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十国-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心中暗笑这这刺史胆小如鼠,只知保全一家老小,对李洪义安慰道:“大人勿虑,当初郭威平定三镇之乱,将军功承让百官,威名震天下,料其必不会难为大人。”
  洪义道:“若是如此,献城归降到也免了战乱之祸。”
  到了次日,李洪义、赵匡胤大开城门,出城献降。郭威率兵进驻澶州,招榜安民,犒赏三军。李洪义献城有功仍居澶州刺史,赵匡胤武艺高强,收录军中为将。众人相互称贺,皆大欢喜。
  京师的流星探马飞报后汉隐帝,刘承祐得了军报是龙颜大怒,奸相苏逢吉道:“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在军中颇有威名,朕欲令其为都督讨伐郭威。”
  刘承祐道:“既是如此就令慕容彦超为大都督统领京师兵马。”
  苏逢吉道:“昔日杨光远背叛唐主,杜重威出卖晋帝,陛下就不担心慕容彦超万一阵前投敌,岂不误了陛下大事。”
  刘承祐道:“若是如此,何不先诛杀慕容彦超九族,以绝后患。”
  苏逢吉道:“陛下不必担心,可令聂文进、后赞为左右将军,再派一心腹之人为监军,暗地监视慕容彦超,即使狗胆包天也不敢降敌,此乃用人御人之道。”苏逢吉一肚子坏水,到让刘承祐赞赏有加。
  圣旨降下,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受领帅印,会合中原各路兵马四十万,号称六十万,驻军封丘刘子坡。苏逢吉命手下心腹幕僚郭允明为三军监军,这郭允明虽懂诗经礼乐,却并无带兵之才,又处处听从苏逢吉幕后指使。郭允明与聂文进、后赞率十万禁军先行来至封丘大营会合都督慕容彦超。
  一日后,慕容彦超升帐点兵,左右文武分列中军帐两侧。慕容都督扫视一番,见左右空有两座,慕容彦超传令帐外:“尚有将官未道,再击点将鼓。”一通点将鼓之后,仍不见将佐到齐,彦超问中军官道:“何人点卯未到?”
  中军官答:“乃左军主将聂文进,右军主将后赞未到。”
  慕容彦超道:“再击点将鼓!”又是一通点将鼓,仍不见聂文进、后赞二将到来。慕容彦超顿时二眉倒立,拍案怒道:“聂文进、后赞身为左右两军主将,连点三卯不到,犯我军法。传令中军将二将绑缚来见!”
  少时过后,聂文进、后赞二人果真被押赴中军大帐,慕容彦超问道:“连点三卯,汝二人竟三卯不到,是何缘由?”
  聂文进道:“末将只因昨夜与诸位将军相会,一时高兴贪饮几杯,故而醉酒耽误点卯。”
  “哼!”慕容彦超怒道:“会合三军,竟如酒宴儿戏。中军官延误点卯该当何罪?”
  中军官道:“一卯不到,军棍二十;两卯不到,插箭游营;三卯不到,辕门斩首。”
  慕容彦超道:“将聂文进,后赞推出辕门斩首!”
  聂文进、后赞一听要被斩首,赶忙跪地求饶,旁边监军郭允明劝道:“点卯不到并不延误军机,还望都督刀下留情。”
  慕容彦超道:“军令如山,军法无情。此二人目无军纪,理当明正典刑,岂能枉徇私情?”
  郭允明道:“都督莫要忘记,此二将乃是当今万岁钦点主将,还望好自为之。”慕容彦超心中暗骂:若非这些奸臣党羽在此胡作非为,怎有今日兵戈之乱?彦超勉强言道:“今日暂且看在监军大人出面求情,否则本帅绝不轻饶!”遂放了二人。
  又过两日,郭威十万大军与慕容彦超四十万兵马会战刘子坡。两军阵前,这慕容彦超棕发红髯,环眼青面,头戴逍遥帅字盔,身着大叶红金甲,外罩麒麟战袍,跨下一匹白龙驹,掌中盘龙一字点钢枪,且有几分威武。郭威问道:“慕容将军,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恨晚呀!”
  慕容彦超道:“郭文仲,你乃大汉开国元勋,官居三公之上,位列百官之首,竟不守臣节,举兵造反,还不快快下马受降,讨个从轻发落。”
  郭威道:“刘承祐不施仁政,滥杀朝臣,姑息奸佞,草菅人命,残暴刁钻古今罕有。慕容将军若明大义,就当与我共赴京师,另立明主。”
  “哼!”慕容彦超道:“为臣者当从一而终,岂能朝秦暮楚?”
  郭威一旁的李重济言道:“何必与这红毛贼饶舌,待末将取其狗头!”李重进出马叫阵,聂文进夺功心切,催马杀出。 
  聂文进平日残杀老弱妇孺一贯心狠手毒,这两军阵前却是头一次,聂文进哪里见过这架势,二将一遇便被李重进手中大枪挡掉了兵器,掉头就跑。
  大都督慕容彦超见聂文进如此狼狈,心中暗骂: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平日残害老弱妇孺有种,真到两军阵前竟如此狼狈,真是有辱军威。
  也是聂文进没挑匹好马,眼看将被李重济追上,只闻有人大吼:“小将且住!”慕容彦超提枪杀出,闪过聂文进拦住李重济。慕容彦超这条点钢枪,上点三枪似皓月当空,下刺三路入流星飞舞,令李重济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
  又见先锋柴荣催马来助李重济,又战二十回合仍不分胜负,郭威军中又有赵匡胤、石守信两位小将出马,将慕容彦超围困其中。任由四将围攻慕容彦超,聂文进与后赞是隔岸观火,无有胆量出战。后汉军中有一大将名叫侯益,汾州人氏,此人生性焦躁见主帅受难,一声大喝:“都督受困,快快击鼓发兵!”将令一出,后汉将士蜂拥杀出,郭威也噪鼓出兵,两军混战。
  大战半日,各有胜负。
  慕容彦超回至中军便对监军郭允明道:“两军阵前,聂文进、后赞乃贪生无能之辈,如此下去必连累三军。”
  郭允明道:“阵前单挑并非二人强项,若用阵法定能展现将才。”
  慕容彦超道:“唉,我姑且再用这二人一回。”
  二人攀谈之际,有士卒来报,言皇帝刘承祐御驾亲临,犒赏三军。慕容彦超、郭允明立刻集合众将往辕门外,恭候圣驾。刘承祐来至辕门,下了御撵,对慕容彦超言道:“朕此番从京师而来,不仅要大犒三军,还为爱卿带来一样克帝之宝。”慕容彦超闻听是惊喜不已,遂请刘承祐往中军宝帐歇息。正是:
  暴君犒赏携瑰宝,岂知罪孽已滔滔。
  三军将士若目睹,只叹后汉更飘摇。
  欲知刘承祐带来什么克敌之宝,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章:周宋统一 第七十八回:临阵脱逃后赞正法  郭威监国北汉称帝


  
    第五章:周宋统一
  

  刘承祐来至汉军大营,是犒赏三军大摆筵宴。酒席之上,慕容彦超问道:“方才必来进营之时,陛下曾言带来克敌之宝,何不趁着酒兴令众人一观。”
  刘承祐道:“既然爱卿想看,朕就令人呈上。”
  有士卒宝物将宝物抬上。只见沉甸甸两个大木箱,刘承祐命人打开木箱,众人伸头观看。顿时帐内众将官心中惊骇,恶心作呕。这木箱之中,全是一个挨一个人头,顷刻众人的酒醉都懵然清醒。
  慕容彦超问道:“臣愚昧,请问陛下这些人头何处得来?”
  刘承祐哈哈大笑道:“慕容爱卿,这两个箱子里共有七十四颗人头,此乃是郭威满门妻儿老小,尽在于此。”
  慕容彦超道:“恕臣直言,郭威造反乃是不忠之举,而陛下灭族郭威满门使王师陷于不义,怎是克敌之宝?”
  刘承祐道:“斩首郭威满门已是开恩,若非战事吃紧,朕便使千刀万剐之刑。”众人闻听千刀万剐,个个畏惧不语,唯有聂文进、后赞二人连声为刘承祐溜须拍马,歌功颂德。
  到了次日,慕容彦超高挂免战牌,号令三军操练阵,。聂文进、后赞二人到是机灵,跟着操练数日熟悉了阵法。
  而刘承祐派了使节将郭家满门七十四颗人头送往郭威军中,郭威令人开箱观开,定睛细瞧,竟是家妻柴氏与诸子眷属人头。郭威一声惨叫,顿时捂胸昏厥,众人看了皆是惊愕不已。  
  郭威病倒数日不醒,军医皆无良策,幸有军师王朴献出一方,救得郭威性命。等郭威醒来问道:“也不知我昏死几日,那汉军大营有何动静?”
  柴荣答道:“前日慕容彦超令下了战书,摆下三绝阵以求决战。”
  郭威道:“即便十绝阵复生,又有何惧哉?我且休息一夜,明日便点兵决战。”言罢,郭威竟咳出血来,众人只得好生安慰。
  到了次日,郭威已觉病情转愈,遂令三军列阵,点炮出应。来在刘子坡前,两军摆开阵势,远远望去汉军这三绝阵颇有章法,众人暗叹慕容彦超用兵有方。后汉四十万大军分做三阵,中间一阵高挑杏黄缎子帅气,上绣“慕容”二字,四周皆是长矛编队,步卒皆穿黑甲黑衣,手中长矛足有两丈开外。左右两阵有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骑兵皆穿胡服,手握马刀;步兵左手藤盾,右手砍刀。三个方针排列有序,进退如一,令人叫绝。
  慕容彦超率领左右副将来至军前,对聂文进、后赞二人言道:“二位将军,你我皆食汉禄,为报天子隆恩,不顾身家。成败在此一战,万望二位当以大局为重。”聂文进、后赞好似视死如归,誓言必杀郭威。慕容彦超与二将见礼,遂各往军阵指挥。
  一声号炮入空,汉兵中军大阵击鼓进兵,沙场之上风尘漫天,茫茫而来。郭威观看一番,对军师王朴问道:“军师看这三绝阵,如何能破?”
  王朴道:“破阵并非易事,但观左右两军主将旗号,乃是聂文进、后赞二人。这二人胡作非为尚可,若是用兵言过其实,终无大用。主公可令大将先攻聂、后二将,所谓擒贼先擒王。”
  郭威遂令柴荣、赵晖率一万人马出击聂文进;赵匡胤、石守信率一万人马出击后赞;亲率李重济、郭从义、高怀德、高怀亮领五万马步军向中军进发。
  先讲聂文进闻鼓点进兵,只见柴荣、赵晖二将率兵杀来,聂文进自知武艺不如对手,便一挥大刀,令骑兵冲出,自己在后,大言不惭道:“前进者重重有赏,闻鼓不进格杀无论!”两军混战一处,暂且不表。
  再讲右军主将后赞,身为主将未经一战,自以为无所畏惧,拍马直取赵匡胤。赵匡胤举棍打来,后赞横刀柄相迎,这镔铁大棍落下竟震裂后赞双手虎口。
  只见后赞满脸横肉挤作一团,痛叫一声,掉转马头就逃,高声呼喊:“我命休矣,尔等救命!”身后士卒有胆大的上前阻拦,赵匡胤、石守信遇兵杀兵,遇将打将。怕死的汉兵索性随后赞弃甲而逃。
  汉兵右军一战即溃令慕容彦超始料未及,正欲派兵去救,又见郭威亲率中军杀来。慕容彦超叹道:“后赞负我!”遂领兵仓促迎战郭威。正是:
  风啸点将台,鼙鼓卷尘埃。嘶风战马吼,喊杀壮士来。
  沐浴腥风血,睡卧白骨排。成败谁人定?皆有黄沙埋。
  后赞临阵脱逃,使得三绝阵乱作一遭。聂文进率左军虽困兽犹斗,但赵匡胤、石守信已杀向慕容彦超,李重济、郭从义、高怀德、高怀亮搅乱中军,汉兵或死或逃战心皆无。慕容彦超见兵败如山倒,只得掉头撤退,闻听有人大喝:“慕容彦超休走!”
  只见郭威这匹绝地马足不沾土,四蹄腾空,飞追而来。慕容彦超快马加鞭拼命逃窜,猛然跨下白龙驹马失前蹄,慕容彦超一头栽地。再看这匹白龙驹竟已猝死,郭威却是马到眼前,一刀砍下慕容彦超头上盔缨,生死关头,大将侯益喊道:“郭雀儿休伤都督!”侯益挥动板斧砍来,慕容彦超又抢得马匹,慌忙逃去。
  后汉四十万大军有死有伤,有逃有降,等慕容彦超退到僻静之处,追随而来者不过四五千人。大将侯益被擒,聂士明跟着监军郭允明逃回开封,慕容彦超环视左右,后赞到是一同逃来。
  慕容彦超怒道:“将后赞绑来见我!”又几个士卒将后赞大绑押来,后赞却问:“无缘无故为何绑我?”
  慕容彦超问:“汝身为右军主将,未闻鸣金擅自退兵,岂不是临阵脱逃?”
  后赞道:“末将纵然有罪,但尚有天子钦命,未得皇上诏令,都督不可斩我。”
  慕容彦超怒道:“君王能容,军法不容!若不斩你,军法何在?本帅会先斩后奏。”一声令下,后赞肉头落地。慕容彦超败局难挽,率领残兵逃回封地兖州。
  慕容彦超逃走,独留空营一座。郭威命众将抢营,未等开战守营士卒便纷纷请降,刘承祐此时才知慕容彦超已败,对投降兵卒大动雷霆,众人皆恨刘承祐残暴无常,竟群起而上把刘承祐砍成肉泥,亡年二十岁。正是:
  天子少年赴黄泉,难为暴君话可怜。
  千刀万剐害天理,自作自受肉泥般。
  败报传至开封,奸相苏逢吉、监军郭允明、将军聂文进自知大祸临头,各是自缢而亡。郭威杀败官军,收降兵五万余众来至开封城下。
  开封城们大开,宰相冯道统领朝中百官以天子大礼恭迎郭威。郭威赶忙甩蹬离鞍下马,双膝跪倒对拜群臣言道:“郭威举兵只为匡正君位,重整朝纲,岂敢受此大礼。”
  冯道言:“都督此行良苦,太后降懿旨请都督入见。”
  郭威又拜了朝中群臣,便率众入城,并号令三军不可扰乱开封百姓。
  郭威来至后宫,李太后道:“郭都督举兵入京,大得人心,皇位应禅让于爱卿。”
  郭威跪倒在地,答道:“臣启太后,郭威自起兵之日,只为讨伐暴君无道,并无篡逆之心,且百官未有拥立之意,臣愿辅佐太后另立明主。”,
  李太后问道:“郭爱卿欲拥立何人为新君?”
  郭威道:“太后可降一道懿旨,令百官推选汉室宗祖一人为新君。”立刻太后便照郭威之策,降诏一道曰:“河东节度使刘旻,许州节度使刘信,乃是高祖之弟,徐州节度使刘赟,开封尹刘承勋,皆高祖之子,文武百官,当在宗族之中择嗣君以继承皇位。”
  太后懿旨降下,郭威手下众将皆是心存不满。来至帅府劝郭威自称皇帝,郭威道:“我已在太后面前,保奏另选刘氏宗嗣为新君,岂能反悔?”
  柴荣言道:“父亲如今功高震主,权倾朝野,倘若再拥立刘氏宗族,父亲手握大权必遭人忌恨,今日之荣将前功尽弃。”
  郭威道:“我儿之言,到也有理。只是太后诏书已下,我怎好食言,失信于天下?”
  赵匡胤道:“主公何不效仿明宗李嗣源?”
  郭威道:“此话怎讲?”
  赵匡胤道:“当年李嗣源率兵攻入京城,自有称帝之心,却不便直言。李嗣源自称监国,独断朝政,迫使百官拥立为君,皇袍加身。末将以为都督也可先自称监国,再寻皇位。”众人闻听皆赞成此计,郭威得此妙计,到是雄心膨胀,决议监国理政。
  三日后,郭威假造太后懿旨自称监国,而太后深居后宫不知朝事,郭威奏道:“朝廷历经战乱,百废待兴,群臣为天下苍生着想,才拥立为臣监国。”太后信以为真,遂将诰书曰:
  “枢密使郭威,救朝廷于安危,保大汉之血脉,虽诰书已命另择新君,却不得天下归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刘氏气数已衰,当禅让于郭威,方是顺承天意。”
  诏书颁出,朝中百官皆奏请郭威称帝。公元951年,郭威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广顺,谥号周太祖,史称后周。
  郭威篡得后汉江山,后汉宗室多数被贬为候,屈从于后周,唯有河东节度使刘旻颇不自安,此人乃是刘知远的堂弟,被封在三晋。自郭威建立后周,刘氏宗族皆寿排贬。
  刘旻唯恐自己官爵不保,便招来谋士郑珙问道:“刘氏暗弱,天下已归郭威,我宗亲皆遭排贬,军师可有良策教我?”
  郑珙道:“时事已乱矣!晋阳兵雄天下,且地形险固,三晋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大汉宗室,此时若不自立,日后必为人所制。主公可北依契丹,西和党项,南向以争霸中原。”
  刘旻道:“军师之言,正合我意。”遂令上供征赋,收纳豪杰,籍户壮丁充当兵源。在后周建立不久,刘旻于当年以光复后汉之名,自立为君。刘旻自称大汉世祖神武皇帝,国号为汉,沿用后汉年号乾祐,史称北汉,乃是十国之一。正是:
  中原梁唐晋汉周,十国而今列春秋。
  华夏分裂就此止,只待英主一统收。
  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楚国素来向中原纳贡称臣,郭威起兵讨伐刘承祐时,楚王马希萼拥戴后汉朝廷;到郭威建立后周之日,马希萼唯恐郭威兴兵南下,便派使者向南唐皇帝纳贡称臣。
  马希萼有个弟弟名叫马希崇,官居楚国大司马,总揽朝中政事。马希崇得知楚王向南唐称臣,便往宫中求见马希萼。希崇奏道:“近来得知王兄向唐主称臣,可有此事?”
  马希萼答:“却有此事。”
  希崇道:“愚弟以为此事万万不可。那唐主李景素有一统江南野心。向唐称臣,乃是养虎为患,与狼共舞。”
  马希萼道:“孤王与唐修好,如同三国吴蜀联盟,郭威盘局中原好比曹魏。成其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