溃战、歼灭战……然而,指挥中国百万大军,推翻蒋家王朝的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却一生没受过一次枪伤。   
  一次野外游击,毛泽东也亲临前线。   
  冬季的晚上,北风呼啸,地冻天寒,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毛泽东、彭德怀和徐海东坐在一铺炕上热烈地交谈着,谈当前的革命形势、谈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构思瓦窑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他不时启发彭德怀和徐海东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而细心倾听,时而颔首点头,时而发出会意的“嗯!嗯!”声,也算是对徐海东和彭德怀鼓励。   
  徐海东开始有些拘谨,像小学生第一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恐怕说错。当得到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认同后,便敞开胸怀,滔滔不绝地谈开自己的看法:从“九·一八”谈到“华北事变”;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到宋哲元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从红二十五军的《北上抗日宣言》到最近中央发出的《抗日救国宣言》……   
  徐海东独到见地的谈话,使毛泽东对他刮目相看,赞叹地说:“海东同志,你对国内政治形势分析得很透彻,对我有很大启发呀!”   
  由于天气很冷,他们一边谈,一边不时地把被子往胸前拉着。警卫员看见首长们都缩着身子,就用大把的干柴烧炕。哪知,彭德怀最怕热,他喊道:“莫烧了,莫烧了!”   
  毛泽东却高兴地叫,“烧喽!烧喽!”   
  半夜,炕上和席子,铺的狗皮褥,突然有一块烧着了,彭德怀一边扑着火,一边笑着骂道:“烧啊!烧啊!都把老子烧焦了!”   
  毛泽东这时也笑着说:“没有彭老总的叫骂,到明天,我们都成肉干喽!”   
  这么融洽、和谐的同志关系,使徐海东感到更加亲热。如果说,刚刚见面时,徐海东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还有些生疏感,很快,这种生疏消失了。徐海东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棉衣都破旧了,就叫供给部做好几套冬装给送过去;见到他们一个个面庞消瘦,想到在陕南打土豪时缴些银耳,他就叫供给部包几包送去。他这个“粗人”,这时候真“细”啊!连中央领导每个人身材高低、棉衣尺码都放在心上了。   
  冬天。红十五军团供给部。   
  一场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寒风卷着黄沙,扑打着窑洞的窗门。   
  徐海东看到穿着薄棉衣的红军战士,把热炕让给伤病员,他们背靠背缩坐在窑洞里,他心里很难过,气冲冲地推开了红十五军团供给部的窑门。   
  一个红军干部正拨弄着算盘。他看见军团长气冲冲的样子,忙放下算盘说:“我们正算帐!准备分些钱下去,让各团买几只羊,给战士们改善一下伙食!”   
  徐海东一听,气消了,说:“这说对了,冬天要多吃点肉,一只羊能顶几百斤山药蛋。你们到底还有多少现洋?要给我实说!”   
  “七千块”那管帐的干部说,“还有些零头!”   
  徐海东顿时眉开眼笑地说:“嗬嗬,怪不得有人骂你们是守财奴,你们还真是个财神爷呀!攥着这么多现大洋。它又不像女人会生小的,松松手,拨给下边一些嘛!”   
  “首长!”那干部叹了口气说:“不管钱不知难!都骂我们供给部是守财奴,让他们骂去吧!反正是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一个子儿不给!供给部就是挨骂的差使。”说着,他又拨拉着算盘算给徐海东听,添厚冬装要多少钱、买药多少钱、又是买盐、油……最后说,“要是再有三至五千块大洋,这个冬就好过了!”   
  徐海东很喜欢这样实实在在、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干部。他很少过问钱的事,如今,也坐在炕头,和这个管钱的干部一块拨弄起算盘来了……   
  “报告!”值班参谋进屋说,“红一方面军总部的杨志诚同志来了!就在门口!”   
  “快让他进来!”徐海东一边忙着下地,一边对旁边站着的警卫员说,“小鬼,快泡点茶!”   
  徐海东现在不吸烟,不喝酒,不知什么时候,却染上了茶瘾,平日闲时,自己就泡壶喝,有了客人,首先要用茶来招待。   
  杨志城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徐海东说:“我是为这事而来!”   
  徐海东打开纸条一看,是毛泽东签的名,上面写着:   
  海东同志:   
  您好!因红一方面军过冬,吃、穿出现了困难,特向你借款二千五百元!   
  毛泽东   
  徐海东看完条子,脸红红的,半晌没开口。   
  “我们知道,你们也转战了一年多,也一定很困难,要是……”杨志诚知道红十五军团也不会宽裕,况且红军的制度是:哪个部队的钱财,由哪个部队所有,不许“共产”。他想说,要是实在困难,我回去跟主席说说就算了。   
  “不!”徐海东马上明白了杨志诚话里的意思,坚决地说,“我们有钱!即使没钱,现去筹款,也不能让中央红军挨冻呀!我马上派人给中央红军送去!”   
  送走杨志诚,徐海东在窑洞门口站了很久很久。大雪纷飞,千里黄土高原,一片银装素裹;风雪中,荒原上的枯树在不停地摇晃着,像是在一个劲儿地打着冷颤。   
  徐海东站在那里想了许多。自从与中央红军会师以来,只注意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破旧衣服,却没想到更多的红一军团指战员还在挨冻。他责怪自己太粗心了,没想到这个问题,还让毛主席亲自写条借钱。他感到无限的惭愧和内疚。   
  那个拨弄算盘的干部很快就把供给部长查国桢找回来了。一见面,徐海东就说:“那七千块钱,留下两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