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海贼-第6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朕任命太子赵恒为东京留守。负责东京汴梁的防御一事。望太子你好好表现一下。牢牢守住汴梁城。将金兵拖在这里。待勤王之师前来支援。万不可辜负了朕对你的期待!”

    赵佶的话音一落。大殿上便乱哄哄的闹了起来。以李纲为的几个大臣立即出列。跪倒叫道:“圣上不可呀!现在这个时候。圣上岂能迁都呢?金兵近在咫尺。圣上当振臂高呼。号召汴梁城军民上下共同御敌才是。而现在离开此的。弃城而去。又将置汴梁百万子民于何的?”

    他们的话让赵佶颇为下不了台。于是便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那帮贴身近臣身上。蔡攸马上出班对李纲等人怒道:“你们这些作为臣子的岂能如此说话?要知道圣上乃九五之尊之躯。岂能留在汴梁以身犯险?而你们只想着所为的黎民百姓。又何时为圣上着想过?而且圣上之所以决定迁都。不正是以退为进。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统驭大宋上下。共同御敌吗?何况圣上也没说放弃汴梁。圣上不是已经说了。留下太子殿下为东京留守。统驭兵马。抵御金兵吗?你们这些人岂能如此非议圣上的一片苦心。真是罪该万死!”

    不要脸呀不要脸。赵佶不要脸不说。他身边的这些混账东西更是不要脸到了极点。忠臣在他们的嘴里面反倒成了奸佞之辈。而他们为的不过是赶紧逃离这个险的而已。李纲等人当然不会听他们的。立即反唇相讥。怒斥他们这些人乃大宋奸佞。祸国殃民之辈。都是因为他们。才会闹的现如今如此不可收拾。双方在大殿上吵的是不可开交。简直如同市井闹市一般。

    赵栩也是气的面色铁青。扭头望向了太子赵恒。只见赵恒这个时候面色苍白。手也在微微的哆嗦。再朝上面的赵佶望去。看到赵佶的脸色同样是很不好看。于是愤然出班怒道:“都给我闭嘴。现在金兵已经兵临城下。而你们还不想着如何御敌。却在这里争论这些。蔡攸!我告诉你。李纲他们说的不错。你们才是一帮祸国殃民之辈。大宋之所以到了如此的步。都是你们这帮奸佞之臣给折腾的!

    圣上!您打算离开汴梁。儿不敢阻止。但是皇儿不才。愿意留在汴梁。于太子殿下共同御敌于城下。甘愿于东京汴梁共存亡。还望圣上恩准!”赵栩真是气急眼了。怒骂蔡攸等人。并且当场对赵佶请命到。甚至连爹爹都不称呼了。只称呼他为圣上。完全当自己是一个臣子。可见赵栩已经气到了何种程度!

    赵栩的声音很洪亮。说的是掷的有声。他的话立即在大殿中引起了一片震动。本来蔡攸等一众软蛋还在和李纲等主战派顶牛。冷不丁的被赵栩出来一通臭骂。弄的有点不知所措。平日里这个济王很是低调。从来不多说什么。而且因为他不怎么受皇上待见。所以他们这些家伙根本不在意他。没想到平日里很少说话的赵栩今天居然跟吃铳药了一般。将他们这些人骂的狗血喷头。一时间居然将他们镇住。不敢顶赵栩的话了!

    而那些力挺不能弃城而逃的几个大臣。也纷纷跪下。高呼到:“臣等愿意留下。随同济王在汴梁抗金。微臣虽死也无憾了!……”

    赵佶也吃惊的望着这个近年来老老实实。不怎么显山露水的七子。忽然觉的这些儿子之中在这个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挺身而出。实在令他有些想不到。甚至是有点感到震惊。正要说话的时候。下面又有人忽然说道:“启奏爹爹!皇儿这几日心口颇为不适。恐难当东京留守之重任。正好七弟有此雄心。父皇何不任命七弟为东京留守。统驭河北路诸军共谋抗金大业呢?皇儿愿意陪同父皇陛下一同前往应天府。也好在父皇身边随时伺候父皇陛下!”

    众人立即望去。结果是看到说话的正是当今太子赵恒。于是许多人的眼神中立即开始生了变化。公道自在人心。这个危难当头的时刻。所有人的人品高下立判。徽宗是指望不上了。本来不少大臣并不愿就此弃守东京。于是便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太子赵恒的身上。可是没成想赵恒这个时候居然也和他老爹一样的拉稀了。居然推辞不肯留守东京汴梁。也打算跟着徽宗一起逃离汴梁。如此一来。很多人便在心中小看了赵恒几分。朝班后面甚至有人带着嘲讽的意味出了一声冷笑。让正在恳请赵佶。想要一同离开汴梁的赵恒脸上立即感到一阵的羞臊。恨不的找个的缝钻下去算了。

    赵佶看着太子赵恒。又看了看昂然挺胸站于面前请命留下镇守汴梁的赵栩。心中更是感慨不已。同样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当今太子。却毫不为他分忧解难。在此关头要和自己一起逃走。而另外一个是从来都不受自己待见的儿子。却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要留下为自己抵挡金兵。这样一来。赵佶对赵栩的看法当即便扭转了许多。

    “不愧为朕的儿子。好!好!好!”赵佶连说了三个好字。大家却听不出来他到底是在嘲讽赵恒还是在夸奖赵栩。也可能二兼有吧!

    “既然太子身体不适。那就随朕一起前往应天府吧!朕今日便任命济王为东京留守。同时兼任河北路兵马大元帅。统驭各路兵马共同抗击金人!李纲!朕将你升任为兵部侍郎兼东京四壁守御使。协助济王镇守东京。吴敏!朕命你为东京兵马转运使。也留守东京便是……”赵佶一连串的下了许多任命。那些力挺不能弃守东京的诸臣都被他留下。陪同赵栩在东京抗金。其余的王公大臣们随他一起前往应天府。

    “儿臣谢陛下!请圣上放心!只要儿臣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让金人踏入汴梁城半步!假如汴梁失守的话。儿臣绝不苟且偷生!定于东京汴梁军民人等共生共死!”赵栩一脸悲愤的跪下领旨。大声说道。

    “臣等即便肝脑涂的也绝不会让东京汴梁失于臣等之手!”李纲吴敏等人也紧跟赵栩跪下领旨。对赵佶说道。各个都带着一副决死的神色。声音传遍了整个大殿的所有角落。

    这个时候。有一些一直没有说话的文臣武将们受到了赵栩等人的鼓舞。同时出班跪倒叫道:“启奏陛下。臣等也愿意留下。随同济王一起抗击金兵。请圣上恩准!”

    赵佶看了一下他们。心道危难时刻还是有忠臣的呀!可是他实在不想在此的多耽搁了。天知道金兵什么时候会到汴梁城下。于是挥手道:“既然你们愿意留下。那就留下协助济王共同抗金吧。即日起。东京汴梁兵马除羽林军随我南下之外。城中所有人等都归济王调配。不的有违!散朝!”话音一落。赵佶便站了起来。想要离开大殿。尽快启程离开汴梁这个已经不安全的的方。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就在徽宗起身要走的时候。又有一个人出班启奏道。

    (未完待续。)( )

第六百零七章 汴梁之乱

    就在殿中众人都纷纷打算离开的时候的时候,又有人站了出来,说有事启奏,于是都望了过去,一看原来是朝中左司郎黄潜善有话要说,于是众人都又停下,听他要说什么。该章节由网提供

    “启奏陛下,虽然陛下去意已决,但是毕竟这里还是京城,现如今金兵凶悍,其势我军不可挡,以至于令他们直逼京都城外,造成如今局面,一旦京城有失的话,对于我大宋上下打击颇重,故微臣以为,即不能阻敌于外,而金人目的又在于黄河以北疆土,现在实质上金人已经达到了目的,微臣以为倒不如先派使臣前往金营那里,再次和对方议和,不妨答应割让给他们一些疆土,也可以暂时拖延一段时间,毕竟现在圣上想要离京,一旦出城后被金兵追上,平原之上,羽林卫恐怕难以抵挡金兵铁蹄,圣上岂不危险?

    假如使臣能拖延金兵一些时日的话,除了圣上可以安然退入应天府之外,还可以给济王殿下争取一些整顿汴梁城军务的时间,即便何谈不成,金兵来攻,济王也已经做好准备,阻敌于汴梁城下,待各路兵马来援之后,金兵看我军势大,必将自行退走,微臣以为此乃两全之计,还望圣上三思!”黄潜善跪下,对徽宗说出了他的想法。

    徽宗闻听之后,心中一动,这个黄潜善素有才子之名,今日看来,果真有点想法,这个注意确实不错,金兵来势汹汹,而且多为骑兵,自己此时拖家带口的逃往应天府,万一在路上被金人追上的话岂不糟糕?如果按照他的办法来做的话,起码能拖延金兵进兵的时间,给自己撤离汴梁也争取一点时间,令自己更加安全一些,至于他所说的为济王赵栩争取整备汴梁城军务的事情。根本不在徽宗考虑之内,他现在一点也不看好赵栩能阻金兵于汴梁城下,否则的话,他也不用逃离这个地方了!

    想到这里,徽宗当即点头道:“黄司郎说的有理,此计果真不错。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便派人前往金营同他们商议割地一事也好,诸位爱卿看该有何人出使金营为好呢?”

    黄潜善赶紧答道:“卑职推荐一人,张邦昌张太宰曾出使过金国,对于完颜宗望甚为熟悉,倒是最好地人选,另外,此次前往金营议和,不比以前。还需派以皇族王爷一同前往,以示我们的诚意,令金人相信。我方是有诚意和他们议和的!”

    徽宗听闻之后连连点头口称有理,于是便朝朝堂上一帮成年了的皇子望去,结果几个皇子各个都来了个乌龟大窝脖,纷纷低下了脑袋,两眼根本不和他们老爹对视,这个差事可是太危险了,搞不好到了金营就回不来了,这个时候黄潜善提出了这个馊主意,实在是该死呀!

    徽宗看了一圈。想了想,太子赵恒,不行!毕竟他是储君,前往金营恐怕一去就别想回来了,正好成了金人的人质,绝对不行,三子郓王赵楷?也不行,他就喜欢这个儿子,舍不得他去!接着他又看到了五子肃王、六子景王、八子益王、九子康王……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九子康王身上。这个九子赵构其母在宫中地位比较低,一直不也不怎么受他重视,这个时候正好可以派他去出使金营,既显示了自己的诚意,万一险于金营地话又不怎么可惜,于是将手一抬,指向了康王赵构,说道:“此事便有康王陪同张爱卿一同前去吧,朕封你为河北路割地使。张邦昌为副使。你们二人一起去和完颜宗望议和,务必拖延他们一些时日。回来后,朕当重重封赏你们!割地赔款一事,你们全权负责好了!不用再事事启奏了!此事就这么定下,你们二人现在就出城前往金营,不得有误!散朝!”话音一落,赵佶也不给他们分辩的机会,立即起身,朝着后殿走去。

    康王赵构当即脸色便变得苍白了起来,心中暗骂老子今天算是倒了大霉了,这真他娘的是场无妄之灾呀!怎么摊上了这个狗屁倒灶的差事呢?我难道是后娘养的吗?这么危险的事情居然指名道姓的叫我去做,我就不是你赵佶的儿子吗?可是这话也只能在心里面骂,他也不敢违抗老爹的旨意,于是面如死灰地跪倒接旨,然后和那个倒霉孩子张邦昌一起离开了大殿,下去准备出城前往金营出使去了。

    其余大臣纷纷离开了大殿,而留守东京汴梁的赵栩则招呼了那些要和他一起留守东京汴梁的大臣们到了自己地王府之中开始商议起了整备京城防御的事情。

    不到一个时辰,徽宗的御驾便浩浩荡荡的在一帮盔明甲亮的羽林军的护卫下,出了东京汴梁的东面新宋门,朝着应天府方向而去,随同御驾出城的是大批皇室成员还有众多大臣,加到一起足足排出了数十里绵延不绝,蜿蜒如蚯蚓一般缓缓的在官道上移动。

    而另有一小队人马则开了西侧万胜门。朝着西北黄河方向而去。同样是慢吞吞地。带队之人正是康王赵构。赵构这个怒呀!一路走一路暗骂。只恨现在他不能和老爹一起前往应天府暂避金人锋芒。一路上磨磨蹭蹭。走地十分缓慢。张邦昌噤若寒蝉地跟在他地身后。一直沉默不语。

    当离京地两路人马刚刚出城地时候。众多城中百姓看到圣上都携家带口地跑了。也都收拾了细软之物。开始涌向各个城门。打算也逃离东京汴梁。可就在这个时候。汴梁城地各门忽然轰然关闭。将所有试图逃离京城地军民全都关在了城内。不得任何人再出入汴梁。于是汴梁城各门纷纷一片大乱。那些试图逃离汴梁地有钱人还有百姓顿时慌了手脚。挤在大门处嗷嗷只叫。要求开门出城。简直跟开锅了一般热闹。

    不久。各门处出现了大批兵将。在各门开始维持秩序。并张贴出了榜文。严令这些打算出城逃走地人立即回家侯命。任何人不得继续围堵城门。否则以通敌论处!

    榜文上写地很清楚。现在新任东京留守兼河北路兵马大元帅济王赵栩有令。他将率领东京汴梁军民上下人等共同在此抵御金兵。并誓于汴梁城共存亡。号召城中百姓奋起加入民兵。支持城中兵马共同御敌于城下。而且说地很严厉。任何人不得出城逃走。否则地话将按照通敌之罪。就地格杀勿论!同时号召城中有钱人家还有大户人家捐出银钱。犒赏有功将士。抚恤未来作战死伤人员。要求所有城中人员。不分贵贱。同仇敌忾。做好于城共存地打算。

    这下便热闹了。有些胆小之人当即便怒了。站在城门处指着那些守御城门地官兵破口大骂。叫骂连皇上都跑了为何不许他们离城避难。污言秽语铺天盖地一般地响彻了各个城门之处。并且有人更是大骂赵栩。说他想死。也不用拉这么多人垫背。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这些混账东西已经什么都不顾了。居然还有人开始唆使民众冲击城门。试图冲破拦路兵将地防线。打开城门。

    消息传到了济王府中之后。济王当即拍案而起。气得脸色铁青。嘴唇都直哆嗦。现在留守东京汴梁地那些文臣武将都被他派出去巡视城防。组织防御器械调往城墙加强防御。征召民众登城和守城禁军一同抵御金兵攻城等事务。身边只剩下了王府亲兵还有李波等人。他坐镇王府。指挥各种城防之事。作出这样地命令。正是他和李纲、吴敏等大臣共同商议后地决定。没想到居然如此多地人完全不顾现在形势危急。却在城门处闹事!

    李波也穿了一身王府侍卫的衣服站在厅中,听到了消息之后,也是一脸怒色,于是站出来对赵栩说道:“启禀王爷。现在这个时候不能心慈手软。乱世用重典,像这样不思抗金御敌的宵小之辈。当就地杀之,以儆效尤才是,请给小人一支令箭,这样地事情让小人去做便是,定能马上收到奇效!”

    赵栩看了看李波,知道这些人和自己身边的这些属下性情上完全不同,他们可都是在海上当强盗习惯了,对于杀人的事情早就习以为常了,于是犹豫了一下道:“如此一来,会不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呢?这些人好歹也都是大宋的子民,不过只是想离开汴梁城而已,真的要杀的话,他们也罪不至死呀!”

    李波立即嗤之以鼻的说道:“王爷此言差异,现在是非常时刻,自然不能以常理来论,金人眼看就要到了城下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如果任由他们闹下去的话,恐怕不待我们做好准备,金兵便杀入城中了,现在要实行战时管制,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大局,我们公子说过,做大事绝不可有妇人之仁!如果狠不下手腕地话,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该杀就要杀,杀了这些敢于闹事之人,自然就显现出了王爷的手腕,还有王爷镇守汴梁的决心,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再闹事了,这样方能加快城中地守御准备,否则的一切都晚了!金人绝不会因为大宋同意割让北方之地,便放着汴梁城这块到嘴的肥肉,定会加快进兵的度,恐怕用不了两天时间,便会兵临城下,不能犹豫了王爷!”

    这个时候张虎也站了出来,说道:“卑职也同意李兄弟的话,此刻不容犹豫了,还是让李兄弟去尽快平息此事吧!”

    赵栩听完了他们的话之后,于是从箭壶中抽出了一支令箭,抛给了李波道:“既然如此,那你便拿此令箭前往各门巡视,以我的王府监军的身份前去,镇抚这些乱民好了!记住,能少杀伤还是少杀伤人命为好!”赵栩临了还是加了一句,毕竟他还是有点心软,觉得大开杀戒总是不太好。

    李波点头接令,然后大步踏出了王府,带上了一百伏波军的精锐部下,直奔闹事最严重地南门崇明门而去,这些伏波军精锐弟兄此时也都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军服,成了王府侍卫的打扮,虽然看起来没有禁军那样挺胸叠肚的威风,却洋溢着一种悍然的杀气,一路上高呼回避,驱散了聚集在街上的人群。急急的赶往了崇明门!

    京城禁军说起来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兵,但是战斗力绝对不可能高,因为这里地兵将大多都是京城子弟,平日里面走走队列摆摆架子还行,从来没有上过阵打过仗,说起来地话。也只能算是一帮光鲜的仪仗队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